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福建省莆田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非非老师讲语文 96

前言:

当前我们对“福建c语言试题”可能比较注意,姐妹们都想要剖析一些“福建c语言试题”的相关资讯。那么小编也在网上汇集了一些对于“福建c语言试题””的相关资讯,希望兄弟们能喜欢,朋友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福建省莆田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怎样区别真理与谬误呢?1845年,马克思就提出了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6页)这就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实际,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

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毛主席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新民主主义论》)“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论》)这里说“只能”“才是”,就是说,标准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这是因为,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真理是客观真理,是人的思想对于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因此,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就不能到主观领域内去寻找,不能到理论领域内去寻找,思想、理论自身不能成为检验自身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标准,正如在法律上原告是否属实,不能依他自己的起诉为标准一样。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必须具有把人的思想和客观世界联系起来的特性,否则就无法检验。人的社会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实践具有把思想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的特性。因此,正是实践,也只有实践,才能够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科学史上的无数事实,充分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门捷列夫根据原子量的变化,制定了元素周期表,有人赞同,有人怀疑,争论不休。尔后,根据元素周期表发现了几种元素,它们的化学特性刚好符合元素周期表的预测。这样,元素周期表就被证实了是真理。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在300年里一直是一种假说,而当勒维烈从这个太阳系学说所提供的数据,不仅推算出一定还存在一个尚未知道的行星,而且还推算出这个行星在太空中的位置的时候,当加勒于1846年确实发现了海王星这颗行星的时候,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才被证实了,成了公认的真理。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被承认为真理,正是千百万群众长期实践证实的结果。毛主席说:“马克思列宁主义之所以被称为真理,也不但在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人科学地构成这些学说的时候,而且在于为尔后革命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实践所证实的时候。”(《实践论》)马克思主义原是工人运动中的一个派别,开始并不出名,反动派围攻它,资产阶级学者反对它,其他的社会主义流派攻击它,但是,长期的革命实践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是真理,终于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指导思想。

检验路线之正确与否,情形也是这样。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制订自己的路线时,当然要从现实的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情况出发,依据革命理论的指导并且加以论证。但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各个革命政党的路线是否正确,同样必须由社会实践来检验。20世纪初,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俄国工人运动中,都发生了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路线与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路线的激烈斗争,那时第二国际的头面人物是考茨基,列宁主义者是少数,斗争持续了很长一个时间。俄国十月革命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证明列宁主义是真理,宣告了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路线的破产。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与“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在一个时期内,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没有占主导地位。长期的革命斗争,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是正确的,而“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是错误的。标准是什么呢?只有一个:就是千百万人民的社会实践。

(节选自《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下列关于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先从理论上阐述观点,再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革命实践三方面举例论证。

B.区别真理和谬误,关键是确立一个检验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

C.门捷列夫和哥白尼的理论之所以能够被证实,是因为他们都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

D.人的思想是属于主观领域的,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不能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

2.下列论证方法材料没有运用的一项是( )

A.对比论证 B.道理论证 C.类比论证 D.事实论证

3.下列句子中包含的推理形式和材料第②段画线部分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马厩中有条狗,半夜有人进来把马牵走,它竟不吠叫,没有惊动睡在草料棚里两个看马房的人。显然,这位午夜来客是这条狗非常熟悉的人。(《福尔摩斯探案集》)

B.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世说新语》)

C.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D.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晏子春秋》)

4.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报告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人与海(节选)

海明威

①他们航行顺利,老人将他的手浸在海水里并试图让自己的头脑保持清醒。天空上有高层积云,积云上还有足够多的层卷云,老人知道轻风会持续整夜。老人经常看着那鱼来确认这件事是真的。那是距离第一尾鲨鱼攻击他的前一个小时。

③有时它失去了气味的引导。但它会再次拾回,即便只是一点点气味的痕迹,然后快速而努力地尾随。它是一尾很大的灰鲭鲨,具备能跟海中最快的鱼游得一样快的体格,除了大嘴之外,它身上的每个部位都很美。背和剑鱼一样蓝,腹部是银色,皮平滑而漂亮。它长得像一尾剑鱼,除了此时快速游水时那紧闭着的大嘴。它紧贴着水面,背鳍高高像刀一样不颤不抖将水切开。在它闭着的双层嘴唇里,全部八排牙齿都向内倾斜。那可不是大部分鲨鱼会有的那种寻常的金字塔型牙齿。它们长得像人的五指弯曲成爪状。它们跟老人的手指差不多长,两侧的边缘都跟剃刀一般锐利。这鱼是生来在海中以其他鱼为食,那么快、那么壮,又具备那么好的武装,在水中无可匹敌。现在它闻到了更新鲜的血气,加速赶上,蓝背鳍切开海水。

