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死后用150℃开水煮3到4小时!英国开始推行“水葬”,称很环保!

阿磊宅动漫 29604

前言:

此刻同学们对“葬礼一般几个小时”大致比较关切,姐妹们都需要剖析一些“葬礼一般几个小时”的相关知识。那么小编在网上汇集了一些对于“葬礼一般几个小时””的相关内容,希望兄弟们能喜欢,朋友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2019年英国BBC制作并播出的电视剧《未来岁月》里,“水葬”这个词语第一次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编剧借着角色之口,说出了他的预言——“以后水葬可能会替代火葬。”

事后诸葛亮地说,这位导演可谓目光如炬,因为他准确地预测了未来:根据英国权威媒体《都市报》披露,英国将首次实行水葬。而这种新型丧葬模式,也被媒体称赞为“比火葬更环保,对遗体更温和。”

此水葬非彼水葬

说起水葬,我们中国人首先想到的,是我国西南地区一些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实际上,这与英国此次推出的水葬完全不是一个东西。不过会出现这样的误解也无可厚非。因为在正式的翻译中,它应该被称做“水焚”。

怎么样,换了一个称呼,这个之前听起来原始而浪漫的丧葬形式,是不是一下子“现代化”起来了?而且还带着一丝诡异,而且总有种“炖四个小时出锅,撒上调味料就可以吃了”的感觉?

当然,以上只是玩笑话,新型“水葬”出现并在在欧洲得到推广,对全球环境保护的形式,或将产生里程碑式的意义。

说了那么多,究竟什么是“水焚”葬呢?通俗来说,就是用丝绸之类的丝织品将人类的遗体包裹起来,然后放入“锅炉”里在150摄氏度的环境下进行高温处理。而水焚中使用的水,自然也不可能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自来水,而是浓度为百分之五的碱水溶液。

经过3—4小时的处置之后,一场“高科技”葬礼就结束了。原本的遗体,仅有白色的骨灰和一些液体存留下来。值得一提的是,兴起于欧美国家的“水焚葬”一词,其来源其实是一个希腊语单词“Resoma”,翻译为中文意思是“人体复活”。用这样一个意味深长的词语来命名水焚葬,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

或许是西方人认为结束葬礼后的人又一次得到了新生,而故如此命名吧?这倒是比简单地翻译成“水焚”多了一丝浪漫色彩。

这种丧葬模式最大的益处,就是它由内到外的“环保”。是的,从开始到结束,甚至结束以后尸体的处理,都完全环保,甚至连葬礼的“残余”也被从业者找到了利用空间他们会将白色骨灰当做肥料使用,连那些液体也是无害的,甚至可以用来浇花,或者丢弃到荒郊野外也不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还有一个优点则是它极省空间,如果推广开来,就能解决世界范围内或多或少存在的“墓地空间紧张”的问题。

当然,这只是它为全球环保事业所做贡献的一小部分,真正的贡献,还要从对比中才能感受到:自1902年英国将火葬合法化以后,这是一百多年来又一个即将合法化的丧葬形式。相比于目前在英国最受欢迎的火葬(英国的火化率在70%以上),在节能环保上取得了重大进步。

首先在节能减排上,这俩方式消耗的碳排放量就不是一个量级的。根据英国专家所说:“新型的水焚技术,其处理一具遗体所需的碳排放量,是同等条件下一台耗油火葬机的几十分之一”。

众所周知,世界上的人口有70亿之众,这也意味着我们度过每分每秒,在世界不同角落都会有人离世,如果水焚技术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那么它为世界环保形式所作出的贡献,将是不可估量的。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机遇。

英国规模最大的殡葬公司之一——Co-op Funeralcare 公司就迅速注意到了这个商机,他们也是最早宣布会紧跟政策在今年稍晚时候推出“水焚葬”服务的从业者。无论从哪个方面看,这都是一个潜力无限而且名利双收的朝阳产业。

不过唯一阻止其蓬勃发展流通全球的因素也有很多,比如昂贵的造价、对尸体的处理方式同绝大部分宗教信仰的冲突以及昂贵的费用等,都可能让人们对这种“新奇”的方式望而却步。

那么,万众瞩目的“水焚葬”究竟会如何发展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花里胡哨的“绿色殡葬”

如今,随着人们对保护环境这个话题的讨论越来越深入,殡葬行业也不知不觉被囊括其中,在环保观念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绿色殡葬”这一形式来作为结束自己一生的最后一个仪式。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世界各国也推出了特色各异的“绿色殡葬”服务。

在我们国家,作为“摩登之都”的上海最晓得“赶潮流”,早在十多年前就紧跟国际步伐,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推出了树葬服务。在上海,甚至有一个专门接收绿色殡葬消费者遗骸的“暖冬园。”这里除了广为人知的树葬、花坛葬之外,壁葬在近几年也成为了一些人的选择。

所谓壁葬,就是将骨灰盒镶嵌在墙壁里面的一种安葬新模式,这种新方式最为显而易见的好处就是节约了占地面积,在如今公墓墓地价格水涨船高,不少人高呼“死不起了”的时代,这种既环保又省钱的新形式受到了许多人的欢迎。

