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小学期末考试,连数学都要口试,分值还高!更难了还是更容易了?

栩栩与夕夕 598

前言:

此时小伙伴们对“进位加法计算方法手抄报内容”大概比较关怀,各位老铁们都想要学习一些“进位加法计算方法手抄报内容”的相关文章。那么小编同时在网摘上汇集了一些对于“进位加法计算方法手抄报内容””的相关文章,希望小伙伴们能喜欢,姐妹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我的大女儿栩栩,现在二年级了。近期终于迎来了“双减”后的第一个期末考试。老师也公布了新的考试方式,还给了样题。我看了一下,这次的期末考试,真的很新颖,语文和数学,都增加了口试。而且口试占比很高,和笔试分数占比一样。

家长群有些家长慌了:笔试都勉强,口试我孩子怎么办?

期末考试形式新颖

先简单说说数学,数学口试怎么考呢?

我看了样题,大概就有6道题。包括口算、填空、应用题。孩子看到卷子之后,可以思考一下,然后说出运算方法,给出答案。

语文的期末考试分成三个部分:平时表现+学业任务单完成情况。学业任务单分为口语和笔试,其中口语分别是读词语、句子、背诵和口语表达。

当然,语文成绩隔天也公布了,我女儿是A。其实小学得A还是很简单的,这里先不看成绩,重点是我们得从期末考试的内容分析一下,小学教学重点是什么。

基础仍然是重中之重。

就数学来说,其实就是运算。

这次考试增加了口语,我感觉就像笔试的简单版,直接看卷面就说出答案。虽然不用写出来,但其实口试的压力是很大的。因为:

1、你每做一道题,老师都会盯着!

这不像一般笔试,这题想不明白,下一题,回头再想,可以有个战术。但口试,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估计一看,如果不能立刻说出答案,就开始紧张了。

2、基本功不扎实,做题容易慌。

考试过程不但要你说出答案,还要把解题方法说出来。例如竖式的口算,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进位退位都要说得清清楚楚,想蒙答案,不可能了。

3、考验平时是否有用功学习。

记得最近家长群,老师经常点名某些孩子,内容是:到了学期末了,乘法口诀竟然都忘了!很明显平时没有练口算,每天上完课,回家就只剩下玩了?

口试也涉及应用题。应用题不是一条算式能解决的,基本都分三步,按栩栩的说法,你必须有条理地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通过对比得出什么,所以答案是……如果平时不练一下,就算很简单的题目,估计也是懵的。

语文的基础毫无疑问就是字词句。

我有一个朋友是2年级的语文老师。最近给班上的孩子做去年的模拟卷,那个崩溃啊,就第一道题的听写,全错的,全班占一半!她哭着诉苦:

“字词是基础,书后面的生字词表,家长必须督促好,务必100%过关,我说过多少次了,结果还是这样!”

课后如何巩固基础?很简单,老师的建议是每天30分钟。

记得家访的时候,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都来了,我有问过老师,平时在家里,应该怎么督促孩子。其实她们的建议真的很简单。

1、语文每天听写、读课文10分钟。

老师把当天教的字词,发到群里,家长只要帮孩子听写就好了。听起来很简单,但坚持是很难的。特别是听写,我有2个孩子,平时还得加班,还得保证孩子运动时间,然后再抽出时间正儿八经听写,还挺难。

后来我发现,听写是可以用零碎的时间的。例如,晚上带孩子出去散步,边走边问,今天学了什么,你还记得吗,教教妹妹吧。

你还记得今天学了什么字?写个“空气字”给我看看吧。就这样,把零碎的时间用起来,感觉压力就小很多。

2、数学坚持做口算题,每天做15分钟左右的每天一练。

口算题,女儿现在是在APP上做的,讲的是效率。另外,每天一练我当时没有坚持下来,断断续续地。但看到期末考试的新方式,觉得每天练习真的太重要了。因为老师总是在群上说:

有的孩子做题总是想太久,请加强练习。如果平时不练,靠期末突击,很难考好。

难点还是在阅读

最基础的事情,只要花点时间,效果很明显。其实最难的就是老师那句:每天坚持30分钟阅读,假期坚持每天1小时阅读。

我本来以为,阅读在小学低年级很难见到效果,现在回想起来,大错特错!

1、期末考试的难点和重点,都在阅读。

看看语文口试的样例题,有一道题就是“我看过的一本书”。而这次期末的口语考试,我女儿抽到的题目是“分享你看过的一本有趣的书,说说里面的主角,你为什么喜欢。”如果你没读过,真的说不出来啊!