④老人看到它靠近,就知道这是什么都不怕、为所欲为的鲨鱼。他准备好鱼叉,把绳子拉紧,盯着鲨鱼过来。绳子很短,因为少了他切去绑鱼的一大段。

⑤此刻老人的头脑清醒、运转良好,心中充满了决心,不过他没有什么希望。太好的事不会持久,他想。观察鲨鱼靠近时,他看了那大鱼一眼。这很像一场梦,他想。我无法阻止它攻击我,但也许我可以抓到它。灰鲭鲨,去你妈。

⑥鲨鱼快速靠近船尾,当它咬住那鱼时,老人看见它张开的嘴巴,看到它奇怪的眼睛,看到它向前在那鱼尾巴上来一点的地方用牙齿一合劈下一块肉来。鲨鱼的头露在水面上,背正要浮出来,老人听得到那鱼皮肉撕裂的声音,这时他将鱼叉猛刺进鲨鱼头上的一点——双眼连成的线和鼻子直直往后划出的线交叉的那个点。那样的线并不存在。只有又重又尖的蓝色鱼头,大眼睛,以及开合着、猛推着、把所有东西都吞下去的大嘴。不过那一点就是鱼脑所在的位置,老人刺中了。他用他血肉模糊的手尽全力将一支好鱼叉刺进去。他不带希望,只带着决心和满满的敌意刺中了它。

⑦鲨鱼翻了过去,老人看得出它的眼睛没有生命了,然后它又翻了一次,把自己在绳子里绕了两圈。老人知道鲨鱼死了,但鲨鱼自己还无法接受这个事实。然后,它朝天躺着,尾巴拍打着,嘴喀喀动着,像快艇一般将水面犁开。在它的尾巴拍打之处,水是白的,它的身体有四分之三全露在水面上,绕着它的绳子变紧,颤抖着,然后断掉了。鲨鱼在水面上静静地躺了一会儿,老人盯着它看。然后它很慢很慢地往下沉。

⑧“它咬下了差不多四十磅肉。”老人抬声说。它还带走了我的鱼叉和所有的绳子,他想,而且这下子我的鱼又流血了,还会引来其他的鲨鱼。

⑨他不想再看那鱼,因为它被毁伤了。那鱼被攻击,简直就像他自己被攻击一般。

⑩不过我杀了那尾攻击我的鱼的鲨鱼。而且它还是我看到过的最大的灰鲭鲨。老天知道我看到过真正大尾的。

太好的事不会持久,他想。我现在宁可这是场梦,宁可我从来没钓到那鱼,我还一个人在床上看报纸。

“不过人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他说,“人可以被摧毁,但不能被打败。”可我很难过我杀了那鱼,他想。现在糟糕的时刻来了,我手上甚至连鱼叉都没有。灰鲭鲨很残酷、很有本事、很强壮,也很聪明。不过我比它更聪明。也许没有,他想。也许我只是有比较好的配备而已。

“别想了,老家伙,”他抬声说,“照着这个方向航行下去,该来的就让它来。”

但我不能不想,他想。因为这是我仅剩的了。这个和棒球。我好奇伟大的迪马吉奥对于我一举击中鲨鱼的脑部作何感想。那没什么了不起的,他想。任何人都做得到。不过你觉得我的手跟骨刺一样惨吗?我没办法知道。我的脚踝从来不曾有过任何毛病,除了有一次游泳时在水中踏到海鳐鱼,被刺了一下,小腿麻痹,而且痛得受不了。

“想点快乐的事吧,老家伙,”他说,“现在你每分钟都更接近家一点。失去了四十磅,你就能航行得更轻快些。”

他很明白到达湾流内圈时,事情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发生。不过现在什么都做不了。

“不,有的,”他抬声说,“我可以把我的刀绑在一只船桨上。”

于是他就这样做了,将舵柄夹在腋下,用脚控制船帆,一边把刀绑在船桨上。

(“这下子,”他说,“我还是个老人。但我手上不是没有武器。”)现在风变凉了,他顺利地航行。他只看那鱼的前半部,有几分希望又回来了。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第①段可以看出老人富有航海经验,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变故。

B.“人可以被摧毁,但不能被打败。”表现了老人永不屈服、永不放弃的“硬汉”性格。

C.“将舵柄夹在腋下,用脚控制船帆,一边把刀绑在船桨上。”表现了老人顽强的斗志。

D.战胜鲨鱼后,老人想起棒球,想起迪马吉奥,因为他心情愉快,乘机让自己放松一下。

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老人无声的想法与有声的独白展开自我对话,展示他摇摆的精神世界,当犹豫、消极的时候,老人就用自言自语否定它,激励自己。

