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读懂上市公司报告|上市公司定期报告QA解读第二期-资产负债表篇

西部利得基金 3194

前言:

现时看官们对“负债表年初余额”大概比较着重,各位老铁们都需要剖析一些“负债表年初余额”的相关文章。那么小编同时在网上汇集了一些关于“负债表年初余额””的相关内容,希望咱们能喜欢,兄弟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 什么是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总括反映公司在一定日期全部资产、负债和股东权益的会计报表。该表反映了公司在特定日期的静态财务状况,因而又称为财务状况表。它表明公司在某一特定日期所拥有的经济资源、所承担的经济义务和公司所有者对净资产的要求权。通俗地说,资产负债表就像给公司拍摄的一张“照片”,基本反映了公司在某个时点(例如XX年12月31日或XX年6月30日)的财产分布景象,但对于这个时点之前和之后的财产状况无法揭示。每过一定时期,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都会发生变动,然后资产负债表又对新时点上的财务状况进行反映。资产负债表的年初余额和期末余额,就分别反映了两个不同时点的公司财务状况。

资产负债表一般由表头和表体两个部分构成。

表头包括报表名称、编制日期、编制单位、货币单位等内容。其中,编制日期是指资产负债表报告期间的最后截止日,即资产负债表日,如2008年年度资产负债表,其表头上填列的日期为2008年12月31日.这个日期不是完成报表编制的工作日期,而是指报表反映的这个日期的财务状况。

表体是资产负债表的主体,包括项目及其年初数、期末数。资产负债表提供的项目可分为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大类。其中,资产按流动性大小列示,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类;负债按偿还期的长短列示,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所有者权益按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项目列示。每个具体项目又分为“年初数”和“期末数”两栏分别填列。

资产负债表的格式主要有两种:账户式和报告式。账户式表格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类数字及其内容分左右排列,左边列示企业拥有的资产,右边列示企业的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很像T型账户,所以称其为账户式。报告式表格的特点是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改成上下垂直式排列,即首先列示企业的所有资产,其次列示负债,最后列示所有者权益。由于上下排列类似于领导的报告,所以称之为报告式的资产负债表。

由于纸张宽度有限,目前上市公司年报基本都采用报告式的资产负债表。

2. 什么是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的本质是一种经济资源。它包括实物财产、债权、其他权利等。资产表现的形式有多种: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是一种能够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因为货币计量是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所以,凡不能用货币可靠地计量的经济资源,就不能列入公司的资产,如人力资源等。资产又是一种公司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所谓“拥有”的经济资源,是指公司对资产具有产权,而“控制”的经济资源,主要是指融资租赁取得的资产。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也就是企业资产总额中,属于债权人的那部分权益,表现形式有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等。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和资产类似的,负债也需要能用货币确切计量或合理估计,大多数负债都是有一个确定的金额,但是有的负债可能一时没有确定的金额,但是通过合理估计可以确定一个比较正确客观的金额,比如公司对其出售的货物承诺提供保修服务构成的负债,企业需要根据协议做出合理估计。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所有者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是企业全部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按照形成的来源,可以分为投入资本和留存利润。前者是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后者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利润在缴纳所得税后的部分。投入资本还可以进一步分为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在股份制企业,实收资本称为股本;资本公积则由发行股票时的溢价收入和其他资本公积等构成。从法律上讲,实收资本(法定资本或股本)不得任意减少,而资本公积则可能因分红方案等减少,如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等。留存利润由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构成。盈余公积是企业提取一定比例税后利润形成的资本积累,来源是企业盈利,盈余公积金额达说明以前年度利润多,未来可以用来弥补亏损的金额就比较大。企业盈利可以股利的形式分配给股东,尚未分配的部分就形成未分配利润。

企业经营所需的全部资金来自两条渠道,一是负债,二是投资者的投资及其增值。因此债权人和投资者对企业的资产均拥有要求权,但是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又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一是偿还期限不同,负债必须于一定时期偿还;所有者权益一般只有在企业解散清算、或者破产清算时才会返还投资者。为了保证债权人利益,法律规定债权人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优先于投资者,投资者具有对剩余财产的要求权,又称剩余权益。二是享受的权利不同,债权人无权过问企业的重大生产经营决策,也无权分享企业的盈利,只享有到期收回债权本金及利息的权利,而投资者可通过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对企业生产经营及盈利分配等政策施加影响。

3. 资产是如何计量的?

资产是采用货币进行计量的。公司拥有的资产,无论是一台电脑、两张桌子或一栋厂房,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上都要量化为货币金额。从会计角度来说,对资产的计量,主要有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几种方式。

(1) 历史成本。

历史成本,又称为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者其他等价物。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其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2) 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3) 可变现净值。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需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值。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计量。

(4) 现值。

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的一种计量属性。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5) 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对同样的资产,釆用不同计量方式,结果通常会不一样,就如同用不同制式的尺子去度量人的身高,度量的结果就会不同。目前,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是两种主要的计量方法。公允价值主要用于金融工具(金融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其他资产项目则基本都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计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资产账面价值基本等于或接近市价;而历史成本计量时,出于谨慎性原则,资产价值上升时,账面价值不作任何调整,而资产价值下降时,则计提减值准备,因此,资产账面价值通常会低于市价,尤其是国内房地产增值巨大,采用历史成本计量会导致资产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存在较大差异。投资者在分析资产时,要关注不同计量方式对资产账面价值的影响。很多公司在进行资产或股权转让时,转让价格一般都大于账面价值,历史成本计量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4. 什么是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是指现金及预期能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经营周期内变现或者运用的资产。流动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款项、存货、其他流动资产等。在分析流动资产时,重点要关注货币资金、应收款项和存货,并与营业收入作比较,这几个项目的构成和变化趋势,能帮助我们揭示出上市公司经营情况。

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应当归类为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能很快地完成“从现金开始又回到现金”的过程,但是非流动资产需要在漫长的生产经营过程产生价值,短时间内只能低价售卖甚至无法变现,因此对非流动资产的大额投资可能会对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但非流动资产中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是公司实现持续生产经营、长期获取利润的基础。此外,非流动资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行业特点和公司的经营战略,例如,化工行业、能源企业属于重资产行业,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上便是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占比偏高,报告期内新建厂房,期末固定资产或者在建工程会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投资者可关注各项资产占总资产比重,与历史数据、行业数据作对比,观察是否符合行业趋势和公司发展情况。

5. 什么是货币资金,货币资金分析的要点有哪些?

