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现在各位老铁们对“赛扬g1840相当于amd”大约比较关怀,你们都需要剖析一些“赛扬g1840相当于amd”的相关内容。那么小编在网上网罗了一些有关“赛扬g1840相当于amd””的相关知识,希望各位老铁们能喜欢,各位老铁们快快来学习一下吧!1995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因为从这一年开始,英特尔奔腾处理器才逐步走上正轨,多媒体性能的加强、品牌识别度的提高,以及AMD、Cyrix等厂商的全面发力,微型计算机(PC)开始高速进入家用市场以及学校等公共事业单位。消费者中的多数永远都是明智的,这也造就了一款款经典的产品让我们得以铭记。
1995年:intel Pentium 133MHz
英特尔于1993年3月22日发布奔腾系列处理器,这一天,也是奔腾大时代的开端。在酷睿没有出现之前(2006年),奔腾一直是高端与性能的代名词。不过,英特尔在刚发布第一代奔腾的时候就遇到了麻烦,因为早期批次的奔腾处理器存在浮点运算(除法)错误,英特尔不得不大批次召回有问题的产品。
英特尔于1995年6月1日国际儿童节当天发布了全新的基于P5架构修订版P54CS架构的奔腾133MHz处理器。Pentium 133发布的意义不仅是更高的频率,而且也将制造工艺从600nm提升至350nm,拉开了350nm制造工艺普及的序幕。
【上图】盒装奔腾133MHz正面:盒装版本产品自带一个散热器
【上图】盒装奔腾133MHz背面:图中处理器的S-spec码是SU073
*注①:早期的英特尔处理器往往都有多个S-spec码,越新越往后的S-spec码往往都进行了小幅度的改进
*注②:BP80502133:BP代表Boxed Pentium(盒装奔腾),最后三位133代表主频
虽然奔腾133有多个版本,但是SU073作为最后发布的版本,普及面是最广的。楼主在自己曾经的初中还有高中都有发现过这颗处理器的身影。在当时,一个学校有一颗这样的处理器已经是很难得的事情了。
【上图】面向OEM市场的奔腾处理器编号是A80502133。
【在这20年间,英特尔的Logo更换了三代,口号也随之改变】
intel inside
Leap ahead(超越未来)
【AMD的Logo基本保持了不变】
Smarter Choice(更明智的选择)
The Future is Fusion(融聚未来)
1997年:Pentium MMX:欢迎来到崭新的多媒体时代!
如果说首代Pentium(我们也习惯叫它586)更多的是基于“486处理器”的升级换代,那么Pentium MMX的到来更具划时代的意义,它将PC带入到全新的“多媒体”的时代。提起多媒体,这在20世纪末无疑是一个非常流行的词汇,而这一切都是基于Pentium MMX处理器全新引入的MMX指令集。MMX扩展指令集极大地增强了处理器的多媒体运算能力,这也是处理器历史上最大的两次性能进步之一(另一次是2006年酷睿架构的发布)。
【上图】盒装版的奔腾MMX 233MHz:同样也是自带散热器的
Pentium MMX在X86指令集的基础上加入了57条(Multi-Media eXtension)多媒体指令,这些指令专门用来处理视频、音频和图象数据,使CPU在多媒体操作上具有更强大的处理能力,Pentium MMX还使用了许多新技术。单指令多数据流SIMD技术能够用一个指令并行处理多个数据,缩短了CPU在处理视频、音频、图形和动画时用于运算的时间;流水线从5级增加到6级,一级高速缓存扩充为16K,一个用于数据高速缓存,另一个用于指令高速缓存,因而速度大大加快;Pentium MMX还吸收了其他CPU的优秀处理技术,如分支预测技术和返回堆栈技术。
【上图】奔腾MMX 233MHz(无散热器)
【上图】处理器底部自带非常详细的基本信息
Pentium MMX的出现,不仅仅带来的是性能的提升,个人电脑也由此进入全新多媒体时代。MMX指令集开创了处理器开发的新纪元,后来的SSE指令集、AMD的3D NOW!等指令集也是基于MMX发展而来的。
1998年:AMD K6-2
当1998年英特尔开始强推Slot 1接口的奔腾II处理器的时候,AMD发布了基于Socket 7平台的K6-2处理器,K6-2在MMX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入了3D Now!指令集,使得K6-2成为AMD当年的精品之作(AMD第一代K6是没有3D Now!指令集的)。
你们需要知道:AMD及其他品牌厂商的处理器此前一直采用Intel的插槽,而Socket 7是AMD拥有合法授权的最后一个接口。Intel曾希望通过中止Socket 7发展和走向Slot 1令AMD走投无路,从而使AMD的处理器不具有竞争力。不过,AMD通过进一步对Socket 7接口的开发,以及自主研发了Slot A接口,从而化解了这一场矛盾。从此,两家处理器的CPU插槽发展分道扬镳
