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现在你们对“win10可以运行ifix45吗”大体比较珍视,小伙伴们都需要知道一些“win10可以运行ifix45吗”的相关资讯。那么小编在网上汇集了一些对于“win10可以运行ifix45吗””的相关内容,希望大家能喜欢,同学们快快来了解一下吧!我是很多年的 macbook 用户,对苹果双 11 发布的 M1 电脑很感兴趣,我没有买,但一直在关注,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了解到的信息吧。有点长,大概一万字。
下文把 Macbook Air、Macbook Pro 分别简称为 MBA、MBP。
M1 的 CPU 是什么水平
M1 有两个版本,7 核 GPU 版、8 核 GPU 版,只有入门款 MBA 是七核 GPU,其他都是八核 GPU。
CPU 性能测试使用 Cinebench、Geekbench,两款软件均已适配 M1。以下是 The Verge 的测试结果,三款电脑都是 8 核 GPU 的 M1:
Cinebench R23 之所以跑了一次 30 分钟,是为了观察长时间高负荷工作后,M1 的性能是否下降。结果显示 pro 和 mini 不受影响,但 air 性能下降了,多核跑分从 6803 下降至 5369。Cinebench R23 单次测试,air 的得分也低于 pro 和 mini,应该也是发热导致。
Geekbench 跑分带来的发热还不至于让 air 性能下降,所以三款电脑得分一致。
air 没有风扇,体积小,散热效率相对低,所以 air 的性能更易受发热影响。mini、pro 散热好,性能很稳定,真的很稳定。
下一个问题是,M1 和 intel、AMD 比,大概处于哪个位置?
Anandtech 用 M1 Mac mini 进行了对比评测,由于三款 M1 电脑所配置的 CPU 是一样的,所以跑分可供其他两款参考。
Anandtech 一个有趣做法是,分别使用适配了 M1 的 Geekbench,以及没有适配 M1 的 Geekbench 进行测试。根据后者的跑分,我们可以推测运行那些未适配的软件时,M1 性能如何。
上图是 Geekbench 跑分,黑色是 M1 的数据。
使用未适配的 Geekbench 进行跑分,M1 得分大概打 7.6 ~ 7.8 折。
M1 的单核得分超过了 Ryzen 9 5950X,这是 AMD 最新微架构 zen 3 下的产品,是目前已发布的性能最强的 zen 3 处理器(注意是已发布的),发烧级定位,主要用于台式电脑。比 5950X 还强的 zen 3 处理器就是 Threadripper 系列了,用于工作站和高端台式机,但还没有发布。
M1 的单核得分也超过了 intel i9-10900K,它是 intel 10 代中最强的 S 系列处理器,S 系列是台式处理器,比 S 系列定位更高的是 X 系列,例如 i9-10900X,定位于高端台式机。但事实上 10900K 的 Geekbench 跑分比 10900X 还高。
苹果在发布会上表示,就单一核心而言,M1 的高性能核心全球最强,这在 Geekbench 的跑分中得到了验证。
至于多核得分,4 高性能 + 4 节能核心的 M1 明显落后于 10 核的 intel 10900K,更比不上 16 核的 Ryzen 9 5950X 以及 zen 2 架构的 Ryzen 9 3950X。这在意料之中,毕竟核心数量不同。
和中高端台式处理器对比,多核跑分 M1 自然处于劣势,所以下面的 Cinebench 主要对比笔记本处理器。
M1 在 Cinebench 中的位置没有 Geekbench 那么靠前,媒体通常认为前者更能反映 CPU 的性能。
黑色是 M1 的数据,没有适配 M1 的跑分,大概打了 6.5 ~ 6.7 折。
单核方面,尽管在 Geekbench 的测试中 M1 高于 Ryzen 9 5950X,但在 Cinebench 的测试中,M1 稍弱于 5950X。intel 参战的是 i7-1165G7(笔记本处理器) 而不是前面提到的 i9-10900K(台式处理器),单核得分 M1 比 1165G7 低了一点点,可以认为几乎一样。
多核方面,AMD 派出 Ryzen 7 4800U、Ryzen 9 4900HS 上场迎战,它们都是 8 核高端笔记本处理器,都是 zen 2 架构(zen 3 台式处理器发布了,但笔记本处理器尚未发布,所以这里对比 zen 2),其中 4900HS 差不多是 zen 2 最强的笔记本处理器,仅次于 4900H。这轮对比,M1 明显败下阵来。