在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被列为第一项,因为这是随时可以用以支付、任何人都会马上接受而且不打任何折扣的资产,其流动性最强。货币资金包括库存现金、备用金、各种银行存款和在途资金等,以货币的金额列示。银行支票、即期汇票之类的现金等价物或流动性较强的项目也属于货币资金。但是,货币资金不包括远期支票存款、临时借条、银行退票、已指定用途的货币资金和有价证券。

上市公司的货币资金并非越多越好。公司不能像守财奴一样囤积货币资金,资金需要不断地参与公司经营周转,提高使用效率,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一般而言,决定公司货币资金规模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业务规模。上市公司资产总额越大,相应的货币资金规模也越大;业务越频繁,货币资金也会越多。

(2)公司筹集资金能力。公司信誉好,向银行借款或发行股票、债券都会比较顺利,公司就可以适当减少持有的货币资金数量。

(3)公司对货币资金的运用能力。货币资金的运用也存在“效率”与“效益”的问题。上市公司运用货币资金的能力越强,资金在公司内部周转很快,公司就没有必要保留过多的货币资金。

(4)公司的行业特点。对于不同行业的公司,合理的货币资金规模会有差异。有一些历史的经验数据,投资者可以通过网络或统计年鉴查询。

投资者可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判断上市公司货币资金持有水平的合理性,同时,对货币资金占资产比例持续性地异常高,尤其是同时存在大额短期借款的情况时,要警惕上市公司是否虚构货币资金。

6. 什么是金融资产,有哪些分类?

金融资产属于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当根据其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和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将金融资产划分为以下三类:

(1)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2)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3)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企业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是指企业如何管理其金融资产以产生现金流量。业务模式决定企业所管理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来源是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出售金融资产还是两者兼有。

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是指金融工具合同约定的、反映相关金融资产经济特征的现金流量属性。银行向企业客户发放的固定利率贷款,在没有其他特殊安排的情况下,贷款通常可能符合本金加利息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如果银行管理该贷款的业务模式是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则该贷款可以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投资者在分析金融资产相关科目时,要关注金融资产在总资产的占比,以及相关的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对于非金融企业而言,比例过高意味着公司侧重投资业务,公司自身的传统业务可能经营不佳,还需要分析金融相关业务是否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是否有助于提升主营业务盈利能力,若公司当年投入较多资金购买二级市场购买股票,即便当年二级市场景气度较高,股票增值给公司带来巨额收益,也不能说明公司的盈利能力强,因为二级市场股价涨幅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单一年度的投资收益不能说明公司的投资眼光独到,也难以给公司的主营带来助力,只是一个短期的投资行为,因此不能据此预测公司来年收益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7. 什么是应收账款?

应收款项是资产负债表中另一个重头戏,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和其他应收款等内容。应收款项的出现,是现代会计中应计制的体现,在现代会计体系下,并不以发生现金的实际收入和支出,作为公司确认收益和费用的标准。如果公司已经按照合同或约定向对方提供服务或产品,而且这些服务或产品的价值也可以明确计量,不管公司是否已经从对方收到这些服务或产品的现金,公司就应该将这些服务或产品的价值计作报表中的收入,并将与这些服务或产品有关的支出计作成本或费用,这就是应计制。应计制最大的问题就是公司账面利润与现金流的脱节,因此必须以现金流量表补充说明公司的现金状况。

应收票据是公司提供产品或服务收到的商业票据,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可提前贴现或到期兑付,也可背书转让。由于我国目前信用链薄弱,商业票据市场并不发达,大多企业之间的款项结算都不采用这种方式,只有对一些保持长期业务关系、资金实力雄厚、信誉较好的企业,企业才会接受对方出具的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应收股利是公司投资的企业已宣布发放,但实际尚未发放的股利,合并资产负债表上的应收股利,是没有纳入合并范围的被投资公司已宣布但尚未支付的股利。

8. 如何对应收款项进行分析?

应收账款是资产负债表的一个重要内容。投资者在分析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时,要对销售货物中的应收账款情况作具体分析。

一方面,同上述应收票据一样,增加应收账款是一种促销手段,是提供给销售商的优惠条件,可以减少存货、加速资金周转。

另一方面,应收账款也可能带来损失。应收账款的存在,相应会减少公司的投资机会。因为公司的资金如不占用在应收账款上,可存入银行获取利息或投资于其他项目取得相应收益。应收账款的存在,还会增加公司的管理费用。在实现商品赊销前,一般要对客户的信用情况进行分析调查,由此会产生一定的费用支出。有时为了追讨欠款会发生幵支等等,这些都会引起公司管理费用的增加。

应收账款收回也是有风险的,按照国际惯例,一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有较大的坏账可能,容易产生财务状况恶化的不良后果。此外,公司也可能因为债务人的死亡或破产而无法收回其债权。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存在重大回收风险的巨额应收款项,注册会计师往往会就此对公司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

此外,应收账款的大幅增加可以使“流动资产”大幅度增加,会使公司的总资产相应增加,从而导致股东权益即净资产也相应地增加,使得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与每股净资产变得十分好看,而事实上这里面有不良资产的“水分”(因为可能存在巨额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

投资者可通过报表附注,仔细分析应收账款的主要构成、账龄情况及坏账准备计提情况。

针对应收账款,投资者在分析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时,应注意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应收账款增长率与营业收入增长率的对比、应收账款的账龄情况等。

9. 什么是预付款项?什么是预收款项?