B.小说以老人的视角叙述鲨鱼美丽、强壮、无所畏惧的形象,衬托出老人的冷静、勇敢,表现他对美好、有毅力、充满智慧的生命的敬畏。

C.小说多次写老人看“那鱼”,反映了老人“缺乏自信—担心失去大鱼—心疼鱼肉被咬—后悔捕到大鱼—重新拾回希望”的心理变化过程。

D.小说写老人刺杀鲨鱼只一个动作——“猛刺进”,但读者能感受到老人丰富的捕鱼经验和沉着的气度,体现了作者“冰山理论”的要义。

7.《老人与海》有许多中译本,从语言风格看,下面两段译文哪段更适合放在第②段的位置?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A.鲨鱼会来并不意外。当血云沉入一英里深的海中并在那里散开时,它从水中深处上来了。它上来得如此快速,全无一点警戒,直接划破蓝色水面,曝显在阳光下。然后它沉回海里,嗅到血腥气味,开始跟随小船和那鱼的路线游着。

B.这条鲨鱼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当那一大片暗沉沉的血朝一英里深的海里下沉并扩散的时候,它从水底深处游上来了。它莽莽撞撞地一下子冲过来,全然不顾一切,竟然冲破了蓝色的水面,来到了阳光里。它随即掉回海里,捕捉到血腥味,然后就顺着那小帆船和鱼所走的路线一路追踪过来。

三、选择类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质胜文则野(质朴、朴实) 其文约,其辞微(含蓄隐晦)

B.自伐者无功(夸耀)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应当)

C.以致天下之士(导致)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供词)

D.天下归仁焉(归属) 赢粮而景从(同“影”,像影子一样)

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B.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蒙故业,因遗策

C.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常于几成而败之

D.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羝乳乃得归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抑本其成败之迹

A.邪曲之害公也 B.履至尊而制六合

C.蝉蜕于浊秽 D.故亏父而自利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全都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①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②形容枯槁 ③则遣一从事以少牢告庙 ④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⑤余威震于殊俗

⑥武等实在 ⑦卧起操持 ⑧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A.①③④⑦ B.①⑤⑦⑧ C.②③⑥⑧ D.②④⑤⑥

12.下列各项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举贤以自佐/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

B.见犯乃死,重负国/若知我不降明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敏于事而慎于言

D.铸以为金人十二/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王(李克用)病笃,立其子存勖为嗣,曰:“此子志气远大,必能成吾事!”言终而卒,存勖袭位晋王。与诸将谋曰:“上党,河东之藩蔽,无上党是无河东也。且朱温所惮者独先王耳闻吾新立以为童子未闲军旅必有骄怠之心。若简精兵倍道趣之,出其不意,破之必矣。取威定霸,在此一举,不可失也。”己巳,晋王军于黄碾,距上党四十五里。五月朔,晋王伏兵三垂冈下,诘旦,大雾,进兵直抵夹寨。梁军无斥候,不意晋兵之至,将士尚未起,军中惊扰。晋王命周德威、李嗣源分兵为二道,德威攻西北隅,嗣源攻东北隅,填堑烧寨,鼓噪而入。梁兵大溃,南走。失亡将校士卒以万计,委弃资粮器械山积。同光元年夏四月,即皇帝位,国号大唐,立宗庙于晋阳。帝幼善音律,故伶人多有宠,常侍左右;帝或时自傅粉墨,与优人共戏于庭,以悦刘夫人,优名谓之“李天下”。诸伶出入宫掖,侮弄缙绅,群臣愤嫉,莫敢出气。洛阳宫殿宏邃,宦者欲上增广嫔御,上乃命宦者王允平、伶人景进采择民间女子,远至太原、幽、镇,以充后庭,不啻三千人,不问所从来。同光三年,大饥,民多流亡,东都仓廩空竭,无以给军士。军士乏食,往往馁死,流言怨嗟,而帝游畋不息。己卯,猎于白沙,皇后、皇子、后宫毕从。时大雪,伊、汝间饥尤甚,卫兵所过,责其供饷,不得,则坏其什器,撤其室庐以为薪,甚于寇盗。同光四年夏,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作乱。乱兵焚兴教门,缘城而入,近臣宿将皆释甲潜遁。俄而帝为流矢所中。抽矢,渴懑求水,皇后不自省视,遣宦者进酪。须臾,帝殂。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