【上图】经典的K6-2 266MHz处理器正面
【上图】经典的K6-2 266MHz处理器背面
K6-2中有一批带金色N标记的极品处理器,可以稳定超频至500MHz,当时的玩家看到这批处理器绝对不会放过。
关于3D Now!:虽然Intel Pentium处理器率先加入了MMX指令集,极大地提高了多媒体处理能力,但其仅支持整数运算,浮点运算仍然要使用传统的x87协处理器指令。随后在1998年,AMD推出了包含21条新指令的3DNow!指令集(据说是3D No Waiting!的缩写),并用于其K6-2处理器,使之成为第一个能够执行浮点SIMD指令的x86处理器,实现了x86架构下最快的浮点单元,四倍于x87协处理器。
3DNow!指令集赢得了业界的广泛支持,包括微软DX7都对其进行了优化,AMD处理器的游戏性能得以第一次超越Intel,这也促使K6-2和随后的K6-III成为市场上的热门产品。
1998年:平民的法拉利:Celeron 300A
赛扬300A是英特尔史上最著名的一款高性价比超频利器,其经典形象或许永远都无法再被其他处理器超越。英特尔发布的第一代赛扬处理器因为在奔腾II的基础上直接砍掉了二级缓存,因此性能表现糟糕,市场反响也很差,于是英特尔在1998年发布的门多西诺核心赛扬中加入了128KB的全速二级缓存。然而同时期的奔腾II处理器也不过是拥有256KB/512KB的半速二级缓存,这样一来,低端的赛扬和高端的奔腾II同频率下差距就变得很小。
用户还发现,300A这款产品非常容易超频!不过,赛扬300A的经典,并不仅仅是因为它的超频,还在于赛扬300A的超频性几乎造就了一条专门为它而生的产业链!专为超频设计的主板、转接卡……有多少这样的产品都是为了赛扬300A而生!一时间,报纸杂志网络媒体都在讨论这款Celeron 300A的超频方式、技巧、配合主板、内存等等。可以说正是Celeron 300A的出现,为我们开辟了全民DIY超频的时代!
【上图】赛扬300A正面
【上图】赛扬300A背面
注①:赛扬300A中的字母A是为了将其与第一代同频率赛扬进行区分
注②:赛扬300A最高被超到了730MHz,甚至更高
关于Slot 1接口:之前一直有人问,为什么这个CPU长得像一张显卡,而不是常见的针脚或者触点接口。这是因为英特尔想彻底摆脱那些曾经与它共享接口的厂商,因此,它在奔腾II以及早期奔腾III使用了这样的一种卡式的接口。CPU运算核心以及二级缓存都集成在了这张PCB板上,并且通过Slot接口与主板相连。这也是英特尔首次在主流产品上直接集成了二级缓存(之前的Pentium Pro面向服务器市场),而不再是由主板集成。
1999年:远去的超频王者:intel Pentium III 550E(铜矿核心)
新一代的超频玩家不会再有机会感受到Pentium III时代那群前辈们的疯狂。Coppermine(铜矿)核心系列处理器在当时看来就是一座金矿!找一份手抄的“超频宝典”,按图索骥般跑去电脑城找到对应型号的处理器,回家关上房门,用最快的速度打开机箱,插上用重金淘来的能上150~160MHz的SDRAM内存条,换上新买来的处理器,开机,期待自己的宝贝能够创造一个更高的记录。
【Pentium III 550E发售当时正值英特尔处理器接口换代,因此它同时拥有Slot 1和Socket 370两种接口版本!】
【上图】采用Socket 370接口的面向OEM市场的550E,S-spec码是SL3R3,产地:马来西亚
【上图】采用Socket 370接口的新步进550E,S-spec码是SL44G,产地:菲律宾
Pentium III 550E超频宝典
①S-spec码:SL3B5,最高可超770MHz;
②S-spec码:SL3N7,最高可超825MHz;
③S-spec码:SL3NY,最高可超853MHz;
④S-spec码:SL3QA,最高可超825MHz;
⑤S-spec码:SL3R2,最高可超684MHz;
⑥S-spec码:SL3R3,最高可超880MHz,cA2系列,Socket 370/盒,需要改装才能SMP;
⑦S-spec码:SL3V5,最高可超880MHz,cA2系列,Slot 1/盒,可SMP;
⑧S-spec码:SL3VD,最高可超770MHz;
⑨S-spec码:SL3XH,最高可超880MHz,cB0系列,Slot 1/散,可SMP;
⑩S-spec码:SL44G,最高可超901MHz,cB0系列,Socket 370/盒,需要改装才能SMP;
11.S-spec码:SL44X,最高可超880MHz,cB0系列,Slot 1/盒,可SMP;
12.S-spec码:SL45T,最高可超901MHz,cB0系列,Socket 370/盒,需要改装才能SMP。
感谢那些花大价钱去做小白鼠的先行者们,因为没有你们,就没有那份令人详细到发指的超频宝典;没有你们,我们这些后来者还会走很多弯路;没有你们当时的疯狂,也许现在国内就不会有那么多超频玩家!
