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此刻你们对“光栅常数d一般是多少实验”都比较珍视,大家都想要剖析一些“光栅常数d一般是多少实验”的相关知识。那么小编也在网摘上网罗了一些对于“光栅常数d一般是多少实验””的相关资讯,希望看官们能喜欢,小伙伴们快快来了解一下吧!原创 刘力 物理与工程
摘要
在大学物理教学中,部分教材与教案为了描述多缝衍射中干涉条纹与衍射条纹的重叠,将干涉极大与衍射极小重合时的现象表述为“缺级”,即本应出现的干涉极大在衍射极小的作用下缺失了。然而,干涉极大是否真的缺失了呢?深入的分析与实验表明“缺级”这一表述主要是基于肉眼的观测,是一种不太严格但形象的描述。从更为严谨的角度出发,所谓“缺级”其实是衍射极小对干涉极大的“劈裂”,使得原本的干涉极大发生分裂,分裂后的强度变小,宽度变窄,从而在视觉上变得难以察觉。
关键词 光的干涉;多缝衍射;缺级
AbstractIn the teaching of college physics, some textbooks and lecture describe the overlapping of interference fringes and diffraction fringes in multi-slit diffraction by referring to the phenomenon of “missing orders” when the interference maximum coincides with the diffraction minimum. This means that the interference maximum that should appear is missing due to the effect of the diffraction minimum. However, is there really a lack of extreme intervention? In-depth analysis and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expression “missing order” is mainly based on naked visual observation, which is a less rigorous but vivid description. From a more rigorous point of view, the so-called “missing order” is actually the “splitting” of interference maxima the minimal diffraction, causing the original interference maximum to split, resulting in a decrease in intensity and a narrowing in width, and making it difficult to detect visually.
Key words interference of light; multi-slit diffraction; missing order
在大学物理关于光干涉与衍射的教学中,多数教材与教案采用如下方案:先介绍杨氏干涉实验,即缝宽可忽略时的双缝干涉现象,得到光强的周期性分布规律,然后再讨论单缝衍射,即不再忽略缝宽时的光强分布,最后开展多缝衍射的讨论,将多缝衍射接收屏上的光强公式写成干涉因子与衍射因子的乘积,得到干涉条纹被衍射光强调制的结论[1]。特别地,若接收屏上某些本该出现干涉极大的对应位置恰好也是衍射极小出现的位置,则该位置的光强为零,因此该处的干涉极大不再出现,将其称之为“缺级”现象[2-5]。
本文通过对多缝衍射的光强公式开展分析,并对双缝衍射及光栅衍射实验现象进行细致观察,认为该干涉极大并非完全消失,而是被衍射极小劈成了两个较窄的新的极大,从而对所谓的“缺级”进行了更为准确与严谨的描述。
1 对“缺级”的分析
以双缝夫琅和费衍射为例进行说明,如图 1 所示,单色平行光入射两宽度为 a 的狭缝,缝间距为 d,为了直观地展示其原理,利用单缝衍射和双缝干涉的特点对接收屏上的光强分布进行分析。
根据单缝夫琅和费衍射的规律可知,单开一条狭缝时,屏上某点 P(θ )处的电矢量振幅与光强分别为
其中,α=πa sinθ/λ,λ 为入射光的波长,E0 和 I0 分别为单开一条缝时透镜光轴处的电矢量振幅与光强,可见不论缝的位置如何,其电矢量强度分布是相同的,衍射图案也是相同的。
如果两条狭缝同时打开,分别通过各缝衍射后在接收屏上某点的电矢量幅度是相同的,但是由于光程不同,两者存在一个相位差 Δφ=2πd sinθ/λ,由干涉光强公式可得 P(θ)处的光强为