1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且A朱B温C所D惮E者F独G先H王I耳J闻K吾L新M立N以O为P童Q子R未S闲T军U旅V必W有X骄Y怠Z之心。

1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藩蔽,与“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过秦论》)中的“藩篱”含义相同。

B.斥候,与“募士斥候百余人俱”(《苏武传》)中的“斥候”均指侦察兵。

C.宗庙,指古代帝王、诸侯或大夫、士祭祀祖先的处所,也作王室的代称。

D.殂,死亡。古代关于“死亡”的说法有很多,这里也能用“薨”来替代。

15.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王李克用认为李存勖志向远大,能成就一番事业,因此传位于他。

B.李存勖即位不久,趁梁军松懈,利用大雾天气,打得梁军措手不及。

C.李存勖擅长音律,取艺名“李天下”,经常与刘夫人一起粉墨登场。

D.同光四年夏,因为郭从谦等人叛乱,李存勖被乱箭射中,最终死去。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失亡将校士卒以万计,委弃资粮器械山积。

(2)军士乏食,往往馁死,流言怨嗟,而帝游畋不息。

17.欧阳修用“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来评价李存勖,请简要概括李存勖的逸豫之处。

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三闾庙

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楚城

陆游

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

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

18.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戴诗三、四句写秋风穿过枫林,悲凉肃杀,“萧萧”一词更含不尽幽怨。

B.陆诗首句通过“猿鸟”侧面表现了“城”之“荒”,强化了人之“悲”。

C.陆诗三、四句写时隔千百年,但“滩声”似旧,屈原式的悲剧不断重演。

D.两诗均以写景为主,兼叙屈原的典故,怀古伤今,情感深沉、韵味无穷。

19.这两首诗中,“沅湘”“滩声”都是与江水有关的意象,所起的作用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六、情景默写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 , ”两句,写出了思妇无法消解的相思之情,与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有异曲同工之妙。

(2)贾谊《过秦论》以秦孝公、惠文、武、昭襄的功绩为背景,通过多重对比得出秦灭亡的原因是“ ”。

(3)《十二章》中“ , ”两句告诉我们人与人相处时,应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4)关山是古典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多与边疆战事、征戍离别、思乡怀人等有关,比如“ , ”。

七、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你看那弯弓射鸟的画像砖,你看那长袖善舞的陶俑,你看那奔驰的马,你看那说书的人,你看那刺秦王的图景,你看那车马战斗的情节,你看那卜千秋墓壁画中的人神动物的行进行列……这里统统没有细节,没有修饰,没有个性表达,也没有主观抒情。相反,突出的是高度夸张的形体姿态,是手舞足蹈的大动作,是异常单纯简洁的整体形象。这是一种粗线条粗轮廓的图景形象,然而,整个汉代艺术生命也就在这里。就在这不事细节修饰的夸张姿态和大型动作中,就在这种粗轮廓的整体形象的飞扬流动中,表现出力量、运动以及由之而形成的“气势”的美。在汉代艺术中,运动、力量、“气势”就是它的本质。这种“气势”甚至经常表现为速度感。而所谓速度感,不正是以动荡而流逝的瞬间状态集中表现着运动加力量吗?你看那著名的“马踏飞燕”,不就是速度吗?你看那“荆轲刺秦王”,匕首插入柱中的一瞬间,那不也是速度吗?激烈紧张的各种战斗,戏剧性的场面、故事,都是在一种速度和力量中以展现磅礴的“气势”。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用了多个“你看”,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减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3.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加点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别了,“不列颠尼亚”》)

B.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记念刘和珍君》)

C.从八方驰援的物质洪流中,人们看到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血脉深情。(《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

D.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包身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每当夏天结束,世界上许多地方的树木都会模样大变。红色、橙色、黄色以及棕色的叶子随着微风( ),最终飘落在地,给大地盖上了一层松脆的“毯子”。秋天赋予了大自然独特的色彩,但 ① ,这却是一个需要全力以赴争得生机的季节。

光合作用是树叶产出日常所需营养物质的重要过程,其中,一种名为叶绿体的细胞器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到了秋天,落叶树会暂停光合作用,将营养物质转移到树干中储存,用以度过更为寒冷的冬季。随着 ② ,树叶中的其他色素便纷纷登场,成为秋天的主角,把大地装点得( )。除了常青树以外,大部分落叶树的树叶都很薄。在非常寒冷的冬天,如果树叶继续挂在枝干上,反而会因为细胞被冻裂,储藏的营养物质大量流失,给树木越冬休眠 ③ 。

24.请在文中括号处填上恰当的成语。

25.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6.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与文中“树叶中的其他色素便纷纷登场”相同的一项是( )

