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现时朋友们对“坚持组织结构设计的弹性原则要做到哪几点内容”可能比较注意,大家都需要学习一些“坚持组织结构设计的弹性原则要做到哪几点内容”的相关知识。那么小编同时在网上汇集了一些对于“坚持组织结构设计的弹性原则要做到哪几点内容””的相关资讯,希望兄弟们能喜欢,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江苏省普通高校“专转本”选拔考试
管理专业大类专业综合基础理论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管理专业大类专业综合基础理论考试是为江苏省普通高校 招收管理专业大类的“专转本”学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省统一考试。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在高职(专 科)阶段相关专业知识、基本理论与方法的掌握水平。考试评价的标准是报考该专业大类的高职(专科)优秀毕业生应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普通本科院校择优选拔,确保招生质量。
二、适用专业
本考试大纲适用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20102)、工程管理(120103)、工程造价(120105)、邮政管理(120107T)、工商管理(120201)、市场营销(120202)、人力资源管理(120206)、资产评估(120208)、文化产业管理(120210)、体育经济与管理
(120212)、农林经济管理(120301)、公共事业管理(120401)、行政管理(120402)、物流管理(120601)、物流工程(120602)、工业工程(120701)、电子商务(120801)、酒店管理(120902)、旅游管理(120904)、社会工作(030302)。
三、命题原则
1. 通用性原则
命题范围应符合教育部颁布的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标准 和普通本科院校管理专业大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共性要 求,重点考查学生管理专业大类必备的核心专业知识、能力和基本素养。
2. 综合性原则
在考试大纲规定的命题范围内,应力求在全面考查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同时,注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3. 科学性原则
命题应体现时代主题,弘扬时代精神,体现人才培养改革的基本理念和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试题编制要科学、规范、难易 适度,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有利于普通本科院校选拔优秀人才。
四、考查内容
(一)课程 A:管理学基础
【考查目标】
1. 掌握管理的概念及其内涵,理解管理职能,掌握管理者的 角色与技能。
2. 了解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及其相关文化背景,重点掌握西方 近现代管理思想成果的内容,了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3. 了解管理原理的基本内容,理解各项原理中所揭示的存在 于管理活动中的内在关系,掌握管理方法的特点及其运用的指导原则。
4. 了解决策是管理工作的本质特征,理解决策的过程,理解决策的方法。
5. 了解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理解计划编制的过程和编制 方法。
6. 理解组织的概念,掌握管理幅度、管理层次与管理组织结 构形态及其优缺点。理解组织结构设计的任务和原则,掌握组织结构的主要形式,掌握集权与分权。
7. 了解人员配备的概念、任务、程序,理解管理人员选聘方 式及优缺点,掌握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评的内容。
8. 理解组织变革的概念、内容、阻力及其化解方法,掌握组 织创新的内容、过程,了解创新活动的组织。理解组织文化的概念、组织文化内容及其塑造途径。
9. 理解领导的概念及其权力的来源,了解领导的作用和领导 理论的发展,了解领导艺术,掌握运用这些原理和方法指导管理实践。
10. 了解激励的作用,理解激励的概念及有效的激励方法, 掌握各种激励理论,并运用激励理论和方法来提升自己的领导效能。
11. 了解沟通的概念以及沟通过程,理解沟通中常见的障碍
及克服方法,结合实际掌握有效沟通的技巧。了解组织中产生的 冲突原因及管理措施。
12. 了解控制的概念和控制的类型,掌握有效控制的基本原 理、控制的过程,掌握主要的控制方法,能够掌握如何测量组织 和员工的绩效。
13. 理解创新的含义,了解创新对组织的重要性;掌握创新 的类型及特征,掌握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与过程。
【考查内容】
模 块
单 元
知 识 点
1. 管 理 的基本概念
1.1 管理的含义
1.1.1 管理的产生
1.1.2 近代各国管理学者对管理的理解
1.1.3 管理概念及其内涵
1.2 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1.2.1 管理职能
1.2.2 管理的二重性
1.3 管理者的
角色与技能
1.3.1 管理者应承担的角色
1.3.2 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
2. 管 理 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2.1 中外早期的管理思想
2.1.1 中国早期管理思想及其相关文化背景
2.1.2 西方早期管理思想及其相
关文化背景
2.2 古典管理理论
2.2.1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2.2.2 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
2.2.3 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2.3 行为管理理论
2.3.1 霍桑实验与人际关系理论
2.3.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3.3 双因素理论
2.3.4 X 理论、Y 理论
2.4.1
社会系统学派
2.4 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2.4.2
2.4.3
2.4.4
2.4.5
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
权变理论学派
2.4.6
管理科学学派
3.1.1
系统原理
3.1 管理的基
3.1.2
人本原理
本原理
3.1.3
责任原理
3. 管 理 基本原理与方法
3.1.4
效益原理
3.2 管理的基
3.2.1
3.2.2
3.2.3
管理的方法论 管理的法律方法管理的行政方法
本方法
3.2.4
管理的经济方法
3.2.5
管理的教育方法
3.2.6
管理的技术方法
4.1 决策的含
4.1.1
决策的概念、原则与依据
义
4.1.2
决策的类型与特点
4.决策
4.2 决策的过程与影响因
4.2.1
4.2.2
决策的过程