当然,除了中国外,世界上许多国家也在绿色殡葬上做文章,为环保出力。比如北欧三国之一的瑞典,他们国家在这方面最为广受欢迎的是冰葬。或许是为了应和瑞典冰天雪地的环境吧?绿色殡葬也入乡随俗了。

所谓冰葬,就是将逝者的遗体浸入液氧中,众所众知液态氧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可达到零下196摄氏度的超低温,这也是冰葬命名的由来。在将近零下200度的超低温中,人会被冻得很“脆”,这时候只要轻轻一碰,遗体就会在顷刻间化为齑粉。

然后再把它们混合着玉米淀粉或者活性炭长埋土中,六个月后就成了环保又节约的肥料啦!在将它们像施肥一样施入树根、花盆,看着它们茁壮成长、开枝散叶最后硕果累累,好像逝者又活了一次,以这种形式陪伴在亲人朋友身边一样,温馨得很。

无独有偶,在世界森林覆盖率榜单上名列前茅的日本,绿色殡葬的形式也客随主便了!他们那里最为流行的,是树木葬。顾名思义,也就是在提前种好的树下挖个大洞,把人的遗体直接安葬在树木下边。

这种听起来非常草率的遗体处理方式,在日本却出人意料地受欢迎。究其原因,原来是他们和我们一样面临着“死不起”的困境、这种树葬既省钱又环保还省事儿,它能够在日本大行其道,也情有可原了。

说完了一些一本正经的环保葬,最后再给大家介绍一个有些无厘头的烟花葬。所谓烟花葬,顾名思义就是把骨灰混入烟花中,然后射向夜空,在一片赞叹中璀璨地结束一生。这种简单粗暴的葬法,光从介绍来看,就在社会风格相对保守的东方世界没什么市场。

实际上也是如此,提供这种服务的公司也大多开设在脑回路与我们完全不同的西方欧美国家,不过产业规模普遍不大,这也说明了尽管在更加开放的西方,这种听起来有些奇葩的葬法,也只是被零星接受而已。

“环保葬”叫好不叫座

“活着买不起房,死了下不起葬。”当下墓价水涨船高的背景下,这句话成了时下年轻人苦中作乐的无奈笑谈。为了解决这个困境,各地的政府部门在近十年的时间里也在不断推广各种形式的环保葬,可令人费解的是,如今中国的殡葬行业内,却出现了“环保葬”叫好不叫座的情况。

这是为什么呢?或许有些读者会说是因为中国人“入土为安”观念所至。其实不然,就拿环保葬中的树葬、花葬来举例,这不也是让生命重归自然,也完美契合了入土为安的理念。为什么这种环保又省事的葬法在我们国家不受欢迎呢?

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其根源还是在于中华传统文化中“厚葬薄养”观念的根深蒂固。

何谓“厚葬薄养”呢?顾名思义,就是遵循中国传统观念中“死者为大”的思想理念,在生前对父母老人不好好尽孝,却在死后大张旗鼓地在葬礼上铺张浪费,假装孝子贤孙的“伪孝”行为。这种现象,在农村地区尤其常见。

毫无疑问,这是一种陋习。那么时至今日,在政府部门不断倡导“移风易俗”“厚葬薄养之风当刹”的今天,大操大办的葬礼形式为何还在农村地区大行其道?究其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如今农村地区就业机会日渐稀少的情况下,许多年轻人选择背井离乡外出打拼,成百上千公里的距离,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子女对父母照料的缺乏,“薄养”就这样产生了。

另一方面,虚荣、攀比的歪风邪气刮到农村,加速了“厚葬”之风的传播。在如今的农村,社会分层的象征显得十分直白而庸俗,几乎完全以面子、金钱两大要素来衡量一个家庭在社交圈子里地位高低的唯二标准。

在这两种情况的共同荼毒之下,“饿了不给一碗饭,死了宴席请一村”成了子女“尽孝的畸形手段”。那么在这种背景之下,如果谁家选择了新兴的“环保葬”,必然会让他们变成众矢之的,成为左邻右舍茶余饭后大肆嘲笑的对象,甚至会波及整个家族在村子里的声望。

这一点,在宗族观念还比较根深蒂固的南方尤其严重,所以环保葬虽然好,但由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相对落后的思想观念,环保葬出现叫好不叫座的现象,也很正常。

那么要想刹主殡葬行业所呈现出来的这种畸形潮流,让环保葬真正深入基层,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收,又该怎么做呢?一方面,政府的积极正向引导必然是不可或缺的;另一方面,除了引导以外,应该立法,增设对葬礼大操大办,助长歪风邪气者的处罚条例。

除此之外,政府部门可以适当给一些实惠。比如对主动选择绿色丧葬模式者,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和补贴,让老百姓能够主动选择更加环保的绿色丧葬模式。

古语说人生之大事,莫过于生死。相信读者朋友们在夜深人静时肯定不止一次思考过死,想过死后的世界。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在安葬方式日渐丰富的今天,你愿意选择这些新兴的环保葬,还是一些相对传统的方法呢?

标签: #葬礼一般几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