预付账款是指按照合同规定预付的款项,由于交易尚未发生,所以这笔钱还是公司的,只是暂存别处,属于会计要素中的资产。企业进行在建工程预付的工程价款,可以在本科目核算。预付款项情况不多的,也可以不设置本科目,将预付的款项直接记入“应付账款”科目。

预收账款是按照合同规定预收的款项,由于交易尚未发生,所以这笔钱还不是公司的,属于会计要素中的负债。新收入准则后,预收账款的职能大多由合同负债承接,企业因转让商品收到的预收款进行会计处理时,不再使用“预收账款”科目,而是“合同负债”。预收账款情况不多的,也可以不设置本科目,将预收的款项直接记入“应收账款”科目。

预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的数额可以在一定程度反映公司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公司生产的产品竞争力越强,对下游的议价能力越高,就可以要求客户提前支付采购款,在公司内部形成预收账款,提高资金运用效率,降低融资成本,多出来的资金还可以用于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或用于研发,提高公司长期竞争力和投资回报。相反,若公司的议价能力较差,产品同质化严重,需要向上游供应商预付一部分款项,形成预付款项,加大了公司的融资需求,容易造成资金链压力。投资者可以关注预付款项占流动资产的比例,此外,预付账款的年限最好在一年以内,时间过长一方面对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造成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企业的生产经营大多在一年内完成,如果没有按时转化成存货,就可能存在资金难以收回的风险。

预付款项的前五名供应商也值得关注,既然公司愿意预付一部分货款,说明对方的产品市场认可度高,投资者可以通过天眼查、企查查等公开网站查阅供应商的成立年限,公司背景等,若公司注册时间短,也没有较高的市场关注度,就要考虑上市公司资金的安全性了。

10. 如何从预付款项、其他应收款、其他流动资产等资产科目,分析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迹象?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在非经营性交易背景下,上市公司代替控股股东或关联方承担费用、偿还债务,或者直接给关联方提供借款,第二种是在关联交易过程中预收大额款项或拖欠应付款项,交易付款期限长于市场同行业期限,第三种是上市公司为大股东借款提供担保,大股东到期不还,上市公司履行担保责任代为清偿债务。上述事项主要体现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预付款项、其他应收款、其他流动资产等资产科目。投资者在分析年报时,需重点关注相关科目。一方面可以关注相关科目前五大欠款方情况,是否与公司大股东存在关联关系,公司会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相关信息,若是,需进一步关注相关明细科目金额及变动情况、形成原因、商业合理性、定价依据、期后回款情况等。另一方面,可以关注相关科目的重要性,其金额及其变动情况以及占净资产及总资产的比重,若占比较高,需进一步结合同行业可比公司及行业模式等情况分析其合理性,关注是否存在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迹象。

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资金占用问题影射出公司的内部控制存在严重缺陷,公司内部对资金使用的审批不规范,缺乏有效的内部制约机制。

11. 什么是存货,如何对存货进行分析?

存货是指上市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备的各种资产。为销售而准备的资产,主要指产成品和可供销售的半成品;为耗用而储备的资产主要指原材料、在产品、自制半成品、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

根据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附注中详细披露与存货有关的下列信息:

(一)各类存货的期初和期末账面价值。存货在商业类上市公司主要指购入后计划转售的商品,在工业类上市公司主要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它们以取得时实际成本计价。

(二)确定发出存货成本所采用的方法。确定存货成本的方法有个别认定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公司无论采用何种存货计价方法,均会在报表的会汁政策一项进行说明。

(三)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依据,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方法,当期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当期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以及计提和转回的有关情况。

(四)用于担保的存货账面价值。

存货是上市公司流动资产中重要的项目。它所占的金额通常占流动资产的大部分,一般可达到流动资产金额的50%〜80%。但存货是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较差的一种。存货过多,会影响上市公司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利润的可靠性;存货过少,又会影响公司的销售。因此,为了提高公司效益,满足销货的需要,必须确定一个合理的存货量。

可变现净值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以存货的估计售价(比如市场销售价格、合同作价等)减去至完工时估计要发生的成本、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如果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等因素使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发生较大下跌,低于账面的成本,这部分跌价的损失就应当从存货的价值中扣除,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的计算带有主观估计的因素,并且后续可以转回,因此成为一些公司利润操纵的工具。

投资者在分析公司的存货时,可以对照行业可比公司和历史存货水平,并结合公司存货结构及行业趋势,观察期末存货的价值变化是否与生产经营情况、产品生命周期契合。如公司预计来年行业景气度上升,为此加大存货投资,期末存货价值应当呈现一定比例上升。如当年公司销售不佳,假设产量不发生改变,体现在报表上就是产成品占比高,存货积压,此时投资者还要进一步关注存货跌价准备是否计提充分,结合库龄数据分析存货的质量。投资者还可以观察报告期内的采购金额以及应付账款变化,是否与存货的变化相对应。

12. 什么是合同资产?什么是合同负债?

