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为什么我不建议老师们依赖模板制作课件?

Jesse 320

前言:

今天兄弟们对“边缘模板匹配”大约比较关注,小伙伴们都想要知道一些“边缘模板匹配”的相关知识。那么小编同时在网络上网罗了一些有关“边缘模板匹配””的相关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喜欢,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上周日,陈老师给大家推荐了一个优秀的课件 PPT 商城「至作」。在那篇推送里,我曾经提到过:因为课件的特殊性,我们在商城里能看到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模板,而是一节一节实实在在,有具体内容的课件。

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背后的原因呢?

为什么这些课件「模板」的作者要不辞辛苦地填上内容,而不是像其它模板站点的作者一样,把内容留空,只做平面排版上的设计呢?

其实并不是他们不知道偷懒,而是他们实在没办法偷懒!因为课件真的是没办法按照传统 PPT 模板那样去分类和制作。

比如同样是讲传统文化,或者是爱国主义内容,按传统 PPT 风格分类,选择「中国风」「党政风」的模板肯定没错吧?可如果上课对象是低年级的小朋友呢?把课件做成下面这个样子合适吗?

再比如传统的 PPT 模板,通常会分为封面、目录、章节页、正文页、结束页 5 个部分,这基本上是按照「金字塔原理」进行分类的:

图片来源:「秋叶PPT」供粽号

但放在课堂上,这样的结构就行不通了。因为要实现我们的教学目的,并不一定是以缜密的逻辑去说服学生,更多的时候是靠「共情」。

比如大家都熟知的《背影》,如果我们一上来就按「金字塔原理」直奔主题,告诉学生本文的中心思想是讲父亲对作者的爱,以及作者在内心与父亲的和解,然后再列出支持这个「结论」的「理由」,接下来再去文中找「事实」,试图从逻辑上去证明父子之间存在深厚的感情,真的能讲好这一课吗?

又比如陈老师的老本行,音乐课,和「金字塔原理」就更不符了,一堂课的主题根本就不是要传递一个观点 —— 不然你说说看,学唱一首歌曲的「结论」是啥?「理由」有哪些?「事实」又在哪儿?

因此,课件几乎无法做到把形式和内容脱离开来单独制作,模板制作者们也对此毫无办法,只能把一节课的内容完整做出来。

然而即便能下载到这样包含完整课程内容的「模板」,使用时也还是存在极大的问题。因为课件不单是知识点的罗列,而是包含了非常个性化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 —— 如何导入新课,如何层层展开,如何引导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如果原封不动使用网上下载的课件,就必须要改变自己的教法去迎合课件,这不是典型的「削足适履」么?

这还是假设能下载到「至作」里那一类优秀课件范例的情况。更多的人,还只会去生搬硬套传统 PPT 模板,那样的课件就更是让人「满脸黑线」了。

本学期陈老师指导的学生微课比赛里,就有好几个这样的作品,这里给大家小举一例品味品味:

比如这一节课,讲授「切分节奏」音乐知识,这位同学莫名其妙选择了一个手绘蜜蜂主题的 PPT 模板,然后不知为何又加入了完全不搭调的写实风格树叶图片。为了把右下角的空位占满,还不惜把蜜蜂图片拉扯变形。

到了第二页,又换上了只有新手才会用的「华文彩云」字体,专门用一页来营造期待感 —— 不要误会,这种手法本来是很好的,老早以前我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分析老罗的发布会,说的就是期待感营造。可期待之后你要能给出「爆点」啊!这位同学居然直接开始了枯燥的乐理知识讲解,这就有点让人难以接受了:

再往后到了这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切分节奏」的页面,真正的切分节奏「酸酸的」被挤到了底部一个非常靠近边缘的位置,模板上的各种装饰图片反倒反客为主,成了页面上最显眼的内容:

事实上,只要你跳出模板的限制,根据内容的主次关系来排版,这一页至少应该做成下面这样 —— 首先是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切分节奏,其次是起到视觉表达作用的青苹果,最后是切分节奏的强弱规律:

确定大致的布局之后,再对细节稍作调整,随随便便也能做成这样吧:

但如果一开始就被模板缚住了手脚,那可能就连这种简单页面都做不出来了。

好了,总结一下我不建议老师们用模板来制作课件的原因。

首先是因为课件的特殊性,形式和内容很难剥离开,导致网上几乎找不到纯净的课件模板。

其次,如果你选择使用通用类 PPT 模板,往往会出现模板与课程主题不匹配,自己却不知道如何修改调整的情况,甚至还会被模板缚住手脚,明明应该起到辅助作用的模板,反而成为了内容表达的障碍,最终得不偿失。

各位教师同仁,想要上好一堂课,还真得好好学学 PPT 啊!

标签: #边缘模板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