多核测试 i7-1165G7 远远落后于 M1,毕竟 1165G7 是四核。因为核心数不同,这样对比对 intel 有点不公平,而且 1165G7 远远不是 intel 最强的笔记本处理器,所以接下来和 intel 进行更多对比。
intel 已发布的 11 代处理器中,i7-1165G7 仅次于 i7-1185G7,即 1185G7 是已发布的 11 代处理器中最强的产品(注意是已发布)。根据 ars 提供的数据,M1 的 Cinebench 单核跑分低于 1185G7,但差距很小可认为一致,多核跑分因为 1185G7 还是只有 4 核,所以 M1 明显领先,如下图所示:
为了充分了解 M1 所处的位置,最好可以和 intel 最强的 8 核笔记本处理器进行对比。
intel 的笔记本处理器性能从低到高,大概可以分为 Y、U、H 系列,并不是 H 系列的每一款都强于 U 系列,但 H 系列的最强者通常比 U 系列的最强者要快。目前看来 1185G7 是 11 代 U 系列(现在改名叫 UP3 系列)最强者,已证明不敌 M1,但 11 代 H 系列还没有发布,所以无法对比,不过可以和 10 代 H 系列的最强者 i9-10980HK 比比。10980HK 是八核笔记本处理器。
laptopmedia 的测试结果显示 Geekbench 跑分,M1 单核比 10980HK 高 22%,多核 10980HK 比 M1 高 19%。两款处理器都是 8 核,但正如我前面说过的,M1 是 4 + 4 的设计。
苹果目前在售的 16 英寸 Macbook Pro 价格超过 2 万,是最贵的苹果笔记本,可选配 i9-9980HK 或 i9-9980H,它们是 intel 第 9 代 H 系列八核处理器。11 代 H 系列未发布,10 代 H 系列单核败于 M1,可推断 9980HK、9980H 的单核也比不上 M1。至于多核,根据 appleinsider 给出的数据,Geekbench 跑分 M1 胜出,Cinebench 跑分 M1 不敌,如下图所示:
appleinsider 给出的这张表格还包括了 2019 年发布的最低配的 Mac Pro 工作站,它搭载 intel Xeon W-3223 处理器,这是一颗 8 核 3.5GHz 可 Turbo Boost 到 4.0GHz 的处理器。前面提到的 i7、i9 等等都是 intel 的 Core 子品牌处理器,而这里的 W-3223 是 intel 的 Xeon 子品牌处理器,主要定位于服务器、工作站等。
从跑分可知,单核性能 W-3223 明显不敌 M1,但多核跑分强于所有 Macbook 处理器。换言之,M1 电脑的 CPU 多核性能比不上最低配的 Mac Pro。
appleinsider 没有给出 iMac Pro 的数据,但目前在售的 iMac Pro 最低配也是搭载 10 核的 Xeon W-2150B 处理器,geekbench 跑分是 1069、8701,多核跑分也超过了 M1。换言之,M1 电脑的 CPU 多核性能也比不上最低配的 iMac Pro。
最后看看下面这份由 wccftech 整理的数据,数据给出了 intel、AMD 高端笔记本处理器的制造工艺,M1 是 5nm,AMD 是 7nm,intel 是 10nm 甚至 14nm,这说明 intel、AMD 可以通过提高制造工艺拉大或缩小和 M1 的差距。
总结一下 M1 的 CPU 跑分:苹果表示 M1 的高性能核心全球最强,这在 Geekbench 中得到了验证,但 Cinebench 认为 M1 单核比 AMD 最强的处理器还差了一点,和 intel 的最强者大体相同;至于多核性能,目前 AMD 有多款笔记本处理器明显强于 M1,intel 似乎也有三四款。台式处理器无论是 AMD 还是 intel,由于可以拥有更多核心,多核跑分比 M1 高的有很多,当然也有比 M1 差的台式处理器。
所以 M1 并没有所向披靡,有对手,而且不少。
和苹果自家的 mac 产品线进行对比,16 英寸 MBP、iMac Pro、Mac Pro 所搭载的 CPU 多核性能均强于 M1,M1 只是比搭载 intel 处理器的 MBA、13 英寸 MBP、Mac mini 强,还强不少。如果以 Geekbench 跑分为准,M1 也强于 16 英寸的 MBP。
当然啦,M1 毕竟是苹果第一代处理器,也是苹果最入门的处理器,苹果只要把 4 + 4 改为 6 + 2 或 8 + 2,完全可以挑战 iMac Pro、Mac Pro 的部分配置。
以上只是根据跑分得出来的结论,具体到某个实际工作,M1 电脑可能快于 iMac Pro、Mac Pro,后文会有相关例子。
接下来看看 M1 的 GPU 性能。
M1 的 GPU 是什么水平
目前搭载 M1 的三款苹果电脑均没有独立显卡,仅依赖集成在 M1 的 GPU 核心。本文开头已经说过,M1 有 7 核 GPU 版、8 核 GPU 版。
