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精心描绘河湟乡村振兴新图景

环球网 113

前言:

现时同学们对“jdvf京东快递单号查询jdvf02010129546”大体比较重视,各位老铁们都需要了解一些“jdvf京东快递单号查询jdvf02010129546”的相关文章。那么小编同时在网上网罗了一些有关“jdvf京东快递单号查询jdvf02010129546””的相关内容,希望咱们能喜欢,各位老铁们快快来了解一下吧!

来源:青海日报

民和大葱丰收。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晾晒藏香。

民和蘑菇种植。

青绣传承。

开展拉面技能大赛。

晨光熹微,拉面人用一碗热气腾腾的拉面唤醒城市;日上三竿,勤劳的农人精耕细作在绿色的田野;夕阳西下,美食摊主用美味激活乡村旅游夜间经济。

同样的一天,不同的精彩,奔赴乡村振兴的大路上,海东争当全省乡村振兴排头兵,精心描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壮美画卷。2023年,海东市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外出务工人员达7.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9.8万人次,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5.52%。

初春时节,行走河湟谷地上的明珠城市海东,从黄河两岸到湟水河两岸,美丽乡村如珍珠般点缀其间,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美好生活,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强化党建引领,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这个棚里有8万个菌棒,日均产菇500公斤左右,采摘完第二天就配送到蔬菜经营门店。”寒冷冬日,走进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西沟乡麻地沟村,站在温暖如春的蘑菇棚里,村党支部书记宁智勇介绍村里蘑菇种植产业的发展。

脱贫后面对村里无特色产业的情况,2019年,宁智勇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多方考察学习,最终确定食用菌种植。从2020年起,麻地沟村搭建阳光钢架温棚2栋、冬暖式现代日光温棚5栋,建成食用菌标准化生产车间、产品展示厅、保鲜库、冷库等,一步一个脚印着力打造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一村一品”产业发展示范基地。

随着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种植品种不断丰富,麻地沟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也从2019年的7.54万元增加到如今拥有净资产达千万元,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明星“蘑菇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麻地沟村蘑菇种植产业的发展是该村强化党建引领、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

乡村要振兴,关键是把基层党组织建好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这个坚强战斗堡垒。

“我们将继续深入探索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增收新模式、运行新机制,拓展食用菌品种,延长食用菌产业链条,打造麻地沟村食用菌特色品牌,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新动能。”宁智勇说。

晨曦微露,化隆回族自治县初麻乡滩果村,第一书记汪金川和驻村工作队员张博文,简单吃过早饭后就继续深入农户家中开展防返贫监测工作调查。

2023年6月,汪金川、张博文被青海省医疗保障局选派到滩果村驻村。

帮助村民发展产业促进就业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每一个驻村工作队肩负的重要使命。破解这道难题,汪金川和张博文吃透乡村振兴各项政策,把脉市场行情,让村民有事干、有钱赚。

2023年9月25日,初麻乡首个“党建积分超市”在滩果村落地,超市筹集各类生产生活用品共60种1000余件。按照1个积分等于1元的兑换方式,滩果村积极鼓励村民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落实村规民约等活动中,让村里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及部分生活困难群众以文明行为换取积分,用积分兑换日常用品,让大家在家门口省下柴米油盐钱。

“拿过‘接力棒’,意味着新的使命、新的担当。我们必须抓稳抓牢党建这一重要抓手,让‘红色引擎’为乡村振兴赋能。”汪金川说。

坚持“一线工作法”,开展多轮“督、帮”一体工作,补齐短板弱项,海东市以“一线”标准做实做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2023年,海东市34名市级领导靠前指挥、64个市直单位分工协作、1906名驻村干部蹲点一线,扛起责任担当,不畏艰辛、真抓实干,形成凝心聚力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发展特色产业,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大雪过后气温骤降,但在乐都区寿乐镇,一栋栋温棚里绿油油的大长辣椒长势喜人,西葫芦、奶油草莓、蒜苗、黄瓜等尽显生机。

“耕地少,以前收入主要靠打工,去年看到大棚招人就来了,在家门口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挣钱顾家两不误。”负责照顾大棚的王大姐说,大棚工作主要负责调秧、除草、采摘等,每月工资2000多元。

从一家一户分散建棚,到如今日光温室统一规划、集中连片、规模化建设,乐都区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建设寿光七代或八代大跨度高标准温室,建成27个标准化生产基地,累计建成温棚9546栋(自然栋),全年设施种植面积达720.73公顷,种植蔬菜茄果类、瓜菜类等9大类21个品种,产量达3.69万吨,实现产值1.52亿元。

“当前乐都区设施农业建设发展重点已逐步由川水向沟岔、山区转移,进一步扩大露地蔬菜和设施温棚种植面积,今后将不断提升蔬菜仓储、物流和应急供应能力,全力打造大型现代化蔬菜产业园,注重农业品牌培育,加大乐都蔬菜市场销售份额。”乐都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李福海说。

