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此时咱们对“深圳市卓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招聘”大致比较看重,看官们都需要剖析一些“深圳市卓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的相关知识。那么小编在网上汇集了一些有关“深圳市卓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的相关文章,希望小伙伴们能喜欢,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跨过疫情最险时,扛过暴雨洪汛期。2020年8月18日,卓宝科技第8家生产基地终于在湖北石首圆满落成。
天津、苏州、武汉、湖北、成都、佛山、惠州、石首……
每一次建厂都是卓宝成长的最佳注脚,也是卓宝人精神的凝结。
在石首生产基地2年半的建设过程中,卓宝人克服了诸多困难:
基地建设总指挥李明扬总带领团队亲自到工地现场参与作业,早期参与基建人员加上厨师仅8个人,土方回填后期又遇雨季,他们基本上每天都要排水,就这样坚持了2个多月,大家全部晒成黑炭,皮肤也晒到皲裂;
彼时厂棚未建,他们就租住在集装箱里;
工期很紧,质量需守,有时他们凌晨3点就起床,进行指挥协调;
为了引进先进生产设备,来回跑荆州海关20多次;
不吝投入,严选厂房钢构材料,谨遵国家防火、环保等标准,按专业规范设计进行工厂建设…….
每一步,都充满艰辛汗水,但也因此踏的坚实有力。
而此次基地建设的总指挥李明扬先生,同样也是卓宝在深圳第一家工厂(现已迁至惠州)的创建者,20年时光流转,“开山辟路”的精神不变,这遥远的呼应,令人感怀。
1999年的工厂建设又有什么故事?他们克服了哪些困难?让我们跟随李明扬先生一起,回顾卓宝第一个工厂的办厂历史,感受一下20世纪末创业之初卓宝人的奉献与激情。
1999年卓宝深圳坪山工厂
在加入卓宝前,我原本在内地一家公司的驻北京办事处上班。九九年初,邹总到北京看望我,邀我到深圳帮他办厂,生产防水材料。出于同学之间的友情和个人对邹总的敬仰,我当场就爽快地答应了。三月中下旬,我按邹总的要求考察了东方雨虹、东方红、中通和金汤等几家知名的防水材料厂后,卷起铺盖毅然决然地南下来到了深圳,投奔邹总的旗下,一起创建卓宝工厂。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说起办工厂,那真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在选址的问题上我们就遇到了第一道难题。我们的投资规模较小,加之有污染源,正规的工业区与我们无缘,人口密集的居民区我们又不敢靠近。由于这些条件的限制,再加上深圳的地本来就不够宽裕,要想找到我们很满意的地方,其选择面是很窄的。
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近二十天的奔波,总算找到了一块邹总比较满意的地方,那就是之前深圳工厂的所在地——坪山镇金龟村。虽然当时没有请风水先生看相,但这块地的确给卓宝公司带来了吉祥和福音。因我们的公司取名“卓宝”,工厂所在地为“金龟村”,其名曰“捉(卓)金龟之宝”,多年来,一直都被传为佳话。
四月十八日,我带上从华为工地抽调的五名瓦工和两名木工进场开荒斩草。这块地是一家被废弃了四年的鹌鹑养殖场,场区三面环山,旁边有一个时开时关的废旧棉加工厂。场区内杂草丛生,废弃的鸟笼堆积如山,如不除草,真的很难找到立足之地。不过我们还算幸运,养殖场搬迁后,留下了一幢三间两层但已破旧不堪的小楼房(几经改造后成为工厂的科研楼),我和七位工人进行简单的修修补补后,总算有了栖身之地,不至于风餐露宿。
俗话说:“兵马未到,粮草先行”,但工厂当时无路、无电也无水,工人的基本生活条件如何保障成了办厂初期的又一大难题。进场三天后,经村委出面调解,我们从旁边的废旧棉加工厂借上了电。经过几天的开荒,我们找到了通往金龟村和坪葵公路(当时正在修建之中,尚未通车)的通道。没有用水,我们只得截山上溪沟里流下来的水,由于这山不高也不是很大,溪水也时常断流,只要有一周不下雨,我们的生活用水就相当吃紧了。曾有一段时间,老天不长眼,半个多月没下雨,我们有十来天只能靠抽地窑(茅厕)的水洗澡,到几里远的地方挑水做饭。
谈到这里,我们真的要感谢那些与我同甘共苦的同志们,尤其是从城市生活圈走出来的夏石松、周文、徐世刚等几位同志,他们为卓宝工厂的建设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立下了汗马功劳。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工人中有一个叫陈友勤的人曾学过打井,就在原改性车间旁花了一个星期时间打了一口不到十米深的井(因危险性大,打了八米后就不敢再往下挖了),这口井一直用到2001年底,村委给我们装上自来水后为止。“吃水不忘挖井人”,直到今天,我时常在一些场合提起这件事,表达我们对陈友勤同志的感激之情。