合同资产是指企业已向客户转让商品而有权收取对价的权利,且该权利取决于时间流逝之外的其他因素(例如,履行合同中的其他履约义务)。

合同资产和应收款项都是企业拥有的有权收取对价的合同权利,二者的区别在于,应收款项代表的是无条件收取合同对价的权利,即企业仅仅随着时间的流逝即可收款,而合同资产并不是一项无条件收款权,该权利除了时间流逝之外,还取决于其他条件(例如,履行合同中的其他履约义务)才能收取相应的合同对价。因此,与合同资产和应收款项相关的风险是不同的,应收款项仅承担信用风险,而合同资产除信用风险之外,还可能承担其他风险,如履约风险等。

合同负债,是指企业已收或应收客户对价而应向客户转让商品的义务。如企业在向客户转让商品之前,客户已经支付了合同对价或企业已经取得了无条件收取合同对价权利的,企业应当在客户实际支付款项与到期应支付款项孰早时点,按照该已收或应收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待未来履行了相关履约义务,即向客户转让相关商品时,再将该负债转为收入。某些情况下,企业收取的预收款无需退回,但是客户可能会放弃其全部或部分合同权利。企业预期将有权获得与客户所放弃的合同权利相关的金额的,应当按照客户行使合同权利的模式按比例将上述金额确认为收入;否则,企业只有在客户要求其履行剩余履约义务的可能性极低时,才能将相关负债余额转为收入。企业在确定其是否预期将有权获得与客户所放弃的合同权利相关的金额时,应当考虑将估计的可变对价计入交易价格的限制要求。

13. 什么是长期股权投资?如何从年报中分析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是指通过投资取得被投资单位的股份。企业对其他单位的股权投资,通常是为长期持有,以期通过股权投资达到控制被投资单位,或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为了与被投资单位建立密切关系,以分散经营风险。一项股权投资是否纳入“长期股权投资”,主要看是否实现了“控制”、“共同控制”或者是“重大影响”。

控制是指有权决定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该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被投资单位为本企业的子公司。通常,当投资企业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50%以上的表决权资本,或虽然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50%或以下的表决权资本,但具有实质控制权时,也说明投资企业能够控制被投资单位。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是否具有实质控制权,可以通过以下一项或若干项情况判定:(1)通过与其他投资者的协议,投资企业拥有被投资单位50%以上表决权资本的控制权;(2)根据章程或协议,投资企业有权控制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3)有权任免被投资单位董事会等类似权力机构的多数成员。这种情况是指虽然投资企业拥有被投资单位50%或以下表决权资本,但根据章程、协议等有权任免董事会的董事,以达到实质上控制的目的;(4)在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会议上有半数以上投票权。但能够控制被投资单位董事会等类似权力机构的会议,从而能够控制其财务和经营政策,使其达到实质上的控制。

共同控制是指按合同约定对某项经济活动所共有的控制。共同控制,仅在与该项经济活动相关的重要财务和经营决策需要分享控制权的投资方一致同意时存在。投资企业与其他方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的,被投资单位为本企业的合营企业。合营与联营企业等投资方式不同的特点在于,合营企业的合营各方均受到合营合同的限制和约束。一般在合营企业设立时,合营各方在投资合同或协议中约定在所设立合营企业的重要财务和生产经营决策制定过程中,必须由合营各方均同意才能通过。共同控制的实质是通过合同约定建立起来的、合营各方对合营企业共有的控制。实务中,在确定是否构成共同控制时,一般可以考虑以下情况作为确定基础:(1)任何一个合营方均不能单独控制合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2)涉及合营企业基本经营活动的决策需要各合营方一致同意;(3)各合营方可能通过合同或协议的形式任命其中的一个合营方对合营企业的日常活动进行管理,但其必须在各合营方已经一致同意的财务和经营政策范围内行使管理权。

重大影响是指对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力,但并不决定这些政策。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的,被投资单位为本企业的联营企业。当投资企业直接拥有或通过子公司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20%以上但低于50%的表决权股份时,一般认为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此外,虽然投资企业拥有被投资单位20%以下的表决权资本,但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也应确认为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1)在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的权力机构中派有代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的权力机构中派有代表,并享有相应的实质性的参与决策权,投资企业可以通过该代表参与被投资单位政策的制定,从而达到对该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2)参与被投资单位的政策制定过程。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可以参与被投资单位的政策制定过程,在制定政策过程中可以为其自身利益提出建议和意见,由此可以对该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3)与被投资单位之间发生重要交易。有关的交易因对被投资单位的日常经营具有重要性,进而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到被投资单位的生产经营决策;(4)向被投资单位派出管理人员。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派出管理人员,管理人员有权力并负责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活动,从而能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5)向被投资单位提供关键性技术资料。在这种情况下,因为被投资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需要依赖投资企业的技术或技术资料,从而表明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

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包括成本法和权益法。成本法核算的范围包括:(1)企业能够对被投资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2)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时,除追加或收回投资外,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一般应保持不变。权益法核算的范围包括:(1)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即企业对其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2)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时,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与按持股比例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公允价值的份额进行比较,如果前者大于后者,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如果前者小于后者,该部分差额计入当期的营业外收入,同时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作为投资者在分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时,主要有以下两个要点:

一是要看长投核算方法及权益法和成本法的转换。长期股权投资在持有期间,因各方面情况的变化,可能导致其核算需要由一种方法转换为另外的方法,比如通过对被投企业增资或者减资以实现股权上的实际控制或者重大影响,也可以通过委托表决权的方式来调整控制。两种核算方法直接影响投资方的净利润,所以在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时,要关注其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式,尤其是上市公司转换核算方法时要重点关注。权益法向成本法的转变其实是“重大影响”向“实际控制”的变化。

二是要看长期股权投资与公司主营业务的相关性。分析企业长期股权投资时,需要关注被投资企业和投资企业主营业务的相关性。如果没有直接关系,我们就把这类资产视为非核心资产,警惕企业盲目多元化和跟风投资。如果有紧密关系,甚至是本身和投资方主营业务相同,那就需要将这项长期股权投资视为核心资产,和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一起分析,其贡献的投资收益也视为企业的核心利润。

14. 什么是投资性房地产?如何从年报中分析投资性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者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的范围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已出租的建筑物。