再看看期末笔试部分,很简单,一道字词题,一道看图写文,语感不好,也写不好啊。按老师的说法:

阅读真的很重要。很多孩子看图说话,连符号都不会用,其实这些知识的内化,都是靠平时的阅读积累起来的,考试其实考的是语感。

2、阅读的效果,涉及到整个小学期间的方方面面。

小学期间,有关阅读的比赛太多了!例如寒暑假的省市的手抄报比赛,家庭阅读视频比赛,这学期我女儿还参加了一次“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演讲比赛,得了2等奖。

要知道,从比赛通知下达,到写读后感,再到背下来拍成视频参加初选,只有5天,临时抱佛脚读书,很难完成 。

我是很重视女儿的阅读的,因此她赢得了很多比赛的机会,不会因为筹备时间短而放弃。通过这些参与比赛,也增加了她的阅读兴趣,认识到一帮经常参加阅读比赛的孩子,又是另外一个收获。

更没想到的是,阅读还让她在少先队员的代表大会上大放异彩。

快期末的时候,学校要求每班投票选出2名代表,参加少先队员的代表大会,很荣幸,我女儿选上了。没想到开完会那天,女儿兴高采烈地和我说:

“妈妈,妈妈!下午的少先队员代表大会,我表现可好了!”

“哦?那你怎么表现的?”

“老师问,你们都2年级了,应该读过《没头脑与不高兴》了吧,说说里面的主角是谁,他有什么特点?请写下来!当时很多同学都懵了,会议结束,很多人偷偷问我,主角是谁!他们竟然没看过这本书!”

我听完也愣了一下,我一方面,我真的没想到少先队代表大会,也涉及阅读的考察,更没想到的是,很多孩子真的很少读经典作品。

阅读要“量与质”结合。

一位15年语文教育经验的老师总结道:

语文学习的核心永远是阅读。阅读分为泛读和精读。泛读能扩充知识储备,打开眼界,但和语文成绩关联不大;精读是分析文本、遣词造句、审美鉴赏,培养思维的,每学期必须精读2-3本书。

很多孩子看过很多书,但写作文,还是写不出来,其实就是2个原因。一个是经典作品读少了,只喜欢“无脑泛读,看情节看热闹”;第二个是经典作品也仅仅是“泛读”,看过了,就忘了。

首先,解决第一个问题:需要精读的书,哪里找。

现在很多低年级的孩子,看得最多的应该是“米小圈系列”,但很遗憾,它顶多能归在“泛读”的范畴。

需要精读的书哪里找?很简单,语文书就有啊!翻开女儿的语文书,每个单元都有“快乐读书吧”的书目。这些书紧贴着孩子的教学进度,也符合这个年龄孩子的阅读能力。

记得刚开学,我翻过女儿的语文书,就看到了“快乐读书吧”这个部分,当时还没上心。后来老师在群上强调,希望家长通过借阅也好,买也好,让孩子读这几本书。老师都发话了,我当时就入手。没想到这套书已经很成熟,按年级分类,每个年级该看什么书都有,重点是,也不贵。

我翻了下,二年级是童话故事为主,一本是一个个小故事,估计是因为低年级,都带着拼音,文章的长度的确很符合这个年龄的孩子,感觉也挺满意。

二年级的快乐读书吧

小学是打基础的重要时期,也是培养阅读习惯,大量阅读的重要时期。寒假到了,不知道大家孩子的阅读量,完成了吗?

快乐读书吧

如果大家对“快乐读书吧”感兴趣,链接我放下面了,保证正版(主要是环保、纸质安全问题),年末价格也很美丽。大家按自己的实际需求看看就好:

第二个问题:精读怎么读?

这个太多专家分享过。我的总结是,有的孩子喜欢摘抄好词好句,有的喜欢边看边在书上写写画画,有的父母很上心,喜欢和孩子“聊书”,有的就喜欢画画思维导图。其实我觉得哪种方法都可以,重点是,看书后需要“输出”,以孩子喜欢的,父母能和孩子一起坚持的方式。

辅助孩子精读(快乐读书吧截图)

输出的重要性,在这里不赘述。简单地说就涉及一个认知理论:

“记忆是思考的残余物。”

意思就是,你得思考过,整合成自己的东西,知识才算是自己的东西。而“输出”就是倒逼你思考。

写在最后:

小学是打基础的重要时期,也是培养阅读习惯,大量阅读的重要时期。寒假到了,不知道大家孩子的阅读量,完成了吗?

如果没有完成,或许收获甚少,也可以看看快乐读书吧的内容。二年级的话,一本书大概7万字,精读一本就完成一学期任务了。

估计其他年级的对应书目的字数,也和阅读要求是相关的。如果借阅不是很方便,还是强烈建议入手。

当然,低年级的孩子如果一点都不喜欢阅读,我的建议是:先带着他去图书馆,让他选自己爱读的书,把阅读兴趣培养起来吧。#2022育见美好#

标签: #进位加法计算方法手抄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