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浅谈“器以藏礼”在教育中的价值蕴意

光明网 56

前言:

此刻大家对“显隐剂怎么用”大约比较重视,各位老铁们都想要知道一些“显隐剂怎么用”的相关知识。那么小编也在网络上搜集了一些关于“显隐剂怎么用””的相关文章,希望我们能喜欢,小伙伴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礼仪之邦,源远流长;煌煌吾祖,制礼作乐,世代相颂。“器以藏礼”是中华礼乐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以和合方式形神交汇物质形态的“器”与意识形态的“礼”,情理耦合感觉极与理念极,显隐融通实用功能、道德功能、审美功能,洋溢着中华民族学以成人与经世致用相得益彰的实践智慧。新时代,深入把握中国古代“器以藏礼”的地位和功能,以更加开阔的世界眼光、纵深的文化含量从“器以藏礼”的思想中发掘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可资借鉴的内容和资源,不仅有利于推动创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增强历史文化自信;也有助于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而培养出具有“知礼、懂礼、尊礼、崇礼、践礼”道德素养的时代新人。

以器启真是“器以藏礼”生发育人功能的基础。礼器是指行礼的器物,礼是礼器的核心,是礼器神圣性、庄严性的来源与保障,礼器则是礼的具象化、形式化表达通道。礼器作为一种特殊符号和象征,包含着感觉极与理念极,前者是外在直观样态的本来意义,唤起人与生俱来的自然感受和感性欲望,而后者指向了内在社会价值规范与集体秩序的衍生意义,激发规训人的意志和行为的理性精神,如用宥坐之器的汲水性比拟“满招顺,谦受益”的修身之道,礼器情理耦合感觉极与理念极,架起观念世界与现实世界沟通交互的桥梁,解放真理话语表达的想象力,迸发求真的激情力量,为启智增慧提供不竭动力。

以器扬善是“器以藏礼”生发育人功能的关键。礼器可以扬善,礼器是礼的视觉形象呈现,礼器的规格和使用场景必须符合礼法道义,否则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凸显出中国传统社会以器物设计与使用而建构规范主体思想行为的道德模式,人们在使用器物时,实质上是接受礼的约束,践行礼的要求,以礼自律,以礼化人的德育过程,同时,庄严神圣的礼器使得枯燥的道德教条生动形象化而富有感召力,丰富道德体验,陶冶道德情操,呼唤人们走出心灵孤岛,形塑人人向善、人人行善的社会新风尚。

以器育美是“器以藏礼”生发育人功能的核心。礼器可以促美育,这是礼器自身所具有的特殊规定性所决定的,礼器是对礼的审美化阐释,具有审美形态性与意识形态性相统一的特质,既强调外在审美表现,又注重内在审美意旨,是形式美与内容美的和谐统一,礼器内蕴的浩然之气、民胞物与、孔颜乐处、天人合一等美育理想,能有力回击琐碎生活中精神内耗、道德冷漠、价值迷茫、信仰危机,带给人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神悦志的审美享受和心灵满足,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让人们善于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呵护美,以高雅审美荡涤畸形审美,温润美好心灵,导向美好生活。“器以藏礼”以真至善尽美,给人们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点亮求真、向善、审美的灯塔,通达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智慧之门,其蕴含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为创新具有时代特色、赓续历史文脉、植根民族品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提供借鉴。

“器以藏礼”教化育人的有效方式

国无礼不治,人无礼不立,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尊礼崇礼的文化传统,把“礼”视为人类自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文明与野蛮的分水岭,人们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一方面,“器”是“礼”具象化、生动化的“催化剂”,宣示着育人的价值观。“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礼”的内涵丰富,上可大至如神秘玄奥的天人合一之道,下则至微若生活的日常问候礼节。由于形而上的“礼”无形无象又捉摸不定,它需要借助象征符号即形而下的“器”实现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形上与形下的链接,尽善与尽美的统一,从而揭开笼罩在“礼”上的神秘面纱,使之可感、可知、可信、可行,发挥其“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作用。例如:瓷器、金银器、玉器上广泛出现的梅兰竹菊纹饰,象征着高洁、坚贞、澹泊、隐逸的品性,是人们充分发挥艺术感受力和审美想象力的基础上表达对理想君子品格的向往。另一方面,“器”是“礼”日常化、生活化的“黏合剂”,教化于无形。“器以藏礼”将抽象的“礼”与具象的“器”和合为一,礼运而无形,器运而有迹,无形看不见的“礼”经由具体的“器”得以彰显并融入日常,化为经常,潜移默化地渗透于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各个方面,铸就“礼治天下”的道德样态,这也正是尊礼崇礼五千多年来流淌于中华民族奔涌不息的血脉中而未曾中断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能够打动人、震撼人的教育往往注重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生动化、审美化,让基本原理变成生动道理,引导主流价值观“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民众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从这个维度来说,“器以藏礼”既有“形”的结合,又有“神”的沟通,既有“理”的对话,又有“情”的交流,既有“静”的深邃,又有“动”的活泼,既有“显”的灌输,又有“隐”的浸润,不仅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宏阔深厚的文化底蕴,激发情感共鸣,又为创新理论话语表达提供历史智慧,推进落地生根。在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兴起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新高潮的背景下,进一步挖掘“器以藏礼”的育人元素,正当其时也大有可为。