Anandtech 通过 Mac mini 测试了 8 核 GPU 的 M1,测试工具是 GFXBench,结果如下:
黑色是 M1 的数据,数据显示 M1 的 GPU 性能和是否适配 M1 无关,这意味着 macOS 的所有游戏能马上从 M1 GPU 受益。
当然,任何一款游戏的运行都需要 CPU、GPU 同时发力,而 M1 的 CPU 需要适配才能充分释放性能。GFXBench 是纯 GPU 测试,所以上图 M1 的两个分数相等。
运行 GFXBench 5.0 Aztec Ruins 离屏测试,在 1440p 的高分辨率下,M1 的帧率达到 77,在1080p 的分辨率下,帧率达到 204。
数据显示 M1 的 GPU 性能不敌独显 GTX 1650,但差距不是很大,GTX 1660Ti 则比 M1 领先了 60% ~ 70%,至于 RX 560、RX 560X,均落后于 M1 的 GPU。
Tomshardware 提供的数据还表明 M1 强于 GTX 1050Ti,如下图所示:
GTX 1050Ti 是英伟达 GeForce 10 系列的中端 GPU,发布于 2016 年 10 月。GTX 1650 和 1660Ti 则分别是 GeForce 16 系列的入门、中端 GPU,16 系列是为了填补 20 系列所没有覆盖到的入门 ~ 中端市场而推出的。20 系列是高端 ~ 发烧友级别,30 系列作为 20 系列的延续,也定位于高端 ~ 发烧。
所以 M1 的 GPU 性能大概相当于 4 年前的英伟达中端独立显卡,和一年半前发布的入门独显 1650 有差距,和 20 个月前发布的中端独显 1660Ti 差距较大。有观点认为,GTX 1050Ti 可以满足诸多 AAA 游戏的最低配置要求,所以性能与之类似的 M1 GPU 应该也能满足 AAA 游戏的最低配置要求。
RX 560、RX 560X 都是 AMD RX 500 系列的入门独显,分别发布于 2017 年和 2018 年。
Anandtech 用《古墓丽影:崛起》这款游戏进行了实测,数据如下:
数据显示,在 1366 x 768 中等设置下,搭载 M1 处理器的 Mac mini 帧率可以达到 73,相当于 560X 的水平。如果是 1080p 高设置下,M1 帧率为 39.6,优于 560X。
虽然在前面 GFXBench 5.0 的跑分测试中,M1 并没有比 GTX 1650 低多少,但在实际的游戏表现中,M1 的帧率比 GTX 1650 差不少。可能的原因是,虽然 GPU 性能和是否适配 M1 无关,但游戏运行和 CPU、GPU 都有关,而该游戏并没有适配 M1。
Anandtech 还测试了 M1 的能耗,使用 GFXBench 5.0 Aztec 跑分时 GPU 的功率是 10W,GFXBench 差不多是纯 GPU 测试,所以 CPU 功率低至 0.16W,10W 应该也是 M1 的 GPU 最大功率了。运行《古墓丽影:崛起》,CPU 和 GPU 同时作用,功率分别是 7.5W、7W,如下图所示:
作为对比,1660Ti、1650、1050Ti、560 所设计的显卡功率分别是 120W、75W、75W、60 ~ 80W,远远高于 M1 实测得到的 16.5W。
苹果目前在售的笔记本中,只有 16 英寸 MBP 配置独显,最低采用 Radeon Pro 5300M。至于台式机,21.5 英寸 iMac 可能配置入门独显,而 27 英寸 iMac 最低也采用 Radeon Pro 5300。定位更高的 iMac Pro、Mac Pro,可配置的 GPU 性能就更强了。
所以 M1 的 GPU 性能比不上 16 英寸 MBP,比不上 27 英寸 iMac,更比不上 iMac Pro、Mac Pro。
总的来说,Anandtech 认为 M1 的 GPU 是核显的王者,是入门独显(诸如 560、560X、1050Ti)的挑战者。对于很多 AAA 游戏,不要期待 M1 能在高分辨率、高画质的设置下还能达到 60fps 的流畅度,但调低分辨率、调低画质应该能应付大多数游戏。
Anandtech 的测试是基于 Mac mini 的 8 核 GPU 版 M1,基础款的 MBA 搭载 7 核 GPU 的 M1,它的性能表现如何?macworld 在基础款 MBA 上测试了两款游戏表现,结果如下:
左边是《古墓丽影:崛起》的数据,最上面是 M1 MBA,在 1920 x 1200 高设置下帧率为 37.4,在 1280 x 800 中等设置下帧率是 60.6。右边是 《文明6》,1280 x 800 中等设置、高设置的帧率分别是 33.8、54.5。
M1 电脑的实际体验
Rosetta 2 真的这么好吗
