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中国西北,地球上最不像地球小镇,死者的墓碑都朝向东方 | 秘境

了不起的匠人 24244

前言:

眼前同学们对“墓地朝向西北”大致比较关心,咱们都想要剖析一些“墓地朝向西北”的相关内容。那么小编在网络上汇集了一些有关“墓地朝向西北””的相关知识,希望看官们能喜欢,咱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NASA预计,人类有望在2040年登陆火星。

听到这个消息,柴达木的石油人笑了。

他们1954年来到冷湖,这里的风貌和火星表面看上去并无二样。

.1.

从无人区到石油重镇

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腹地,海拔2700多米之上有一个小镇,叫冷湖。因境内呼通诺尔湖(蒙古语:异常冰冷的湖泊)而得名。

东经德令哈至西宁,西过茫崖达新疆,南下格尔木通西藏,北出当金山口至甘肃敦煌,数条公路在此汇集。

《三体》的作者刘慈欣说,第一次到冷湖时,毫无怀疑自己是只身火星的环境之中。

的确,这里满眼雅丹戈壁,缺少植被覆盖,地质上有河流、湖泊干涸的沉积物,物质成分方面有大量的硫酸盐、高氯酸盐等水流干涸后的遗留物。

除此之外,这里还是全亚洲日照最多的地方,日照率超过80%,在全世界排名第三,蒸腾的烈日足以叫人眩晕。

冷湖降水极少,昼夜温差18至20摄氏度,空气中的含氧量仅为沿海平川的60%,水烧到80度就开。

1954年之前,这里还是一片无人之境。

自1954年,地质勘探队在这里发现了石油,这片荒漠戈壁忽然迎来了千万年最热闹的时分——鼎盛时期,曾有近六万人在此工作生活。

当钻头钻至650米深时,发生异常猛烈的井喷,连续畅喷3天3夜。日喷原油800吨。喷油的消息传出后,全国油田为之振动。

由此,冷湖油田成为我国当时四大油田(玉门、克拉玛依、四川、冷湖)之一。

它的存在,为青海、西藏地区的发展,和我国的国防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2.

400多座坟墓的四号公墓

又至清明,有些人的祭奠之路却不在家乡,而在远方的戈壁。

阿尔金山南麓的戈壁滩上,冷湖四号公墓,400多座坟墓。

这里安葬着在青海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去世的职工和他们的家属。

烈日下的墓地整个泛着白光,原先的木头墓碑倒在地上,坟墓前竖起了新的石碑,被沙土半埋起来的花圈只剩了几圈环形铁丝。

他们曾是这里的开拓者,从天南地北,为着同一个目的赶到这里。

他们曾被这里鬼斧神工的美景,雪山、戈壁、盐湖所震撼,带着理想在此忍耐缺水、干燥与漫长的无聊,和生离死别。

1968年,迟文政从北京石油学院毕业,来到青海油田工作。

20年里,他大部分时间都与还在黑龙江省肇源的妻子和孩子两地分居。直到1988年,他被提拔为青海油田钻井公司副经理。

担负了更大的责任,他也知道自己几乎没有再调走的可能性了。

他说服爱人来青海工作,如他所愿,爱人带着孩子,乘火车来到柳园站。他坐车接站,但返回途中,在冷大公路203公里处,与对面大型车相撞。

迟文政和12岁的女儿、9岁的儿子当场死亡,爱人受重伤。

如今,这一家人和葬在公墓里。

还有陈自维和张秀珍夫妇,在1950年油田刚勘探时,就来到油田。多年后,妻子张秀珍因病离世,被埋葬在沙漠里。

丈夫陈自维回到内地生活,终老后,要求孩子一定要将自己的骨灰送回柴达木盆地。后来,他如愿与妻子合葬在冷湖沙漠中。

因为长眠在这里的人,大都是从东部来的,这400多个墓碑,背衬着祁连山,全部,都朝向东方的方向。

那是家乡的方向。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

戈壁的风沙吹过他们的岁月

有人说:在这大漠上,西去的漫漫长路把开拓、渴望和追求延伸得很长很长,长到将生命的年轮重叠在一起。

而浩瀚的戈壁又将人生的体验压得很窄很窄,窄到变成一方小小的天地,生与死挨得很近,近到转眼即交换位置。

只有风沙记得当年,每有新职工到来时,都是大家开心的日子。

他们带来了戈壁里所不知打的时事新闻和祖国各地发生的新鲜事儿,新来的人还会给大家纠正辣子炒肉与青椒炒肉的不同内涵。

在这里,四季风沙烈日,判断季节的方式便唯有翻日历。

墨镜和口罩,是人们最常见的时尚。(倒是和现在的明星相似)

