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目前咱们对“c语言编译器指令”大概比较注重,小伙伴们都需要学习一些“c语言编译器指令”的相关资讯。那么小编也在网摘上搜集了一些对于“c语言编译器指令””的相关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喜欢,大家快快来学习一下吧!#pragma是C语言预处理指令中非常重要和常用的一个指令,用于控制编译器的行为。比如控制编译器如何设置内存对齐,如何设置浮点数环境,如何控制编译警告信息的输出等等。
#pragma虽然是C语言预处理指令,但是不同的编译器对#pragma的支持存在着一些细微的差别,本文只讲解常用的功能,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下:
#pragma once
绝大多数编译器都支持#pragma once 用法。在头文件开头使用这条指令后,就是告诉编译器如果某个源文件多次“包含了”这个头文件,也只能“包含”一次,不允许重复包含。
举个例子:
//foo.c#include “bar0.h”#include “bar1.h”#include “bar2.h”....//bar0.h#include “myheader.h”...//bar1.h#include “myheader.h”...//bar2.h#include “myheader.h”
在这个例子中,源文件foo.c包含了3个头文件,这个3个头文件又都包含了myheader.h这个头文件,编译器在预处理阶段会将myheader.h头文件的内容在foo.c文件里出现3次,接着在编译阶段就会报错。
解决的办法就是在myheader.h的头部加入#pragma once指令,编译器就会只包含1次,自动过滤掉重复的包含操作。
//myheader.h#pragma once...
需要指出的是,防止头文件被多次包含的标准方式,并不是#pragma once,而是包含防护机制。所谓包含防护机制,是通过条件编译指令和宏定义结合使用,举个例子:
//myheader.h#ifndef MYHEADER_H#define MYHEADER_H// 此处是头文件的内容#endif /*MYHEADER_H */
包含防护机制和#pragma once很相似,但是也有一些区别。
区别1:移植性
包含防护适用于所有C/C++标准,并且可以跨平台使用。#pragma once指令被大多数编译器支撑,但不是被所有编译器支持。
区别2:易用性
#pragma once简单易用,不需要写太多代码。
#pragma message
如果在程序编译的过程中需要了解某些语句的编译情况,并实时输出一些自定义的调试消息,
就可以通过#pragma message("some debug msg")来实现,其中some debug msg为自定义的消息。这个方法非常有用,一般我们会通过这条指令输出调试信息、警告信息、提示信息、版本信息。
简单的例子如下:
#include <stdio.h>int main(void){float f = 3.57;int x;#pragma message ("段誉:根据需要输出调试信息")x = f;printf("%d\n", x);}
输出的编译信息如下,红框部分为自定义的消息:
#pragma region
有时候,我们需要将具有某个特定功能的多行代码折叠起来,这样会让屏幕看起来清爽整洁,通过使用:
#pragma region “note msg”...#pragma endregion
配对使用即可实现代码块折叠。有些IDE(开发工具)可能会略有不同,比如Qt中需要在结尾加上花括号:
#pragma region “note msg”{...#pragma endregion}
其中note msg 是自定义的说明内容。
#pragma pack
我们有时候需要重新设置某个结构体或共用体的对齐系数,而不希望使用默认的对齐系数,就可以通过#pragma pack(n)指令来进行设置。对齐系数是内存对齐的知识点,如果想要了解内存对齐的内容,可以参考我的专栏相关文章进一步了解。
小括号里的n是2的m次方的计算结果,m是从0开始的正整数,n可以是1、2、4、8、16等等。
我们不但可以重新设置对齐系数,也可以用#pragma pack()来恢复默认的对齐系数,否则将会对后面所有基本数据类型的变量、自定义数据类型的变量都使用新的对齐系数。
还有一种重要的使用场景,比如系统默认的对齐系数为n0,重新设置对齐系数为n1,然后再次重新设置对齐系数为n2,这种场景在开发中很常见。
问题来了,如果我们希望继续使用对齐系数n1,该怎么办?
我们当然可以再次执行#pragma pack(n1),但是在实际工程开发中,很有可能会出现书写错误,而且可读性不高,更好的办法是使用#pragma pack(push)和#pragma pack(pop)指令。
push就是将当前正在使用的对齐系数n1保存到内部栈顶部,这样当再次设置新的对齐系数n2时,就不会覆盖掉n1。
pop是将内部栈顶部的n1弹出来覆盖当前的对齐系数n2,使得当前对齐系数编程n1。
注意,#pragma pack()指令总是恢复编译器默认的对齐系数。
举例说明:
#pragma pack(n1)....#pragma pack(push)#pragma pack(n2)....#pragma pack(pop)//对齐系数为n1...#pragma pack()//默认对齐系数...