没有适配 M1 的软件是通过 Rosetta 2 运行的,Rosetta 2 就像一位翻译,它把 M1 不能直接识别的代码翻译为 M1 能识别的代码。前面 Cinebench 和 Geekbench 的测试显示,通过 Rosetta 2 翻译后再运行,会让 M1 的 CPU 得分打 6 - 8 折,GPU 不受影响。
很多用户对 Rosetta 2 的第一印象是快,从跑分看它确实影响了软件运行速度,但还是很快,用户通常感知不到 Rosetta 的存在。
但事实上没有这么简单。
Adobe 软件没有适配 M1,The Verge 表示使用非常流畅,速度很快,只是评测期间他们发现了 Premiere 一个奇怪 bug:导出的视频码率可能只有 intel 电脑的一半。多了一步,增加了复杂性,Rosetta 2 可能无意之间增加了软件的 bug。
因为还没有适配 M1,微软表示第一次打开 office 可能要等大概 20 秒,但下次打开速度就正常了。这是因为 Rosetta 2 是在应用安装或首次打开时完成编译的,并不是实时编译。当然啦,第一次打开虽然慢,但通常不需要 20 秒。
有些应用,例如 screenflow 无法通过 Rosetta 2 运行,即完全不可用,只能等修复或适配。再比如字节跳动出品的飞书完全无法运行,无限重启。
有些应用,例如 Handbrake 1.1 虽然可以通过 Rosetta 2 运行,但根据 pcmag 的测试,其导出视频的速度可能慢于搭载 intel 处理器的 13 英寸 Macbook Pro。
开发者 Steve 表示 Rosetta 2 会严重影响视频的编码/解码效率,因为这个环节不能事先编译。
有些软件,例如未适配 M1 的 Chrome,The Verge 表示它在 M1 电脑的耗电量高于它在 intel 电脑的耗电量。
有一个网站 isapplesiliconready.com 整理了一些软件的兼容性,如果你好奇某款软件能否正常使用,可以去看看:
过去 15 年写给 macOS 的软件都是基于 intel 芯片写的,从 intel 到 ARM 的过渡恐怕不是一时半会的事,但目前看来开发者的反应还是比较积极的。
苹果以身作则,随着 Big Sur 的发布,苹果更新了一大波应用,Final Cut Pro 、Logic Pro 等所有苹果自家的应用均已适配 M1。macrumors 连续点击差不多 20 款苹果应用,打开速度很快,如下:
苹果在发布会上表示 Adobe Lightroom 将于 12 月适配 M1,Photoshop 将于明年上半年完成适配,至于 Premiere 的适配计划我没有找到。
微软也表示在安排了,mac 版 Office 有望变得更快。因为根据已有的数据,应用适配之后速度提升都很明显。
Chrome 也很快适配了 M1,ars 使用 Speedometer 测试的数据显示,适配后的 Chrome 速度提升了 80%,但和 Safari 比还是差了一点。我没有找到 Chrome 适配以后的续航,但推测会有提升。
Handbrake 的最新测试版 1.4 beta 适配了 M1,导出同一个视频,M1 MBP 从 17 分钟下降到 8 分钟,M1 MBA 从 18 分钟下降到 11 分钟,而配置了 GTX 1650Ti 独显的 Spectre x360 是 10 分钟。
ars 安装并测试了 120 个应用,除了少数 3D 游戏之外,其他应用都能正常打开,不会觉得慢,个别 UI 不协调,但不至于影响使用。
Mac 应用商店不会标志应用是否适配 M1,Jonathan 发现活动监视器会用 Apple、intel 进行区分。
打开 Finder - 应用程序,选择一个应用,通过 command + i 可查看该应用的信息,这里会标记该应用是 universal 还是 intel 还是 native 应用,如果是 universal,还可以强制它总是通过 Rosetta 打开:
一开始大家都以为 Homebrew 无法正常使用,但强制 Terminal 通过 Rosetta 的方式运行之后,问题就解决了。
糟糕的 iPadOS、iOS 应用
The Verge 表示 iPadOS、iOS 应用虽然可以运行在 M1 电脑,但使用体验有点混乱:1)并非所有 iOS 应用都能运行在苹果电脑,开发者可以选择不上架 Mac 应用商城;2)有些应用,例如在线视频应用 HBO Max,无法全屏播放,甚至不能调整窗口大小;3)有些应用,例如 Telegram,收到新消息通知时,Telegram 窗口会自动跳出来,挡住正在使用的其他应用;4)有些应用,例如 Tumblr 打开时闪退,无法使用。
