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现时咱们对“风向标图的判读”大约比较讲究,同学们都需要学习一些“风向标图的判读”的相关内容。那么小编同时在网络上搜集了一些有关“风向标图的判读””的相关资讯,希望兄弟们能喜欢,姐妹们快快来了解一下吧!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2 热力环流和大气环流
历年考情:
一、热力环流
(一)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分析
1.受热均匀
假设地表均一且受热均匀,则大气得到同等的热量,气温、气压相等,形成与地面平行的等温线和等压面。
但地面是受热不均的。
2.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受热不均——(导致)大气的垂直运动[热胀冷缩]——(使得)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引发)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形成)热力环流
3.等压面的判断运用:
(1)海拔与气压结合的等压线(面)图判读:
第一类:高程剖面图
由于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等压线不再保持水平状态,产生弯曲。
规律:等压面凸向高空为高压区,凸向近地面为低压区。
简记:凸低为高,凸高为低。适用于任何类型的等值线,注意第一个高低指的是等值线的弯曲方向,第二个高低指才是其自身的相对高低。
因此A、D(凸高)为低压区;B、C(凸低)为高压区。
第二类:等压面高程图
500百帕等压面高程(单位:米)
在第二类图中,没有剖面图直观,但根据数值也可以知道海拔的相对高低,中心海拔数值高的说明等值线向高空凸(凸低压),说明其为高气压区;中心海拔数值低的说明等值线向近地面凸(凸高压),说明其为低气压区。
因此图中N为(高空,因为海拔高)高压区,M为(高空)低压区。近地面则相反。
注意高空气压和近地面气压的区别:
如果没有告知等压线图是表示近地面还是高空时,可借助等压线气压值的大小确定:一般等压线气压值在1000百帕左右为近地面,低于800百帕为高空。
高空和近地面没有明确规定的高度,但是一般以1500米为参考数值。
判断下垫面的性质
把握原则:温高(气压低)凸高(气压变高的方向);温低(气压高)凸低(气压变高的方向)。
"温高压低,高凸低凹"
a. 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湖泊)。冬季,等压面下凹者为海洋(湖泊)、上凸者为陆地。
b. 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
c. 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上凸者为郊区。
(3)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
等压面下凹者,多阴雨天气,日较差较小。
等压面上凸者,多晴朗天气,日较差较大。
下图表示甲、乙、丙、丁四地之间的热力环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能够正确表示环流方向的是( )
A.甲→乙→丙→丁→甲 B.甲→丙→丁→乙→甲
C.乙→甲→丁→丙→甲 D.乙→丁→丙→甲→乙
2.关于图示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表示海陆间的热力环流,甲为海洋 B.若表示山谷间的热力环流,乙为山顶
C.若表示特大城市热力环流,甲为郊区 D.热力环流使沿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增大
【答案】1.A 2.C
【解析】
1.读图可知,甲、乙两地海拔相同,为近地面,甲地的气压比乙地高,丙丁两地位于高空,丙地的气压比丁地高,所以在近地面大气运动的方向是甲流向乙,高空中为丙流向丁,垂直方向上为乙流向丙,丁流向甲,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如表示海陆间的热力环流,甲为夜间的陆地或白天的海洋,A错误。若表示山谷间的热力环流,乙为夜间的山谷,B错误。若表示特大城市热力环流,甲为郊区,C正确。热力环流使沿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D错误。故选C。
(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Ⅱ)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图3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3~5题。
图3
3.图示观测时段内
A.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B.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
C.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D.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
4.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
①白天温度低 ②蒸发(腾)多 ③空气湿度大 ④大气逆辐射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5.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A.1~2月B.4~5月C.7~8月D.10~11月
【答案】3.C 4.A 5.C
【解析】3.读图可知,凌晨0—6时左右绿洲和沙漠地表温度的变化曲线接近平行,说明降温速率接近,C正确;地面长波辐射主要受地温的影响,图中显示地表温度差值最大接近15时,故15时左右绿洲和沙漠的地表温度差值最大,A错误;傍晚沙漠地温曲线较陡,温度下降较快,故绿洲降温速率小于沙漠,B错误;上午绿洲地温低于沙漠,故绿洲长波辐射弱于沙漠,D错误。故选C。
4.由于沙漠白天温度较绿洲高很多,夜间虽然沙漠降温幅度快于绿洲,但还是会出现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现象,①正确;绿洲地表较湿润,蒸发(腾)多,吸收热量多,会使绿洲夜间降温较快,温度较低,②正确;空气湿度大和大气逆辐射强都会导致夜间降温较慢,使绿洲夜间地表温度较高,③④错误。故选A。
5.由上题分析可知,要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必须具备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则沙漠地区白天温度要远高于绿洲温度,使沙漠积累的余热多,导致夜晚降温后温度仍然高于绿洲,故要出现沙漠高温应为夏季7~8月。也可以通过读"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图得知,图中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图中沙漠15时左右的地表最高温已达40多度,故最可能发生在北半球夏季7~8月,C正确,ABD错误。故选C。
