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现时朋友们对“交流电采集算法”都比较看重,大家都想要分析一些“交流电采集算法”的相关知识。那么小编在网上搜集了一些对于“交流电采集算法””的相关知识,希望咱们能喜欢,各位老铁们快快来学习一下吧!供电系统传输的电能本质上是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将电压加在传输导线上,带点粒子定向移动,在输电线路上产生电流,进而建立电场和磁场。而目前供电系统传输的主要是交流电,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向前传播。当线路发生异常时,波在不同的介质分界面发生反射和折射,可以通过这些波(电压、电流波)的相关信息进行故障定位以及判断线路的故障类型。
行波故障定位
如图1所示,在F点输电线路发生短路故障,UE、IE为前行波,在F点产生反射波UR、IR
和折射波UT、IT,通过检测两次反射波到达母线的时间差来确定故障点的位置x(注意反射波第一次到达母线后变为前行波,到达F点时候产生反射波,反射波再到达母线,两次波走过的路程为两倍的故障点距离)。
x=v*(t2-t1)/2 (1)
其中,t1为反射波第一次到达母线处的时间,t2为反射波第二次到达母线的时间,v为波速由介质特性决定,v=1/√(L1C1)。
行波获取
输电线路在发生故障时,互感器采集的信息仍然为电压、电流信息,而行波则隐藏在电压、电流波形中,如何提取行波成为故障定位的关键。
输电线路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的故障相产生行波,而非故障相由于互感因素的影响也会产生行波。为此,需要从三相电压、电流波形中提取行波信息。常用的做法是通过相模变换的形式获取行波信息:将三相电压、电流乘以凯伦贝尔变换矩阵或者Clarke矩阵,转变为线模分量a分量、b分量以及零模分量0分量。其中线模分量是以导线为回路 , 波速比较大接近于光速,波阻抗比零模分量的波阻抗 小,并且在传播过程中波速不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较为稳定。而零模分量是 以大地为回路,其波速较线模分量的波速小, 而波阻抗较线模分量的波阻抗大。对于线模a、b和零模这三个分量,消除了相互之间的耦合影响。
本文采用凯伦贝尔变换矩:
电压相模变换
行波经过相模变换之后分解得到的三个模分量,由于线模分量的波速(由线路正序参数决定)大于零模分量的波速(由线路零序参数决定),因此零模分量比线模分量后到达母 线端,并且只有当线路发生接地故障的时候才会产生零模分量,而非接地故障时不会产生模分量,这一特性可以用来作为故障判相中判别是否为接地故障的重要判据。
故障选相
(1)在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故障情况下,I0≠0(Iγ=(Ib-Ic)/3)
A相接地故障,Iα=lβ,lγ=0
B相接地故障,lα=lγ,lβ=0
C相接地故障,lβ=lγ,lα=0
(2)发生两相接地短路故障情况下,I0≠0
AB相接地故障,lβ>Iα,lγ>Iα
BC相接地故障,lα>lγ,lβ>lγ
AC相接地故障,Iα>lβ,lγ>lβ
(3)发生两相相间短路故障情况下,I0=0
AB相相间短路故障,|Iα|=|2lβ|,|Iα|=|2lγ|
BC相相间短路故障,|lγ|=|2lβ|,|lγ|=|2Iα|
AC相相间短路故障,|lβ|=|2Iα|,|Iβ|=|2lγ|
(4)发生三相短路
Iα≠lβ≠lγ≠0
故障定位
获取两次反射波的时间点,需要利用小波变换实现,找到反射波的突变点。本文利用db8小波变换对线模分量进行分解,获取高频分量。
matlab仿真分析
在simulink库中建立双侧电源输电系统,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线路总长300km,故障点距EM侧为100km。仿真时长0.1s,故障发生时间0.035s。
电源参数如下
利用该仿真系统产生相应的故障电压、电流波形,再通过模相变换和小波分析进行故障选相和故障定位。
设置A相接地故障,发生时间为0.035s,选取0.004s内数据进行分析。三相故障电流如下图所示。
A相接地短路后电流变化波形
故障选相结果如下图所示,故障设置为A相接地,matlab工作窗口输出为A相接地,实现选相功能。
行波
对正向行波进行db8分解,结果如下图所示
d1信号第一次出现在35e-5s,第二次出现在104e-5s,如下图所示,波速为293290.496km/s。
定位点x=101.1852km,设定的故障点位置为100km,结果较为理想。
参考文献
1、基于小波变换的行波故障启动和选相研究[D].三峡大学,20092、基于行波理论的110kv线路距离保护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3、matlab电力系统建模仿真
标签: #交流电采集算法 #em算法原理matlab #用matlab仿真传输线输入阻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