前言:
现在我们对“李氏二合一工具官网”大致比较关切,咱们都想要分析一些“李氏二合一工具官网”的相关文章。那么小编同时在网络上搜集了一些关于“李氏二合一工具官网””的相关资讯,希望咱们能喜欢,朋友们快快来学习一下吧!一
昔日济南有众多酱园,其中名气最大的当属“醴泉居”和“北厚记”。说来也是巧合,这两家酱园不仅都地处江家池街,而且还都是毗临泉畔。“北厚记”在巷口东侧,也就是估衣市街(今共青团路)中段路北,而“醴泉居”则在巷内路西;“北厚记”是邻江家池(即天镜泉),“醴泉居”则将“醴泉”圈进院内。更为巧合的是,1956年公私合营之后,两家酱园合并成为“北厚记酱菜厂”,原“北厚记”铺面成为该厂的前店,原“醴泉居”则成为后坊。
咸菜为人们生活中离不开的必需品,即便是时下,仍然是很多人家早餐桌上少不了的东西。按照传统的制作方法而言,酱菜与咸菜是有区别的。酱菜是酱腌,咸菜是盐渍,可许多济南人习惯于将二者统称为咸菜。在往昔生产力水平落后,人们物质生活贫困的年代,普通百姓家的生活是离不开咸菜的。“菜不够,咸菜凑”,特别是在冬季,咸菜更是家家户户饭桌上必不可少的。有需求就有生产,于是便有了酱菜园。
二
“醴泉居”创办于清顺治十七年(1660),为济南最早的酱菜园,创办人是长清县赵家庄的陈某。起初是“独资”,1911年因为增加了股东,由“独资”变为“合资”。“醴泉”乃济南名泉,地处济南府城西门外,“醴泉居”所处的江家池街,在济南开埠之前较为僻静,虽然距离西门不远,但居民住家不是太多,所以陈某当初创办酱菜园时,索性便将“醴泉”圈进了院内,并以“醴泉”作为店名。
旧时的酱菜园大都经销自家酿制的酒品,“醴泉居”也是如此,而且其经销的白酒、黄酒,皆是用泉水酿制而成,所以爽口、香醇,特别受人们的欢迎,不仅畅销济南及山东各地,而且还销往河北、江苏、内蒙、山西、河南等省份,据说其黄酒还曾被当作御酒进贡清廷,就连外国驻华机构也竞相购买。
当年“醴泉居”的店面是临街的几间穿堂屋,过道在中间,两边是柜台。院内有处石砌泉池,池壁上有“醴泉”二字。池子约有两米见方,里面养着一条1米见长,碗口般粗的鲤鱼。因为这条鱼年岁大,且没有人能说清楚它在池子里待了多少年,因而便被有些人视为“神灵”,那鱼鳃上有副耳环,传说是韩复榘的夫人为其订做的,“醴泉居”的广告也是以这条鲤鱼作为商标。民国年间,很多人到“醴泉居”,既是为了买酱菜,也是为了观赏这条颇为神秘的鲤鱼。济南战役期间,这条鲤鱼被隆隆炮声所震死,死后被主人埋在了院内的老石榴树下。
“醴泉居”的酱菜有几十个品种,主要有糖蒜、醋蒜、冬菜、龙须菜、合锦菜、酱包瓜、酱蘑茄、酱花生、大酱藕、雪里红、甜面酱等。因为酱菜制作的用水,皆是取自于泉水,所以味道醇厚,吃起来格外爽口。当然,醇厚也好,爽口也罢,其实都离不开精于选料和精工细作。
精于选料就是对原料产地、品种、规格有严格的选料标准,不符合标准的绝对不要,更不会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例如:当年山东各地所产黄豆的品质都差不多,但作为制作酱油、豆酱的原料,还是以胶东产的“八月白”为最佳,所以“醴泉居”采购黄豆是非“八月白”不要。再如,制作酱菜离不开疙瘩头(辣菜疙瘩),济南东郊马家庄、窑头所产的疙瘩头品相不错,但在选购时,必须是无虫蛀、不糠心、表面圆润,且重量在半斤以上的。再如青萝卜,产地必须是西郊段店大、小饮马庄的,品种必须是“象牙白”“露八分”“碌砫棋”,而且还得入口脆甜,无邪味、无杂质,个头在1斤以上的。如此严格的选料标准,使其产品质量有了基本保证。
酱菜的制作有盐渍和酱腌两种工艺,精工细作就是根据原料的根、茎、花、果、叶等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制作办法。例如盐渍法,有适用于芥根等的单腌法,有适用于瓜菜的双腌法,有适用于莴苣等的三腌法,有适用于宝塔菜等的浸泡法,有适用于萝卜干等的腌晒法,还有适用于大头蒜等的浇卤法。上述这些制作办法,虽然用的辅料都是咸盐和原卤,但浓度不同,操作程序不同,搅拌次数不同,盐渍时间长短也不同,如此分门别类,味道醇香自然而然。
咸菜的制作如此精细,酱菜的制作也是如此。例如:甜酱浸渍、糖蒜浸渍、虾油浸渍,以及酱油类小菜和五香菜类,品种不同,所需原料不同、配料不同、程序不同,具体酱法更不同。或许差那么一星半点的,普通顾客可能味觉不出来,但行家却能品尝出来。于是,声誉为先,绝不马虎,就成为“醴泉居”的座右铭,这也是其酱菜能博得人们喜爱的根本原因。