深圳真不愧为改革开放的前沿,政府官员思想活跃,观念更新快,处理问题大胆灵活,从不推诿。有了村委和镇政府的支持和帮助,政府各职能部门处处大开绿灯,办厂各项手续的审批比较顺利。环保批文往往是开办工厂,尤其是有一定污染源的项目最难办的事。按规定,政府管理部门必须是经过组织考察(到同类工厂实地考察)、环境评估、污染源处理装置(设备)验收等工作程序,才能作出环评意见,试产一段时间后再下达环保批文。要走完这些程序,一是要花一定的时间,二是要花一大笔资金,这对我们当时的条件来说是很难满足的。不过有村委的帮助,事情就简单多了。
村里的书记、村长亲自带我跑区环保局反复与相关负责人沟通,并通过镇政府打报告呈述理由,从具体经办人员到分管局长,再到局长我们一层层一个个去说服,村长还承诺愿做担保人,最终局长签了字,工厂的环保批复就很顺利地通过了。
为了进出方便,我们要在坪葵公路上开道一出口直接与厂区相通,我们多次到公路部门申请,均未得到答复。后来,还是村委以方便村民耕作为由,一级一级打报告到市公路局(省一级公路开口的审批权在市公路局)才获得批准的。第一次安装变电房所用的变压器,也都是村委打报告到镇政府后,镇长亲自下批文指令电管所配送的。
正因为有村委的鼎力相助,工厂的营业执照、消防批审等手续办理都非常顺利,既节省了大量的开办经费,又减轻了我的工作负担,整个办厂过程中没有多花一笔冤枉钱。现在回想起来,我们应该深深地感谢曾经给予我们大力支持和帮助的金龟村委,尤其是已退职在家休息的老书记邱牛劲和老村长邱建忠先生,他们对我们的关心和照顾真可谓无微不至。
建厂初期,公司承揽了一些大型防水工程项目,这都需要投资,留给工厂的资金是很有限的。为了节省大量投产资金,主厂房和生活用房都是我和工人们自己动手修建的,就连办公楼也是我们自己规划、设计和承建的。因为没有请正规的施工队,平顶屋面和楼板的现浇混凝土都是用人工一桶一桶提上去浇注的。当然,外行人做事,总会有许多缺陷和纰漏:厂区的规划不合理,房子修建质量不高,造型不美观等。虽然给外人留下议论的话柄,但我心里也很坦然,也没有去作过多的解释或争辩。尤其是台风曾两次掀开我们搭建的铁皮屋面,山洪淹没过车间和仓库,给工厂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也让我承受了很大的工作和精神压力。即使邹总没有过多指责,我也曾经很无奈地去面对这些现实,后来也只有吸取教训,靠勤奋去弥补了。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攻克厂区建设的无数难关只是办厂的一个方面,产品的上马、新产品的研发、品牌的打造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我们办厂之前,就已经有很多防水材料打进了深圳市场,如深圳的弘深和三松、广州的鲁班和台实、中山的青龙、顺德的科顺等防水材料企业都已初具规模。不过,既然他们都选择了防水涂料产品,如果我们再上涂料,显然缺乏竞争力。邹总独具慧眼,果敢地决定上卷材生产线,避实就虚,实现了公司的第一个战略目标——人无我有。
于是,我们引进了一条年产100万平米的改性沥青卷材生产线。从四月底基建开始到八月八日正式投产,仅用了不到四个月时间,就生产出合格产品。由于产品对路,同时凭借着深圳这块大市场,投产第一年我们就销售了近八十万平方米防水卷材,远远超出设备厂家所提出的三十万平方米的预料,实现销售收入一千多万,第一年就赚回两个厂,给卓宝公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卓宝每天都在进步”,这是邹总在完成第一次创业后喊出的口号,也是一句发自肺腑的誓言,卓宝公司近些年的飞速发展也充分证实了这一誓言。2001年,公司又加大投资力度,在旁边重新征地八千多平方米,平掉一座小土山,新建一幢两千平方米的厂房(工厂的卷材车间)和一幢一千多平方米的仓库,重新上了一条年产三百万平方米的卷材生产线和一条年产两千吨的涂料生产线。我们还不断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先后研制出自粘防水卷材、单组份聚氨酯涂料、JS聚合物涂料等多个高档品种,打造了至今享誉全国的“贴必定”、“水皮优”等品牌,实现了卓宝的第二个战略目标——人有我优。
自粘卷材技术来自美国格雷斯公司,虽然我们引进了配方,但要在国内找到合适的替代原料,适应国产设备的生产条件和施工环境,还有很多研发工作要做。而我们从配方的引进到新设备的投产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虽然工厂招聘了几位技术人员,但都不是学精细化工的,更不是做沥青改性的,没有现存的技术可以利用,只得靠技术人员不断地做小试验调整配方。从六月份到八月份,当时的技术人员肖杨华、黄玉环几乎每天都待在工厂科研楼里,他们每天都要做三至四个小试验,每个小试验从配料到制作成试件都需要五、六个小时才能完成,然后从每次小试验的测试数据中优选出最佳配方。经过400多次试验终于形成了自粘卷材配方。那段时间,肖扬华先生家住南山,有时一连三周都不回家,连女儿高考都没有回去照看。正是有了这种拼命三郎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才使得自粘卷材的技术在短时间内有了突破。