2000年:狂沙满天,雷鸟现身:AMD Athlon 1GHz
在那个时代,处理器的频率意味着一切,Intel和AMD的频率竞争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从发布开始,速龙处理器就是跑的最快的X86处理器,还因为价格便宜等原因成为玩家的首选之物。
2000年,AMD推出了首款频率达到1GHz的Athlon 1GHz(Magnolia核心)处理器。该处理器采用Slot A插槽,由于发量较大,并且价格昂贵,它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同年6月,核心代号为ThunderBird(雷鸟)的新Athlon 1GHz处理器亮相了。它相较于上一代产品全面更新了架构,率先使用较为先进的铜互联技术。采用了Socket A(又叫Socket 462)接口,片内整合了二级缓存,在速度上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也正是这颗处理器的发布,AMD的Athlon处理器完成了从Slot A到Socket A的革新,体积更小,速度更快,就是这只巨鸟的目标。
【上图】采用Socket 462(A)接口的速龙雷鸟1GHz处理器
【上图】采用Socket 462(A)接口的速龙雷鸟1GHz处理器(背面)
“Thunderbird雷鸟”是Athlon史上最优秀的几种核心之一(另一种是Barton巴顿核心)。它的出现全面击退了Pentium III的攻势。而它的衍生品AMD Duron(毒龙)系列,更是成为当时的性价比之王。
2000年:AMD Duron 800处理器:铅笔创造奇
(注释:“Duron"的官方中文名字叫”钻龙“,而中国消费者喜欢叫它”毒龙“)
2000年6月,AMD针对入门市场推出了Duron品牌。这是AMD首次针对市场划分CPU品牌。 Duron相比Athlon最大差别是二级缓存削减,只有64KB,不过缓存延迟是一致的(当时赛扬缓存延迟比奔腾大很多)。Duron的外频保持在100MHz,面对Intel当时只有66MHz外频的“赛扬II”,可谓轻松拿下,更是可以叫板低频的奔腾III处理器。而价格却比赛扬还便宜,其高性价比迅速成为很多DIY用户的首选。
Duron之所以受到DIY用户追捧,除了性价比外,另一个原因是其强大的超频潜力。早期Duron没有锁定倍频,可谓AMD“黑盒”版CPU的前身,可轻松超频,600MHz可超频到900MHz甚至1GHz,超频后足以叫板1000-2000元的奔腾III和速龙雷鸟,所以那时超频的含金量很高。而Duron 800MHz产品往往都可以稳定超频至1.4G,性能已经可以灭铜矿奔III,着实神奇。
【上图】AMD Duron 800处理器
【上图】AMD Duron 800处理器(背面)
不过AMD很快就采取措施,锁定了倍频,但是,后来有DIY玩家发现,可以DIY破解倍频,最简单只需要一支“铅笔”就可以实现,这就是著名的“铅笔破解”。500多元的CPU,拥有1000-2000元的使用价值,超频后感受到性能提升,那种心情相信经历过的DIY用户都深有体会吧。当然,当年的KT133系列主板(尤其是KT133A)也是功不可没,那时也是VIA芯片组主板的巅峰时期。
【上图】把AMD官方用激光烧断的L1桥通过铅笔(石墨导电)划线连接,即可破解倍频
电子垃圾街10元钱购买的Duron 800处理器大易容
【上图】刚买来时候的样子
【上图】一个小时摆拍的作品
【上图】核心部分参数
2001年:奔三时代最后的超频王:Tualatin(图拉丁)
图拉丁,英文名Tualatin,是美国一条河流的名字,它也成为和这条美国河流一样永存为经典,在2001年图拉丁发布的时候,Willamate架构的奔腾4已经发布半年多,由于P3-S(图拉丁奔腾III)性能太强,以至于秒了自家的新P4处理器,intel不得不早早停产,所以P3-S当年流入在DIY市场上是少之又少。相反,被阉割了总线速度的的图拉丁赛扬在DIY市场上大红大紫,可以以P4一半不到的价格,秒杀赛扬4和铜矿奔腾III,超频之后性能更是接近早期P4。聪明的DIY玩家继续发扬创新精神在图拉丁赛扬上,硬改CPU超频,对图拉丁赛扬的AJ31针脚进行屏蔽,就会识别为铜矿核心的PIII,PIII的外频为133MHz,所以就间接把这个图拉丁赛扬100MHz硬拉到133了。之后广大高手又用细铜线连接针脚法,硬改电压,让图拉丁赛扬的电压从默认1.5V升到了1.6V,超频性能大大增强。图拉丁集古老的P6架构优点于一身,具有高性能、低功耗、低发热量的优势,也是奔腾M和酷睿(这两种处理器依旧是继承了P6架构)出现以前这一架构架构的极致体现。
【上图】经典的图拉丁赛扬1100A
【上图】盒装版本图拉丁赛扬外包装
【上图】楼主老爸当年硬改的图拉丁赛扬1100A:直接将这一根针脚去除
2001年:飞龙乘云,腾蛇游雾:AMD Athlon XP 1800+
在当时看来,Athlon XP系列确实是属于一个“怪胎”——因为在此之前,处理器产品都是将频率作为最重要的参数指标,而从Athlon XP开始,后面的数字放弃了传统的主频标注方式,而改用PR(实际性能表现)来命名。
PR命名:这种方式其实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使用,并且主要是非英特尔厂商在使用。比如AMD K5标注PR75,就表明它的性能和同时期的奔腾处理器75MHz的性能一致。不过在当时,标注PR多少频率其实际频率也是这个数值。比如K5-PR75,那么该处理器的频率也是75MHz。
Athlon XP 1800+在上市之初曾受到众多DIY玩家的质疑,标称1800+的产品居然只有1.53GHz的主频,算不算“缺斤短两”?但是很快,玩家心中的疑云就被“捡到宝”的欣喜所取代。因为他们发现,这颗处理器不仅在性能上不逊色于竞争对手,更是在价格上仅仅只有对手的一半!