很显然屏上的光强受到了两个因子的影响,其中一个为(sinα /α)2,与缝宽 a 有关,称为衍射因子;另一个为cos2(Δφ/2),与缝间距 d 有关,称为干涉因子。衍射因子的极大值出现在 θ=0 和 a sinθ≈±(2k+1)λ/2(k=1,2,3,…)处,极小值出现在 a sinθ =±kλ(k=1,2,3,…)处;干涉因子的极大值出现在d sinθ=±k′λ(k′=0,1,2,…)处,极小值出现在d sinθ=±(2k′+1)λ/2,(k′=0,1,2,…)处。可见干涉极大与衍射极小是均匀分布的。特别地,当d :a=k′ :k,(k=1,2,3,…;k′=0,1,2,…)时,衍射极小会与干涉极大的位置重合,于是干涉极大会被抑制,该干涉极大可能就难以被观察到,因此也就有了“缺级”的表述。
选取一个典型条件 a =10λ,d :a =5 开展分析,将衍射因子与归一化的光强
画到一起。目前绝大多数教材均选用线性坐标,如图 2 所示,可见当 sinθ=5λ /d,即 k′=5 时的干涉极大与 k =1 的衍射极小重叠,导致该干涉极大几乎不可见。然而这仅仅是目测不可见,对于高灵敏度的仪器来说,该干涉极大会如何呈现呢?我们可以在纵轴采用对数坐标重画图 2,如图 3 所示,可见 k′=5 时的干涉极大并非完全消失,而是被 k =1的衍射极小“劈裂”成了两个新的极大。
“缺级”这种表述其实是源于多缝衍射(光栅衍射)的实验现象。当缝的数量增加为 N 时,光强表达式中的干涉因子变为 (sin(Nβ)/sinβ)2,与双缝干涉相比,此时的干涉条纹不再等宽,亮度也不再均等,原干涉极大处仍为干涉极大,中心亮度也与双缝干涉相同,这些干涉极大的位置称为“主极大”。除此之外,干涉“主极大”之间还会出现 N-2 个亮度较小,宽度也减半的极大,称为“次极大”。次极大的亮度与缝数负相关,因此在缝数足够多时,“次极大”的亮度极弱,在肉眼下几乎不可见。同时由于“次极大”的出现,“主极大”的宽度也被压缩到原来的 2/N。多缝衍射光强表达式中的衍射因子仍为( sinα /α)2,若其极小位置与干涉中的“主极大”刚好重合,由于主极大的宽度被压缩了,在被衍射极大“劈裂”后,其亮度进一步降低,甚至不如“次极大”,因此也就有了“缺级”这一表述。图 4 为四缝衍射与双缝衍射的对比。(灰色虚线),可见在衍射极小处,被“劈裂”的主极大亮度不及次极大,因此在观察中可认为主极大“缺失”。
2 实验及现象
根据以上分析得知,所谓“缺级”,仅仅是干涉极大与衍射极小位置重合所造成的观测现象,其本质应该是干涉极大被衍射极小所“劈裂”。事实上,干涉极大的“劈裂”并非仅仅表现在理想化的图线中,在课堂演示实验中也可以看到明显的现象。演示实验所用光源为一台波长 532nm 的半导体激光器,所用双缝衍射屏的缝宽 a=20μm,缝 间距 d=40μ m,得益于激光极高的亮度与极好的平行性,可以无需透镜直接在屏上成像,为了使条纹分得更开,通常把教室墙面作为成像屏,“屏与双缝之间的距离在 2~5m 之间。
由于 d/a=2,因此 k'=2 的干涉极大会和 k=1 的衍射极小重合,如采用“缺级”的说法,屏上的条纹应该大多是等间距分布,若假设中央最亮的条纹与邻近亮条纹之间的间距为 Δx,则 在±5.5Δx 范 围内应该共有 7 个亮条纹 (k'=0, ±1,±3,±5),从中央亮条纹往外侧数起第 1个 与第 2个亮条纹之间的间距为 Δx,其他相邻条纹之间的间距均为 2Δx,如图 5(a)所示。图 5(b)为 我们观察到的双缝衍射图像,从实验现象看,在 ±4.5Δx 范围内共有 15 个亮条纹,从中央亮条纹往外侧数起第 2 个与第 3 个亮条纹、第 5个与第 6 个亮条纹相对较暗,宽度也较窄。该实验现象充分展现了第 3 个亮条纹并非完全缺失,而是被“劈裂”成了两个宽度与间距减小的新条纹。
如果我们在不改变缝宽余缝间距的条件下增 加缝的数量 N,则干涉极大将分为主极大与次极大,并且每个干涉极大的宽度会变窄,相邻主极大间的次极大的数目为 N-2,如果缝数足够多,则多缝就演变成了光栅,此时主极大会变得非常窄,而 且相邻主极大间的次极大数量非常多,在两者的综合作用下,被衍射极小劈裂的主极大亮度甚至不如次极大,因此也就几乎无法观察到它的存在,这也正是“缺级”概念的来由。图 6 为光栅(d :a=5)衍射的演示实验图像,其中被衍射极小“劈裂”的主极大与其它主极大相比几乎不可见。
3 讨论
从以上分析和实验中可以看到,将来自于光栅衍射的“缺级”概念应用于缝数不够多的多缝衍射时,需要更为严谨,否则可能会出现一些争议。比如有如下练习题:已知接收屏与双缝间的距离 D =50cm,波长 λ=480nm,缝宽 a=0.020mm,缝间距 d =0.10mm,若衍射主极大中央包线中恰好有 11 条干涉明纹,该缝间距 d 应为缝宽 a 的多少倍?