决策的影响因素
素
4.3 决策的方
4.3.1
定性决策法
法
4.3.2
定量决策法
5.1.1
计划的概念与内容
5.计划
5.1 计划的含义
5.1.2
5.1.3
5.1.4
5.1.5
计划与决策的区别与联系计划的作用
计划的特点
计划的类型
5.2 计划的编制方法
5.2.1
5.2.2
5.2.3
滚动计划法 网络计划技术目标管理
6.1.1 组织的概念
6.1 组织的含
6.1.2 管理幅度、管理层次与管理
义
组织结构的基本形态
6.1.3 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6.2.1
组织设计的任务
6.2.2
组织设计的原则
6.组织
6.2 组织设计
6.2.3
6.2.4
影响组织设计的因素
组织部门化
6.2.5
组织结构的主要形式
6.2.6
集权与分权
6.3.1
人员配备的任务、程序和原
则
6.3 人员配备
6.3.2
管理人员的选聘
6.3.3
管理人员的考评
6.3.4
管理人员的培训
6.4.1
组织变革的概念
6.4.2
组织变革的类型和目标
6.4 组织变革
6.4.3
6.4.4
组织变革的过程与程序
组织变革的阻力、压力及其
管理
6.4.5
冲突及其管理
6.5 组织文化
6.5.1
6.5.2
组织文化的概念及内容组织文化的功能与塑造
7.1 领导的含
7.1.1
领导的概念与作用
义
7.1.2
领导的权力来源
7.领导
7.2 领导方式
7.2.1
领导方式
及其相关理
7.2.2
领导理论
论
7.2.3
领导艺术
8.1 激励的含义
8.1.1
8.1.2
8.1.3
激励的概念激励的方式激励的作用
8.2.1
需求层次理论
8.激励
8.2 激励理论
8.2.2
8.2.3
期望理论
公平理论
8.2.4
强化理论
8.3.1
工作激励
8.3 激励方法
8.3.2
成果激励
8.3.3
综合激励
9.沟通
9.1 沟通的含义
9.1.1 沟通的概念
9.1.2 沟通的重要性
9.1.3 沟通的过程
9.1.4 沟通的类型
9.2 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
9.2.1 沟通的障碍
9.2.2 有效沟通的策略
9.3 冲突与谈判
9.3.1 冲突的起源与处理
9.3.2 谈判
10.控制
10.1 控制的含义
10.1.1 控制的概念
10.1.2 控制的必要性
10.1.3 控制的类型
10.1.4 有效控制的原理
10.2 控制的基本过程与方法
10.2.1 控制的基本过程
10.2.2 控制方法
11.创新
11.1.创新的含义
11.1.1 创新的概念
11.1.2 创新与维持
11.1.3 创新的作用
11.1.4 创新的类型及特征
11.2 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与过程
11.2.1 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
11.2.2 创新的过程
(二)课程 B:经济学基础
【考查目标】
1. 了解经济学的由来和理论体系,理解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 主要研究内容,理解几种基本经济制度的概念及特征,掌握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建立基本的经济思维。
2. 了解需求与供给的含义,理解需求和供给变动对均衡的影 响、理解弹性的概念,掌握均衡价格的形成及变动,掌握弹性的 计算及供求和弹性理论的应用。
3. 了解效用、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含义,理解基数效用论和 序数效用论,掌握消费者均衡的条件,能够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 了解厂商、生产函数、成本的概念,理解短期生产与长期 生产、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掌握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掌握成本最小化和产量最大化原则。
5. 了解市场与行业的概念,理解市场及市场结构划分的影响 因素,掌握市场结构的四种类型及其特点,能够为企业在特定市场类型中的策略制定提出建议。
6. 了解生产要素需求的含义及特点,理解生产要素需求的决 定,理解正常利润、超额利润和垄断利润的关系,掌握劳动、土 地、资本的供给曲线以及均衡价格的决定。
7. 了解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理解竞争性与排他性、信 息不对称,掌握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市 场失灵及改善对策。
8. 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及核算方法,理解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概念及其关系,理解 IS 曲线、LM 曲线的含义及特征,
掌握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综合分析。
9. 了解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含义及类型,理解通货膨胀和失业 产生的原因,理解通货膨胀和失业对经济的影响,掌握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治理对策。
10. 了解宏观经济政策的含义和目标,理解财政政策和货币 政策的影响因素,掌握财政政策的含义、类型及主要内容,掌握 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工具。
11. 了解具有代表性的国际贸易理论,了解汇率的含义及标 价方法,理解国际收支及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含义,理解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衡量、表现形式及调节。
12. 了解经济周期的含义、类型、阶段划分和可持续发展, 理解经济周期的成因,理解经济增长的含义与衡量标准,理解经济发展模型。
【考查内容】
模 块
单 元
知 识 点
1.1.1
经济学的产生
1.1 经济学的
1.1.2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来源
1.1.3
基本经济制度
1. 经 济 学基本概念
1.1.4
配置效率的高低
1.2 经济学的框架
1.2.1
1.2.2
微观经济学的定义宏观经济学的定义
1.3 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1.3.1
1.3.2
1.3.3
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均衡分析
边际分析
1.3.4 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2.1 需求与供
2.1.1
需求的定义
给
2.1.2
供给的定义
2.2.1
均衡与均衡价格
2.市场供
求理论
2.2 均衡价格
2.2.2
2.2.3
均衡价格的形成
均衡价格的变动
2.2.4
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
2.3 弹性理论
2.3.1
2.3.2
需求弹性供给弹性
3.1 基数效用论
3.1.1
3.1.2
3.1.3