#pragma pack(push)和#pragma pack(n2),也可以合并成一条指令:#pragma pack(push, n2),效果是一样的。
VC编译器 #pragma用法
刚才这些#pragma的用法,其实都不是c语言标准所规定的预处理指令,但是已经被绝大多数C编译器支持,成为事实上的“标准用法”。
另外还有一些用法局限于特定的编译器,比如微软的VC++编译器,但因为这个编译器和gcc编译器一样使用广泛,所以这些用法也很重要。下面就介绍下这些#pragma指令的作用:
#pragma warning
#pragma warning 是 Microsoft Visual C++ 编译器特有的一个预处理指令,用于对编译器生成的警告消息按照需要进行控制。可以在编译时通过该指令临时禁用或更改某个警告的等级,这对于清理构建输出、屏蔽已知的无害警告或强制显示某些警告非常有用。
具体用法如下:
#pragma warning(opt : param-list1;opt2:param-list2;...)
param-list,是一个或多个用空格分隔的数字编号序列,每个数字代表一种编译器的警告信息。比如4100,就表示函数虽然定义了某个形参,但是函数体去未使用;4244表示数据类型1转换到数据类型2时可能会丢失数据等等。所有警告信息,可以通过查阅visual C++文档获得,或者私信向我索取。
opt表示对警告信息或错误信息如何处理,比如用来对警告或错误信息设置等级,从1到5,分为5个等级。1到3属于警告级别,但仍然可以编译通过,4和5属于错误级别,会编译报错。详细说明如下:
1:最低的警告级别。这通常表示编译器遇到了一个可能不是错误但可能导致不可预见行为的情况。这种警告可能并不会阻止编译过程,但建议参看并考虑是否需要进行修改。
2:通常用于指那些不太可能导致错误的警告,但可能表示代码中有一些不规范的写法或潜在的效率问题。
3:默认的警告级别。这意味着如果开发者没有明确地设置警告级别,编译器就会使用这个级别。它通常用于那些可能表明代码中存在问题的警告,这些问题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导致错误。
4:会将警告当作错误处理。如果编译器发出级别为 4 的警告,那么编译过程将会失败,就像遇到了一个真正的编译错误一样。这对于想要确保完全避免的警告非常有用。
5:在 Visual C++ 中并不常用,其作用与 4 类似,但可能在某些特定的上下文中有所不同。在某些旧版本的 Visual C++ 中,5 可能被用来表示比 4 更严格的警告级别,但在更新的版本中,两者通常被视为等效。
opt 还可以是以下参数:disable:禁用指定的警告。default:将指定的警告恢复为其默认的等级。once:仅对下一行显示警告。push:保存当前的警告状态。pop:恢复最近一次 push 保存的警告状态。
举例如下,需要在vc++编译器环境下,比如vsIDE:
#include <stdio.h>//#pragma warning(disable:4244)int main(void){double d = 3.57;int i = d;return 0;}
当#pragma warning(disable:4244)被注释时,编译器在编译时会给出如下警告:
但是取消注释,启用#pragma warning(disable:4244)时,再次重新编译,就不再给出警告信息:
如果只是更改某一段代码警告信息的行为,就一定要在这段代码块后面加上#pragma warning(default:4244)来恢复这个警告信息的默认行为。
#pragma comment
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用法,主要用来指定需要链接的库文件,然后在程序中就可以使用库中的函数。具体用法如下:
#pragma comment(type, "string" )
type一般可以选择lib、linker、user等类型,也可以选择compiler类型,但是后面的string就必须省略。
#pragma comment( compiler )
编译器在编译过程中会将其名称和版本号放在程序中。
#pragma comment( lib,”mymath.lib”)
lib表示引入库文件,mymath.lib是要引入的库文件的名称,也可以简写为mymath,也可以加上文件的路径,但建议不要这么做,直接放在当前目录下。
链接器首先在当前工作目录中搜索mymath.lib库函数文件,如果找不到,会接着在 LIB 环境变量指定的路径中搜索。
#pragma标准用法
刚才这些#pragma的用法,其实都不是c语言标准所规定的预处理指令,但是除去VC++编译器特定的用法外,都已经被绝大多数C编译器所支持,成为事实上的“标准用法”。
而VC++编译器所支持的用法,远不止上面介绍的这些,还有比如alloc_text、auto_inline、bss_seg、check_stack、code_seg等几十种,后期会慢慢介绍。
c语言所支持的标准用法主要是对浮点环境的异常检查和设置等。主要有#pragma STDC FENV_ACCESS 、#pragma STDC FP_CONTRACT、#pragma STDC CX_LIMITED_RANGE等。 关于这三个浮点检测的预处理指令我们在下一篇文章中详细讲述。
段誉,写于合肥。
标签: #c语言编译器指令 #c语言编译器指令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