投资性房地产主要有以下特征:一是投资性房地产的主要形式是出租建筑物、出租土地使用权,这实质上属于一种让渡资产使用权行为,另一种形式是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二是投资性房地产在用途、状态、目的等方面区别于作为生产经营场所的房地产和用于销售的房地产。三是投资性房地产有两种后续计量模式。企业通常应当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只有在满足特定条件的情况下,即有确凿证据表明其所有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也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但是,同一企业只能采用一种模式对所有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不得同时采用两种计量模式进行后续计量。财务报表附注部分会说明公司采用哪种计量模式,具体在第十一节 财务报告中的合并财务报表项目注释部分。

作为投资者在分析公司投资性房地产时,要关注固定资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以及成本模式计量变更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合理性。企业有确凿证据表明其房地产用途发生改变,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应当将投资性房地产转换成其他资产或者将其他资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1)投资性房地产开始自用;(2)作为存货的房地产,改为出租;(3)自用土地使用权停止自用,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4)自用建筑物停止自用,改为出租。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只有在房地产市场比较成熟、能够满足采用公允价值模式条件的情况下,才允许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从成本模式计量变更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的,应当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并按计量模式变更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期初留存收益。由于过去几年房价上涨,公司通过将固定资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和变更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的方式,来达到保壳的目的,但是此类方法只能使用一次,因为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

15. 什么是无形资产?如何看待公司的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是指上市公司用于生产商品或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用于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使用年限超过一年的非货币性资产。它一般包括专利权、商标权、非专利技术、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特许权、租赁权等。无形资产的突出特性在于没有实物形态,它只表明公司拥有一种法定权利,或者是表明公司拥有获得高于一般收益水平的能力。

根据无形资产的特点,公司对内部开发研制的无形资产,应按实际成本计价,但必须是可辨认的、能够确指的取得无形资产的支出,才能作为成本入账,否则,即使公司拥有某项无形资产,也不能将其本金化,作为无形资产入账。为正确计算公司的经营损益,按照谨慎性原则,无形资产从开始使用的年份起,凡有规定使用年限的应按使用年限平均摊销;对没有规定使用年限的,一般应在十年之内摊销。如果无形资产的价值受外部条件的影响,使有效使用期有明显变化的,应当将永久性下降的价值计入当期损益。

投资者在分析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时,要看记入无形资产的内容是否确切,无形资产的摊销期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如专利权,随着科技迅速发展,影响了专利权的实际使用年限。此外,还要看无形资产的利用效果如何。同时对于部分公司,无形资产如特许经营权等可能构成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需要重点关注报告期内此类无形资产的变动情况。

16. 什么是固定资产?对上市公司固定资产的分析主要有哪些要点?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的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的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等。

固定资产分析中,我们主要分析固定资产的折旧,因为固定资产折旧方式的不同,将直接影响公司的盈利,影响每股的收益。

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很多,有直线法、工作量法、加速折旧法等。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用直接影响公司成本、费用的计算,也影响到公司的收入和纳税。

作为投资者在分析公司固定资产时,一要看固定资产采用什么样的折旧法。加速折旧法能较快收回公司的投资,减少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但这种方法增加了公司成本、费用的支出,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同期的上市公司利润和税收支出。二要看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确定是否合理,有时由于公司经营不善,导致利润减少。如果人为延长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就意味减少了每期的折旧额,从而减少了成本费用的支出,使得公司盈利出现虚增。

17. 什么是在建工程?如何从年报中分析在建工程质量?

在建工程是指企业资产的新建、改建、扩建,或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大修理工程等尚未完工的工程支出。在建工程通常有“自营”和“出包”两种方式。自营在建工程指企业自行购买工程用料、自行施工并进行管理的工程;出包在建工程是指企业通过签订合同,由其它工程队或单位承包建造的工程。

作为投资者在分析公司在建工程时,主要有以下三个要点:

一是要看大额在建工程施工进度。一般而言,公司对于重大的投资项目都会在年报中披露项目实施计划,并且在建设期持续披露投入的金额以及施工进度。如果公司披露因为各种所谓的天灾人祸导致工程进度低于预期(尤其是工程进度停滞甚至倒退),投资者就要十分警惕,这是在建工程舞弊的征兆之一。对于这些存疑的在建工程科目,要通过分析在建工程开始的历年年报,查阅其报表附注,追溯施工进度,推算其合理进展,具体在第十一节财务报告中的合并财务报表项目注释部分。

二是要看在建工程结转固定资产的时点控制。在建工程在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应当转为固定资产,而因为在建工程不需要计提折旧但固定资产需要计提折旧,同时在建工程对工程相关债务的利息支出可以资本化,但是固定资产不可以,所以有的公司就会在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的时点上做文章。公司可以通过延迟将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减少企业当期的财务费用和折旧费用,从而优化企业当期利润。

三是要看在建工程与其生产经营规模和发展规划是否相匹配。一些生产型企业在建工程金额非常高,在全国乃至全球各地都在新建厂房扩大产能,但是这些企业近几年毛利率却在下降,产能利用率下降,存货周转率下降,这种情况下,公司在建工程与其生产经营规模和发展规划就不匹配。

18. 什么是商誉?如何计提商誉减值?商誉减值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具体影响?