Athlon XP 1800+留给我们的另一个印象就是2B铅笔与导电银漆,裸露在外的L1和L3倍线触点只要“一桥飞架南北”,便可“天堑变通途”。Athlon XP 1800+直接变成2200+。
【上图】Athlon XP 1800+(绿色PCB:倍线未烧断)
【上图】Athlon XP 1800+(棕色PCB:倍线出厂时就被激光烧断)
2003年:Northwood超频首选:Pentium 4 2.4C
2003年,英特尔奔腾4处理器终于进化到了第四代——Pentium 4 C系列。凭借着Netburst架构带来的高频率、800MHz的前端总线以及正式支持超线程技术(HT),昂贵的价格并没有影响高端用户对pentium 4 C系列的青睐。虽然超线程技术不是正真的物理双核,但是这一技术非常好的提升了处理器的利用效率。
Pentium 4C系列的最高频率产品是3.2GHz,但是价格高得离谱。于是超频玩家们希望可以通过超频来获得顶级的性能~!频率处于底层的pentium 4 2.4C GHz处理器搭配当时i865PE芯片组不加电压就可以将外频从200MHz超到266MHz,正好将频率提升到266MHzX12=3.2GHz。在加电压的情况下,2.4C还可以非常轻松的超上3.6GHz。一时间,DIY爱好者们纷纷在市场中搜寻体质好、能超频的P4 2.4C,这也使得该处理器在市场中“洛阳纸贵”,成为当年的一段佳话。
【上图】奔腾4 2.4C处理器
【上图】奔腾4 2.4C处理器和它的原装散热器
【上图】当年报价
2003年:伟大的巴顿将军:Athlon XP 2500+ (Barton)
AMD历史上两大最伟大的处理器核心就是Thunderbird雷鸟和Barton巴顿
2003年初,AMD继续升级Athlon XP系列,代号为Barton(巴顿)和Thorton,两者区别是二级缓存,512KB和256KB。“巴顿将军”仍是采用130nm工艺,首次内置512KB二级缓存、总线速度在333MHz或400MHz,搭配当时英伟达的nForce 2 Ultra主板,性能得到进一步增强,并且与奔腾4之间的差距非常小。
“巴顿将军”仍是主打性价比,最超值的型号就是老一辈DIY用户再熟悉不过的Athlon XP 2500+(Barton核心最低端的型号),内置512KB缓存、拥有强大的超频潜力、合理的价格,加上DDR-400内存普及、英伟达的nForce 2 Ultra主板发布,这一套装备买回去,价格与Intel的赛扬平台差不多,但性能却强得多。另外,对DIY用户更重要的是,在BIOS把外频设置成200MHz(由333/2=166.6提升而来),就变成了Athlon XP 3200+,2500+在2003年屡次在风冷下突破超频世界记录,这是K7平台最强的代表!性能可以媲美P4 3.0G!
【上图】采用barton核心的速龙XP 2500+
2003年:英雄出乱世:AMD Athlon 64 3000+
"英雄出乱世“用在Athlon 64 3000+身上恰如其分。从2003年底上市伊始,这颗处理器就迅速爬上人气榜的首位,而销售形势也是一片大好——不仅是因为头顶两大技术光环:首款支持內建内存控制器的处理器,也是首款支持64位运算的X86处理器;同时还有同时期P4不具备的凉又静技术。众多优势因素成就了Athlon 64 3000+斐然的历史地位。
【上图】Athlon 64 3000+
从Socket 754时代的Clawhammer核心,到Socket 939时代经典的Venice核心,再到Socket AM2时代的Orleans核心,从2003年到2006年,时间跨度长达4年之久的3000+创造了一个奇迹,没有哪个前辈或者后生能如此坚挺之久而价格却不为所动。卖家的选择和支持足以说明一切。
*注:AMD Athlon 64 3000+共经历了三个版本,拥有不少于14款同型号产品
AMD Athlon 64 3000+ - ADA3000AEP4AP / ADA3000BOX
AMD Athlon 64 3000+ - ADA3000AEP4AR / ADA3000BOX
AMD Athlon 64 3000+ - ADA3000AEP4AX / ADA3000AXBOX
AMD Athlon 64 3000+ - ADA3000AEP5
AMD Athlon 64 3000+ - ADA3000AEP5AR
AMD Athlon 64 3000+ - ADA3000AIK4BX / ADA3000BXBOX
AMD Athlon 64 3000+ - ADA3000AKK4BX
AMD Athlon 64 3000+ - ADA3000DAA4BP / ADA3000BPBOX
AMD Athlon 64 3000+ - ADA3000DAA4BW / ADA3000BWBOX
AMD Athlon 64 3000+ - ADA3000DEP4AW / ADA3000AWBOX
AMD Athlon 64 3000+ - ADA3000DIK4BI / ADA3000BIBOX
AMD Athlon 64 3000+ - ADA3000IAA4CN / ADA3000CNBOX
