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让课堂氛围热起来的妙招:不可或缺的英语课堂小游戏来了

CERA播种阅读 2452

前言:

今天朋友们对“tpr导入”可能比较注意,你们都需要知道一些“tpr导入”的相关知识。那么小编也在网络上收集了一些关于“tpr导入””的相关资讯,希望各位老铁们能喜欢,小伙伴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要说课堂上什么时候气氛最活跃,那一定是做游戏的时候!小游戏在英语教学中有一种奇妙的作用,既可以用作课堂导入,活跃课堂氛围,也可以用作读后练习,巩固所学。巧妙的游戏设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快乐学习,也能锻炼学生的思维与合作意识。今天,小助手在这里为大家准备了一些英语教学的小游戏,一起来看看吧!

Part 1课堂小游戏

1、全身反应法(TPR)小游戏

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是心理学教授詹姆士·阿歇尔在1966年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他倡导把语言和行为联系在一起,通过身体动作教授语言,这种方法使孩子们可以水到渠成的完成从听到说的学习过程。既能帮助理解(comprehensible input),又能将视觉(Visual)、听觉(Auditory)、动觉(Kinesthetic) 相结合以加深印象,这种方法使学生们可以水到渠成的完成从听到说的学习过程。

全身反应法较典型的模式为教师说词句并进行相应动作,学生重复词句并模仿动作。比如在学习与身体有关的词汇时,可以将内容编成口诀:Hand, hand, clap your hand,让学生跟着边唱边做。

全身反应法还可以用在别的主题教学上,一般比较适合年纪较小的学生来玩。动作和口令都具有灵活性,老师们可以自行设计,来看两个具体的案例学习一下:

(1)地点、问路、方位词相关主题

当教授到地点、问路、方位词等内容时,可以先将turn right,turn left等词汇与动作结合,让学生先学会这些词汇的意思。在学会之后,老师就可以引入更多规则了,比如说老师大声发出指令时学生要做出相反动作,说“turn left"则向右转,而老师小声发出指令时学生做出指令动作,即说"turn left"则向左转。

更高阶一点的全身反应,是在黑板上悬挂地图,选两名学生进行问路模拟,一人给予行动指令,一人模拟找路,老师用激光笔模拟地图上学生已到达的位置。这样具有实质意义的对话交流能够更加牢固的巩固学习成果,发挥全身反应法的作用。

(2)音节教学

全身反应法不仅局限于句意理解,也可用于音节教学。对于初学者来说,区分单词音节常常有一定难度,而将音节与动作相结合,如每个音节拍一次手,重音部分将手举到头上拍,可以起到良好的辅助理解作用。

2、抽认卡(Flashcard)小游戏

抽认卡,这种方法在国外的学生中经常使用,是一种用来巩固和检索过往学习的方法。抽认卡通过“主动回忆”(提供一些线索、工具或触发点)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去掌握知识,跟知识发生互动,从而记住、消化和吸收知识。制作抽认卡非常简单,你只需准备一些 A6 或者 A7 大小的卡片,将提示和问题写在一面,把答案写在另一面即可。在英语教学中,抽认卡常常被用作单词记忆中,小游戏与抽认卡的结合则能进一步提高识记单词的趣味性,来看看具体案例:

(1)快与慢 "fast" and "slowly" 游戏

在学完一个主题的单词后,教师可以将重点词汇制作成抽认卡,让学生根据图案来回答。fast是指将图案面或提示面快速闪现,slowly则是在卡片前拿一张白纸遮盖住,缓慢下移,逐渐漏出图案,让学生根据细节猜测抢答单词,记住,最后给胜利的学生一些小小的奖励,更能激励他们的学习兴趣哦!

(2)"What's missing?" 游戏

这个游戏很适合用于Warm-up exercise热身环节或新授单词后的practise环节,展示6-8张图片(桌子上或立于粉笔槽内或黑板上),让学生依次熟读;接着让学生闭上眼睛,老师拿走卡片中的一张,让学生睁开眼睛,迅速反应What’s missing? …is missing.

(3)接龙 "flashcard chain"游戏

Step1: 选择一名学生随机抽取识记卡,如: 抽到get up,则需回答“when do you get up?”。

Step2: 下一名学生需要重复前一名学生的情况并回答自己的情况,之后,继续抽取识记卡。如:"I get up at 6:10am but he gets up at 7:00am, i brush my teeth at..."