商誉是指能在未来期间为企业经营带来超额利润的潜在经济价值,或一家企业预期的获利能力超过可辨认资产正常获利能力(如社会平均投资回报率)的资本化价值。商誉是企业整体价值的组成部分。在企业合并时,它是购买企业投资成本超过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

公司在对包含商誉的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时,如与商誉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存在减值迹象,应当首先对不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计算可收回金额,并与相关账面价值相比较,确认相应的减值损失。然后再对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比较这些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账面价值(包括所分摊的商誉的账面价值部分)与其可收回金额,如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就其差额确认减值损失,减值损失金额应当首先抵减分摊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中商誉的账面价值;然后根据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中除商誉之外的其他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所占比重,按比例抵减其他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以上各项资产账面价值的抵减,都应当作为各单项资产(包括商誉)的减值损失处理,计入当期损益。抵减后的各资产的账面价值不得低于以下三者之中最高者,即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如可确定的)、该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如可确定的)和零。因此而导致的未能分摊的减值损失金额,应当按照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中其他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所占比重进行分摊。

如果因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是母公司根据其在子公司所拥有的权益而确认的商誉,在这种情况下,子公司中归属于少数股东权益的商誉并没有在合并财务报表中予以确认。因此,在对与商誉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下同)进行减值测试时,由于其可收回金额的预计包括了归属于少数股东权益的商誉价值部分,因此为了使减值测试建立在一致的基础上,公司应当调整资产组的账面价值,将归属于少数股东权益的商誉包括在内,然后根据调整后的资产组账面价值与其可收回金额进行比较,以确定资产组(包括商誉)是否发生了减值。上述资产组如发生减值的,企业应当首先抵减商誉的账面价值,由于根据上述方法计算的商誉减值损失包括了应由少数股东权益承担的部分,而少数股东权益享有的商誉价值及其减值损失都没有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反映,合并财务报表只反映归属于母公司的商誉,因此应当将商誉减值损失在可归属于母公司和少数股东权益之间按比例进行分摊,以确认归属于母公司的商誉减值损失,并将其反映于合并财务报表中。

如果公司需要对商誉计提减值,则构成利润表上的“资产减值损失”,因此会减少当期净利润,同时资产负债表上会减少非流动资产、总资产、净资产。对于部分前期并购形成大额商誉的公司而言,一旦并购标的业绩下滑或未达到预期,公司就很可能需计提大额商誉减值,进而导致出现大额亏损,对公司业绩造成严重不利影响,因此对存在大额商誉的公司,投资者需重点关注其风险。

19. 什么是资产减值?如何看待资产减值计提和转回?

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即当公司某项资产价值下降后,致使该项资产价值(以可收回金额计量)已低于账面价值,例如钢材市价大幅下跌导致公司库存钢材价值下降、金融危机导致某项应收款已很难收回,则公司需要针对该项存货或应收账款计提减值。

从2007年1月1日开始,上市公司开始执行新会计准则,资产减值范围几乎扩大到所有资产,除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和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外,其他资产发生减值时一般都需要计提减值。

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金额都是计提过减值准备之后的金额,要了解企业资产减值信息,可从各项资产的报表附注获取,具体在“第十一节 财务报告 七、合并财务报表项目注释”。投资者在分析资产质量时,应注意对资产减值信息的阅读和分析。

上市公司要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对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当企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即表明资产发生了减值,企业应当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并把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对资产可收回金额的估计,应当根据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

计提减值的资产如果在以后年度出现价值回升,对短期性资产(如应收账款、存货)可通过损益转回减值准备。但新会计准则规定,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模式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含在建工程、工程物资等)、生产性生物资产、探明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石油天然气井及相关设施及辅助设施设备、无形资产(含资本化的开发支出)、商誉等长期资产一经确认计量减值损失.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种规定可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上市公司利用减值转回进行利润操纵的现象。

由于资产减值判断的主观随意性较大,验证减值计提合理性难度较大,因此,上市公司利用减值计提操纵利润情况也经常出现。资产减值常见的问题有,第一情况是减值准备计提不足,导致资产虚增和利润虚增;第二种情况恰恰相反,有些上市公司可能过度进行减值计提,譬如有些上市公司当年业绩已经亏损,干脆一次亏个够,大幅计提资产减值,来个“洗大澡”,或者当年经营情况特别好,公司希望隐藏业绩,也有动机进行大幅计提减值,从而导致资产虚低和利润虚低。还有一些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转回做文章,在通过经营扭亏无望的情况,采用先大幅计提减值准备,然后再在今后转回减值准备,从而实现扭亏或净资产由负转正。因此,投资者要对上市公司大额减值计提或转回现象加以关注,分析其合理性和背后可能的动机。

20. 什么是追溯调整?

追溯调整,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时,如同该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就开始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相关项目进行调整。也就是说,应当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并相应调整变更年度的期初留存收益以及会计报表的相关项目。

如果提供比较会计报表,对于比较会计报表期间的会计政策变更,应当调整比较期间各期的净损益和有关项目,视同该政策在比较会计报表期间一直采用;对于比较会计报表期间以前的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应当调整比较会计报表最早期间的期初留存收益,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数字也作相应调整。

21. 如何从资产负债表科目分析公司流动性?

分析公司流动性在于观察企业一定时期内的资金周转情况,掌握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从狭义角度来看,公司资产流动性是指企业资产在价值不损失情况下的变现能力和偿债能力。变现能力是企业产生现金的能力,它由近期有多少流动资产可以转变成现金决定;而偿债能力则反映了企业是否具备按约定及时偿还债务的能力。

合适的流动性指标可以帮助投资者及时监测公司流动性状况,以便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作出应对。仅从资产负债表科目来看,主要有以下流动性指标:

(1)流动比率的计算公式为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该公式可以帮助投资者衡量短期资产变现用于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其中,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流动负债包括应付账款、应付票据、期内到期的长期债务、应交税费及其他应付费用。一般认为流动比率应维持2:1才足以表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良好,这是在存货正常运转、应收账款正常回收的条件下,倘若出现存货积压、产品滞销、应收账款已过期末能及时回收等情况时,虽然提高了流动比率,但并不代表企业具有较高的偿债能力。因此,应用流动比率评价短期偿债能力时应注意流动资产的构成及各项流动资产的周转情况。