立足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优势,近年来海东市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加快推进高原冷凉蔬菜产业基地建设,助推蔬菜产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在巩固提升全省“菜篮子”基础地位的同时,“蔬”写了绿色致富路。

依托河湟地区深厚的农耕文化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海东市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如火如荼,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增添新力量。

金黄的油菜花铺展四野,散发幽香的蚕豆花含苞待放,风吹绿色的麦浪涌向远方……盛夏时节,走进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和乡麻吉村,油嘴湾景区内富有乡土风味的锅盔馍馍、洋芋津津、搅团等小吃琳琅满目,吸引游客驻足。

周末,家住西宁市的蒋女士特意和家人来油嘴湾游玩。蒋女士说:“来这里交通方便,景区体验感也特别好,可以品味河湟美味、欣赏田园风光、体验高原农事。”

油嘴湾景区自成立之初,就立足乡村旅游发展所需,争取资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对农家乐、游客服务中心、娱乐设施等全面提档升级。

“现在油嘴湾已成为集乡村特色餐饮民宿、农事体验、河湟民俗文化、娱乐休闲、研学教育为一体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直接、间接带动就业500余名。”油嘴湾生态文化景区负责人任臣义介绍。

平安驿景区、民和七里花海、乐都卯寨、互助卓扎滩,在化隆看杏花、民和看桃花、乐都看梨花,品尝撒拉宴、牛头宴、全猪宴……在海东,有“看头”更有“吃头”的乡村旅游遍地开花。

培育劳务品牌,书写乡村振兴“大文章”

劳务品牌是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渠道,在今年的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做优拉面、青绣、家政等特色劳务品牌”被列入全省2024年重点工作。

近年来,海东市立足资源禀赋、依托产业基础、顺应市场需求,深入挖掘和培育一批传统劳务品牌,并精心培育打造“家政服务”“土族盘绣”等现代劳务品牌,成立青海拉面总部大数据中心、青海高原青绣产业运营公司、互助县家政服务行业协会等,不断促进拉面、家政、青绣等劳务品牌数字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引领带动农村劳动力等群体高质量就业,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化隆县被誉为“拉面之乡”,从化隆人在厦门开起第一家“青海拉面馆”到如今11万化隆人走出高原,在全国各地开设1.8万家拉面店,每年创造产值上百亿元,越来越多的拉面人靠着拉面手艺实现脱贫致富。

据了解,拉面产业创造的收入占到化隆县劳务总收入的70%,拉面产业人均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4%。这“一碗面”不仅是引领群众创业脱贫的“致富面”,更是促进社会稳定的“和谐面”、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幸福面”。

历经多年发展,站在拉面产业全面提档升级的关键时期,如何做强拉面劳务品牌,推动拉面品牌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走进化隆县主城区一家名叫“青谱牦牛”的拉面店,店内装修风格简约现代,香飘四溢的面配上萝卜、蒜苗、香菜,浇上浓浓的牛肉原汤,再来一勺红亮的辣椒油,让食客胃口大开。

青谱牦牛拉面店创始人马学明告诉记者,从2013年起,他开始专心研究拉面标准化,经过在多地考察学习和潜心研究,2019年成功开发标准化牛肉面料包,投资1300多万元建起生产料包食品厂,从此让遍布全国各地的拉面店都有了相同的家乡味道。

以做大产业链条助推拉面产业发展为路径,化隆县力争在2025年建成全国拉面店食材供应“中央大厨房”,同时扎实开展拉面匠、中式烹饪等劳动技能培训,成立地方品牌产业培育促进局,并抽调人员在省外设立拉面经济服务办事处46个。

除了拉面经济,“青绣”也是海东一项带动力极强的劳务品牌。当青绣之花扎根民间,心灵手巧的河湟儿女将“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产业”衍生出“指尖经济”,成为助力乡村振兴新引擎。

“我以前是家庭主妇,2020年来这里工作,因小时候学过盘绣,会一些简单的盘绣针法。进公司后边工作边学习,不仅每月有3000多元的工资,还学会了图案设计、配色、缝纫等技术。”走进互助金盘绣土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车间工人席恒梅说。

互助县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大本营。不断探索“非遗+产业”新路径,转化非遗经济价值,金盘绣公司自成立以来,以“公司+工坊+农户”的经营模式,在互助县威远、东沟、丹麻、五十等乡镇共设立青绣工坊34家,长期合作的绣娘达1632名。

金盘绣公司办公室主任张雅娟说,以五十镇班彦村的盘绣园为例,她们的绣品由公司统一设计、统一销售,绣娘进行订单式的生产。盘绣园累计接收各类订单75000余件,订单收入300万元,绣娘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不断夯实村民的振兴路。

(记者 李庆玲 本版图片均为记者 李庆玲 摄)

标签: #jdvf京东快递单号查询jdvf02010129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