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当前咱们对“html学后感”大概比较注重,我们都想要剖析一些“html学后感”的相关内容。那么小编在网上搜集了一些有关“html学后感””的相关文章,希望同学们能喜欢,兄弟们快快来学习一下吧!摘 要:随着国家精准扶贫力度的加大,高校学生精准资助体系已初步建立。精益思想在避免浪费、持续性改进以及系统性建设等方面对于完善精准资助体系有借鉴意义,在进行精准资助育人体系价值出发点的再认知、持续改善精准资助全过程、加强资助育人活动的效果评估、构建精益型的资助工作队伍等方面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精益思想;精准资助体系;高校
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性手段和重要方式,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2018年,全国资助普通高校学生4,387.89万人次,资助金额1,150.30亿元,比上年增加99.56亿元,增幅9.48%。[1]随着资助规模的加大,资助事务的增多,资助效益要求的提高,如何完善高校学生精准资助体系是新时代提出的新任务。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涵盖精准资助过程及资助育人建设,包含保障型资助体系和发展型资助体系。精益思想以其避免浪费、提高满意度、不断改进、精益求精等为主要价值取向,这为高校学生精准资助体系的完善提供了新的借鉴和思考。
精益思想对于完善精准资助体系建设的适切性
1.精益思想的内涵
精益化管理源于精益生产,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詹姆斯 P .沃麦克等欧美管理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通过“国际汽车计划(IMVP)”对全世界17个国家90多个汽车制造厂的调查和对比分析后,以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生产组织方式为基础提出的一套生产理论。精益化管理思想是始于对日本丰田精益生产方式的总结与提升。所谓精益,是指通过持续性学习与不断创新,减少浪费,以最小的生产成本换来最大的收益。近年来,精益思想日益受到重视,不论在产品生产还是在服务领域得以推广,甚至上升为一种战略思维。
2.精益思想对于完善精准资助体系的适切性
第一,精益思想与浪费针锋相对。精益思想提供了以越来越少的投入获取越来越多的方法,同时也越来越接近客户,提供他们确实需要的东西。[2] 2018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意见》,要求突出提高绩效这个核心,在健全制度、精准资助、资助育人、经费监管、队伍建设等方面狠下功夫,充分发挥学生资助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学生资助工作水平全面提升,这与精益思想对“价值”的评价指向高度一致。
第二,精益思想要求持续学习。“动态学习能力”赋予精益企业真正的竞争优势,它有两个支柱,即持续改善和诚实的自我反思。[3]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是进行精准资助的前提,从2007年到2019年,根据社会发展、信息技术等的变化,对于如何进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问题也随之发生变化,从最初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中要求学生家庭所在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加盖公章,到2018年到家庭所在地的乡镇(街道)民政部门,村(居)委会、原就读高中任何一单位核实、盖章,再到2019年在表格中取消盖章环节,仅需个人承诺,则体现着对于精准资助工作的持续改善和不断反思。
第三,精益思想的核心是系统思维。系统思维就是通盘考虑,精益不是制造或者服务而是将两者整合的系统。[4] 精准资助系统不是孤立的,而是与资助主体、资助客体、资助环境、资助政策等紧密相连的。有学者认为目前资助政策的实施能够满足大多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就学需求,但是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本体立场来说,教育资助应更加重视学生就学的系统性和延续性,精准长效发挥资助政策的扶贫脱贫功能。[5]因此,在精准资助的完善过程中,应更加关注精准资助系统性建设。
完善高校学生精准资助体系建设的意义
在精益思想的指导下不断完善学生精准资助体系建设,有利于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利于提升教育的满意度与公平性,为国家储备丰富的人才资源;有利于助力教育人才培养,为教育质量提升及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第一,宏观层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保障贫困地区办学经费,健全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建设完善的精准资助体系,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从根本上消灭“底层上升通道受阻,一代穷世代穷”的现象,这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二,中观层面:建立精准资助体系是加强高校思政建设的重要手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要求全面推进资助育人,加强资助工作顶层设计,建立资助管理规范,完善勤工助学管理办法,构建资助对象、资助标准、资金分配、资金发放协调联动的精准资助工作体系。资助育人体系作为其中的十大育人体系之一,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微观层面: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自由全面发展的人,在于把每个人培养成为他独特的自己,更高大的自己。[6] 高校“00后”群体独特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行为方式要求精准资助育人体系,必须从满足学生基本需求转变为助力学生成长发展,从“大水漫灌”的粗放型资助方式转变为“细流滴灌”的精准型资助方式。
精益思想对于完善精准资助体系的启示
第一,精准资助育人体系价值出发点的再认知。精益思想的关键出发点是价值,而价值只能由最终客户来确定。精准资助体系的价值出发点就是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成长和发展为本,这就要求在资助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精准资助,确保学生资助效果的发挥。当前,对资助资金的管理多集中在评定、发放等领域,但对资金使用的效益问题缺乏科学性监督,因此可加强对于资助资金使用效益的评估及对学生资助资金使用的引导,以减少浪费,发挥资助效益。
