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基于语料库语言学的英语搭配认知分析

永大英语 1199

前言:

现在咱们对“新概念英语2第73课摘要写作”大体比较重视,你们都想要剖析一些“新概念英语2第73课摘要写作”的相关资讯。那么小编同时在网络上收集了一些有关“新概念英语2第73课摘要写作””的相关内容,希望看官们能喜欢,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基于语料库语言学的英语搭配认知分析

范 娟

摘要:英语搭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任意性的特点,如可以说“strong wind”和“heavy rain”,却很少使用“heavy wind”和“strong rain”。传统教学常用固定搭配或习惯性表达来解释这一现象,这给学习者带来不少困惑。语料库语言学的兴起为搭配学习提供了大量真实地道的例子,通过研究这些例子,发现即使是被用来解释任意性特征的典型搭配也存在语义上的理据。本文主要使用两个大型语料库COCA和BNC对两组常见搭配,即“strong wind & heavy rain”和 “take a trip,make a trip & have a trip”进行认知分析,结果发现它们的使用特点符合其中心词项的语义特征,并以此发现为基础,进一步探讨了在搭配学习中进行认知分析的意义。

关键词:英语搭配;语料库;语言学;认知分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搭配(Collocation)在应用语言学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在语言教学方面。学界对它的研究主要分布在两个方面:一是着眼于搭配的定义和使用;二是关于搭配的学习和教学,这些研究加强了人们对搭配的理解和对其教学地位的认识。一般情况下,搭配被理解为词项在被使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习惯组合。然而,它的界定体系和研究方法在其问世后的半个多世纪中,不断发展演变,人们对搭配的认识也早已超越了对习惯组合的理解。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研究者通过对真实语料的调查分析,发现在本族语中,一些特定的词总是与其他一些词反复地共现,而传统的语法 - 词汇分析并不能很好地解释其原因。比如“Strong wind”和“Heavy rain”,能否改为“Heavy wind”和“Strong rain”?这些搭配有无理据可言?本文尝试利用语料库对这样的几组常见搭配进行语料搜索,通过观察它们的使用特点,分析总结出它们的使用规律,旨在对搭配本质进行深入的探索,以期对英语搭配的学习提供有效的帮助。

1搭配概念的研究

Collocation这一概念首先是在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语言学家J.R.Firth提出的。Firth在介绍有关意义的理论时认为,可以把意义分解为多种表达方式。词义不仅可通过音素、词素、语法形式、语境等表达出来,还可通过搭配来体现。他把搭配称为一种“结伴关系”,即横向组合关系(Syntag-matic relation),是一种互相预示自己“搭档”的同现结构。随后,Halliday[1]73将搭配界定为“体现词项在某种显著的临近范围内组合关系的线性共现”,该定义明确地将搭配界定为组合关系,这无疑是对Firth“结伴关系”的进一步阐释。Bolinger[2]视搭配为一种语言预制件或定型表达,即搭配像成语一样,是一种语言使用惯例或规约。如人们使用“the livelong day”,却不用“the livelong morning”等,这就是搭配的惯例化属性或因循性,很难解释。关于惯例化搭配的研究揭示了词语搭配因循性的界定特点。可见,搭配在一定程度上有其因循使用或约定俗成的性质。

由于研究目的和理论出发点不同,人们对搭配的理解呈现多样化。其中有两种主要观点:一种认为就语言属性而言,搭配是一些词共同出现的情况,这样的词不可胜数。比如,“toy”总是和“children”联系在一起,而很少与“women”或“men”在一起,因为在一般情况下,“toy”是指“children ”而不是“adult”。另一种观点认为搭配是指某些特定词的习惯性结合。这些词被看作是词项(Lexical items or units),它们的数量是有限的。比如“do laundry”(而不是“make laundry”),“make a call”(而不是“do a call”)。Fernado[3]32曾把这样的搭配定义为“habitual collocation with restricted variance(有着变化限制的习惯搭配)”。薛旭辉[4]、卫乃兴[5]、黄新如[6]等学者对搭配的概念做了较详尽的概述和分类,普遍认为,尽管搭配概念的异质性较大,在不同的研究体系里,搭配可能意味着不同的内容,但其集中体现的思想都是“搭配是一种词的共现”。

在词汇教学领域,搭配更多地被认为具有两个主要特征:其一,在语义上相对透明;其二,在形式上要求词项之间的共现受到一定的约束。语义上相对透明可将搭配与习语区别开来,习语的意义不能从其各组成部分中推测出来,而从组成搭配的各个单词意义中却能推导出搭配的近似意义,但它并非指各个单词意义的简单叠加。搭配的这一特征被称为语义的半透明性。形式上受到一定约束的共现使得组成搭配的各个词项之间互相约束,即使符合语法规则也不能互相替换。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不能替换”不是完全排他的,只是相当一部分搭配符合这一特征。

