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新驰知识产权:警惕!品牌幌子下的诈骗

新驰知识产权 55

前言:

此时朋友们对“tm商标域名有什么用”大致比较重视,我们都想要分析一些“tm商标域名有什么用”的相关文章。那么小编在网上搜集了一些有关“tm商标域名有什么用””的相关内容,希望咱们能喜欢,大家快快来了解一下吧!

成为知名品牌,就拿到了商业溢价的金钥匙。而拥有商标,则是品牌起始的第一道门槛。重视品牌建设,从注册商标、登记LOGO版权开始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打牢品牌基石,成为越来越多创业者和企业家的共识。但是,急迫的心态,追求有性价比的代理服务,不甚了解的知识产权知识,也给了心存不良的黑代理实施诈骗的机会。

由于注册商标与品牌建设密切相关,而且图形商标的保护又跨越商标和版权两个知识产权权利维度,加之网络域名、品牌价值评估、广告推广等繁杂的品牌建设过程,让本就缺乏知识产权保护知识的创业者很难根据自身情况短时间内判断自己的真实需求;便利的商标申请程序,开放的代理机构工商登记,催生了大量的代理机构,一方面确实降低了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实施的门槛,但另一方面,也在客观上降低了无良代理机构对客户实施欺诈方案的难度。

虚虚实实的话术,“精心”设计的套路,真假难辨的知识,初入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创业者新丁,难免着了道。本文从正确的心态、知识、方法入手,让您远离打着知识产权幌子,欺诈创业者的“坑”。

心 态

1.知识产权“求不得”。商标注册,是所有创业者必须要走的第一步,自然会产生“必须拿下”的心态。而且,创业者对心仪品牌名的珍而重之,追求“全面保护”“100%成功”“不愿更改原计划”,很容易让创业者在代理机构“包过”“提升成功率”“有关系”等关键词中迷失,落入追加投入,最终金钱损失的陷阱中。

2.不真实的“性价比”。代理服务是智力服务,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商品”。对很多创业者而言,很难从言语中评价代理机构的好坏和代理人员的真实业务水平,如果仅仅认为知识产权代理就是借用电子申请通道,写写文件提交材料的粗浅服务,那么“价格”似乎成为创业者唯一能够“货比三家”的标准。殊不知,“低价”也可能包藏祸心的诱饵,由于知识产权代理服务本身属于连续的粘性服务,不是一锤子买卖,后续找理由加价,加上业务员的“熟人效应”,入局就很难逃脱。

3.以小博大的“贪欲”。品牌是溢价的金钥匙,这一点毋庸置疑。低价注册,高价转让,网上各种天价商标转让、高额侵权赔偿的新闻层出不穷,是品牌溢价的铁证。商标、版权能够高溢价并不是错误观念,但新闻之所以是新闻,就是因为稀少!让受害者错把个例当普遍,片面以为自己就是那个“幸运儿”,这几乎是所有骗术的特征。

4.不透明的“信息差”。为什么找代理?因为“不懂”嘛!代理人员不仅仅是创业者的服务员,也是创业者获取知识产权相关知识、信息的渠道,还是供创业者决策的建议者。如果创业者很难鉴别代理人员的建议中夹带的“私货”,被牵着鼻子走,不要太容易。确定合作后,有天然的信任基础,加之诱导性的信息灌输,利用人性的善来作恶,这是人们屡屡上当的原因,也是无比痛恨骗子的根源。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心性上的弱点,自信的人容易自负,谨慎的人就会多疑,恭维和恐吓,骗术中不同的话术和套路,总有一款能趁虚而入。

套 路

1.线上、线下的“假概念”。知识产权不分线上、线下,但品牌发展的阵地,商业运营的领域,确实有线上、线下之分。知识产权欺诈的重灾区之一是“.tm”域名和线上商标、线上版权。这些其实都是包装出来的假概念。互联网是全球的,“.tm”与“.cn”一样只是个国别域名,“.tm”是土库曼斯坦互联网的国别域名,“.cn”是中国互联网国别域名。只因为长得像商标Trademark的缩写“tm”,就被某些网络公司、代理机构包装成“商标域名”兜售,几十块钱的业务硬是动辄要价上万。“线上商标”“线上版权”更是无稽之谈,商标证书、版权证书都是国家商标局、国家版权局等唯一机构颁发的,都只有唯一的网上办理通道。但通过包装一些网上商城品牌备案、版权时间戳等知识产权周边服务项目,炮制出“线上知识产权”的假概念,强行把线上运营和知识产权相联系,危言耸听,欺骗客户购买“货价不符”的项目。

2.空壳公司的“虚假转让”。一些创业者在提交商标注册申请之后,往往会很快接到“求购商标”的电话。不管是表达“诚心实意”的“求全类高价”,还是“恫吓式”的“强卖在先商标、在先版权”。一个异地来电,一口带着口音的普通话,反正就是逼着注册人反身求助原代理机构,这时候不管是“扩类注册”“登记版权”“额外线上保护”等等的业务,马上就会推荐给你。买家已经确定,追加投入就“钱景光明”,不动心吗?利益当前,多花点成本钱,能接受,能接受。业务做了,那边的买家就鸿飞冥冥。