运行在 mac 电脑的 iOS 应用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按键模拟触控操作,例如按下空格键相当于单击窗口中间的位置,按下方向键模拟左右滑动屏幕,可以想象体验并不好。
Techcrunch 表示,在 mac 上运行 iOS、iPadOS 应用听起来振奋人心,实际体验下来更像是营销噱头,用户体验令人失望。
我个人认为 iPadOS、iOS 应用在 mac 电脑体验虽然不好,但毕竟提供了更多选择,目前的问题主要是交互问题,还有很多优化空间,相信会改善。
一位在阿里巴巴工作的博主 @蒸米spark 表示,允许 iOS 应用运行在 macOS 可能存在令人担忧的安全问题:1)没有在 Mac 应用商店上架的应用,也可以通过先在 iPhone 上安装,然后把该应用的 ipa 安装包从 iPhone 导出至电脑,最后双击 ipa 包安装在电脑;2)在 macOS 运行的 iOS 应用,其用户数据保存在可见的文件目录,可轻松获取。
人见人爱的续航
M1 MBA、MBP 电量不变,但续航大幅增加。苹果表示 MBA 续航最长 18 小时,比之前多出 6 小时,MBP 续航最长 20 小时,比之前翻倍。
这些数据可能有点理想化,The Verge 评测后表示,MBP 综合使用可达 10 小时续航,要想在 8 小时内消耗完,你要出力地去压榨它。MBA 日常使用可达 8 ~ 10 小时,对大多数用户而言,8 ~ 10 小时就是一个完整的工作日。当越来越多的应用适配 M1,它们的续航还会继续提升。
WSJ 的测试显示,M1 MBP 可以连续观看 16 小时 YT 视频,MBA 可以连续观看 10 小时 45 分钟。
Engadget 在文章中表示,今年上半年发布的 intel air 九点上班开始用,下午四点就要充电,而 M1 MBA 下午五点下班时,还有 38% 的电量。
Techcrunch 认为:M1 MBP 性能确实强,但令人震惊的不是它的性能,是它的续航。
下图是其他用户关于续航的表述。用户一:在 M1 MBP 上写了 40 分钟脚本,电量依然显示 100%。用户二:使用 M1 MBA 听音乐、发推、安装应用、用 Safari 冲浪,一个小时后,电量显示 99%。用户三:在 M1 MBP 安装系统、传输数据、初始设置等,3 小时后电量显示 94%。
M1 电脑在盒盖的情况下几乎不消耗电量,如下图所示:
虽然合盖时耗电极低,但 M1 依然保持定期活跃,Surge 的开发者 Yachen Liu 测试后表示:
即使在电池供电且合盖的状态下,M1 设备 CPU 依然会定期的保持活跃,和 iDevice 一样,而且这个活跃不是系统特权。 旧的 MBA 合盖后几分钟内依然活跃,然后就彻底休眠了。
于是搭载 M1 的 Macbook 可以像 iPhone 那样实现立即唤醒,Yachen 发现即使合盖了一整晚,第二天依然能「瞬开」,这和 iPhone 的体验差不多。作为对比,Yachen 还补充说:
在原来 Intel 的机器上,未接电源下唤醒时先要黑屏个几秒,再卡顿个几秒,解锁后的几秒也是卡的一笔,没个十秒根本无法进入正常使用状态。
说到黑屏,开发者 Steve 表示 M1 Macbook 另一个令人赞叹的表现是:更改分辨率或连接外置显示器,电脑能立即显示新画面,没有任何延迟。
这个我有经验,我的 2017 年 13 英寸 MBP 连上外置的 4K 显示器,马上黑屏,等,接着屏幕重新点亮,先显示桌面,等,最后再显示应用窗口,总耗时大概 9 秒。更换壁纸,我的 macbook 大概有 2 秒延迟。
关于噪音、散热
续航其实和噪音、散热是直接相关的。M1 性能虽然强悍,但能耗低、散热少。
得益于此,M1 MBA 取消了风扇,仅采用铝金属散热片,始终静音。
M1 MBP 虽然保留了风扇,但 The Verge 表示 M1 MBP 的风扇不会轻易转起来,一些很容易让 intel MBP 风扇转起来的应用,却很难让 M1 MBP 的风扇转起来,例如在 Chrome 使用 Google Meet。
The Verge 让 M1 Mac mini 连续跑了 30 分钟 Cinebench,竟然没有听到风扇在转。
WSJ 的评测重点恰好是散热、噪音,作者做了多项对比测试。
测试一:
在 M1 MBA、MBP 分别使用未适配的 Chrome 打开 25 个网页,两部电脑都很流畅也很凉爽,打开 50 个网页,依然凉爽,但 air 速度变慢,pro 继续打开 100 个网页,依然流畅,并且完全静音。
作为对比,今年年初发布的搭载 intel 处理器的 air 使用 Chrome 打开 35 个网页时,风扇就发出明显噪音。对于搭载 intel 处理器的 pro,打开 65 个网页时,风扇也发出了明显噪音。
测试二:
打开一个四人在线的视频会议,搭载 intel 处理器的 air 和 pro 都发出了噪音,但搭载 M1 的 air 和 pro 完全静音。