2搭配的任意性

有不少学者对“搭配是否是任意的”这一问题持肯定的态度,他们大致从两种不同的角度来对搭配任意性进行描述。首先是从跨语言的角度来看,Benson[7]认为搭配的任意性特点体现在同一个意义的搭配在不同语言中的表达是任意的。比如,表示指挥交通的警察,在法语中是“regler la circulation”,在德语中是“den verkehr regeln”。其次是从语内的角度来看,英语搭配在句法和语义上是任意的。Smadja和McKeown[8]曾指出,搭配是任意的,因为它并不遵循句法和语义的规则。两位学者还举了一个例子,“strong”和“powerful”都是形容词,意义也相近,但是“strong”可以用来修饰“tea”,“powerful”可以用来修饰“car”,反之却不行。由此看出,搭配在一定程度上是任意的经常性的词组合(Arbitrary recurrent word combination),在词组合中对词的选择是没有什么明确理由的。也就是说,词之间的搭配没有理据可言。认为搭配是任意的学者,大致分为两类,一类认为搭配都是任意的,尽管任意的程度不同;另一类则认为不是所有的搭配都是任意的。

然而,通过以语料库为基础的研究发现,即使是用以解释任意性特点的典型搭配,也不一定是任意的。以形容词“high”和“tall”为例,两者都可以修饰“building”,表示高大的建筑物,但是却不能用“high boy”或者是“tall clouds”。这对形容词常被用来解释搭配的任意性。利用语料库仔细分析它们的搭配习惯,我们发现“tall”常常被用来修饰具体的名词,尤其是具有生命力的物体,比如人或动植物。“high”也可修饰具体的东西,但更多时候搭配的是抽象的概念,比如“intensity, amount,quality”等。根据牛津英语词典,“tall”的主要含义是指人或事物的高度,尤其是指具有生命力的东西,并且是从底部开始量起。“high”尽管也有“tall”的含义,但它还具有相对高度的含义。这个“不是以物体底部为基础”的含义解释了“high”为什么会具有抽象和比喻的特征,如“high spirit, high motivation”。因此,无论是什么类型的搭配,我们都趋向于认为它具有一定的理据,对这些理据的理解和分析有助于正确地使用搭配。

3英语搭配的认知分析

3.1 strong wind和heavy rain

使用COCA数据库对这组搭配进行研究,COCA(The Corpu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是现代美国英语数据库的缩写,它迄今共收录了大约450 000 000个词汇。首先搜索“strong wind”和“heavy rain”的使用情况,同时也查找另一组不常见的搭配“strong rain”和“heavy wind”的出现概率。在查阅过程中发现525个句子用“heavy rain”,而使用“strong rain”的只有5个句子。同样,206个句子使用“strong wind”,而只有41个句子用“heavy wind”。在 另 一 个 语 料 库BNC(British National Corpus)中查找的结果也基本相似。请看下面的例句:

例1 Dust coursed around us as a strong wind blew through the ruins.

例2 I tried to imagine what it would be like to be the daughter of a Christian man and woman,and to have such tiny  thin bones that a good strong wind could blow you away.

例3 Heavy  wind and a rough sea caused our vessels to labor very  heavily.

例4 Declan Sullivan died yesterday  when a hydraulic tower he was on fell over in heavy  wind.

例 5 Heavy  wind, heavy rain as well,as powerful Typhoon Mawar roared over Japan.

根据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online),这两个形容词的核心意义分别为:

strong: having  the power to move heavy weights or perform other physically demanding tasks(表示具有强力,可移动较重的物体或完成有体力要求的任务)。

heavy:of great weight;difficult to move or lift(表示具有一定重量,难以移动或抬起)。

例1,例2中的“strong”具有该词的典型意义,即表强力可推动物体,因此,用来修饰“wind”,表示强风。而例3~例5中的“heavy”也有相似的含义,但仔细观察后发现,这里的“heavy wind”远远比“strong wind”的程度强烈。如例3指的是大海中的风暴,例4中的狂风吹倒了水塔,例5中的狂风是Mawar台风来临的特征。“Heavy”这个词具有重量的含义,因此在修饰“wind”时所表达的程度被加重了。

其次,再搜索“heavy rain”和“strong rain”,在COCA语料库中有525个句子用了“heavy rain”,只有5个句子使用了“strong rain”。此外,我们又查找BNC语料库和互联网,在BNC中没有找到“strong rain”相关句子,而在互联网上搜索到12句含“strong rain”的句子。其中有3句是“strong+adjective+rain”,仔细研究句中“strong”的意义后发现,它们的搭配也不是完全任意的。

例6 More heavy  rain is expected today  in Florida following  a week of severe storms and flooding.

