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目前我们对“2n1n是什么意思”大体比较看重,各位老铁们都想要知道一些“2n1n是什么意思”的相关内容。那么小编在网上搜集了一些对于“2n1n是什么意思””的相关知识,希望我们能喜欢,我们快快来学习一下吧!转自23魔方1534566
《根据Y染色体、气候地理考古信息探索N-M231源流、分化路径》
一,气候变化对人类迁徙的重要影响。
(3.68万年BP-2.17万年Bp)期间,Y-N在黄海渤海至东南沿海广大区域上下迁徙
约7万年前开始,北半球进入了通常所说的末次冰期,约1.15万年前结束。其间发生过多次冷暖交替的气候振荡,冰川几次前进及消退,盛冰期(LGM)发生于约2.4-1.8万年前。
对于地球来说,冰期到来意味着气候变冷、海平面下降、动物南迁。中国境内从北到南冬季最冷期(一月份)气温比现代低17-12度左右(《我国晚更新世最后冰期气候复原》)。中国近海的海平面最大降幅达120-135米(1)。渤海、黄海和东海大陆架,裸露地表成为温带大草原,南海大陆架也成为亚热带草原,台湾海峡和琼州海峡成为连接台湾岛、海南岛与大陆的陆路通道。受寒冷气候影响,动物大量南迁,原来生活在西伯利亚寒冷地带的真猛犸象向南迁徙,到达山东半岛。“原来生活在东北平原的温带动物大连马、普氏马、棕熊等进入台湾海峡”(2)。原来生活在华南的真象、鹤等出现在印度尼西亚爪哇(3)。
追随动物南迁的足迹,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古代人群也大规模南迁。曾经是高纬度地区典型石器的细小石器,出现在了四川盆地、江苏太湖三山岛,香港黄地峒…,长江以南人群也进入到近海大陆架。
(冰期地形图,图1)
气候变化和人类的迁徙密切相关,当严寒将高纬度地区人群向南驱赶,人群便聚集到有限的一些区域(包括:相对温暖的东海、南中国海周边,以及有避难所功能的青藏高原南麓高山深谷)。同理,当气温回暖间期,高纬度地带的大型动物又吸引南部人群向北迁移、前去狩猎,古人在末次冰期呈现出流动性更强、迁移距离更远的特点。
Y-N古人群在(3.68万年BP-2.17万年BP)这一时段,也与别的人群一样,在渤海黄海、华东、东南沿海等广阔区域上下迁徙、辗转。
二,2.17万年BP之后,N的迁徙分化路径: 环渤海区域-> 辽河流域->散布东北
(N迁徙图 图2)
1、贝加尔湖畔的N2 (从呼伦湖畔→到贝加尔湖畔)
“N2的体量远远小于其兄弟N1;所属的现代样本分为东西两支,分别分布在阿尔泰和东欧、巴尔干地区;2个古代样本分别是贝加尔湖新石器早期DA247、哈萨克斯坦西北部botai人BOT15。有趣的是,botai人样本属于欧洲分支,与现代样本的共祖时间为1万年左右;而贝加尔湖样本属于阿尔泰人分支,与现代样本的共祖时间也接近1万年。”(龙马《贝加尔湖地区史前人群的变迁》)。据上文分析,N2至少在一万年前就已经出现在呼伦贝尔到贝加尔湖一带,之后又迁向萨彦岭、哈萨克、后来N2主力随其它人群西迁到巴尔干等地。
考古信息: "将东北呼伦贝尔草原地区出土的旧石器与俄罗斯外贝加尔地区出土的旧石器进行比较,便不难看出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共性…值得注意的是,在外贝加尔地区出土的旧石器中,有一部分明显表现出具有与蘑菇山遗址旧石器相同的特点“(4)。”总之,在新石器时代,贝加尔东部、中国东北地区存在密切的交流,继承了旧石器晚期至中石器时代的古老路线″(5)。”扎赉诺尔人类头骨化石碳14测试(1万年Bp),进一步证明了扎赉诺尔地区是通向外贝加尔的重要通道”(6)。“东北地区北部和外贝加尔地区在文化面貌上有着密切联系,可以说,是某种文化特征在时空上连续分布所造成的传播迁徙……此外,呼和诺尔、铜钵庙等新石器时代以后的遗址,说明其为旧石器晚期文化的延续”。
另外,参考《蒙古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回顾及年代分期》的研究内容以及同时期地理环境,不支持N2从华北经蒙古直上贝加尔湖畔的可能性。所以 N2的迁徙路径是: 从分化地, 经辽河流域、 至少在1万年以前已到达呼伦湖畔-->以后向西迁到贝加尔湖畔及以西……
2、 N-N1--N1a/N1b的分化流向
“N1a2目前最接近根部的样本来自于韩国,而且时间非常接近N1a2与N1a1的分化年代。无独有偶,N1a1下从接近根本处分化出的小而散的支系,如原N1a3-F3549(实际位置在N1a1下,CTS1043+ TAT-)、N1a1a3-Y23747(M178+ F1419-)等,也主要分布在中国和韩国”(7);“吉林后套木嘎遗址自1.2万年前到7500年前左右的人群,在常染上与鬼门洞人群属于同一种系,目前已知有1例N1b1”(8)。
可见,以上各支上游的古今样本,大都集中在辽河流域及周边。而且N2北上迁徙也要经过这一地区,再结合同时期寒带动物活动路线。