教育以育人为本,资助工作的开展要坚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不仅要关注学生当前的就学困难,而且还要关注长远发展,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和能力的提升;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学生自立自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要尊重个性和承认差别,针对不同情况为学生提供相适应的资助方案;应坚持人人接受教育机会的公平性,让所有学生都享有优质的教育。[7]在育人过程中需要学校各部门产生流动形成合力,如院系辅导员和班主任等院系教师在关注经济资助的同时,给予学生更多的精神鼓励,帮助学生克服自卑、焦虑等不良情绪;学校学生资助中心坚持学生需求为导向,为学生成长和能力提升搭建平台创设环境;学校基金会、校友会等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学生资助争取更多的经济保障和社会资源。
第二,持续改善精准资助全过程。精益的精髓在于持续性的改善。精准资助体系建设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精准资助,就是要做到资助对象精准、资助标准精准、资金发放精准。[8]如何进行资助对象的精准识别,当前尚未有办法对学生的家庭收入、负担等情况进行详细客观的获取,在认定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差异性,有学者建议在现有高校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建立具有示范性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和需求识别的“量化测评模型”,根据相关影响因子数据统计分析初步判定学生家庭经济和发展需求的基本状况,再结合评议、复核、深度辅导等环节来精准识别学生困难程度和发展需求。[9]笔者赞同此观点,目前福建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清华大学等已探索建立认定模型,但对于此模型的适用性可在执行—检查—调整的过程中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同时对于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动态审核和调整,确保有困难的学生得到及时资助。
而对于资助标准的精准和资金发放精准也需要根据当地生活水平、学生在校期间的实际需求等不断的调整,尤其要每月进行全国学生资助系统与民政部、扶贫办、残联等部门的数据核查,做到动态更新,及时发放,确保应助尽助不多助。
第三,加强资助育人活动的效果评估。狩野模型作为精益思想的有力工具之一,包括基本因素、绩效因素以及魅力因素三方面,活动对象满意度与其实施程度或者实施水平有关。活动对象满意的程度从“厌恶”,经“中性”,到“愉悦”。基本因素就是其希望产品呈现出来的品质,如果这些品质不存在,就会不满意或者厌恶。绩效因素在极端的供应不足时会导致厌恶,充分提供的结果就是愉悦。魅力因素或者说激励因素是活动对象并未预期到的品质特征,如果提供了,活动对象的愉悦感就会显著增加。[10]
而在精准资助体系构建中,很多学校开展经济资助、学业资助、就业资助、心理资助、精神资助等多位一体的资助育人活动。例如: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全国高校教学质量与学生发展监测项目课题组所发布的2018年《全国本科大一学生调查报告》中,新生对大学教学质量的总体满意度为4.89分(6分制)。新生对院系提供的图书馆资源(4.75分)、社团活动和文体活动(4.76分)、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4.72分)的满意度评分较高;与之相对,学生对学业辅导服务(4.58分)、专业转换制度(4.51分)、 自主科研支持(4.44分)的满意度评分较低。虽然课题组没有区分学生是否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但可以看出学生对不同活动的满意度不同,而这些活动中哪些需要是基本要素、绩效要素或者魅力要素并未作区别。因此,在未来资助活动开展过程中,可对各种类型的资助育人活动进行区分,以便了解学生真正需求,不断提升学生对于资助育人活动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第四,构建精益型的资助工作队伍。全员生产维护TPM(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和全面质量管理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作为精益思想的重要内容,要求每个人都参与其中,形成特定职责,并非仅仅依靠专家。[11]同时,精益思想认为可持续性是维持变革的必要条件,但创新和变革是精益管理思想的题中之意。
基于此,在完善精准资助体系过程中,可借鉴上述观点,构建一支学习型、创新性、精益性的资助工作队伍。当前,很多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教师师生比远低于有关文件要求,存在忽视资助工作队伍建设的现象。资助工作队伍是开展精准资助工作的人员保障,这就要求高校确保资助工作教师按照要求进行配置,同时要求资助工作者及时学习最新政策要求,增强资助工作的理论知识与专业素养,始终充满对于困难学子的关爱之情,创新性地开展各类资助活动。随着发展型资助工作的深入推进,针对学生身心特点和个性化需求,秉持精益的原则,识别并积极满足不同类型困难学子的合理需求。此外,还应充分重视对于资助工作者的激励与考核机制,引导他们在行为上和态度上保持一致,乐于接受变革,积极参与资助工作的精益化发展。(作者:屈娜,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部)
本文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9年党建思政(德育)专项研究“翔宇 励志”资助育人辅导员工作室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2018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EB/OL].(2019-07-10)[2019-01-10]..
[2]詹姆斯P.沃麦克,丹尼尔 T.琼斯.精益思想(白金版)[M].沈希瑾,张文杰,李京生,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2.
[3][4][10][11]约翰·比切诺,马蒂亚斯·霍尔韦格.精益工具箱(原书第4版)[M].王其荣,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16,13-14,75,104.
[5]刘航,柳海民.教育精准扶贫:时代循迹、对象确认与主要对策[J].中国教育学刊,2018(4):29-35.
[6]张楚廷.教育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34.
[7][9]姜沛民.育人为本 需求导向 提升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实效[J].中国高等教育,2016(9):14-17.
[8]陈宝生.进一步加强学生资助工作[N].人民日报,2018-03-01(13).
《北京教育》杂志
作者:屈娜
标签: #html学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