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是怀旧还是玩梗:为什么2020年的年轻人迷恋上了中世纪风音乐?

界面新闻 69

前言:

眼前看官们对“dangcinglink算法”大概比较注意,小伙伴们都需要剖析一些“dangcinglink算法”的相关内容。那么小编也在网摘上收集了一些关于“dangcinglink算法””的相关内容,希望我们能喜欢,兄弟们快快来了解一下吧!

记者 | 林子人

编辑 | 黄月

“I want thine ugly, I want thy disease

Take aught from thee shall I if it can be free

I want thy love Love, love, love, I want thy love

I want thy heartache, the touch of thy hand

For weal or woe, I want each kiss in the sand

I want thy love Love, love, love, I want thy love”

仔细读这首“古英语诗”,你有没有觉得有些眼熟?是的,它其实改写自Lady Gaga的《Bad Romance》。YouTube博主Hildegard von Blingin将这首发行于2009年的全球热门单曲改写成了一首中世纪爱情民谣,她轻灵的歌声搭配鲁特琴、笛子和温柔的鼓声,令听者仿若穿越至一次皇家晚宴聆听宫廷乐手表演。

欢迎来到“中世纪风”(Bardcore/Medieval Style)的世界。这是一个今年在YouTube迅速蹿红的音乐类型,简单来说,就是创作者将当代流行歌曲改编成中世纪风格的音乐,比如用近乎滑稽的古英语改写歌词,用鲁特琴、小提琴、竖琴、笛子等传统乐器重新编曲。目前在YouTube上可以找到的中世纪风改编曲目包括Aqua乐队的《Barbie Girl》、夏奇拉的《Hips Don’t Lie》、后街男孩的《I Want It That Way》、拉娜·德雷的《Summertime Sadness》、蕾哈娜的《Umbrella》等近二三十年最火的欧美流行单曲。

据《卫报》考证,中世纪风音乐的起源是今年4月20日。YouTube博主Cornelius Link上传了一个视频,用上述的“中世纪风”重新演绎了荷兰电子乐组合Vicetone联手Tony Igy于2016年发布的电子舞曲《Astronomia》。目前,这个视频的点击量已达320万。Cornelius是一位27岁的德国网页开发工程师,他在业余时间也是个游戏迷、历史迷、乐手和木匠——在他编排的中世纪风曲子中,他用到的好几样乐器都是他自己制作的。Cornelius开创了中世纪风,Hildegard进一步用演唱完善了这种风格,这两位“鼻祖级”中世纪风博主目前分别拥有18万和71万粉丝,视频点击量达百万级,并且吸引了许多模仿者。

“好奇妙,(这首曲子)好让人放松啊!”在一个中世纪风音乐视频下,一位网友这样评论。中世纪——大体是指5世纪到15世纪的欧洲——其实一直都存在于当代人的认知和想象中。它有时让人联想到一种古老文雅的审美风格(比如彬彬有礼的骑士和壮丽宏伟的哥特式教堂),有时又提醒我们人类曾经历过一个黑暗时代——在黑死病和战乱的威胁下,人们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而如今,中世纪风占领了欧美年轻人的播放列表,与他们产生了深刻共鸣。这又是如何发生的呢?

从浪漫主义到当代流行文化:中世纪意象世界的复兴

说到中世纪,你的脑海中可能会瞬间浮现一系列人和物: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游吟诗人、罗宾汉、古堡、教堂……很大程度上来说,我们对中世纪的认知,是借由这些处于历史和传说、现实与想象之间的意象形成的。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Jacques Le Goff)认为,意象的历史与真实的历史同等重要,它是“创造并借用形象来推动一个社会运转和思考的历史,而这些形象则来自浸润它们并赋予它们生命的精神、感觉和文化”。

勒高夫指出,在整个中世纪,一个以神话和传说为背景、基于基督教价值观的意象世界逐渐形成了一个大致完整、前后逻辑连贯的体系。如果说欧洲的基础是在中世纪打下的,那么这个意象世界中的种种神话、英雄和奇观可以说形塑了我们对欧洲文化和传统的认知。然而当历史的车轮往前行,人文主义和启蒙主义运动之风吹拂整个欧洲,中世纪的形象被不断“抹黑”——蒙昧的时代、黑暗的世界——中世纪意象世界的意义也被人渐渐遗忘。

是19世纪浪漫主义运动重新发现了中世纪。出于对以工业革命、科学、理性为显著特征的现代性的回应,浪漫主义者强调人的情感和个人主义,歌颂过去与自然,并将目光转向中世纪。这种对中世纪的重新发现显著影响了当时的视觉艺术、音乐和文学。

