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天咱们对“水波纹纹”可能比较关心,各位老铁们都想要学习一些“水波纹纹”的相关文章。那么小编在网摘上收集了一些对于“水波纹纹””的相关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喜欢,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本文首发自公众号大塚讲堂(微信ID:Otsuka-IT)
内容︱大塚讲师-李亚广
排版︱Kayla
概述
目前,塑料产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并且有不断增多的趋势。消费者对产品的外观要求也不断的提出新的要求,而在塑料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塑料产品的外观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解决这些问题,又无法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因此这些问题常常使从业工程师们非常困惑与苦恼。
常见的外观问题有:缩痕、熔接痕、潜流痕、流痕、应力痕、气痕,顶针印、浇口晕、浇口太阳斑等。各种问题的产生原因也各不相同,这里仅就流痕问题做个简单探讨。流痕,顾名思义,由于熔胶流动过程中的原因所造成的表面外观痕迹。在生产实际中,我们常见的流痕表现形式有虎皮纹、震纹、浇口晕、浇口太阳斑和喷射纹。前文已经进行了虎皮纹的探寻,本文主要针对震纹问题进行探讨。
成因探寻
一、什么是震纹
震纹的特征是在塑料制件浇口附近,形成以浇口为中心的波纹状缺陷,通常这种波纹呈紧密状排列,也被称为水波纹(图1)(如图2和图3)
二、震纹的生成原因探讨
依据生产实践经验,震纹(水波纹)常在以下几种情况下产生:
A、所用材料黏度高,流动性较差。
B、所用注塑速度比较低。
由以上情况可知,其产生原因可能与材料的流动性、充填速度有很大关系。针对以上可能产生震纹的原因,我们设计了两种情况来探讨关于震纹产生的原因。
>>第一种情况:流动前沿面积不变,采用较低充填速度充填型腔。针对此情况,设计了如图4所示的实验样件进行分析。(后续所有实验样件分析采用统一材料PMMA,统一流动速率5cm3/s)
为准确对图4所示样件研究,我们将其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流动前沿面积不断变化的区域;(如图5)
由于统一流率,故单位时间进入产品的体积是等量的,由于流动前沿面积的变化,必然导致流动前沿速度也会随之而变化。(如图6)
充能阶段: 在此阶段,由于流动前沿面积不断增大,流动前沿速度将不断的降低,随着速度的降低,其流动前沿温度将降低,其黏度值将增大。(如图7) 另一方面料流前锋在流动速率较低时,其剪切作用也变弱,材料的黏度值会随着剪切作用的变弱而增大,其流动性会进一步降低,其将在流动前沿表面形成一层凝固层,阻碍熔体的流动,当其流动前沿速度低于其原本应该应有的速度时,并不会直接突破流动前沿凝固层的表面,而是由于高分子熔融塑料具有一定粘弹性,使其开始进入充能阶段。
突破阶段:当速度差值积累至一定程度时,即超出流动前沿表面凝固层的阻力极限时,后续速度高的塑料将从中间突破流动前沿凝固层的表面,此时将同时伴有小孔膨胀效应,新的流动前沿会快速的向前有个飞跃式的突破,形成新的流动前沿表面;
再次充能阶段:由于出现了飞跃式的突破,其流动前沿表面面积突然增大,其流动速率将快速减小,甚至出现停滞现象,使新的流动前沿的黏度值迅速的增大,成为新的阻碍,其将重新步入充能阶段,直到再次的突破。(如图8)
第二部分,流动前沿面积恒定:
充能阶段:由于流动前沿速度较小,流动产生的剪切热不足以抵消流动过程中散失的热量,流动前沿温度不断的下降,由图10可以明显看到,温度对此材料的黏度有很大影响,温度越低,黏度越大,由于黏度的增大,造成了流动前沿阻力的增大,最终前沿速度仍然会有下降,当其流动前沿速度低于其原本应该应有的速度时,并不会直接突破流动前沿凝固层的表面,由于高分子熔融塑料具有一定粘弹性,使其开始进入充能阶段;
突破阶段:当速度差值积累至一定程度时,即超出流动前沿表面凝固层的阻力极限时,后续速度高的塑料将从中间突破流动前沿凝固层的表面,此时将同时伴有小孔膨胀效应,新的流动前沿会快速的向前有个飞跃式的突破,形成新的流动前沿表面;
再次充能阶段:由于出现了飞跃式的突破,其流动速率将呈现快速增大,然后由于能量释放的惯性保持一定速度突进,最后由于后续连接不足,造成流动前沿速度快速减小,甚至出现停滞现象,使新的流动前沿的黏度值迅速的增大,成为新的阻碍,其将重新步入充能阶段,直到再次的突破。
针对以上两个部分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低速情况下,由于流动前沿温度的变化,造成震纹的产生;特别是第一部分流动前沿温度与流动速率的双重下降,使其产生震纹将更频繁,其结果表现为震纹间距较小,整体看起来在此部分震纹更密集。
>>第二种情况:采用较低充填速度,流动前沿截面积不断变化
针对此情况,设计了如图13和14所示的实验样件进行分析。
方案A 震纹成因分析:
流动前沿过直径前,随着流动前沿面积不断增大(见图15),流动前沿速度不断降低(见图17),流动前沿温度也不断降低(见图16),双重作用下将重复“充能阶段—突破阶段—再充能阶段”的循环,且此区域产生的震纹会比较密集。
流动前沿过直径后,随着流动前沿面积的不断减小(见图15),流动前沿速度不断上升(见图17),但其流动前沿温度仍然不断下降(见图16),在此处,其表面纹路的形成机理类似虎皮纹的成因。(见上期虎皮纹成因分析)
方案B 震纹成因分析
随着流动前沿面积不断增大(见图18),流动前沿速度不断降低(见图20),流动前沿温度也不断降低(见图19),双重作用下将重复“充能阶段—突破阶段—再冲能阶段”的循环,且此区域产生的震纹会比较密集。
三、震纹的解决思路
从上述分析结果来看,震纹的产生与充填速度和材料粘弹性有比较直接的关系,因此其解决的办法也要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工艺方面:
1.增加充填速度(首选)
2.提高模具温度
3.提高材料温度
模具方面:
1.减小浇口尺寸
2.增大冷料井尺寸
材料方面:
1.材料选择黏度小
2.材料选择流动性高
以上是针对震纹比较有效的几个解决方案,请大家参考。
更多Moldflow技术文章持续更新,最新动态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大塚讲堂。
标签: #水波纹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