贵州的、东北的、福建的、广西的......山河湖海的儿女汇集在这里,到处都是不一样的口音。

在这里要品尝新鲜蔬菜并不容易,这里的娱乐也很少,对酒当歌是当时人们的消遣之一。

这里由老基地、四号、五号三个基地组成,各自相距十几公里,四号居中,东边是五号,老基地居西北方,总面积比上海还大。每天有多趟交通车往返行驶。

每个基地都配有医院、学校、电影院、商店、书店、粮站、邮局、电视台等设施。

影剧院的观众已经离席。当年开会和看电影都在这里。

礼堂是如今残存最高的建筑,当年可能也是。

1959年2月20日,柴达木盆地原油首次外运。

地质勘探队员在盐湖中涉水而行。

女子收油队正在干活儿。

孩子们也来了。人们在戈壁滩建起了医院、学校、幼儿园。

看似热闹,其实偌大的一个城镇,除了人以外的生灵极少,连只昆虫都没有。

.3.

告别,冷湖

90年代开始,石油作业区移至西距冷湖300公里的茫崖。随着国家石油发展战略东移和油田原油产量逐年递减,冷湖油田陷入开发低谷。

2000年前后,冷湖石油的枯竭,新的找油效果未得到证实,冷湖油田的工作正式告一段落。

而青海石油管理局机关及近3万名职工家属,都被整体搬迁至250公里外的甘肃省敦煌市七里镇。

现在的冷湖镇只有数千人在此,分为油田的和做生意的两类。

最热闹的地方就是长途客运站,每天从冷湖到敦煌、德令哈、茫崖都有班车。客运站旁边的小馆子和蔬菜肉类水果批发店生意最好。

老青海油田许多人的子女都出生在冷湖。

现在,走在花土沟或是敦煌,年龄在三四十岁的“油二代”“油三代”都会告诉你,“我生在冷湖,很小就随父母进了花土沟。”

或是“我生在冷湖,上小学时,随基地搬迁到了敦煌。”

或者还有“我生在冷湖,出生不久就到了花土沟,后来基地搬至了敦煌,父母还在花土沟工作,不得已到爷爷奶奶家住了几年。”

在冷湖出生的于先生回忆:“最有吸引力的是4毛钱一盒的蜜饯,现在还能回味起咬一口甜在心的美美滋味。”

李先生还记得当年这里有一位漂亮的售货员,情窦初开的他曾向她买过牙膏,其实只为多看她一眼,结果家里牙膏多得一年用不完。

贸易商店就是当时的幸福聚集地,如今已化作废墟。

所有的建筑都被拆除了屋顶、门窗,拆除了一切值钱的东西。

基地废墟死一样的寂静。

这是谁的鞋子?麻绳作鞋带,还没有腐烂。

这只劳保鞋曾为它的主人抵抗荒漠的严寒。

他们曾在这里刷牙,曾在这里饮酒。

从贸易公司窗口望去,山还是那座山。

外墙标语是“向雷锋同志学习”。

毛主席的话写在墙上,当年人人要记在心上。

残院中有一颗枯死的树,当年它曾绿过。

宝瓶门,长围墙,曾有多少故事在这里上演。

当年冷湖出来的石油子弟,为寻找石油奔走四方。如今远在冀东油田的他们,还特地从渤海湾回到冷湖怀旧。

走近这片遗址,你会觉得这里就像是人类撤离后的地球。

.4.

冷湖,下一个科幻基地

未来,冷湖发展面临的主要课题就是产业转型。

“冷湖火星小镇计划”于2017年8月正式启动——这里终年寒冷日晒多风,少雨干旱,发育有大量雅丹地貌,拥有以俄博梁,水鸭子墩彩色雅丹与小雅丹等为主体的地质遗迹景观资源和青海油田冷湖老基地遗址人文景观,拥有发展特色旅游业的优质条件。

据规划,这里未来将打造成为集科研、科普、科幻、文创、体育、旅游、游戏等为一体的多业态“火星基地”。

2018年初,在当地政府协助下,国家天文台选址团队在此进行选址工作。通过分析一年多的监测数据,他们发现,赛什腾视宁度为0.7角秒的天数占监测总天数的比例超过50%,天文晴夜占比超过60%,风和沙尘影响几无。“这意味着,冷湖具备开展光学天文观测的优越条件。”

目前已确定在冷湖落地的有国家天文台的SONG项目、西华师范大学50厘米双筒望远镜、国家天文台的太阳红外光谱仪项目、光电篱笆项目以及中国科技大学和紫金山天文台合作的2.5米巡天望远镜项目。

除此之外,还有一群科幻作家从全国四面八方赶来,他们要在柴达木盆地点燃一簇盛大的幻想之火,围着它跳起思维的舞蹈。

他们发起了一场以冷湖为名的科幻文学大赛,为中国的科幻舞台储备新鲜血液。(据我所知今年的“冷湖奖”征文还没有结束,有兴趣参加的同学可以自行百度。)

至此,沉寂了多年的无人区终于又迎来了探索者的脚步。

编辑 / 包大人

图片 / 全部来源于网络

— END —

标签: #墓地朝向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