例7 A heavy  rain steadily pours from a cloud - filled sky.

例8 As he drove through another back road,fighting  the strong rain gusts , Maria relaxed as much as she possibly  could.

例9 The strong  rain knocked everything with hails.Some hails were very big and looked like small eggs.I never saw them before.

例10 The frequency  of strong acid rain differed with various seasons,the highest in autumn and lowest in summer.

例6,例7句“heavy rain”中的“heavy”表达了这个形容词的核心意义“of comparatively physical weight or density(有相当的物理重量和密度)”,雨是有重量的,符合“heavy”中“weight”的含义。然而,例8中的“rain”后有“gust(狂风)”,故“strong”间接地修饰了“gust”,表示一种强力。例9中的“rain”后带有冰雹,这种雨加冰雹的形式能产生强大的力量。而例10中的“acid rain”有着强烈的腐蚀性味道,“strong”常被用来修饰颜色、味道等,表示浓烈的、强烈的意义。因此,例8~例10句中“strong rain”中的“strong”符合其语义特征。

3.2 make a trip, take a trip和have a trip

   在研究常见动词和名词的搭配时发现,大部分的搭配都不是任意的,因为动词本身有实际的意义,与其形成的搭配语义差异明显,但是也有部分搭配被认为没有什么理据。比如,高频动词“make,take,have”分别和“trip”搭配,他们表达的意思基本一致,若互相进行替换,语义上不会产生多大的变化。为了研究这三组搭配有无理据,我们用语料库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搜索,在COCA和BNC语料库里找到793个句子用“take a (adj.)trip”,其中有236个句子用了形容词(如“road,field,fishing”等);501个句子用“make a (adj.)trip”,其中182个句子用了形容词(如“special, return”等);351个句子用了“have a (adj.)trip”,其中312个句子用了形容词(如“good, nice,safe”等)。

例11 We are all going  to take a trip to Hawaii.

例12 Take a trip to the Indianapolis Children’s Museum.Check out his sculpture there.

例13 Take a trip to an expensive lingerie boutique to try  on the fancy new arrivals.

例14 He can’t make a trip  back East to check on his investments , if there are any  investment left to check on.

例15 It’s never pleasant when you have to make a trip  to a law office.

例16 In a pivotal scene, members of the congregation make a trip to the Capitol to warn Senator Sunraider that his life is in danger.

例17 The Browns would rather have a trip to a football game, instead of at the dinner table with her two young  children.

例18“Have a good trip, and take care of yourself.” Lena laughed,a warm,trilling sound.

例19 You have a safe trip to New York and we’ll see you next week.

从搜索到的句子来看,“have a trip”多用来搭配“good,safe,nice”等词,表达一种美好的祝愿,单独使用的频率较低,“have”在这些句子中体现了“经历,享受”的含义。而“take a trip”和“make a trip”具有这组搭配的典型意义,即“去旅行”。

仔细研究以上的例句,我们发现“take a trip”通常被用来搭配比较休闲的旅行;而“make a trip”多指商业上的或有目的性、意图性的旅行。这两组搭配的差异也可从与他们搭配的形容词中看出。在236个用了“take a/an+adjective trip”的搭配中,多次出现的形容词是“field”,如“take a field trip to mesume”等;其次较为常见的形容词为“boat,fishing,train,sightseeing”等。相反,182个用了“make a/an+adjective trip”的句子中没有一个和与休闲、玩乐有关的形容词搭配,使用最多的是“special,return”等。由此看出,这两组搭配还是有语义上差异的。

再从牛津英语词典中查找“take”和“make”两词的含义,“take”的核心意义为“lay hold of (something)(抓住)”,而“make”的意义为“to form(something)by putting parts together or to create(创造)”。显而易见,“创造”的过程比“抓住”的过程更具有意义性和劳动性。两个动词之间的差异也体现在了他们搭配的词语中。与此类似的搭配,如“take a phonecall”和“make a phonecall,take time”和“make time”。与“take”搭 配 的 名 词 多 为“a break/vacation/walk”等,而与“make”经常搭配的名词多为“a decision/plan/an effort”等。

由此看来,中心词项的核心意义对搭配的构成有明显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make a trip”表达的旅行比“take a trip”表示的旅行更具有目的性和意图性的原因。