总结:
我们可以合理的推测出N的迁移路线(环渤海区域-> 辽河流域->散布东北、北上)。即:约2.17万年BP,N人群在今天渤海南部,接触到南下的寒带动物群,为了猎取大型寒带动物,N逐渐向北移动到环渤海北部,在此分化出N2,N1,之后N2跑单,N1在辽河流域以南、LGM冻土带南界附近,1.8万年BP分化出N1a、N1b,然后在约1.59万年前在这一区域N1a和N1b又分别进一步分化,之后N1b1的大部和N1a结伴留居,N1b2则从此外迁,南下西进。(#为了简明,古代方位使用今天地名)
目前,关于NO人群(4.15-3.68万年BP)是北线迁入东亚还是从南线迁入,尚存不同见解。但这对我们研究2.17万年BP时,N的分化路径影响不大,因为不论NO从南线进来还是北线进来,在之后两万年的漫长时间里,受气候影响,必然要做非单向的、多变的往返迁移。从北线进来的,可能先南下再北上。从南线进来的,可能先北上再南下又北上。所以进入东亚时的登陆地,其实对两万年后N的爆发地点的判断影响不大。 我的观点是:N在(3.68万年BP-2.17万年Bp)这段时间,和别的Y一 样在大陆做着多变的上下迁徙。而在距今约2.17万年时,在渤海南部的N人群,遇到了南下的寒带大型动物群(猛犸象、披毛犀、野牛等),为捕猎寒带动物,N开始追随寒带动物的活动足迹,逐渐向北迁徙、分化。(猛犸象扩散简介附在文尾)
(N简图)
三,末次冰期结束后,N1的北上与活跃扩张
N1占全球N人口的约98%以上,随着末次冰期结束(约1.15万年BP),N1的迁移变得活跃。
N1a1-TAT(15900BP-11800BP)
分化出:N-Y23747(11800-6600BP)(参考分化年代和当代人群,河北阳原姜家梁测的一批N1C(旧称)可以就是此支)和N-F1419(11800-10700BP)此支的各下游支广泛分布于俄罗斯、芬兰、波罗地海沿岸、中亚。在7000年前,第一批N1a1就已经到达北欧(9),经过7500、6300、4800、4000前几次爆发,下游各分支遍布于乌拉尔语系人群、阿尔泰语系(突厥通古斯蒙古)。并成为乌拉尔语系的重要单倍群。N1A1是欧亚大陆北部广泛分布的、主要的Y染色体类型之一,在中国韩国日本也有一定比例。
N1a2的N-L666(14100-8600年BP)主要在8600年前扩张,主要在华北东北、蒙古及贝加尔湖畔,主要分N1a2a,N1a2b。
其中N1A2B-P43向西扩散,分布于突厥、东北欧的乌拉尔语及相邻人群、通古斯。
N1a2a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中东北中亚等,经过4300年BP、3800年BP的积蓄,在3200年前开始在晋陕强势扩张,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N1b1(15800BP-13500BP)主要在辽河流域、华北,是红山文化、前红山文化的主要成份之一
N1b2(15800BP-6400BP)主要定居于渭河流域,后来向西北、华北、四川及西南分散。推测陕豫地区的N1b2分支参与了红山文化的中晚期,西北的N1b2分支随马家窑文化南下,参与了三星堆文明、金沙文明。
一一N1b2的南下
N1b分化以后,N1b2没有继续北上,而是从环渤海北部地区外迁,南下西进,经历一番复杂过程,约七千年前,在仰韶区域安居,然后人口开始稳步增长、并向四方扩散,参与了汉藏语系以及古汉语系的形成(7200-5900),(目前YFull上N1b2的年龄是6400年,估计以后随着早期分支上树,N1B2的年龄还会上推一些。(临近区域的N1b1分支、N1a分支也参与了汉藏语系的形成。)
(汉藏语系人群 图3)(10)
引文出处:
1、《中国东海2万年来海平面变化分析》辛立国,李广雪,李西双
2、蔡保全《台湾海峡晚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与古地理环境》
3、于小刚《印尼古人类生存环境与石器文化》
4丶赵宾福《东北旧石器文化与邻区旧石器文化的关系》。
5、王春雪,赵海龙,陈全家《试析东北地区北部与俄罗斯外贝加尔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之间的关系》。
6、人民日报《扎赉诺尔人类关骨化石年代测定结果发布》…
7、8 龙马《贝加尔湖地区史前人群的变迁》
9(探索频道纪录片,播出过挪威冰原曾出土了一批古人尸骸,当时以为找到了纯维京人样品,可是测试DNA后发现,这些人全都是混有东方血统的东西方混血类型,这些人可能就是道批敲开北欧大门的N1a1支)
10《中国语言学研究成果首登《自然》主刊!复旦团队揭示汉藏语系起源!》
(附猛玛象扩散介绍及路线图)
标签: #2n1n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