测试三:
运行同一款游戏,intel air 风扇发出明显噪音,M1 air 没有噪音且流畅,M1 pro 风扇完全不转。
测试四:
极限测试来了,在 M1 MBP 上同时使用 adobe premere 导出一个 4k 视频、运行游戏、打开 chrome,这时候 M1 pro 的风扇终于转起来,可以听到噪音。
网友 myiphone 对比了 M1 air 和最新的 intel air 的发热情况,高负荷工作一段时间以后,M1 air 的键盘处最高温为 26.5 度,intel air 键盘处最高温是 34.2 度。
Max Tech 做了类似测试,在开机但是空闲的情况下,M1 MBA 的键盘处最高温度是 28 度,intel 是 33 度,intel 高温部分面积更大。
先连续使用了一段时间,接着跑 Cinebench,期间测试键盘最高温,M1 air 是 40 度(下图左边),intel air 是 41 度(下图右边),几乎一样。但 M1 air 仅通过散热片散热,没有噪音。
有风扇的 pro、mini 发热应该比 air 好,根据前面的 CPU 跑分,pro、mini 的连续高负荷工作下,性能依然表现稳定。
8GB、16GB 内存够用吗
M1 电脑最低只有 8GB 内存,最高只有 16GB,它的内存是所谓的统一内存,和 CPU、GPU 集成在一块板子上,数据在它们三者之间传输的速度更快更高效。部分媒体及用户认为 8GB 的统一内存相当于更多的一般内存。
下图是 ifixit 拆解公开的 M1 外观,左边是处理器的顶盖,右边是集成在一起的统一内存,看起来有点奇怪。ifixit 拆解的是 8GB 的版本,所以右边有 2 个 4GB 内存条。
techcrunch 用 16GB M1 MBP 做了一项测试,用未适配的 Chrome 打开 400 个网页,虽然 Chrome 卡得无法用,但不影响继续看视频、听音乐。接着他用 Safari 打开 400 个网页,Safari 却很流畅,点击任意一个标签,可马上切换到该网页。
techcrunch 用未适配的 Chrome 测试,网友 themaster 则用适配后的 Chrome 打开 400 个网页,他说没任何问题,也是 16GB 的版本。
以上是 16GB 的测试,下面看看 8GB 的。
9to5mac 的 Stephen 把 8GB 的 M1 MBA 连接到外置显示器,用浏览器打开 7 个全屏 YT 视频,还打开了 13 个其他应用,表现流畅:
Tyler Stalman 在 8GB M1 MBP 使用还未适配的 Photoshop 编辑多张 4500 万像素的照片,照片还有很多图层,零卡顿,丝毫不觉得变慢,完全静音,他表示很意外。
Rust(腐蚀)这款游戏要求最低 10GB 内存,有网友在他的 8GB M1 MBA 上测试了 Rust。把画质开到最高,分辨率设置为最高的 2880 x 1800,帧率只有 10 左右,很卡;把分辨率降到 2048 x 1280,画质不变,帧率超过 25。
但他没有继续测试下去,我猜测如果再稍微调低分辨率,把画质设置为中等,帧率应该能达到流畅。
其实 8GB 毕竟是 8GB,有时候还是不够用的。
博主李自然分别在 intel 六核 i5 16GB Mac mini、M1 8GB Mac mini 上分别载入并显示一个巨大的文本文件,用时分别是 66 秒、31 秒。我们不知道这个文件具体是多大,但 M1 可能输在了内存。
另一位自称非程序员/设计/工程人士的博主表示,『M1 8GB 完全够用』这种说法极具误导性,虽然 Safari 可以打开上百个标签,但 70% 的标签载入延迟,30% 是彻底 reload。这种说法和前面 techcrunch 用 Safari 打开 400 个标签但依然流畅的测试,是矛盾的。双方的观点供各位读者参考。
视频处理能力
单独说一下 M1 对视频工作者的提升,先看数据。
techcrunch 用 final cut pro 导出一段 5 分钟的 4K 60fps 视频,M1 MBP 远远快于 2019 年 13 英寸 MBP,但不敌 16 英寸 MBP,如下图所示:
但导出一段 5 分钟的 8K 视频(体积高达 81GB),三款 M1 电脑用时为 33 ~ 36 分钟,16 英寸 MBP 用时不到 15 分钟,Mac Pro 只要 5.5 分钟。可见 M1 差距很大,如下图所示:
M1 的用时差距,和它们的硬件差距是吻合的,16 英寸 MBP 和 Mac Pro 的配置明显高于三款 M1 电脑:
2019 16” MBP:8核 i9-9980HK、Radeon Pro 5500M、32GB2019 Mac Pro:12核 W-3235、AMD Radeon Pro Vega II、48GB
