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老师,课后服务如何做出特色?|每周一问

光明网 1266

前言:

眼前朋友们对“本专业就业前景分析困难及对策班级沙龙活动内容”大约比较关切,朋友们都想要了解一些“本专业就业前景分析困难及对策班级沙龙活动内容”的相关知识。那么小编也在网摘上搜集了一些关于“本专业就业前景分析困难及对策班级沙龙活动内容””的相关知识,希望各位老铁们能喜欢,咱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双减”之后,义务教育阶段课后延时服务开启了“5+2”模式,有效开展课后延时服务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提高孩子的综合素养,成为学校研究的新课题。那么,课后服务如何做出特色?

老师,课后服务如何做出特色?

@南京市建宁小学 胡玉林 :街舞启蒙快乐多

“双减”实施后,我们学校首先针对每位教师的学科特点以及个人特长进行组织与协调,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课堂之外的知识与技能。我除了是一名体育教师之外,还有5年的街舞基础,学校在得知我有这方面的特长后与我进行了沟通,在一年级开展“街舞达人”课后服务的特色课程。一年级学生年龄普遍在6、7岁,处于街舞启蒙阶段,主要以培养兴趣为主。我每节课所教授的基本功只有一个八拍,重点在于手臂与腿部框架的建立,然后逐渐增加肢体力量性、律动性的练习。半个学期下来,孩子们对音乐的敏感度,动作力度、律动感都有了一定的进步。在常规学习之外孩子们还能接触和学习街舞,对于家长来说也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濮阳市昆吾小学 田莹:构建活动体系 助力“五育”落地

课后延时服务活动要有体系,紧紧围绕“五育”做文章。学校从周一到周五安排不同种类的活动:德育类、艺术类、阅读类、体育类、实践类,每天一种,天天不同。每一类活动下设多个小项目,这些项目由老师和同学们共同设计,学校审核后实施。打破原来的班级,组成不同的项目社团,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每天选择参加不同项目的社团活动。孩子们能在喜欢的活动中找到成长的快乐,也能在不同活动体验中得到全面发展,达到提升核心素养的目标。

@邢台市内丘县新西关小学 李宏英:社团活动为课后服务添彩

1. 社团活动来搭台。发挥年级组教师合力,把学生兴趣和老师特长进行融合,年级组成立两大类共16个社团,达到人人有社团,人人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社团。

2. 必修社团健身心。周一、周三是体育社团,全体学生到操场进行跳绳和踢毽子活动,在运动中强健体魄。周五带领学生到图书馆师生共读一本书,在经典诵读中“强筋补钙”,滋养身心。

3. 自选社团扬特长。学生在周二、周四的课后服务中会走进自己喜欢的剪纸、棋类、乐器、舞蹈、书法等社团中,做自己喜欢的事。社团活动让课后服务更精彩!

@菏泽曹县魏湾镇大赵庄小学 李继昌:生活实践化

课后服务可以提供一些生活实践,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小范围内逐步实现。生活实践可以训练学生动手和观察能力,以不同形式的活动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实践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观察和参与实践过程,相机而教,润物无声,支持学生的获得体验。

@克拉玛依市第一小学李爽:我的时间我做主

1. 快乐小厨房。每周二周三下午的课后延时时间是我们班的快乐小厨房时间。在这个时间段,我会带着孩子们在综合实践室里发面蒸馒头、和面擀皮包饺子、炒大盘鸡、蛋炒饭……很多孩子会把这种能力延续到家里,周末会主动为家人做饭,让父母感动不已。

2. 游戏玩起来。每周四周五的课后延时时间是我们班的游戏时间。在这个时间段里,会我带领孩子们玩我们儿时常玩的游戏:跳房子,电报机,打沙包,踢毽子……既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到快乐,还锻炼了身体,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协作能力,一举三得!