Step3: 结束后,老师还可以对刚才学生们游戏中说的内容进行提问,答对者所在小组加一分,如: "who is the first one to get up/brush teeth/do homework?"这个游戏适合用在比较级,最高级等语法的学习和练习上。

3、阅读检测类小游戏

巧妙的游戏还可用于检测学生阅读理解情况(checking comprehension),老师们可以在阅读后通过游戏来分析学生的朗读能力、流利度、复述能力及理解能力。

(1)阅读内容猜猜猜

在阅读过后,可以让一名学生上讲台,抽取符号,符号代表着阅读中的一些重要的信息,讲台上的学生需要通过下面同学的描述,猜出符号所代表的信息,并将其放入合适的位置或表格中。

如图中的小蓝手持“bank",但他并不知道手里拿的红圈代表什么。下面的同学则可通过描述,如“it is next to the cinema and it's for keeping and lending money." 这样,小蓝凭借自己对阅读的记忆以及同学的描述,确定bank所在的位置,就能把手里代表bank的红圈放入地图上正确的位置。

(2)角色扮演 Role play

角色扮演可以加深学生对于阅读中人物关系的理解,可以作为读后延展,较好地角色扮演活动设计不仅能提高学生对原文的理解,也能进一步开发学生对文本的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与情感意识。如在阅读不同职业的介绍后,可进行荒岛求生角色扮演,每个人需要为自己角色的重要性进行辩论。

Part 2课堂管理

小游戏虽然可以很好地调动课堂气氛,但也会给课堂管理带来一定难度,学生可能会太过于激动而忘记身处教室,所以这个时候还需要掌握一些课堂管理的小妙招来应对过于快乐的学生。

1、材料准备

小游戏的材料分配不易太过复杂,要尽量简快,在上课前需准备好材料并分组排好顺序以节省上课时间。此外,如有游戏音乐,歌谣等,也应提前准备,以免打乱课堂节奏。

2、规则介绍

小技巧1:简短易懂 ——clear and short

课堂游戏需要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才能保证一定的学习效果,因此用最简明的语言介绍规则,保证每名同学都能了解基础规则,是提高参与积极性的基础保障。

小技巧2:常规套路 ——form a routine

采用一套相同的规则介绍模式,如先讲解,示范,然后找一组学生进行演示,然后分组,进行小组活动,这样两三次课后,学生会对活动模式有一个流程上的清晰认识,会更容易弄懂规则并积极参与。

小技巧3:肢体语言 ——body language

肢体语言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老师陈述的规则,也有助于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小技巧4:活动示范 ——model activity

当规则较为复杂时,不妨请一组学生在指导下进行一次活动/游戏,会比讲解更生动噢!

小技巧5:母语讲解 ——mother tongue

虽然规则介绍也是很好的语言输入,但是如上述四个技巧都无法有效地让全班都听懂规则,适当地使用母语讲解也是很有必要的。

3、环节过渡活动进行得过于热闹,气氛热烈,不好组织过渡?明明进入下一个环节了,学生却还没有跟上,有些跑神?游戏过后,进入阅读时,学生精力不集中?下面几个小技巧也许会有所帮助噢!

小技巧1:连续性 ——Consistancy当小游戏与活动任务间的连续性很强,衔接度很高时,学生会很容易投入到下一个环节中,如进行了抽认卡相关游戏后,要求学生阅读文章,并将抽认卡匹配到文章的空中。互相关联、层层递进、衔接巧妙地活动设计会为彼此增彩,让课堂焕发活力!

小技巧2: 齐口令 ——Attention Grab当说完一句指令时,学生们却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该怎么办呢?对于年龄较小的学习者来说,一起唱口令、说顺口溜、做相应动作是很抓注意力的。因此每个教师可以自己设计押韵的或者朗朗上口的口令词,顺口溜,或选择一句歌词,作为安静下来的口号。这也是全身反应法的另一个妙用。

小技巧3:静悄悄 ——Silence齐口令的方法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好用,这时,静悄悄也许能派上用场。先大声地继续说半句接下来的口令,非常大声,让每个学生都听到,然后停下来,等大家都安静之后,切换成做唇形或非常小声地说后半句。

4、提高参与积极性

有时,学生并不能很好的地投入到游戏当中,课堂氛围比较沉闷,如何解决才好呢?

小技巧1:“热身”活动 在进行小游戏或者相关活动前,可以先进行一些简短问话,“small talk"等,用一些比较简单简短的交流来活跃一下气氛,之后再导入背景,进入游戏。

小技巧2:场景布置当小组活动需要作为变动时,不妨先把教室布置一下,面对面后,气氛也许会更好噢!

小技巧3:匹配度当活动与学生年龄,成熟度匹配时,当学生能在游戏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时,当活动符合学生普遍兴趣时,当活动难度符合学生发展水平时,学生参与体验感会更好,效果会更佳。

小游戏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常常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表达兴趣。将小游戏加入有梯度的连续活动之中,有助于语言习得的自动化与自主化。

如果您还想设计更多适合自己班级的游戏,可以复制下方的网站链接至浏览器查看,这些网站都有很多丰富课堂游戏与课堂任务资源,老师们千万不要错过~

- End -

本文作者:CERA|来源:网络

联系:research@chinareading.org

标签: #tpr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