(2)速动比率的计算公式为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该比率是衡是公司流动资产可以立即用于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其中速动资产指公司流动资产扣除变现能力较差的资产后的余额,主要由现金和应收账款构成,不包括存货,一方面是因为存货变现速度较慢,另一方面公司不能依靠处理存货资产来清偿债务。从流动资产中剔除不易变现的资产 ,其差额即为可变现并用于偿付流动负债的速动资产,因此速动比率比流动比率反映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更可靠。一般认为速动比率1:1较好,过低则表示企业偿付短期负债可能存在困难,反之则表明企业的闲置资金过多。但实际上应用速动比率评价流动性时仍需视速动资产的构成和运用情况以及其他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3)营运资本的计算公式为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为了降低流动性风险,一般要求公司的营运资本为正,营运资本越多,说明公司不能如期偿还短期负债的风险越小。因此,营运资本的多少可以反映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

22. 什么是流动负债?如何对公司流动负债进行分析?

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它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货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应付利润、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等。

流动负债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必须在一年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履行偿还的义务;

二是要用公司的流动资产或新的流动负债清偿。在流动负债中,数额比较大,经常性发生的主要有: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交税金、应付利润、其他应付款等。

流动负债产生的原因有多种:由借贷形成的流动负债,如从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借人的短期借款;由结算过程中产生的流动负债,如公司购入原材料,货已到而货款尚未支付的待结算应付款项;由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流动负债,有些费用按权责发生制原则需要预先提取,如应交税金、应付工资等;由利润分配产生的流动负债,如应付投资者的利润等。流动负债形成的原因明确后,需要进一步关注流动负债的形成是否合理,数额是否正常,时间上是否合适。

23. 什么是预计负债?

预计负债是指因或有事项可能产生的负债。根据或有事项准则的规定,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的,企业应将其确认为负债:(1)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2)该义务的履行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3)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第一,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即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是在企业当前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企业没有其他现实的选择,只能履行该现时义务。通常情况下,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是否导致现时义务是比较明确的,但也存在极少情况,如法律诉讼,特定事项是否已发生或这些事项是否已产生了一项现时义务可能难以确定,企业应当考虑包括资产负债表日后所有可获得的证报、专家意见等,以此确定资产负债表日是否存在现时义务。

第二,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即履行与或有事项相关的现时义务时,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可能性超过50%,但小于或等于95%,尚未达到基本确定的程度。

第三,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即与或有事项相关的现时义务的金额能够合理地估计。由于或有事项具有不确定性,因或有事项产生的现时义务的金额也具有不确定性,需要估计。要对或有事项确认一项负债,相关现时义务的金额应当能够可靠估计。只有在其金额能够可靠地估计,并同时满足其他两个条件时,企业才能加以确认。

24. 什么是股本?

上市公司与其他公司比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将上市公司的全部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并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来筹集资本。股东以其所认购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股份是很重要的指标。股票的面值与股份总数的乘积为股本,股本应等于公司的注册资本,所以,股本是很重要的指标。为了直观地反映这一指标,在会计核算上股份公司应设置“股本”科目。

公司的股本应在核定的股本总额范围内,发行股票取得。但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发行股票取得的收入与股本总额往往不一致。公司发行股票取得的收入大于股本总额的,称为溢价发行;小于股本总额的,称为折价发行;等于股本总额的,为面值发行。我国不允许公司折价发行股票。在采用溢价发行股票的情况下,公司应将相当于股票面值的部分记入“股本”科目,其余部分在扣除发行手续费、佣金等发行费用后记入“资本公积”科目。

25. 什么是少数股东权益?

合并报表中反映的会计主体母公司及其所有子公司,当母公司所控制的子公司不是全资子公司时,意味着子公司还有除母公司以外的其他股东出资,还包括了其他小股东的投资。除母公司之外的其他股东的投资,属于合并报表中的“少数股东权益”

少数股东与“上市公司小股东”不是一回事。上市公司小股东跟大股东一样都是上市公司股东,只是持股数量存在不同,而少数股东权益中的少数股东是不拥有上市公司股份,其拥有的是上市公司子公司股权,相对来说,持有股权比较要小,不具有控制权,所以被称为少数股东。

26. 如何看待留存收益?

留存收益是以指通过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而形成的资本,即经营所得净收益的积累。

上市公司利润扣除按国家规定上所得税后,即为净利润。净列润可以按照协议、合同、公司章程或有关规定,在公司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可以作为公司所有者投资所得,也可以为了扩充公司实力追加投资:或出于以盈抵亏、预先作准备的考虑等,将其中一部分留下不作分配.这部分留下的净利润与公司所有者投入资金的属性一致,均为股东权益,在会计上算为留存收益。

留存收益属股东权益,股东可以安排分配。这部分有指定用途留存收益称为“盈余公积”。因此,留存收益可分为两类: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1)盈余公积是指公司按照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积累资金。

(2)未分配利润是指未作分配的净利润,其有两层含义:一是这部分利润没有分给公司的投资者;二是这部分净利润未指定用途。

投资者应该知道,上市公司的盈余公积无论是用于补亏,还是用于转增资本(“送红股”),只不过是在同属股东权益的不同分类项目中的相互转换,如公司的转增股份,在减少盈余公积的同时,也增加了实收资本。这种相互转换,并不影响股东权益总额的增减。而“未分配利润”在资产负债表上有贷方余额,反映了公司现有的而尚未分配的利润;如余额在借方,则反映为公司未弥补的亏损数。

27. 如何阅读和分析资产负债表?