@常熟外国语学校嵇怡:美育劳育遇到春天

1.美育携手行。在课后延时中恰到好处地开展社团活动,将中华文化融入进去,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接触传统文化:编织社、篆刻社、书法社、相声社、古诗词鉴赏社……结合学校的校本课程,充分关注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将美育开展好。

2.劳育随身行。学校的劳动教育实践可以充分考虑到时间和空间等因素,让学生有自己的“植物园”。学生可以开辟自己的菜地,在“一块土地”上玩出不同的内容,在与大自然最亲密的接触中学会思考和提升能力。

@湖南省宁乡市玉潭街道中心小学 李新飞:互帮互助,共促发展

1.开设班级小社团。班主任对每一位学生细致观察、深入了解他们的兴趣、专长,创建“阅读、打球、跑步、跳舞、下棋等班级小社团。在学生完成每天作业之余的时间,鼓励他们参与到活动中来,在小社团中形成一股学习、研讨氛围,让他们体验到与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分享的喜悦,体会到共同进步的快乐。

2. 招募家长志愿者。每周增设一天“零作业”日,把课后服务时间合理规划起来,开展特色班级沙龙活动。招募有时间、有专长的家长策划参与,进行“亲子讲堂、美食制作、艺术提升、体育运动”等主题活动,渗透安全教育、动手实践、视野拓展、理想追求等,全面培养学生素质,促使学生德育体美劳全面发展。

@大连市甘井子区利民小学 季洋:师生互换身份,个性化课后服务

课后服务的目的不仅仅是督促辅导学生们有效率地完成作业,更重要的是有针对性的查缺补漏,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在课后服务时间里,老师可以与学生互换身份,鼓励学生争当小老师,给其他同学讲解重要的知识点。对于大家普遍不明白的问题,采取讨论解决的方法,鼓励每人都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说明原因,讨论后达成一致。师生互换身份有利于学生更积极的学习,更有效率地查漏补缺,提升能力。

@昆山市振华实验小学 张匀:独立完成作业,开展特色社团

1. 独立完成作业。课后服务安排学生用一小时来独立完成当天回家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安排其他活动,或增加与亲人的互动时光,提高放学后的生活质量。

2.开展特色社团。独立完成作业一小时后,学校组织开展各项社团活动,由当天值班老师根据自己擅长的项目,开展各种特色社团。比如:朗诵班、课本剧表演班、书法班、影视欣赏班、剪纸班等等。每个学生固定一个班级,一个星期换五位值班老师,学生可以参与到五次不同的特色社团活动,丰富了他们的课后生活。

@大连市甘井子区利民小学 郭轶峰:学科课程+兴趣课程齐发力

想让学校课后服务做出特色,我认为可以在以下两方面下功夫:

一是学科课程,辅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在语数外三科采用“课业辅导+学科拓展”的方式开展课程,主要进行学科思想、学科文化的浸润。夯实学生学科基础,从而促进学生的学科学习,也促使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是兴趣课程,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学校可以开展五大类主题式特色课后服务课程,如生活实践课、科创活动课、体育竞技课、文化艺术课、综合实践课等。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尊重学生意愿,自主选择兴趣课程,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与学校活动相融合,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和有效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苏州市吴中区碧波实验小学 王逸乔:班本校本齐上阵,课后服务花样多

1.班本课程别样精彩。课后服务可以充分发掘家长资源,利用家长各行各业的特色或家长擅长的才艺等,创设家长课堂,开展班本课程,让学生感受多样体验。例如:身为幼儿园老师的家长开设“变废为宝”主题手工课、身为理发师的家长开设“剪出花样”的职业初体验课、擅长数学的家长开设“趣味知识”课等等。

2.校本课程缤纷欢乐。结合学校艺术教育特色发展,校级开设丰富多彩的校本特色课堂,可谓是“五育并举”、“两翼齐飞”。例如:天文社团、“观月行动”、机器人编程、“碧波之声”合唱团等。

@南通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 俞海军:1+X,满足孩子需求

课后服务做出特色可以尝试“1+X”,满足孩子们的需求。“1”是指一条主线:围绕学生课后作业辅导这条主线,提供学生需要的服务——或解疑拓展,或举一反三。“X”是指多种渠道,满足孩子们的各种兴趣爱好。同时,结合校本课程,发挥社团优势,随性适度开发。如:少儿足球、基础游泳、芭蕾舞蹈、艺术合唱、传统书法、咏诵诗词、笔墨国画、报纸承重、3D打印、七巧科技、生活小实验、STEM课程等。

@苏州市吴中区碧波实验小学石喜凤:走出教室,做孩子自由的肩膀

偶然的机会,发现孩子们在教室里玩“纸炮”,一下子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时代。亲手过了把瘾以后,突然觉得和纸似乎有“不解之缘”。要不每人折一只纸飞机?于是,课后延时服务时,整个班级的孩子,有的甚至手里拿了三、四只纸飞机。来到操场后,孩子们蹦啊,跳啊,喊啊,和纸飞机一起,自由奔跑飞翔。也许,这才是教育本该有的样子,真好!