“器以藏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价值

“器以藏礼”更加趋于向“精”处用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其构建精细化、打造精彩化、实施精准化、推进精益化的方式,能够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于细、小于精、行于实,增强其针对性和实效性。

构建精细化,科学设计和精细提炼思想政治教育象征符号

“麻绳最容易从细处断”,细节往往具有涤荡心灵、震撼灵魂的力量,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裹缠在象征之网的实践活动,符号是最小单元也是最基本的单元,要紧紧抓住象征符号这个“牛鼻子”,从细微处入手,立足民族化、本土化、现代化,不断丰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象征符号载体建设,将党的初心使命、国家意识形态、民族历史记忆具象化为生动鲜活、扣人心弦、“接地气”的象征符号,使抽象的理论生活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扩大价值认同的同心圆。同时要规避思政象征符号“去意识形态化”“泛娱乐化”等。

打造精彩化,创设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情境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与时代同行、与科技相融,积极探索使用VR、AR、5G融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丰富国家意识形态的时代化表达、艺术化呈现,营造强烈的感官体验场域,还原历史场景,开展时空对话,唤起群体记忆,传递真挚情感,带给民众身临其境的场景感、融入感和参与感,实现国家意识形态集文本、图像、音乐、实物、剧情于一体的具象化表达,受众在形象性、感染性、体验性的沉浸式全景情境中,全面调动的一切感觉和思维器官增进对国家政治文化、核心价值的体认,完成国家认同从感性直观到情感升华再到理性行动的精彩蝶变。

实施精准化,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应因校制宜,精准供给思想政治教育符号。精选学生身边典型的真善美人物及事迹,挖掘本校特有甚至独有历史人文资源,利用学校属地的特色教育资源,创造性转化为学校标识性的独特符号,设计多样化且富有吸引力的标语、漫画、话剧、微视频等优化学生与符号意义的双向交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大道理的互动性和可视性,在对师生校内行为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校园显示屏、宣传栏、校报等传统载体以及学校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学习强国等新兴媒介精准推送,为思想政治教育输送绝佳的“营养剂”,让学生相信人人可学,处处可为。

推进精益化,搭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博物馆”平台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博物馆是巨大的文化“容器”,依托博物馆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大平台既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要求,也与“两个结合”的理论观点相衔接。坚持“走出去”,横向连通校内校外,博物馆应结合大众特别是青少年接受心理和习惯履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功能。譬如:小学阶段重在开展启蒙性学习,博物馆教育要体现趣味性和故事性,让学生了解基本内容和有关背景;初中阶段重在开展体验性学习,博物馆教育要体现实践性和体验性,让学生理解基本观点;高中阶段重在开展常识性学习,博物馆教育要体现探索性和研究性,引导学生提出观点和深入思考;大学阶段重在理论性学习,博物馆教育要拓展学科视域,提升学生用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此外,对于不同职业的国民,在展览中突出职业精神和国家公共事业的联系,拉近博物馆与公众的距离。同时,也要做到“引进来”,纵向贯通线上线下,打造“博物馆+社区”“博物馆+学校”“博物馆+网络”模式。比如:加强数字博物馆、主题网站建设,推动各类博物馆数字资源接入国家数字教育资源的公共服务体系,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祖国大地的红色遗迹、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进课堂、进家庭、进社区,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的“立体”“饱满”。协同联动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各类宝贵的教育资源,凝聚合力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格局,锻造既有政治高度、又有历史厚度、更有教育温度、充满实践力度生动活泼的大思政课。

作者:徐承,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来源: 光明网

标签: #显隐剂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