投资者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资产负债表阅读和分析:

(1)浏览一下资产负债表主要内容,由此,你就会对企业的资产、负债及股东权益的总额及其内部各项目的构成和增减变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由于企业总资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经营规模,而它的增减变化与企业负债与股东权益的变化有极大的关系,当企业股东权益的增长幅度高于资产总额的增长时,说明企业的资金实力有了相对的提高;反之,则说明企业规模扩大的主要原因是来自于负债的大规模上升,进而说明企业的资金实力在相对降低,偿还债务的安全性亦在下降。

(2)对资产负债表的一些重要项目,尤其是期初与期末数据变化很大的项固进行进一步分析,例如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固定资产、有息的负债(如短期银行借款、长期银行借款、应付票据等)、应收账款、货币资金以及股东权益中的具体项目等。例如,企业应收账款增长速度过快,说明该企业可能因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较弱或受经济环境的影响,企业结算工作的质量有所降低。又如,企业年初及年末的负债较多,说明企业每股的利息负担较重,但如果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有较好的盈利水平,说明企业产品的获利能力较佳、经营能力较强,管理者经营的风险意识较强,魄力较大。

(3)对一些基本财务指标进行计算,重点是分析比例指标,包括反映企业财务结构是否合理的指标、反映企业偿还债务安全性及偿债能力、反映股东对企业净资产所拥有的权益的指标,具体指标计算及分析在后面将有详细介绍。

(4)在以上这些工作的基础上,对企业的财务结构、偿债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上述这些指标是单一的、片面的,因此,就需要投资者能够以综合、联系的眼光进行分析和评价,因为反映企业财务结构指标的高低往往与企业的偿债能力相矛盾。例如企业净资产比率很高,说明其偿还期债务的安全性较好,但同时反映出其财务结构不尽合理。投资者的目的不同,对这些信息的评价亦会有所不同。如作为一个长期投资者,所关心的就是企业的财务结构是否健全与合理;相反,如投资者以债权人的身份出现,就会非常关心该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最后还需说明的是,由于资产负债表仅仅反映的是企业某一方面的财务信息,因此投资者要对企业有变个全面的认识,还必须结合财务报告中的其他内容进行分析,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28. 资产负债表有哪些局限性?

资产负债表固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阅读时需注意资产负债表的局限性,其主要有以下几点:

(1)报表项目受会计准则确认标准的限制。货币计量是会计的一大特点,会计信息主要是能用货币表述的信息,因此,资产负债表难免遗漏许多无法用货币计量的重要经济资源和义务的信息。例如企业的人力资源(包括人数、知识结构和工作态度)、网点和品牌的价值等等,诸如此类的信息对决策均具有影响力,然而因无法数量化或者至少无法用货币计量,现行实务并不将其作为资产和负债纳资产负债表中。一些或有事项,由于不符合负债定义,可能不将其确认为负债(例如担保),对企业来说存在风险,但表内并没有反映;而报表上一些项目,如商誉等项目,可能并没有经济价值。

(2)计量的局限性。资产负债表是以历史成本为报告基础的,它不反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现行市场价值,因而表中信息虽有客观、可核实之优点,然而,由于通货膨胀的影响,账面上的原始成本与编表日的现时价值已相去甚远。例如,10年前购人的房屋.价格已涨了好几倍,甚至几十倍,但报表上仍以10年前购人的成本扣除累计折旧后的净额陈报,难免不符合实际,削弱对报表使用者的作用。又如账面上已资不抵债的企业,在清算时,有可能不仅债权人能收回全部债权,而且所有者在分配剩余财产时还能有所收获等等。此类事例在现实中并不少见。

(3)资产负债表的信息包含了许多估计数。例如,坏账准备、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分别基于对坏账百分比、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和无形资产摊销期限等因素的估计。此外,诸如预提修理费用、或有负债等均需估计。估计的数据难免主观,从而影响信息的可靠性。

(4)理解资产负债表的涵义必须依靠报表阅读者的判断。资产负债表有助于解释、评价和预测企业的长、短期偿债能力和经营绩效,然而此表本身并不直接披露这些信息,而要靠报表使用者自己加以判断。各家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可能完全不同,所产生的信息当然有所区别,简单地根据报表数据评价和预测偿债能力以及经营绩效,并据以评判优劣,难免有失偏颇。所以,要理解资产负债表的涵义并作出正确的评价,并不能仅仅局限于资产负债表信息本身,而要借助其他相关信息。选择哪些信息,也要依靠报表使用者判断,而这并非易事。

29. 什么是优先股、永续债等其他金融工具?

优先股是指享有优先权的股票,优先股的股东对公司资产、利润分配等享有优先权,其风险较小,但是优先股股东对公司事务无表决权,没有选举及被选举权,一般来说对公司的经营没有参与权,优先股股东不能退股,只能通过优先股的赎回条款被公司赎回。

优先股通常预先定明由普通股以其可分配的股利来保证优先股的股息收益率(如普通股的利润分配降至0之后,优先股在股利方面就达不到股息收益率),优先股股票实际上是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种类似举债集资的形式。由于优先股股息率事先设定(其实是上限),所以优先股的股息一般不会根据公司经营情况而增减,而且一般也不能参与公司的剩余利润的分红,也不享有除自身价格以外的所有者权益,如资不抵债的情况下,优先股会有损失的。

对公司来说,由于股息相对固定,它不影响公司的利润分配。优先股股东不能要求退股,却可以依照优先股股票上所附的赎回条款,由股份有限公司予以赎回。大多数优先股股票都附有赎回条款。在公司解散,分配剩余财产时,即优先股的索偿权先于普通股,而次于债权人。

永续债券,又称无期债券,是非金融企业(发行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注册发行的“无固定期限、内含发行人赎回权”的债券,它并不规定到期期限,持有人也不能要求清偿本金,但可以按期取得利息。永续债的每个付息日,发行人可以自行选择将当期利息以及已经递延的所有利息,推迟至下一个付息日支付,且不受到任何递延支付利息次数的限制。

标签: #负债表年初余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