AMD Athlon 64 3000+ - ADA3000IAA4CW / ADA3000CWBOX
AMD Athlon 64 3000+ - ADD3000IAA4CN
2004年:大众情人:Celeron D 335(2.80GHz)
英特尔于2004年发布了Prescott架构的赛扬D系列处理器。赛扬D也可以理解为是第五代赛扬处理器,与同时期的奔腾4B处理器相比,它只是将二级缓存削减到了256KB,而在其他方面则是基本一致,最重要的是价格上面只有奔腾4的一半。
赛扬D 335(2.80GHz)和赛扬D 331(2.66GHz)曾一度是市场上卖的最火的处理器,不仅大量的经济型家庭用户选择了这款产品,你会发现那个时候大部分学校刚开始引进多媒体教学设施的时候,教学机中最常见的产品就是这一款。虽然赛扬D系列存在发热量大的问题,但是丝毫无法掩盖“便宜量又足”的优势。
【上图】Celeron D 335
【上图】Celeron D 335(背面)
2005年:真假双核之战:AMD Athlon 64X2 3800+
2005年PC界开始进入双核时代,更新换代也非常频繁,大家都忙着出掉单核U,跑步进入双核时代。Athlon 64 X2可以说是AMD历史上最成功的CPU系列之一,凭借K8微架构的优势,在功耗控制、双核性能,都领先Intel的Pentium D。当年,Athlon 64 X2是多少DIY用户梦寐以求的CPU啊。虽然Intel发布了双核Pentium D系列处理器,但其内部其实是由两个P4整合而成,其综合性能、功耗均完败于Athlon 64 X2。这时,AMD挑起了“真假双核”CPU的言论,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大家的高端关注。后来,AMD还公开邀请Intel用CPU打擂台。Intel方面由始至终都是保持沉默。AMD自然成为了最大的得益者,既赢得了威望,也扩大了市场占有率。
【上图】著名的真假双核对比图片:左边“真双核”为一个芯片,右边“假双核”为两个核心拼装而成
AMD Athlon 64 X2 3800+虽然不是最早登场的双核处理器,但是它一度是AMD阵营在2000元以下的一款全规格产品(后来推出的部分型号削减了二级缓存)。
当年玩家对比AMD双核和英特尔奔腾D时的评价往往是:比性能,3800+完胜;比功耗,奔腾D是出了名的大火炉,不想夏天频繁死机,就免了吧;比价格,确实奔腾D更便宜一些,但是便宜没好货啊,高发热的东西再便宜你敢要?风扇吵也吵死你,所以选双核还是要选AMD的。“【这让我感受到了如今的A/I对比】
【上图】AMD Athlon 64 X2 3800+
2006年:从沙子到沙子的传奇:intel Core 2 Duo E6300
【全系列酷睿2处理器均具有极强的超频能力】
1.67亿个晶体管,核心面积111平方毫米,售价183美元······酷睿 2系列处理器是世界上最具有科技含量的产品之一,但是其原料不过是再平常不过的沙子。造就这一款产品的intel工程师们也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让处理器“从沙子到沙子”,不仅仅是指具体的产品,这还包含着对环保的最高承诺,追求更高效能以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在此之前,Netburst微架构的pentium 4处理器陷入了一个误区,过长的流水线以及高频率让发热变得尤为突出;而酷睿2的设计思路从一开始就转向了效能优先,1.86GHz主频的E6300是最亲近寻常百姓的型号,其在性能甚至超越了3.0GHz的奔腾D双核产品,而发热量大的帽子却被远远丢在了一边。
【上图】intel Core 2 Duo E6300:基本参数:1.86GHz/2MB/1066/06,其中,最后的06是供电规范,代表TDP为65W或者更低。Q734A331为生产编号,Q代表马来西亚,734代表这一颗处理器为2007年第34周生产,A331一说是生产批次,也有说法是晶圆切割定位区,总之与批次意思无二。
【上图】intel Core 2 Duo E6300 背部触点及电容贴片
【上图】intel Core 2 Duo E6300 网友开盖图
2007年:胶水大法好!intel Core 2 Quad Q6600
2006年,正当我们面对着持续了一年多的双核大战,还没有完全看清局势之时,Intel却已经悄然推出了四核处理器。因为最早面世的四核心处理器QX6700属于至尊版系列,因此价格高的离谱,直到2007年1月份推出面向主流市场的Q6600之后,大家才更有机会接触到四核心产品。虽然Q6600频率不高(当时算高),也并非原生四核架构,但是由于核心本身的出色,它的性能依然强大无比。同时,出色的超频潜力也让这款2000元的产品超频后性能比肩6、7千元以上的顶级型号。这样一来,Intel在低端、中端、高端都有拳头产品,以性能压制占据了市场优势。