“醴泉居”的酱菜招惹喜爱,使得济南的那些知名饭庄,如燕喜堂、汇泉楼、聚丰德等,当年也都从“醴泉居”进过货,并以此为荣。旧时估衣市街并不繁华,江家池街又属于背街小巷,而“醴泉居”的酱菜和酒品却能“醇芳胜四海,高酒卖背巷”,可见其名气之大。
三
北厚记酱菜园创于清光绪元年(1875),初始字号“厚记酱园”,原址在南门外的正觉寺街,创办人是长清县李姓人氏,后来被章丘浅井庄的石家接手。石家接手后,为了扩大经营,先是将营业部搬迁至估衣市街路北,而后又将作坊搬迁至江家池街。为了在方位上有别于原址,故定名为“北厚记酱园”。
当年的“北厚记”是传统的前店后坊模式。铺面为两层三开间,底层是门市,二层为账房,正门额石上刻有“本店精制黄米清酒伏晒酱油”的广告,意思是说:本酱园有黄米精心酿制的清酒,以及采用传统酿造工艺,经过盛夏日晒夜露制成的酱油。其西面山墙上也有块石刻,上面写有:“家园食品,一应俱全,发行不误”的词语,意思是说:这里的产品一应俱全,发货送货不会出任何差错。
“北厚记”开有南门和西门,南门面向估衣市街,西门隔江家池街与“醴泉居”面对。“醴泉居”的创办时间虽然要大大早于“北厚记”,但其规模却比“北厚记”差了些许。“北厚记”后院的作坊很大,差不多占了半条巷子。院内有三百多间房屋,两千多缸制货,每缸能盛500斤酱菜。
“北厚记”与“醴泉居”同样,所用之水皆是取自于附近的泉水,其特色酱菜是什锦菜,就是将黄瓜、蒜薹、蒜瓣、芥菜、辣椒等腌制在一起。不过要说“北厚记”最出名的,还是被济南市民称之为酱菜“三绝”的磨茄、包瓜和水晶甘芦。
包瓜是将甜瓜的内瓤掏空,里面装上花生仁、杏仁、芝麻、核桃、葡萄干等馅料,再将顶盖用棉白线缝好后进行腌制。这种包瓜吃起来香味浓,口感好,别说是往昔,即便是时下,也是很多人家早餐桌上常见的佳肴。
磨茄据说是济南人发明的,做起来很有些讲究,简而概述就是选用个头适度的圆茄子,放在水中用新砖磨去茄子皮,然后在进行酱制。昔日的盛夏,济南人爱吃炸酱面,这炸酱中,最出味的一道食材就是北厚记的磨茄,没有了这道食材,就不是正宗的济南炸酱面。
水晶甘芦之“甘芦”,也被称为甘芦或地环子,形状似芽芽葫芦,即可盐渍也可酱制。虽说不同人有不同的口味,可这水晶甘芦,无论是盐渍的还是酱制的,都非常受顾客欢迎。
据老济南们回忆,当年的“北厚记”,铺面窗明台净,天天整洁如新。店内那一米多高的柜台上,摆放着一长溜白底青花瓷罐,内盛品类繁多、花样俱全的酱菜。有柔韧保质的疙瘩咸菜,有外切内连的萝卜咸菜,有形状杂碎的什锦咸菜,还有皮瓤丰满的酱瓜咸菜。这些普通的小菜,适合当时市民的生活需求和收入标准,因而时常门庭若市。人们购买酱菜,量少者给你用大明湖产的荷叶包裹,量大的则给你用柳条篓子装好,再贴上大红纸签,用纸绳打个双环莲花扣,既醒目又大气,成为逢年过节送给亲朋好友的礼品。著名诗人臧克家年轻时曾在济南读书求学,期间对“北厚记”的酱菜情有独钟。晚年的他久居京华,但口味难舍当年的喜好,每有家人来济南,都要特意嘱咐他们回京时莫忘捎带些许“北厚记”酱菜。
四
1954年,“北厚记”率先走上了公私合营之路;1956年,“醴泉居”被并入“北厚记”,成为济南市蔬菜公司下属的国有企业。1966年,北厚记酱菜厂被更名为东风酱菜厂。1987年,为了给五龙潭公园建设让位,厂址搬迁到板桥路,更名为醴泉酱菜厂,而后成为济南蔬菜公司所辖经营部。2000年之后,由于经营不善企业逐渐陷入困境。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北厚记”其传统名品甜面酱、黄豆酱油、虾油咸菜、黄米清酒、二锅头、五香豆豉、五香豆腐干、豆腐丝等,颇受市民欢迎。在我脑海里残存的少年记忆里,一角钱一包的五香豆豉印象特别深刻。那年月对我们这些孩子们而言,不逢年不过节的,是没有瓜果梨桃可以零食的,这五香豆豉就成为我们的零食。咸咸的,香香的,味道美极了……至今回想起来,口中好似还有那种醇美的感觉。
2019年5月,山东北厚记食品有限公司创立于济南,“北厚记”成为其注册商标。9月29日,两家“北厚记酱园”同时在青龙后街和学府路开张营业。据说,此乃厂家在济南市连锁50家酱园计划的起步,我们衷心期盼老字号“北厚记”能尽早回到更多市民的餐桌上。
壹点号没事找乐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标签: #李氏二合一工具官网 #李氏二合一工具最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