此题的一种解法是套用“缺级”的概念,认为 如果让 k'=6 的干涉极大与 k=1 的衍射极小位 置重合,因此答案为 6 倍,这也是某习题集中的参考答案。但是仔细一想就会明白:如果要主极大中央包线中恰好有 11 条干涉明纹(此时的干涉明 纹应指不考虑衍射效应时,相邻的两条亮度为零 的线之间的条带),则应该让 k'=5 的干涉极小与 k =1 的衍射极小位置重合,如图 7 所示,所以准 确的答案应该是 5.5 倍。
4 结语
本文所述“缺级”的概念源自实验现象,但是在教学中需要明确其物理本质,“缺级”不是干涉 极大的消失。严谨地说,衍射极小的对干涉极大的作用不是简单的掩盖而是“劈裂“。此类细节问 题在大学物理教学非常多,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可以通过展示对这些细节的处理来引导学生严谨治学,注重掌握知识获取的过程,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独立科学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参考文献
[1] 杨晓雪. 大学物理(下册)[M].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 社, 2016.
[2] 许炳荃. 浅论双缝干涉中的缺级现象[J]. 物理教学, 1984, (7): 22-23. Xu B Q. 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phenomenon of the missingorders in double-slit interference[J]. Physics Teaching, 1984, (7): 22-23. (in Chinese)
[3] 卜庆亮. 简析双缝干涉中的缺级现象[J]. 商丘职业技术学 院学报,2008, (5): 82-84. Bu Q L. Brief analysis on the phenomenon of the missing orders in double-slit interference[J]. Journal of Shangqi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2008, (5): 82-84. (in Chinese)
[4] 孙玉瑛. 大学物理习题指导书[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 社, 1996.
[5] 吴百诗, 李存志, 郑建邦, 等. 大学物理学习题分析与解答[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作者简介: 刘力,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liuli157@hust.edu.cn。
引文格式: 刘力. 关于多缝衍射中“缺级”表述的分析与讨论[J]. 物理与工程,2024,34(1):41-44.
Cite this article: LIU Li.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about the expression of “missing orders” in multi-slit diffraction[J]. Physics and Engineering, 2024, 34(1):41-44. (in Chinese)
END
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下面“蓝字”标题查看:
CALL FOR PAPERS|《物理与工程》征稿量子世纪年乌云里的常数——4.14话h2024年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育学术研讨会 征稿通知2024年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育学术研讨会 第二轮会议通知2023版《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内容细化修订解读中国大学物理教育MOOC联盟2023年工作会议(扩大)暨典型案例交流会 会议纪要2023年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育学术研讨会 会议纪要2023 年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在喀什大学举办全国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对口支援(智力援疆)研讨会在新疆师范大学举办王青教授:理解王中林院士“拓展的麦克斯韦方程组”“碰瓷”麦克斯韦:伽利略协变和洛伦兹协变电磁场论趣谈热点:运动介质洛伦兹协变电磁理论2021年《物理与工程》优秀论文、优秀审稿专家、优秀青年学者名单王青教授:源自苏格拉底的问题驱动式教育——在互动中共同学习和成长读后感:教育中的现实和远方王青教授:昨晚(6月9日),清华电动力学期末考试朱邦芬院士:“减负”误区及我国科学教育面临的挑战《物理与工程》2023年第6期目录乐永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下美国物理实验教学及中美情况对比顾牡:对于重新制定的《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认识和体会朱邦芬院士:从基础科学班到清华学堂物理班朱邦芬院士:对培养一流拔尖创新人才的思考李学潜教授:物理是一种文化李学潜教授:如何帮助物理系学生迈过从高三到大一这个坎穆良柱:物理课程思政教育的核心是科学认知能力培养穆良柱:什么是物理及物理文化?穆良柱:什么是ETA物理认知模型穆良柱:什么是ETA物理教学法吴国祯教授:我的国外研究生经历印象——应清华大学物理系“基科班20年·学堂班10年纪念活动”而写
陈佳洱,赵凯华,王殖东:面向21世纪,急待重建我国的工科物理教育王亚愚教授:清华物理系本科人才培养理念与实践葛惟昆教授:关于中外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安宇教授:为什么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需要改变安宇教授:其实教学就是积累的过程刘玉鑫教授:关于本科生物理基础课程教学和教材编著的一些思考沈乾若:重创理科教育的美加课程改革Henderson C:美国研究基金支持下的物理教育研究及其对高等物理教育的影响《物理与工程》期刊是专注于物理教育教学研究的学术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1981年创刊,欢迎踊跃投稿,期刊投审稿采编平台:
欢迎关注
《物理与工程》微信公众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物理与工程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关于多缝衍射中“缺级”表述的分析与讨论》
阅读原文
来源:物理与工程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标签: #光栅常数d一般是多少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