【上图】intel Core 2 Quad Q6600:Q6600拥有两个版本,早期版本的S-spec码是SL9UM,对应的供电规范是05B,TDP为105W,而图中所示的处理器为第二版,S-spec码是SLACR,对应的供电规范是05A,代表95W的TDP。
【上图】Q6600的背面触点以及电容贴片
【上图】Q6600去掉顶部金属保护盖之后的情景:该处理器本质是由两个E6600双核处理器的核心封装在一起而得到的
Q6600可以说是英特尔卖的最多的四核心产品之一,也是知名度最高的一款四核心产品。
2007年:平民的法拉利:intel Pentium Dual-Core E2140
虽然Intel凭借Core系列新产品在双核大战的后期开始取得主动,但是当时的市场局势仍不敢说完全明朗。高端的Core 2 Quad、中端的Core 2 Duo力压对手,低端方面必须也要有一款拳头产品,并且这对于广大用户来说是更重要的,在酷睿时代重拾奔腾名号的E2140做到了,并且做的比想象中的更为出色,一颗不足400元的CPU,扮演了性价比之王的角色,疯狂的超频能力和改造空间,让它足以名垂青史。
E2140真的是酷睿时代最好超频的处理器之一,虽然该处理器默认频率只有1.6GHz,但是超到3.0GHz真的易如反掌,甚至不需要更换原装散热器,也不需要对核心电压进行什么调整。
【上图】S-spec码为SLA3J(L2步进)的E2140
【上图】S-spec码为SLA93(M0步进)的E2140:该步进为E2140中的极品,超频能力最强
【上图】E2140的硬改:通过导电锡箔纸将两个触点进行连接,便可以神奇的将E2140的外频从200MHz拉升到266MHz甚至是333MHz!直接将处理器频率拉升到2.13GHz或者2.66GHz。而且这一举措成功率极高。
或许是因为E2140太能超频了,有人甚至觉得他的地位已经超越了图拉丁的经典,可见这款U在当年之深入人心。
2008年:便宜货也能轻松上4G:intel Pentium Dual-Core E5200
Pentium E5200基于Core 2架构,并且采用当时最先进45nm制作工艺,频率提高到2.5GHz,二级缓存也由E2000系列的1MB提升为2MB,因此在性能上相比Pentium E2000系列有了质的飞跃,与当时主流Core 2 E7300相比也没有逊色多少,因此成为2008最受欢迎的CPU之一。只需花400元左右的价钱,便能获得千元级的享受,网友们称它们为“神U。08年底出现一款特别版的Pentium E5200,那就是五颗电容版的E5200,根据众多网友、超频用户反应,五颗电容版的E5200超频潜力非常强大,不少能以较低电压超到3.6G甚至是4G,性能可媲美千元E8双核,仅花400多元的价钱便能体验1000元的性能,因此网友们冠以E5200“神U”的美名,一时间五电容的E5200就成为抢手货。
根据楼主的观察,2电容和5电容产品与产地、步进并没有什么关系
【上图】S-spec码为SLAY7(M0步进)的E5200:图中产品为哥斯达黎加制造
【上图】S-spec码为SLAY7(M0步进)的E5200:图中产品为马来西亚,5电容版本
【上图】都是马来西亚生产,都是SLAY7的E5200,一颗为2电容版本,另一颗为5电容
不过话说回来,根据测试显示,E5200的5电容版本默认电压比2电容版本略高一些
2009年:空前绝后的开核:AMD Athlon X2 5000
超频,一直是CPU玩法的主旋律,谁也未曾想到,除了超频之外,还存在开核这样的神奇之事。AMD在09年推出的一款改款双核速龙X2 5000,便是这一奇迹的主角。通过主板设定,可以轻松将双核处理器变为四核,连三级缓存都得以释放,同时还可以进行超频。虽然开核相对超频来说风险更大、成功率也更低,但是对于一款不到五百元的处理器来说,一切的尝试都是值得的。Athlon X2 5000是整个CPU历史上最为疯狂的一款产品。可能K10以后,都不会再有这样神奇的一幕上演。
Athlon X2 5000本质上就是将Phenom II X4四核处理器屏蔽掉两个核心以及三级缓存。 编号为AD5000ODJ22GI的处理器如果核心步进是CACVC AC的处理器开核成功率很高,而CACZC AC的则没有那么高。
【上图】编号为AD5000ODJ22GI的采用CACZC AC步进的X2 5000处理器
【上图】处理器背面
2009年:15周年纪念款:intel Pentium Dual-Core E6500K
2006年,英特尔酷睿系列处理器的发布宣告长达10多年的奔腾大时代的终结,奔腾这一品牌从那一刻开始退居二线,从曾经的高端主流沦落为如今的低端经济型解决产品,这一举措或许有些残酷,不过英特尔发誓,它一定会永远保留这一经典的品牌。
2009年正值“奔腾”品牌发布15周年之际,英特尔发布了纪念版限量款的E6500K处理器,这颗处理器的特殊之处在于:
1、开放处理器倍频;
2、仅面向中国大陆销售(面向全球市场的E6500只是一颗普通锁频型号)
也就是说,E6500K这款不锁倍频的产品只能在中国大陆见到。
【上图】E6500K包装盒外观
【上图】E6500K正面
【上图】E6500K背部电容区域
这颗处理器如今已经很难在市场上见到了,即使是淘宝网也非常难搜到,这款产品不仅具有很大的超频潜力,其同时也具备极高的收藏价值。