不过配方的形成只完成了自粘卷材生产工艺的三分之一,更重要且难度更大的在于适应生产条件和施工环境,要生产出符合标准的自粘卷材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无胎卷材,要做到表面平整、无明显褶皱,我们花了近半年的时间才做到位,在这期间,设备和工艺进行了多次改造和调整。
2002年,当我们的自粘卷材打入北京市场时又碰到了新难题,冬天气温在10℃以下时,卷材的初粘性大大降低,有时根本不粘。我们又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调研,研制出了低温配方,解决了自粘卷材在低温状态下施工的问题。
在整个自粘卷材的研发过程中,我们没有依靠任何的外来力量,也没有偷窃别人的技术,完全依靠自身的技术力量,以科学的态度,顽强拼搏的精神,打造了闻名全国的品牌——贴必定。这为后期邹总挥师北上,继而开辟全国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今朝回首,初心不改
今天我们回顾往事,并非为了展示个人的丰功伟绩,而在于追溯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因为任何成功都来自于经验和教训的积累。卓宝之所以每天都在进步,是因为每天都有人在为之奋斗,每天都有人在奉献新的创意。工厂也不例外,为了它的建设和发展,很多人顽强地奋斗着,默默地奉献着,的确有很多值得追忆和借鉴的东西。
一是“深圳速度”,这在工厂的建设和发展史上得到了充分体现。无论是以前的深圳工厂,还是北京工厂,从开工到投产都只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几次上新设备和新产品也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的,这为公司能够捕捉新的商机、抢占新的市场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是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气魄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鞭策的作用。邹总在完成第一次创业后,并不满足于现状,而是不断追求,勇于创新,大胆引进人才,增加新鲜血液。尤其是林旭涛等一批优秀的青年才子加盟卓宝后,给公司注入了新的思想、新的风格、新的活力。他们不仅仅是技术领先的创造者,更是经营理念创新的领路人。庞大销售体系的建立,销售半径的进一步扩大,最大限度地带动了工厂不断革新技术,开创新的产品,适应新市场的需求。新产品的研发滞后于营销市场的开发在卓宝并不少见,往往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新产品尚未出炉,声势浩大的宣传和推介活动就已全面展开,工厂的管理者和工人们时常得不到喘息的机会。
三是忘我工作,无私奉献造就了卓宝工厂的传统美德。创业是艰苦的,一次、再次创业尤为艰辛。深圳工厂从开办到现在,不断在扩建,不断在上新设备,创业就从未停止。尤其是建厂初期,受资金和条件所限,低成本建设,生产过程自动化能力低下,工资待遇水平不高,人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热情就显得尤为重要。工作时间的延长,肩挑背扛的强体力劳动造就了工人无私奉献的风格。管理水平低,管理手段不健全,原始的管理方法——全天候就成为基本的管理模式和习惯。曾担任过一年副厂长的黄明培先生,当时家住坪山,与工厂相隔只有七公里,为了管好工厂,尽量不出事故或少出事故,他整天呆在工厂,一个月才回一次家。回想当年这些一起拓荒的战友们,他们既得益于工厂良好的效益而使他们有稳定的工作和经济收入,同时,我们更应该感谢他们为工厂的多次创业所作出的奉献。
我是深圳工厂创始人之一,也是工厂发展的见证人。在工厂这块土地上,洒下了我辛勤的汗水,留下了我深深的脚印,我热爱工厂,更留念与我一同战斗过的伙伴。虽然我已离开工厂,但我与工厂总有不解之缘。工厂的事,只要商求于我,我都会毫无保留地去献计献力。我对工厂始终有一份深厚情感。这情感,有时真如父子一般,无法割舍。(文/李明扬,略有删节)
回望来路,卓宝人开拓进取的精神贯穿始终,对品质的坚守,对细节的追求,是卓宝得以长足发展的基础,也是卓宝最珍贵的精神财富,愿你我都能从中汲取力量,与卓宝一起迈向更朝气蓬勃的明天。
标签: #深圳市卓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