3.无耻的“包成功”。商标注册很难、专利申请更难,国家局的统计数字都说明这个问题。创业者找代理机构就是为了提高知识产权申请通过的概率。但是,有法律为准绳,有《审查标准》为依据,上面列举的不通过情形无法更改;代理人员又不是国家机构,无权授予客户权利证书,大言不惭的“包过”,这本身就是违反《广告法》的说法。不存在的现实,只能是画出来的饼。包过”,赌的是几个月后,大多数客户不会为几百块钱的代理费置气,而且还有通过的幸运儿打底,毕竟国家统计出来的通过率在四成左右。沉默的大多数、幸运的少数,能专挑“包过”这种好听话说的,控评的手段也不会差到哪去。几个月的时间成本和几百块经济成本的平衡,放弃维权,重新出发是创业者无奈而理性的选择。

4.百试百灵的“品牌论”。品牌是一个泛泛的概念,人人都有点模糊的印象;而品牌又是一个终极的概念,谁不想成为品牌呢?知识产权是品牌的地基,自然越牢固越好。这个逻辑是没错的。但是,如同建筑施工一样,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建筑,打地基的工艺自然不同。堆最好的料,就是最好的地基?这种“未雨绸缪”的思维惯性,让很多创业者吃了亏。“全类注册”“防御注册”“全版权登记”,这些虽然华而不实,但多少有点用处;而知名品牌备案、品牌登报曝光、优秀品牌评选之类的“野鸡”业务,那就纯粹是浪费钱财了。脱离现实,追求品牌建设的“大而全”,初生品牌处处追求和成熟品牌看齐,就是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

知识产权会给品牌建设带来好处,但知识产权只是品牌建设的一部分,不是全部。有了知识产权,品牌只能算是没有后顾之忧,让知识产权充当品牌披荆斩棘的动力,还是有些动力不足。

合 作

面对市场上林林总总的代理机构,各种各样的项目,创业者如何准确的找到可信、可用的知识产权申请方案呢?几个小技巧供创业者参考。

1.看规模。虽然网上找代理机构很方便,微信等工具也方便文件的传输,但是,眼见为实还是有必要的。但凡有些规模的代理机构,都已经脱离了有一单、没一单的游击式组织形式,接待、财务、业务、行政等部门相对独立。能够养得起“纯花钱”部门的代理机构,业务正常化是大概率的,毕竟知识产权代理又不是金融,靠骗术弄不来大钱。

2.一切合作都要白纸黑字。代理服务没有实体产品,没法找质监局出检测报告,所以相互的约束及争议解决只能从合同条款细细推敲责任。签章、签字、打款帐号、经办人、业务务必一一对应。而且,但凡业务员所承诺的,必须写在合同上。“包括”“提高成功率”这种条款,没人敢写在合同上。只要以合同为准,自然能筛出来业务员话术中的水分。

3.只认来自官方管理机构的官文。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版权局、省版权局,正常业务往来形成的官文都有相对应管理机构的公章。其他如商标域名、知名品牌、线上商标等打着知识产权幌子的业务,签发部门肯定不是这些。除了胆大包天的少数分子,即便是黑代理,也不愿意伪造国家公章,这可是违反《刑法》的,要钱还是要命,骗子也很清楚轻重。

4.公共数据库筛查。虽然创业者不可处处学大企业如何处理知识产权保护业务,但用用为大企业服务的代理机构还是可以的。知识产权局的官网都有查询接口,能清晰的看到代理机构。找找本地的中大型企业的代理机构,或通过代理机构查询其服务的企业,也能从侧面反映代理机构的可信程度。知识产权局官网数据没法造假,都是真实发生的业务,不是“淘宝买货就跟世界第一电商”有联系的吹水。

5.有所为有所不为。正经的代理机构不会什么业务都接。代理机构和客户实质上是双向选择的关系。正常的代理机构要接受工商管理局、商标协会、国家知识产权局等一系列政府部门的监管,深知被处罚的严重后果,砸招牌的连锁反应可比骗个几万块钱严重多了。换个名字重新开业,这根本不会出现在正常代理机构的经营选择项内,自然不会选择违规操作。“不行就不行,给钱都不行”,有傲气说这些话的代理机构,态度才是端正的。

每个创业者都满怀激情和希望,心中急迫可以理解。国家改革知识产权制度,开放代理行业发展,也是在助推企业升级,打造品牌。但不得不说,如今的互联网社会,自媒体时代,是有副作用的——我们所获取的信息却未必是真实的、准确的、权威的。一个知识,能在网上找到不同的解读,而关于品牌构建的话题,切入角度更是五花八门。

如何独立思考、甄别信息,这成了创业者必备的素质;而坚守本心、戒骄戒躁,这是渴望成功心态下的必须自律。欺骗只会发生在我们知识不足、技艺不精、心神失守的脆弱时候,不要被话术搅乱头脑,不要停止积累正确的知识,不要偏听盲信。创业路上没有捷径,越接近“所谓的成功”越需要警惕。

来源:先风

以上是有关商标的资讯,更多知识产权资讯尽在新驰知识产权

标签: #tm商标域名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