4认知分析在搭配教学中的意义

搭配作为语言中出现的高频词项,具有某种语义不可预测性,因此学习者要在搭配学习上花费大量时间。传统的教学主要依靠个人直觉和主观的经验,这就使分析具有一定的任意性。同时,由于它不是建立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结论往往缺乏说服力。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基于语料库的搭配研究越来越被重视,成为语言研究和教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在语言教学中引入索引工具,让学习者从大量的语言实例中考察词语的搭配模式,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搭配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者通过接触真实语料,可以分析不同搭配在文体以及句法等方面的差异。以动词“make,do,have”为例,“make”的核心含义为“制造”,“do”的核心含义为“执行”,仅仅了解单词的意义显然不够,对以它们为中心词的搭配进行认知分析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其语义及使用差异进行掌握。如“make”后常跟“changes/choices/contributions/decisions/friends”等,“do”后常接“exercises/a favor/homework/shopping/hair”等,不难看出“make”搭配的词语比do搭配的词语更具主动性、计划性和努力性,后者的搭配更趋向于日常事务。动词“have”的核心含义之一为“经历”,与其经常搭配的名词有“an accident/break/dream/fun”等。

我们从COCA和BNC中搜集一些与“make,do,have”搭配的常见词,如表1所示。

学习者可以从表1中的不同搭配更好地理解这三个动词之间的语义差异。在语言学习中,单纯词汇量的增大并不意味着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学会并能灵活使用大量的搭配词语才是语言学习的根本。Webb[9]指出,在语言的输入阶段,学习者对语言输入的注意程度是确保有效输入的关健。李茜[9]、何影[10]、孙海燕[11]等学者也通过研究发现,词语之间的搭配对确立语法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词语只有在与其他词语的搭配关系中才能获得确切的意义。在英语学习中,应当鼓励学习者在真实地道的语言材料中识别不同类型的搭配,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对英语搭配的敏感性,增强认知意识。

5结语

搭配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语言现象,其实质是指一些词与另一些词之间的同现。其词项之间的相互约束具有一定的任意性特征,也是造成学习者理解困难的原因。文章首先论述搭配概念的研究成果,探讨其任意性的特征;然后尝试借助语料库技术对具有任意性特征的典型搭配进行语料索引并分析其使用规律,从中发现搭配的使用与其中心词项的核心意义有密切的关系。

语言学习是一个探索语言规律的过程。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为搭配学习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学习者可以从语料库中提取大量的语言实例,通过观察语料进行分类和归纳,逐步挖掘语言规律,使学习成为一个自我探索和自我发现的过程,这对提高学习者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

参考文献

[ 1 ] Halliday M. A. K,Hasan R.Cohesion in English [ M ]London:Longman,1976.

[ 2 ] Bollinger D.Meaning and Memory [ J ].Forum Linguisticum,1976(1):1-14.

[ 3 ] Fernando C.Idioms and idiomaticity [ M ].Oxford,Englan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 4 ]卫乃兴.搭配研究50年:概念的演变与方法的发展[ 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2):11-15.

[ 5 ]薛旭辉.英语搭配的概念表征与分类认知研究综述[ 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1):50-54.

[ 6 ]黄新如.英语搭配的分类和理据[ 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 (6):46-50.

[ 7 ] Benson M. The structure of the collocational dictionary[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xicography,1989(2):1-14.

[ 8 ] Webb S,Kagimoto E. The effects of vocabulary  learning on collocation and meaning [ J ].TESOL Quarterly,2009(43):55-77.

[ 9 ]李茜.英语搭配习得研究对英语学习词典编纂的启示[ 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2(1):57-60.

[ 10 ]何影,梁茂成.中国英语学习者写作中副词与形容词搭配的使用特点[ 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3):105-107.

[ 11 ]孙海燕.语料库技术在英语搭配教学中的应用[ J ].新乡学院学报,2012(6):182-184.

Cognitive Analysis of Collocation Based on Corpus Linguistics

Fan Juan

Abstract:Collocation is arbitrary to a certain extent. For example,it makes sense to say “strong wind”or“heavy rain”,but“heavy wind”and“strong rain”do not.Traditional opinions take them as idiomatic or habitual expressions,which confuse English learners. With the rise of corpus linguistics,a large number of real life examples have been used to study the usage of collocations. Through the research,it is found that even those collocations used as classic examples to illustrate the arbitrariness of collocations might be predicted by their semantic rules. This paper uses two large corpus,COCA and BNC,to analyze two groups of collocations,“strong wind & heavy rain”and“take a trip,make a trip & have a trip”from cognitive perspective. The result is that those collocations are shaped by their key lexical item's core meaning and have semantic motivation. Based on this finding,the paper also argues for the need to include a cognitive analysis in the learning of collocation.

Key words:English collocation;corpus;linguistics;cognitive analysis

(本文首次发表在《中北大学学报》2015年第3期)

标签: #新概念英语2第73课摘要写作 #新概念英语二第77课摘要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