效用、总效用和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基数效用的消费者均衡
3. 消 费 者
3.2.1
序数效用
行为理论
3.2 序数效用论
3.2.2
3.2.3
3.2.4
无差异曲线
边际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消费预算线
3.2.5
序数效用的消费者均衡
4.1.1
厂商
4. 生 产 者行为理论
4.1 生产论
4.1.2
4.1.3
4.1.4
生产函数短期生产
长期生产
4.1.5
最优生产要素组合
4.1.6 规模报酬
4.2 成本论
4.2.1 成本与成本函数
4.2.2 短期成本曲线
4.2.3 长期成本曲线
5. 市 场 结构理论
5.1 完全竞争市场
5.1.1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
5.1.2 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5.1.3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5.1.4 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5.2 完全垄断市场
5.2.1 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
5.2.2 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5.2.3 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5.2.4 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5.3 垄断竞争市场
5.3.1 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
5.3.2 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5.3.3 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5.3.4 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5.4 寡头垄断市场
5.4.1 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
5.4.2 古诺模型
6. 生 产 要
素供求理
6.1 生产要素
的需求与供
6.1.1 生产要素的需求
6.1.2 生产要素的供给
论
给
6.2 收入理论
6.2.1 劳动供给和工资率的决定
6.2.2 土地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
6.2.3 资本供给曲线和利息的决定
6.2.4 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7. 市 场 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7.1 垄断
7.1.1 垄断的低效率
7.1.2 对垄断的管制和反垄断法
7.2 外部影响
7.2.1 外部影响的含义
7.2.2 资源配置失当
7.2.3 外部影响的对策
7.3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7.3.1 公共物品的含义及特征
7.3.2 公共资源的含义及特征
7.4 信息不对称
7.4.1 信息不对称的含义
7.4.1 信息与商品市场
7.4.2 信息与保险市场
7.4.3 信息与劳动市场
7.4.4 信息不完全和激励机制
7.4.5 信誉和信息调控
8. 国 民 收入理论
8.1 国民收入核算
8.1.1 国民收入总量的含义
8.1.2 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8.1.3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式
8.2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8.2.1 均衡产出
8.2.2 消费函数
8.2.3 储蓄函数
8.2.4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8.3 国民收入决定
8.3.1 收入-支出模型
8.3.2 IS-LM 模型
8.3.3 AD-AS 模型
9. 失 业 与通货膨胀
9.1 失业
9.1.1 失业的类型
9.1.2 失业的原因
9.1.3 失业的影响与反失业政策
9.2 通货膨胀
9.2.1 通货膨胀的含义及衡量
9.2.2 通货膨胀的类型
9.2.3 通货膨胀的原因
9.2.4 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
10. 宏观经济政策
10.1 财政政策
10.1.1 宏观调控的目标
10.1.2 财政政策的含义及类型
10.1.3 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
10.1.4 财政政策的工具及运用
10.2 货币政策
10.2.1 货币政策的含义和目标
10.2.2 货币政策的工具及运用
10.2.3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
11. 开放经济理论
11.1 国际贸易理论
11.1.1 绝对优势理论
11.1.2 相对优势理论
11.1.3 资源禀赋论
11.1.4
产业内贸易理论
11.2 汇率与对外贸易
11.2.1
11.2.2
11.2.3
汇率的含义及其标价方法汇率制度
汇率和利率的关系
11.3.1
国际收支的含义
11.3 国际收支
11.3.2
国际收支平衡表
11.3.3
国际收支不平衡
12.1.1
经济周期的含义及类型
12.1 经济周期
12.1.2
经济周期的原因
12. 经济周
12.1.3
乘数-加速原理
期与增长
12.2.1
经济增长的含义和衡量
12.2 经济增长
12.2.2
经济增长模型
12.2.3
可持续发展
五、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
(二)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专业综合基础理论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
(三)试卷内容结构
(1) 课程A 约 50%
(2) 课程B 约 50%
(四)试卷题型结构
题型
题量、分值
占比
单选题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 共 30 分
20%
多项选择题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 共 20 分
13.3%
判断题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 共 10 分
6.7%
简答题
4 小题,每小题 10 分 共 40 分
26.7%
论述题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 共 30 分
20.0%
综合分析题
1 小题,每小题 20 分 共 20 分
13.3%
(五)试卷难度结构
较易题约占 30%,中等难度题约占 50%,较难题约占 20%。
六、其他
本大纲由省教育厅负责解释。本大纲自 2022 年开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