2009年:不灭的神话:AMD Phenom II X4 955
近十年来,AMD几乎没有处理器可以取代955的重要地位,从2009年发布,甚至一直到2013年你都可以看到许多用户在选择这一款处理器作为平台主力。一是因为K10.5的多核优势性能确实不赖,二是我们的AMD模块化CPU:推土机、打桩机在windows平台下的不给力造成的。
相比第一代的Phenom,Phenom II主要有三大改进:1、采用45nm制作工艺;2、Stars核心优化,三级缓存增加到6MB;3、支持Cool "n'" Quiet 3.0节能技术。采用了45nm制作工艺,完美解决了Phenom一代发热量大、功耗控制不理想的问题,并使处理器主频轻松突破3G大关,降低能量消耗的同时,能大幅提升性能,从而获得更好的能耗比,这也是Phenom II的设计理念。虽然性能比不过Intel一代的Core i7/i5,但是可以拳打I3,性价比要比I3高很多。AMD采取3A平台与黑盒策略,不断调价,其中Phenom II X4 955这款产品就因此奋斗了许多年,这款产品也是这些年来AMD阵营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款产品。
【上图】X4 955黑盒版
【上图】X4 955黑盒版(背面)
【上图】X4 955 CPU-Z截图
2009年:四核普及先锋:intel Core i5-750
2005开始,CPU进入多核时代,双核甚至四核处理器开始占据主流。而真正让四核处理器开始走上普及之路的,正是这颗Core i5-750,这也是Intel最早的一批i5处理器。它的游戏性能强劲,价格适中,成为主流玩家的最爱。同时,领先的制造工艺(45nm)也让其具备相当强劲的超频能力,可以轻易从默认的2.66GHz超到3.5GHz之上,提升幅度超过30%,性价比不言而喻。并且I5-750还支持睿频加速技术,最高可加速至3.20GHz
【上图】intel Core I5-750
【上图】intel Core I5-750英文盒装(国外)
【上图】intel Core I5-750盒装内容
【上图】intel Core I5-750的CPU-Z截图
I5-700系列四核采用了与I7四核一致的8MB三级缓存,因为第一代酷睿I的真正意义在于超线程技术的回归。
2010年:沦为洋垃圾后的疯狂:intel Xeon X5650
2008年~2010年间,高端平台一直被X58(LGA1366)平台牢牢占据。X58平台不仅CPU昂贵,与之搭配的主板也是各个天价,没个1500以上真是想都别想。但也是从X58开始,顶级的桌面CPU接口开始和中高端定位的5系列(E5前身)至强处理器统一(最入门3系列(包括后来的E3)至强因为定位是工作站,本身与桌面定位接近,因此一直都是可以被无缝安装在家用主板上的)。因此5系列至强绝大部分也都可以安装在X58主板上。由于国外消费水平较高,电子产品淘汰较快,服务器更新也块,到了2013/2014年的时候,突然就有大量的洋垃圾至强5系列LGA1366接口的CPU(国外淘汰下来的CPU)流入国内。一夜之间,X58平台的处理器就崩盘了,而导致崩盘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虽然CPU很多,但是主板难找啊!能用的,新的主板依旧是天价,二手的质量又不能保障,所以这些处理器虽然性能强大,但是定位真的太尴尬!
楼主2012年12月给别人推荐服务器的时候,一颗X5650是4800元,二手4500元转手的话,CPU回收商们抢着要,但是到了2014年4月,X5650淘宝上就只卖500元左右了。虽然处境很尴尬,但是购买X5650的用户还是非常的多!这颗处理器拥有强大的6核心12线程配置,并且极易超频!许多用户都搭配X58主板将它超到4.5GHz稳定使用。
【上图】Xeon X5650正面
【上图】Xeon X5650背面
【上图】Xeon X5650的CPU-Z
2010年:六核普及先锋:K10架构 AMD Phenom II X4 960T和Phenom II X6 1055T
英特尔其实抢先在2010年3月份发布了旗下第一款面向桌面级市场的六核心处理器:I7-980X,这一颗处理器的全称叫做intel Core i7-980X Extreme Edition。也就是说这是一款至尊定位的处理器,官方售价999美元,国内首发价格是8888元。
AMD于2010年4月27日发布了两款六核心处理器:Phenom II X6 1090T和1055T,这两颗处理器虽然性能比不上I7-980X,但是价格也便宜了一大截,1090T只要295美元而1055T更是只要199美元!1055T不仅在性能上碾压英特尔westmere I5双核/四核处理器,更是在价格上有着巨大的优势,要知道同一个月发布的I5-680(双核)英特尔居然开价297美元!比1090T还要贵!
AMD Phenom II X6六核心处理器不仅便宜,更是与之前的双核/四核处理器采用相同的接口,让消费者无需升级主板,便可以体验最新的技术,最强大的性能!