techcrunch 同时统计了它们的电量变化,结果是令人意外的。M1 MBP 连续工作 33 分钟电量从 100% 降至 83%,16 英寸的 MBP 工作 15 分钟电量就跌至 79%,13 英寸的 intel MBP 单次充电甚至无法成功导出这段视频,需要再充电。
看看 MKBHD 的测试数据,导出一段 15 分钟的 4K 视频,M1 MBP 慢于 16 英寸 MBP 和 28 核的 Mac Pro,但差距远远小于它们的价格差。
其实导出视频的速度,M1 不一定远远落后于 Mac Pro,有可能远远快于 Mac Pro,这和视频的格式有较大关系,接下来的测试可以证明这个说法。
Max Yuryev 的 Mac Pro 和 techcrunch 的 Mac Pro 搭载了一样的 CPU 和 GPU,用 final cut pro 导出一段 8 bit 4k 视频,视频长度未知,M1 MBP 和 Mac Pro 用时几乎一样:
H.265 10-bit 4:2:2 是一种有点特别的视频格式,Canon EOS R5、Sony S7S3 等相机在拍摄 10 bit 视频时,可以保存为 H.265 4:2:2 格式。市面上似乎还没有支持硬解 H.265 4:2:2 的显卡,所以没有电脑可以流畅地剪辑 4k 10-bit H.265 4:2:2 视频。Max Yuryev 的 Mac Pro 在 final cut pro 的时间线上播放这段视频,效果是这样的:
这里要来一个转折:虽然 M1 的 GPU 和 CPU 性能均比不上 Max 那部近 10 万人民币的 Mac Pro,但 M1 电脑可以流畅地剪辑 10 bit 4K H.265 4:2:2 视频。其实 iPad Pro 也可以,M1 和 A 系列芯片有很多共同的设计。
Max Yuryev 在两部电脑分别导出这段 5 分钟的 4K H.265 4:2:2 视频,M1 MBP 比 Mac Pro 快得多:
techcrunch 表示 M1 MBP 可以流畅剪辑 8K 视频,但 Max Yuryev 的测试发现 M1 MBP 无法流畅剪辑 8K ,但 6K 没有问题。我猜测可能和视频的格式、剪辑效果等因素有关。
techcrunch 没有加入 iMac Pro 进行对比,但我找到博主 @悉尼顾俊 的测试数据,他手头的 iMac Pro 配置 W-2150B 十核 CPU、Radeon Pro Vega 56 独显、128GB 内存,售价 5 万+,配置没有前面的 Mac Pro 那么高,但也明显强于 M1。
@悉尼顾俊 测试的三段视频如下,分别用两部电脑导出这些视频:
第一段视频(4k h264 10bit 422 7分36秒):
- iMac Pro:11.5 分钟左右
- M1 MBP:10 分 20 秒
第二段视频(4k h265 10bit 422 30秒 100fps):
- iMac Pro:1 分 20 秒
- M1 MBP:45 秒
第三段视频(8k h265 10bit 422 30秒):
- iMac Pro:2 分 47 秒
- M1 MBP:1 分 2 秒
@悉尼顾俊 还表示,他的 iMac Pro 在 final cut pro 上无法流畅播放 4K 10bit H.264 422 300fps 的视频,注意不是 H.265 422 而是 H.264 422,降低帧率慢速播放,这时候才算流畅,但 M1 MBP 无需慢速播放,能直接以 100fps 流畅播放这个视频。
总结一下:M1 剪辑 4K 视频无压力,8K 看情况;剪辑 H265 422 视频 M1 似乎没有对手;至于导出视频的速度,@悉尼顾俊 的测试表明 M1 比他的 iMac Pro 快,但 techcrunch 和 MKBHD 的测试显示 M1 可能慢于 16 英寸 MBP,和 Mac Pro 的差距更大,我猜可能和视频格式、剪辑效果等有关系。
前面看了这么多 M1 的积极评价,不妨再看看用户小紫的观点:
编程速度
还是先看 techcrunch 的数据,参与对比的三款 intel 电脑的配置和前面的一样,分别如下:
2019 16” MBP:8核 i9-9980HK、Radeon Pro 5500M、32GB2019 13” MBP:4核 i7-8569U、16GB2019 Mac Pro:12核 W-3235、AMD Radeon Pro Vega II、48GB
首先测试了 webkit 的编译时间,M1 MBP、M1 Mac mini 用时和 Mac Pro 几乎一样,M1 MBA 慢了一点,但也比 16 英寸的 MBP 快。
有趣的是,编译结束后,13 英寸 intel MBP 只剩下 24% 电量,16 英寸 MBP 只有 61%,两款 M1 电脑均剩下 91%,摇摇领先!