@大连市甘井子区利民小学 孙冠杰:满足学生个性发展

1.因材施教。小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年龄特点,所以课后服务课程要注意安全教育。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意识逐渐加强,要注重培养学生团体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2.自选课程。小学阶段是艺术启蒙阶段,学校可以设置艺体课程,打破传统班级教学,实行“走班制”,引导学生多多参与,展示自我。

@广东省普宁市大坝镇新兴初级中学 陈致:以地方和民族特色为底色

课后服务精彩纷呈,助力孩子健康、茁壮成长。我觉得在这五彩斑斓的课后服务中,一定要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需要传承和发扬光大。学校可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特色,办出属于自己的“色彩”,例如:粤剧、潮剧、刺绣、剪纸、舞狮、英歌舞、变脸、木雕.....把这底色蕴染深厚了,孩子就有了飞翔的翅膀。孩子们在了解地方、民族特色的过程中,接受文化、艺术的熏陶,也能提高各种能力和素养。

本周,我们特别邀请李艳老师给大家带来分享:

(甘肃省金昌市第八小学 李艳)

提能力拓视野 培育新时代接班人

课后服务是学校日常课程的补充和延伸,也是“双减”形势下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措施。利用课后服务,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各校特色教育的体现,也是学生能力提升、视野拓展的渠道。学校可充分利用这一时段进行特色校本课程研发,培育适应新时代的接班人。

多动手激活思维

之前我们过分关注升学和分数,导致大家把学习局限在书本知识上,失去了动手研究的快乐。课后服务就是要变书本的静态学习为动手动脑的动态学习,让学习变成一种探究活动,在动手中激活思维,培养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能力。为此,课后服务中教师要做到少教多做,引导学生多动手多思考。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增强手、眼、脑协调的能力。如木工、编织等生活技能方面的课程;陶艺、剪纸等艺术类课程;手工制作等科技类课程,这些实操性课程满足学生好动的特点,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是对文化的传承,是校本特色的体现。

多合作学会交际

信息时代下电子设备的普及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相对减弱,学生的合作意识淡薄。即使是多子女家庭,孩子之间的互助交流也比较有限。课后服务让学生在校时间延长,群体相处的机会增多,学校可创造适宜的交际合作环境,通过各种集体协作项目,如团体体育活动、班本活动、群体游戏等,以任务驱动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往和合作,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请进来”盘活课程

课后服务单靠学校教师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因此可以请进课程、请进专家来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可以把一些地方传统特色引进校园,引发学生参与研究学习,如请来地方戏的专家,让学生学唱,培养传承人;请进地方特色经济方面的专家,让学生了解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做产品设计、模拟销售等,帮助学生树立“学以致用、改善民生”的理想;还可以把各行各业的家长请进课堂,开展“家长讲堂”,通过介绍职业特点、职业贡献,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请进来”,让课后服务的内容更加丰富有趣,点亮学生的心灯,让他们的视野不再局限在书本和电子产品中。

“走出去”拓展视野

如果说请进来点亮了学生的心灯,那么走出去就更能拓展视野。将课后服务与研学有效结合起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走出去”进行小型的实地学习。平时熟视无睹的街头景、普通人、自然资源等都蕴含着教育价值,做善于发现的教育者,开发生活中的课程,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习,从实践中受益,引发对社会的关注,对生活的热爱。如观察街头建筑,体会美学与力学的完美结合;参观水的净化过程,强化节水意识;参观不同职业者的工作,感受劳动的价值……走出去,打通学校与社会的壁垒,让课后服务真正服务社会,培育具有责任心的新一代。

从育人角度去思考,课后服务可以开发出许多课程来。无论什么课程,都要本着减负的目的,适合本地、适合本校、适合学生需要,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得更好。

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为孩子们的童年插上了想象力和快乐的翅膀,相信随着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我们的课后服务会更加契合孩子们的成长,更显特色与活力!

来源: 人民教育

标签: #本专业就业前景分析困难及对策班级沙龙活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