A.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胜利万岁》)

B.他的衣服破旧,但装了一条颇为神气的衬衣硬领。(《大卫 科波菲尔》)

C.可是我知道这看来阴森森的村庄里还埋着星星点点的火种。(《党费》)

D.全淀的芦苇收割了,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白洋淀》)

八、材料作文

27.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越来越多的神经学家发现:运动给身体提供了某种独一无二的刺激,而这种刺激为大脑创建了一种环境,这种环境使大脑能够做好准备、愿意并且有能力去学习。

材料二:

清华一直是中国教育的重镇,也曾是中国体育的重镇。回望百年来的清华学子,名将孙立人,作为中国篮球队成员,曾夺取远东运动会金牌;我国骨科先驱孟继懋,曾两次参加远东运动会;著名建筑学者梁思成,拿过清华校运会跳高冠军……

对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搬用阅读材料;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A 3.C 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客观真理可以指导实践。“中国式现代化”来自长期的探索和实践,经过改革开放尤其是十八大以来的实践检验,符合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可以用来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错误,根据原文“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实际,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可知,“这”指代错误。

C.“是因为他们都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错误,根据“它们的化学特性刚好符合元素周期表的预测。这样,元素周期表就被证实了是真理”“当加勒于1846年确实发现了海王星这颗行星的时候,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才被证实了,成了公认的真理”可知,因果关系错误。

D.“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不能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错误,根据“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必须具有把人的思想和客观世界联系起来的特性,否则就无法检验”可知, 人的思想可以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可以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但必须和实践相结合。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例如“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是道理论证。

“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就不能到主观领域内去寻找,不能到理论领域内去寻找,思想、理论自身不能成为检验自身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标准,正如在法律上原告是否属实,不能依他自己的起诉为标准一样”是类比论证。

“门捷列夫根据原子量的变化,制定了元素周期表,有人赞同,有人怀疑,争论不休。尔后,根据元素周期表发现了几种元素,它们的化学特性刚好符合元素周期表的预测。这样,元素周期表就被证实了是真理。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是事实论证。

没有对比论证。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

第②段画线部分是演绎推理。

A.演绎推理。

B.演绎推理。

C.归纳推理。

D.演绎推理。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根据“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真理是客观真理,是人的思想对于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可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客观真理可以指导实践。

根据“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知,“中国式现代化”来自长期的探索和实践,经过改革开放尤其是十八大以来的实践检验,符合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可以用来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

5.D 6.C 7.A段。①A段用语朴素,少有修饰,和小说简单、凝练的风格相协调。②B段修饰语较多,如“那一大片暗沉沉的血”“莽莽撞撞地”“竟然”“一路追踪”等,与小说冷静的风格不太吻合。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D.“因为他心情愉快,乘机让自己放松一下”错,他以棒球明星迪马吉奥的坚韧来为自己鼓劲儿。

故选D。

6.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C.“缺乏自信”错,原文说“此刻老人的头脑清醒、运转良好,心中充满了决心”。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语言风格的能力。

《老人与海》的语言,没有精雕细琢,也没有微妙深奥,只不过是简洁质朴、文字平定而已,却开拓了小说的描写空间,丰富了小说的文学意蕴。如“它身上的每个部位都很美。背和剑鱼一样蓝,腹部是银色,皮平滑而漂亮”“它长得像一尾剑鱼,除了此时快速游水时那紧闭着的大嘴。它紧贴着水面,背鳍高高像刀一样不颤不抖将水切开。在它闭着的双层嘴唇里,全部八排牙齿都向内倾斜”作者描写灰鲭鲨的时候用语简洁、凝练、明快、有力,修辞干净,形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

分析A段,“它上来得如此快速,全无一点警戒,直接划破蓝色水面,曝显在阳光下。然后它沉回海里,嗅到血腥气味,开始跟随小船和那鱼的路线游着”这段对鲨鱼的描写语言简单、朴素,干净、明快,没有过多的修饰语,少有感彩,与原文小说的简练、冷静的语言风格协调一致。

分析B段,“当那一大片暗沉沉的血朝一英里深的海里下沉并扩散的时候”“它莽莽撞撞地一下子冲过来”“竟然冲破了蓝色的水面”“顺着那小帆船和鱼所走的路线一路追踪过来”这些描写语言雕琢,描写细致,修饰语丰富,追求感情的外露,与原文小说的简练、冷静的语言风格不太一致。

所以A段更适合放在第②段的位置。

8.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当:判处。句意:汉使张胜谋杀单于亲近的大臣,判处死罪。