说道Phenom II X6又不得不提一提X4 960T,因为这款处理器虽然是个四核产品,但是它也可以进行“开核”,摇身一变成为一个完整的六核心处理器。
【上图】X6 1055T盒装包装
【上图】X6 1055T正面
【上图】X6 1055T背面
【上图】X6 1055T原装散热器
【上图】X6 1055T的CPU-Z截图
2012年:I7性能,I5价格:E3-1230 V2
其实从2011年开始,就有不少用户开始尝试将Sandy Bridge架构的E3-1230安装到H61主板上,发现这一系列处理器不仅价格便宜,性能表现同样出色。而E3真正开始火起来是在Ivy Bridge架构的E3-1230 V2。没有核心显卡,四核心八线程,性能可以媲美i7,但是由于大量散装版本的存在,价格甚至低于带K型号的i5,由于超线程技术的存在,性能上却超过i5。由于不能超频,搭配主板也不用纠结高端的Z系列,而可以选择H或B系列主板,整套平台价格大幅降低。同时,由于这个时期CPU市场已经相当缺乏新鲜话题,E3的话题型效应在传播能力超强的网络时代里得以爆炸式的发散,成为广大玩家心目中的神U。
【上图】Xeon E3-1230V2
【上图】Xeon E3-1230V2(背面)
E3-1230V2的生产由马来西亚工厂和哥斯达黎加工厂共同完成
【上图】Xeon E3-1230V2的CPU-Z
2013年:两年不掉价:E3-1230 V3
E3的神话在Haswell架构的E3-1230V3被发挥到极致,这款产品不仅大街小巷追求性能的各家各户在用,连网络论坛、贴吧也是其粉丝的聚集地。E3-1230 V3是处理器历史上保值性能达到极致的一款产品。
楼主于2013年9月花了1335元买到这款产品,也就是E3V3刚上市没多久那会儿;
到了2014年3月~4月的时候,这颗处理器一度涨到1450元;
2014年06月30日报价:1398元;
2014年10月17日报价:1397元;
2014年12月01日报价:1380元;
2015年01月30日报价:1397元;
2015年04月01日报价:1395元;
2015年05月27日报价:1378元;
2015年07月20日报价:1370元;
2015年09月15日报价:1365元;
2015年09月27日楼主将自己的处理器以1350元转手,顺便换上了Skylake新平台。
【为什么喜欢英特尔?英特尔借我个E3V3玩了两年,没收我一分钱,还倒贴我15元】
【楼主当年自己买的E3-1230 V3】
【楼主当年自己买的E3-1230 V3】
【当年买来搭配E3的映泰B85S3+主板】
当一个主频3.2GHz的I5-4570都卖1250元而一个3.3GHz带有超线程的E3都只卖1335元的时候,我想作为一个明智的消费者,即使你再不相信E3的神话,这时候也该有些动心吧!
2014~2016:中国大陆最便宜:AMD 模块化架构全系列
虽然不得不承认,AMD在2011年推行模块化架构之时,没有考虑到windows 平台的优化问题而让单核问题突出,但是这些也都掩盖不了一个事实:AMD处理器现在一直都是以低于其实际价值的价格在售卖。
AMD官方曾承认,中国大陆的AMD处理器是世界上最便宜的,在中国大陆,你们只能在品牌机上见到闪龙系列处理器,而在零售市场买到的最低端产品是速龙。很多人以为AMD放弃了闪龙这一曾经的经济型品牌,而事实上并不是如此。这几年,中国大陆速龙处理器的价格已经低的无法再腾出空隙容纳比它更低端的产品了。
AMD Athlon 860K或者AMD A8-7650K都是性价比极高的产品,一个860K只要300多元,一个A8-7650K只要400多元,而一个8核心的FX8300不过是600多元。
【这些处理器而且还不锁倍频】
【上图】AMD A8-7650K
【上图】AMD A8-7650K的CPU-Z截图
【上图】AMD FX-8300
【上图】AMD FX-8300的CPU-Z截图
2014年:20周年纪念款:intel Pentium Dual-Core G3258
之前有提到,奔腾15周年纪念款E6500K仅面向中国大陆发售,这一次,英特尔面向全球市场发售了20周年纪念款G3258。如果说E6500K时代的产品即使不锁倍频也可以轻易地调节外频来对处理器超频,那么在这样一个无法随意调节外频的时代,G3258不锁倍频这一特性就包含了更高的价值,用户可以轻易的将其超频到4.5GHz或者更高的频率进行使用,性能上可以媲美I3。
【上图】G3258盒装
【上图】G3258正面
【上图】G3258的CPU-Z截图
【结语】
在2016年新处理器没有发布之前,我们很难继续罗列出这两年来非常经典的产品,有人说I7-4790K(2014年发布)是一款划时代意义的产品,因为这是英特尔桌面平台首次跨入4.0GHz(服务器至强X5698主频4.4GHz于2011年发布)。但是作为一颗官方超频版的处理器,我不觉得它和4770K有什么本质差别。而且I7-4790K作为一款2000元级别的产品在现实生活中会买它的人少之又少,我相信大部分人身边的用户更青睐奔腾赛扬以及I3。所以我更推荐G1840作为2014~2015年的明星经典产品,散片甚至不足200元,但是可以满足绝大部分用户的日常需求。
经典的产品往往都不贵,更不会属于顶级型号。曾经我们权衡一款产品是否经典,会从价格、可超频性能以及市场口碑等多重方面考虑,而在如今,虽然处理器超频已经逐渐和时代脱节,但价格与受众性依旧是不会变更的重要因素。
标签: #赛扬g1840相当于a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