另一项测试是解压缩 Xcode 压缩包,测试结果和 webkit 编译类似,由于所用时间较短(5 分钟出头),M1 MBA 性能没有下降,所以三款 M1 电脑用时接近,远快于 intel mac。该测试表明,M1 的多核跑分虽然比不上大部分 mac 台式机,但处理某些工作时,可能更快。
Surge 开发者用三款电脑分别编译 Surge 源码,测试 3 次,结果都是 M1 胜出,如下:
MacBook Pro (2020, M1, 16GB):38 秒 / 39 秒 / 41 秒iMac Pro (2017, 3 GHz 10 核 Intel Xeon W):46 秒 / 43 秒 / 44 秒MacBook Air (2019, 1.6GHz 双核 Intel Core i5):208 秒 / 207 秒 / 206 秒
Overcast 开发者 Marco 编译 Overcast,64GB 内存 10 核 iMac Pro 用时 56 秒,M1 MBA 用时 39 秒,即使性能受限,用时最高 49 秒。
以上数据对开发者非常有吸引力,但开发者对兼容性的要求也很高,一些重要工具,例如 Docker、Virtualbox 等暂时不兼容 M1 电脑。熊猫吃短信的作者 Baye 表示 M1 电脑可能不适合非 iOS 开发者用作生产力工具:
见到几个后端开发的程序员买了 M1 后退货了,因为还没法用来干活。目前尝鲜并且给了高评价的基本都是 iOS 开发者,苹果自己的生态肯定是没啥问题的。非 iOS 开发者如果打算买来做生产工具,还要是慎重考虑下。
建议买吗?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一度有强烈的购买冲动。我最先看到用户分享 M1 在视频剪辑、代码编译、压缩包解压上的出色表现,数据显示 M1 吊打 intel MBP,力压贵得多的 iMac Pro 甚至 Mac Pro。我相信这些数据的真实性,但同时认为这只是管中窥豹,并不能全面反映 M1 电脑的使用体验。
看了 M1 的跑分,你会发现 M1 的性能确实很强,CPU 的高性能核心如果不是全球最强也是最强之一,但说到整体性能 M1 还有很多对手。有人把 M1 和一些高端台式机比,虽然某些任务 M1 更快,例如剪辑 H265 422 视频、解压缩 Xcode、iOS 软件编译等,但不要天真地认为 M1 已经打败了大多数台式处理器,事实上苹果台式机的 intel CPU 多核性能基本都强于 M1,没办法,它们核心多。但即使是笔记本处理器,都是八核,AMD、intel 也能拿出多核性能强于 M1 的芯片,而且并不少。
再说 GPU,有网友分享了很多用 M1 玩游戏的视频,效果似乎不错,让人误以为 M1 已经上升到游戏本的水平,事实上 M1 的 GPU 只相当于入门独显。游戏性能提升大,只能说明 intel macbook 起点太低,从原来的卡成 PPT 变成 40fps,从原来的 40fps 变成 70fps,大概是这样吧。M1 电脑要想获得稳定的 60fps 的体验,很多时候还是要降低分辨率、调低画质。前面 techcrunch 的测试也表明,使用 fcp 导出 8k 视频,Mac Pro、16 英寸 MBP 因为配置了明显更强的独显,速度比 M1 MBP 快得多。
总的来说 M1 在同级产品中拥有顶级性能,有时候甚至能挑战高端台式机,但不要被这个『有时候』蒙蔽了双眼,不要过分地越级比较,比不过。
我觉得能耗才是 M1 最大的优势,M1 电脑的发热明显低于 intel 电脑,因为省电,续航相对上一代产品大幅提升,也很安静,很难让它的风扇转起来,如果有风扇的话。关于续航我还没有看到任何负面观点,完全是人见人爱。
intel、AMD 虽然有不少处理器强于 M1,但相似性能的处理器不可能用在 MBA 这种超长续航的轻薄本上,更不可能取消风扇。相似性能的处理器只能用在 16 英寸的 MBP 或台式电脑上,这样才能塞入更大的电池、更大的风扇、更多的散热片。M1 以更薄的机身,更低的能耗,获得了中端 ~ 高端笔记本的性能,这是令人震惊的。
没有风扇且空间狭窄的 MBA 对处理器而言,是严苛的生存环境,M1 即便在这种环境下还能如鱼得水,说明 M1 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把它放在一个更大的空间中,给它加上更好的散热装置,M1 肯定能把翅膀张得更宽,飞得更高。这让创作者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这也是我最后决定暂时不买 M1 电脑的原因。苹果这次发布的三款 M1 电脑外观设计几乎没有变化,尤其是 Mac mini,网友拆机后发现它内部闲置了很多空间,完全可以做得更小。
目前只有 MBA、入门的 MBP 转换了阵营,苹果定位高端的 MBP、iMac、Mac Pro 也会逐步过渡,但苹果需要拿出比 M1 更强的芯片才能配得上这些电脑的专业定位,另外,统一内存效率再高,16GB 也远远无法满足专业需求,这意味着苹果芯片未来两三年会快速地升级迭代。
除了硬件,从 x86 过渡到 ARM,整个软件生态也需要重新适应。虽然看看网页写写东西之类的简单需求完全可以满足,但如果用作严肃的生产力工具还是再等一等比较好。
应该也不用等多久,我猜不出一年,各行各业的主流生产力工具都可以适配过来,届时第二代苹果芯片,姑且叫它 M2 吧,可能也发布上市了,MBA、入门的 MBP、mini 说不定也会采用新的内外部设计,高端的 MBP、台式机说不定能用上比 M1 强得多的苹果芯片。
-----
文章有点长,看不完的可以收藏、再看。
标签: #win10可以运行ifix45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