C.致:招致,招引。句意:用来招引天下的士人。

D.归:称赞,称许。句意:全天下的人都会称赞你是仁人。

故选A。

9.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动词,到;助词,主谓之间,不译。句意:仍旧回到秦国,最后死在秦国,尸体被运回楚国安葬。/(它们就会)像火刚刚燃起,泉水刚刚涌出一样。

B.介词,凭借,就着;动词,沿袭。句意:凭借华山作为城墙,就着黄河作为护城河。/承接已有的基业,沿袭前代策略。

C.都是连词,表转折。句意: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身虽死“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长寿。/常常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因为过错)却失败了。

D.代词,你,你的;副词,才。句意:你一定不要忘了你父亲的志向。/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能够回到汉朝。

故选C。

10.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例句:名词作动词,推究。句意:还是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

A.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邪恶小人。句意:邪恶小人侵害公道。

B.名词作动词,登上。句意:登上最尊贵的宝座来统治天下。

C.名词作状语,像蝉脱壳一样。句意:像蝉脱壳一样摆脱浊秽。

D.使动用法,使……受损。句意:所以使父亲受损失而自己获益。

故选B。

11.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①丈人:古义,长辈,对男子长辈的尊称;今义指对岳父的别称。句意:汉天子,是我的长辈。

②形容:古义,形体容貌;今义,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句意:外貌憔悴。

③从事:古义,官名,这里指官员;今义,干某项事业;处理、处置;办事、办理事务。句意:就派遣一个官员用一头猪和一只羊祭告祖庙。

④兄弟:古今都是哥哥和弟弟。句意:契丹和我们约定结成兄弟。

⑤余威:古今都是余剩未尽的威力。句意:他遗留的威严(依然)震慑着边远地区。

⑥实在:古义,确实还活着;今义,诚实、老实。句意:苏武等人确实还活着。

⑦操持:古义,拿着;今义,指料理、办理、筹划、筹办。句意:睡觉、起床都拿着。

⑧所以:古义,因为;今义,连词,表结果、结论。句意:不是因为想要去和这孩子的父母结交。

④⑤与现代汉语相同。

故选C。

12.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都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举贤以佐自/子卿不欲降,以何过陵。句意:推举贤士来辅佐自己。/你苏武不愿意投降的心情,为什么会超过当时的我李陵。

B.被动句,“见”,被。句意: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若明知我不降。句意:你明知道我决不会投降。

C.都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方其以组系燕父子/于事敏而于言慎。句意:当庄宗用绳子捆着燕王父子。/对工作勤劳敏捷,在说话上却小心谨慎。

D.都是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铸以为十二金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宋人。句意:冶炼它们铸造十二个铜人。/有一个善于制作防止皮肤冻裂的药的宋国人。

故选B。

13.JNV 14.D 15.C 16.(1)(后梁)被杀死的、逃跑的将校士卒数以万计,丢弃的物资粮草和军用器械像山一样堆积。

(2)军士缺少粮食,到处都是饿死的人,流言四起,怨声载道,但庄宗却依旧沉迷于游玩打猎。 17.宠信伶人,广纳民女,沉迷游猎。

【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况且朱温害怕的只是先王罢了,听说我新立为王,认为我年少不懂军事,一定有骄傲懈怠的心理。

“且朱温所惮者独先王耳”,判断句,“耳”后面J处断开;

“闻吾新立”主谓结构,后面N处断开;

“童子未闲军旅”主谓宾完整句子作“以为”的宾语,“军旅”后面V处断开。

故选JNV。

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都为屏障。句意:是河东的屏障/秦始皇于是又命令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而守卫边境。

B.正确。句意:后梁军没有侦察兵。/加上招募来的士卒、侦察人员一百多人。

C.正确。

D.“这里也能用‘薨’来替代”错误,不能。“薨”指古代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皇帝死为“崩”或“殂”。

故选D。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经常与刘夫人一起粉墨登场”错误,原文是“帝或时自傅粉墨,与优人共戏于庭,以悦刘夫人”,是说庄宗有时也亲自粉墨登场,以讨刘夫人的欢心。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失亡”,被杀、逃跑;“委弃”,丢弃;“山”,名词作状语,像山一样。

(2)“乏食”,缺少粮食;“馁”,饥饿;“畋”,打猎。

17.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帝幼善音律,故伶人多有宠,常侍左右”可知,宠信伶人;

根据“上乃命宦者王允平、伶人景进采择民间女子,远至太原、幽、镇,以充后庭,不啻三千人,不问所从来”可知,广纳民女;

根据“军士乏食,往往馁死,流言怨嗟,而帝游畋不息”可知,沉迷游猎。

参考译文:

晋王李克用的病日益严重,立他的儿子李存勖为继承人,说:“这儿子有远大的志向,一定能够成就我的事业。”说完就死了,存勖继承了晋王位。晋王李存勖与诸将商议说:“上党,是河东的屏障,没有上党就没有河东啊。况且朱温害怕的只是先王罢了,听说我新立为王,认为我年少不懂军事,一定有骄傲懈怠的心理。如果我们挑选精锐之兵,加快行军速度,直奔梁军,出其不意,打败梁军是一定的。要取得威势,确定霸业,在此一举,不可失掉机会啊!”已巳,晋王李存勖在黄碾驻扎下军队,此地距上党四十五里。五月初一,晋王在三垂冈下埋伏军队,次日清晨,大雾,晋军进兵直达夹寨。后梁军没有侦察兵,也没有预料到晋兵的到来,将士们还没有起床,军中一片惊慌混乱。晋王命令周德威、李嗣源分兵两路,周德威进攻西北角,李嗣源进攻东北角,他们填塞壕沟,焚烧营寨,擂鼓呐喊而入。后梁兵溃不成军,向南逃跑。后梁被杀死的、逃跑的将校士卒数以万计,丢弃的物资粮草和军用器械像山一样堆积。同光元年夏天四月,李存勖登基为帝,国号大唐,在晋阳设立宗庙。后唐庄宗李存勖从小喜爱音乐,所以伶人大多受到宠爱,常常侍奉在他的左右。庄宗有时也亲自粉墨登场,在宫中与伶人一起演戏,以讨刘夫人的欢心,他的艺名叫作“李天下”。伶人随意出入宫禁,狎侮戏弄朝臣,大臣都非常愤恨,但是没有人敢站出来说话。洛阳的宫殿宏伟深邃,宦官们打算让庄宗增加妃嫔和宫女,庄宗于是命令宦官王允平、伶人景进去挑选民间女子,远到太原、幽州、镇州等地(挑选女子),充实他的后宫,选来的美女不只三千人,也不问是从哪里来。同光三年,发生了大饥荒,老百姓大都流亡在外,东都洛阳仓库空竭,没有粮食供给军士。军士缺少粮食,到处都是饿死的人,流言四起,怨声载道,但庄宗李存勖却依旧沉迷于游玩打猎。已卯,围猎于白沙,皇后、皇子、后宫妃嫔都跟着。当时下了大雪,伊、汝两地饥荒最为严重,凡是卫兵所经过的地方,都责令当地供应伙食,如果没有得到,卫兵就打坏他们的东西,拆毁他们的房屋当作柴薪,甚至比敌军和盗贼还厉害。同光四年夏季,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叛乱。乱兵焚烧了兴教门,攀附城墙而入,庄宗身边的大臣和旧将都放下武器逃跑了。不一会儿,皇帝被乱箭射中。把箭拔出来后,皇帝口渴烦闷要水喝,皇后不亲自看望,派宦官送去些酪浆。不一会儿,庄宗便死了。

18.D 19.戴诗首句用“沅湘”比兴,引出对屈原的凭吊,形象地写出屈原的怨之绵长。陆诗以“滩声似旧时”隐喻楚城与屈原式的悲剧千年不变,表达了深沉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两诗均以写景为主”错,两诗的写景都是为了抒发感慨渲染气氛或者做铺垫,并非以写景为主。

故选D。

1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意象及其作用的能力。

沅、湘是屈原诗篇中常常咏叹的两条江流。《怀沙》中说:“浩浩沅湘,分流汩兮。修路幽蔽,道远忽兮。”《湘君》中又说:“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戴诗以沅湘开篇,既是即景起兴,同时也是比喻:沅水湘江,江流有如屈子千年不尽的怨恨。骚人幽怨,好似沅湘深沉的流水。从而引出对屈原的凭吊,形象地写出屈原的怨之绵长。

陆诗以滩声依旧来反衬人间万事万物的变迁,从而联想到楚城的荒芜,表达了一个爱国志士的凭吊古迹、追忆往昔、对楚城荒废的状况有所感伤的情怀。同时“依旧”也有隐喻,“依旧”的不仅是涛声,可能还有千百年来像屈原一样的悲剧在不断重复,不断发生,而造成这种悲剧的根源在哪里呢?值得每个人思索。这样的悲剧不断发生,那么国家命运又将如何?诗人以“滩声似旧时”隐喻楚城与屈原式的悲剧千年不变,表达了深沉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20.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身当恩遇常轻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帘、捣、砧、施、戎、轩。