(二)常见的热力环流及其影响
1. 海陆风:
a. 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b. 风向: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
c. 影响: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2. 山谷风:
a.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b.风向:白天吹谷风,晚上吹山风,风向与山谷走向垂直。
c.影响:
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
③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a.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
b.风向:近地面由郊区吹向城市。城市风环流的方向不随时间而变化,因为市区的气温总是高于郊区。
c.影响与应用
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地带距离之外。
注意:
① 在海陆风(湖陆风)、山谷风的复习中,要注意其风向的变化实质不在于白天还是晚上,而在于不同下垫面区域的温度对比关系。
② 常见的热力环流中,海陆风(湖陆风)、山谷风等的风向存在着昼夜的差异,而城市风的风向不存在这种差异。
(2019年海南卷)山谷风是山区昼夜间风向发生反向转变的风系。白天太阳辐射导致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反之,则形成山风。祁连气象站位于祁连山中段的山谷中,山谷风环流较为强盛。下图示意2006年8月24日该气象站记录的山谷风风向、风速的变化。据此完成7—8题。
7.祁连气象站所在地谷风的风向是
A.偏南风B.偏东风C.偏北风D.偏西风
8.祁连气象站所处山谷段的大致走向及地形特征是
A.南北走向,西高东低B.东西走向,北高南低
C.南北走向,东高西低D.东西走向,南高北低
【答案】7.C 8.D
7.从材料可以分析出,谷风主要形成于白天,从图示信息尤其是11时以后的风向、风速信息可以看出,白天主要是北风,即当地谷风的风向是北风。故选C。
8.从图文材料可知该地夜间主要是南风,白天主要是北风,可判断出该山谷为东西走向;从风速来看,南风强于北风,说明该山南高北低,南风在下坡运动过程中受重力加速作用而导致风速加强。故选D。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大气的水平运动是热力环流中大气的水平运动。
风形成的过程分析
1.影响主要受三个力的影响:
(1)直接影响其形成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由于同一水平面差生气压差,气流就会有从高压流向低压的趋势。这个促使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的力称之为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特点: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2)改变方向力——地转偏向力
只改变风运动的方向,不改变大小。
(3)既改变方向,主要影响大小的力——摩擦力
2.风的形成过程:
高空的风vs近地面的风:
高空的风主要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最终风向和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风的形成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最终风向斜穿等压线。
【注意】 读图判断等压线图上的风向时,要注意区分近地面与高空:近地面要考虑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一般不考虑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随着高度的增加,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逐渐减小。
(二)风向和风力大小的判断方法
1.根据等压线图确定任一地点的风向
①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②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左或向右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以北半球气压场为例)
2.根据风向标和风向玫瑰图判断风向
风向标由风杆和风尾组成,风杆(长线段)上绘有风尾(短线段
)的一方指示风向。风尾上的横杠表示风速,一横表示风力二级,最多三横,就是六级,风力再大就用风旗表示,例如"
"就表示北风四级。
"风向玫瑰图"是一个给定地点一段时间内的风向分布图。通过它可以得知当地的主导风向和最小
风频。最常见的风向玫瑰图是一个不规则的折线图,折线上不同的点的方位即为该地区的风向,与原点之间的距离与这个方向的风频成正比。
3.风力大小的分析与描述
【知识扩展】
1.【狭管效应】当气流由开阔地带流入地形构成的峡谷时,由于空气质量不能大量堆积,于是加速流过峡谷,风速增大。当流出峡谷时,空气流速又会减缓。这种地形峡谷对气流的影响;称为"狭管效应"。由狭管效应而增大的风,称为峡谷风或穿堂风。
2.【焚风效应】焚风效应是指当气流经过山脉时,沿迎风坡上升冷却,形成降水(山腰最多)。过山后空气沿背风坡下沉,温度上升,湿度下降。
3.分内容的思维导图
二、大气环流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最基本的模式。全球范围内大气大规模地运动我们称之为大气环流。大气环流在全球的分布上也主要体现为大陆东、西的差异。大陆西岸主要表现为受不同气压带、风带控制;大陆东岸主要是受季风环流的影响。
(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将热力环流模型扩大到全球。
1.赤道和极地之间的单圈环流。
假设条件:1.地球不自转;2.地表性质均一;3.太阳直射赤道。
结论:赤道和极地之间形成单圈环流。
三圈环流(动态过程)
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存在,单圈环流模式不成立。而是形成三圈环流。
假设条件:1. 地表性质均一;2.太阳直射赤道。
【重点厘清高空的风和近地面的风的最终偏转方向不同】
【六个气压带和风带形成过程术语及图解分析】:
【赤道低气压带,0°为中心】 赤道附近温度较高,空气膨胀上升,在近地面形成(赤道)低气压带;在高空则形成高气压,流向两极方向。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最终在北纬30°高空偏转成西风。气流源源不断从赤道上来补充,越堆积越多,最终气流被迫下沉。
【副热带高气压带,30°为中心】气流被迫下沉在地面堆积,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高压气流流向赤道和高纬度。流向赤道的偏转成[东北信风带]。流向高纬度的偏转成[西风带]。
【极地高低压带,90°为中心】极地周围气温较低,空气收缩下沉,在近地面形成(极地)高气压带。高压气流流向四周,形成环绕极地的[极地东风带]。高空气流则下来补充。
【副极地低气压带,60°为中心】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在60°附近相遇,来自低纬度的暖而轻气流被迫抬升,在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气压带风带的记忆及判别:
1.根据气压带的中心纬度0°,30°,60°,90°等纬度,判断气压带的名称,风带则识记低纬信风,中纬西风,高纬极地东风。
2.结合气压带判断风向名称或根据风带推算气压带。
3.结合气压带的成因或者天气状况判断气压带风带。
4.成因分类:(1)热力原因。如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
(2)动力原因。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
5.天气状况:西风湿润信风干,上升多雨下沉晴
注意:如果信风从海洋上经过,将会带来大量水汽,变得比较湿润,遇到地形的抬升作用,会形成丰富的地形雨。例如冬季日本的西海岸降雪较多。
(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Ⅱ)恩克斯堡岛(图3)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据此完成第3题。
图3
3.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
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北方向
【答案】3.D
【解析】3.恩克斯堡岛位于70°S和80°S之间,属于极地东风带,其具体风向为东南风,五星红旗应飘向西北方向。故选D。
二、北半球气压中心与季风环流(带状被切断)
季风的形成原因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和海洋夏季和冬季形成高低气压中心,切断了原先的气压带。高低气压中心的分布不同,使得大气在一年中不同季节风向发生改变,称之为季风。一般,大陆东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比较显著,尤其是东亚和南亚季风。
1. 记忆不同季节形成的高低气压中心及切断的气压带。
夏季: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太平洋)亚速尔高压(大西洋)
冬季: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太平洋);冰岛低压(大西洋)
2.季风重点是理解成因及对比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东亚季风:夏季吹东南风,冬季吹东北风。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亚季风:夏季吹西南风,冬季吹西北风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以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除东亚和南亚外,非洲北部和澳大利亚西北部的风也随季节而转换,其风向变化与东亚季风相同,1月盛行西北风,7月盛行东南风。
三、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由于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中不断地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的位置也随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大致移动5-8°左右。
二分日:气压带风带以各自所在纬度为中心;
夏至日:气压带风带的位置整体北移;
冬至日:气压带风带的位置整体南移;
四、影响降水的因素
大气环流是影响(大空间)降水的重要因素。不同的地区受到的大气环流影响不同,降水程度也有所差异。分析受什么大气环流的影响要先判断该地所处的地理位置:①大陆东岸;②大陆西岸;③大陆内部。
(1)大气环流与气候的对应原则。三圈环流主要影响大陆西岸,季风环流主要影响大陆东岸。(模式规律记忆)
(2)大气环流主要影响的是气候中降水要素。总体原则:
上升多雨下沉晴,西风湿润信风干。
低压带控制和西风带影响的地区多阴雨天气。高压带控制和信风影响的地区多晴朗天气;
低纬信风(偏东风),低纬大陆东岸为迎风坡,西岸为背风坡;
中纬西风(偏西风),中纬大陆西岸为迎风坡,东岸为背风坡;
(3)受单一气压带、风带的影响,气候季节差异小;气压风带交替控制,气候季节差异大。大陆内部受大陆气团控制,降水较少。
(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Ⅱ)如图4所示,乌拉尔山脉绵延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之间。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比东欧平原降水少。乌拉尔山脉两侧自北向南都依次分布着苔原、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等自然带,但在同一自然带内乌拉尔山脉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等存在差异。据此完成12题。
图4
12.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比东欧平原降水少,是由于其
①距水汽源地远 ②受北冰洋沿岸洋流影响小 ③地势南高北低 ④水汽受乌拉尔山脉的阻挡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12.D
【解析】12.读图可知,该地位于60°N附近,受西风带影响,西风从大西洋吹来,带来一定的水汽,与东欧平原相比,西西伯利亚距水汽源地远,所以降水相对少,①正确。西西伯利亚平原和东欧平原受北冰洋沿岸洋流影响相差不大,②错误。地势南高北低不是影响西西伯利亚平原降水少的主要原因,③错误。西西伯利亚平原位于乌拉尔山脉的东侧,水汽受乌拉尔山脉的阻挡,所以降水少,④正确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标签: #风向标图的判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