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破解“人脸识别”最低成本只要25元,犯罪分子以此虚开发票超5亿

周到客户端 434

前言:

眼前咱们对“人脸识别成本多少”可能比较注意,各位老铁们都需要学习一些“人脸识别成本多少”的相关资讯。那么小编也在网上汇集了一些有关“人脸识别成本多少””的相关资讯,希望你们能喜欢,咱们快快来了解一下吧!

9月24日,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检察院与虹口区委网信办共同召开“5G时代,共同守护公民个人信息”新闻发布会,从强化互联网企业合规经营、打击刑事犯罪、提起公益诉讼等方面通报了近年来检察机关办理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类典型案例及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

在发布会上,虹口检察院通报了一起由特大虚开增值税普通发票案牵出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由于在注册“皮包公司”用于虚开发票的过程中,人脸识别是关键环节,犯罪分子为注册工商营业执照,找到了本案被告吴某。

吴某又找到周某,二人通过破解人脸识别技术等方式,将从别处购买的他人高清头像和身份证信息利用“活照片”App进行处理,让照片“动起来”,形成包括点头、摇头、眨眼、张嘴等动作视频,然后利用特殊处理的手机“劫持”摄像头,使得在人脸认证环节手机系统获取的是之前做好的视频。经查,二人以此方式致使犯罪分子虚开发票超过5亿元。

除此之外,二人还以每单25元到300元不等的价格承接了大量的破解其他APP“人脸识别”的业务,涉及政务、安防、金融、支付、生活消费等App 。目前,涉案人员因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据了解,2019年以来,虹口区检察院受理移送起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50件104人,提起公诉38件80人,除出售、倒卖公民个人信息外,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广泛运用,通过破解“人脸识别”技术继而实施犯罪的行为成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新类型。

除此之外,从2019年起,虹口区检察院积极探索个人信息安全领域公益诉讼相关工作,共立案办理个人信息安全领域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27件,诉前公告27件,向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7件,开展诉前磋商13件,成为全市办理个人信息安全领域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数量最多的检察院。

这些案件线索也主要来源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刑事案件,涉及的公民个人信息来自教育培训、养老保险、房产中介、银行贷款等多行业。类型包括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保险信息等。当事人除采用U盘等传统存储介质外,还通过网盘、QQ、微信、邮箱等互联网手段实现数据的即时传输、存储,并通过线上收付款完成交易,具有交易过程隐蔽、传输数据多、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

“公开赔礼道歉”“按照非法获利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永久删除涉案信息”……这些诉讼请求在个人信息领域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中被普遍提出。区检察院在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的办理中结合个案明确侵权行为人,从民事公益诉讼的角度保护受损公益,以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消除危险为核心诉请,拓宽个人信息违法行为承担方式,丰富救济手段,用好诉前磋商、诉中调解、诉讼判决等多种方式,实现公益诉讼对个人信息安全司法保护的独特价值。

下一步,虹口区检察院将继续聚焦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的突出问题和人民群众的重大关切,严厉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类犯罪,持续跟进监督个人信息保护领域严重损害公共利益的突出问题,加强与行政机关的协同协作,完善公益诉讼办案机制,进一步增强执法司法合力,而在用诉讼判决来解决公益受损问题的同时,积极探索“磋商+听证”非诉方式、“诉中+调解”模式等多元化解决方案。

来源:周到

标签: #人脸识别成本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