21.①“你看”,提示读者注意,让读者的眼光跟随作者。②多个“你看”反复使用,加强语势,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沉浸在美的享受中。 22.各种激烈紧张的战斗,戏剧性的场面、故事,都是在一种速度和力量中展现磅礴的“气势”。(或“各种激烈紧张的战斗,戏剧性的场面、故事,都是以一种速度和力量来展现磅礴的‘气势’。”) 23.A

【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①“你看”的“你”是第二人称代词,有亲切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你看”有提示读者注意的作用,让读者的眼光跟随作者。

②多个“你看”反复使用,从修辞手法看,运用了排比修辞,句式整齐,增强了语势和节奏感;从内容看,“你看”的内容都是作者看到的、感受到的并欣赏的汉代图景,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沉浸在美的享受中。

2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语病有:

语序不当,“各种”是数量词,应放在“激烈紧张”的前面;

句式杂糅,“在……中以……”,删掉“以”,或改为“以……来展现……”。

2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加点处引号作用特定称谓。

A.表示特定称谓;

B.表示强调;

C.表示引用;

D.表示反语。

故选A。

24.翩翩起舞 五彩缤纷 25.①对于某些植物而言 ②叶绿体的不断减少 ③带来极大危害 26.B

【解析】24.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形容叶子随风飘飞的样子,可用“翩翩起舞”。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起舞来。

第二空,形容秋天大地色彩繁多,美丽,可用“五彩缤纷”。五彩缤纷:颜色繁多,色彩绚丽,十分好看的样子。

25.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但”与前文发生转折,“这却是一个需要全力以赴争得生机的季节”结合下文是对某些植物而言,应填:对于某些植物而言。

②“落叶树会暂停光合作用”“树叶中的其他色素便纷纷登场”说明叶绿体在减少,应填:叶绿体的不断减少。

③“储藏的营养物质大量流失”对于越冬树木而言有很大危害,应填:带来极大危害。

26.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例句中的“登场”是人的动作,赋予树叶以人的动态,修辞手法为拟人。

A.连用三个“长征是……”,可看出修辞手法为排比。

B.“颇为神奇”为人的动作,赋予衬衫以人的情态,可看出修辞手法为拟人。

C.从“星星点点的火种”可看出修辞手法为暗喻。

D.将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的芦苇比作长城,从“长城”可看出修辞手法为比喻。

故选B。

27.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一用科学事实告诉我们,运动可以让大脑更聪明。孩子在运动时大脑会产生多巴胺、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这三种神经传导物质会给孩子带来正面积极的影响。多巴胺是一种影响学习能力、满足感、注意力和运动的神经递质;血清素能增强记忆力;去甲肾上腺素能够影响注意力、认知力和动机。大家会发现,运动后的孩子心情愉快、上课专心,记得快也学得好,自信心与自尊心还会得到相应的提升。材料二以清华为例告诉我们,“智力”与体育并不矛盾,清华学子很多都是运动健将,这也证明了材料一的科学理论的正确。清华重视体育,源于传统。清华首任体育部主任是美国人休梅克,上任后,他要求学生每天出10分钟晨操,外加1小时的“强迫运动”,即每天下午4至5点,锁闭校内宿舍、教室和图书馆,强制学生锻炼。直到1919年4月,体育馆建成后,该措施才取消。在任期间,休梅克“训练出了一支强而常胜的体育代表队”。这两则材料意在告诉我们,要重视体育锻炼。体育运动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而且对培育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团结协作的精神和遵守规则的意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体育中获得的这些品质和精神将使学生受用终身。

而当前,很多学校和家长都把眼光放在了学习上,体育课沦为了变相补课,孩子们的体质下滑,注意力不够集中,面对困难缺乏持续挑战的毅力等等各种身体和精神问题愈加凸显。这就是本次作文的出题意图,出题者意在强调体育与学习并不相悖,相反,体育运动能够促进大脑学习能力,反而对学习有利。

作文要求针对以上材料写出自己的感悟与思考,只要考生围绕体育运动的意义进行阐述即可。

写作时可以先展示当下体育被边缘化的现状,分析体育运动缺乏产生的危害,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危害;然后分析体育运动对人的发展的价值,从体质到精神,从大脑到学习,进行充分论述,期间可以采用例证法加以佐证,比如像季羡林、终南山等都是运动达人;接着从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的角度论述加强体育运动的意义,呼吁个人、家长、学校、全社会都要重视体育运动。

立意:

1.让运动成为一种习惯,让发展更加全面。

2.体育育人,体育强国。

3.重视体育,发挥体育的价值。

标签: #福建c语言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