比如在19世纪下半叶,英国掀起了工艺美术运动(The Arts and Craft Movement)。由于工业革命以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导致设计水准下降,以作家约翰·拉斯金、艺术家兼诗人威廉·莫里斯为首的工艺美术运动倡导者,开始提倡手工生产和中世纪风格。“中世纪手工匠人”这个浪漫化的概念被推崇,在莫里斯设计、监制或亲手制造的家具、纺织品、壁纸等各类装饰品中,以中世纪为灵感来源的意象与图案随处可见。

在浪漫主义复兴之后,中世纪意象世界借助20世纪的两大发明——电影和漫画——迎来了又一次复兴。勒高夫在《中世纪的英雄与奇观》一书中列举了数个例子来说明中世纪的英雄人物和奇观是如何经历了浪漫主义和现代文化工业的改造与收编,融入流行文化叙事中的。

亚瑟王和他周围的一系列英雄人物(比如巫师梅林和骑士兰斯洛特)是中世纪最典型的人物形象。亚瑟王的传说始于9世纪初编年史家内尼厄斯编著的《不列颠人的历史》(Historia Britonum)一书,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亚瑟成为了“不列颠题材”文学的中心人物,不断地被文艺创作者重新阐释。

在浪漫主义时期,亚瑟迎来了中世纪意象的大规模复兴。英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丁尼生于1842年出版了《亚瑟王传奇》。一些拉斐尔前派画家创作了许多以亚瑟为主题的画作。受瓦格纳的影响,法国作曲家欧内斯特·肖松在1886-1895年间创作了他的唯一一部歌剧《亚瑟王》。

20世纪以后,电影让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们焕发了新机。在安东尼·福奎阿执导的《亚瑟王》(2004)中,亚瑟王和圆桌骑士被打造为反抗罗马人残暴统治的民族英雄。导演表示:“当罗马人占领大不列颠,当英格兰人民为了完成传播文化的使命而摆脱罗马人的压迫并抗击蛮族入侵,那时的亚瑟和今天的阿富汗与伊拉克的局势有着某种意义上的共鸣。”

教堂在经历了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17世纪理性主义思潮和18世纪大革命的冲击后,卷入了新一轮的象征符号浪潮,成为浪漫派的重要传说之一。对此起到最大推动作用的,或许是维克多·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19世纪还出现了两股重要思潮,使教堂更加富有吸引力:其一,浪漫主义使日耳曼传统、政治权力和教堂哥特式艺术之间的联系愈发密切,由德皇威廉一世宣告竣工、修建于1824年到1880年间的科隆大教堂即为典型;其二,全面复兴过去的思潮使教堂在当时的人们眼中成为了一种象征着民族精神的伟大古迹。而今,教堂不仅是信徒们做礼拜的场所,也是游客趋之若鹜的景点。

因此我们可以说,中世纪早已在潜移默化间成为了一个当代人驰骋想象力的重要场所,它的意象世界更是随着现代文化工业的发展(比如好莱坞电影)传播至全球,这为如今在YouTube上流行的中世纪风音乐准备好了创作资源和受众。在夏威夷大学历史音乐学者Elina Hamilton看来,中世纪风音乐的出现毫不令人惊讶,“我的第一反应是,‘哦当然了,为什么我们不会这么做呢?’因为它太适合用来表达我们当下正在经历的事了。”

怀旧还是玩梗:在新冠疫情时期重新想象中世纪

你喜欢什么类型的音乐?

这说来有点复杂……

在Hildegard的中世纪风改编版《Bad Romance》评论区,一条高赞评论如此说。另一条发布在中世纪风改编版《Barbie Girl》评论区的评论称:“未来的网络考古学家会对这件遗物感到非常困惑。”这些吸引了许多人观看和评论的视频似乎说明了,人们一方面觉得用中世纪音乐风格改编流行歌曲的主意有些荒诞不经,但另一方面又感受到了它内在的某种古怪魅力。

从过去寻找寄托感并不是一件新鲜事——正如我们此前所看到的,李子柒“成功出海”,在YouTube上征服众多外国网友,其吸引力源自充满原真色彩、自然缓慢的生活方式,与当下人在剧烈变化中疲于奔命的心理状态形成的极大反差。但中世纪风音乐的流行,和单纯的怀旧相比多了另外一个因素,即黑死病与新冠疫情的联想。

欧洲的黑死病(淋巴腺鼠疫)第一次出现于公元541年,于8世纪60年代消失。黑死病在此后600年的时间里近乎绝迹,导致它在1347年重新出现的时候,使欧洲人猝不及防。肆虐于14世纪、并在接下来的三个世纪里平均每隔8-12年复发一次的黑死病是改变欧洲的重大历史事件,它的高致命性令人震惊。英国历史学家伊恩·莫蒂默(Ian Mortimer)对比了1348年-1349年英格兰和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的死亡率,发现前者是后者的200倍。根据罗马教廷官员计算的数字,约2400万基督徒死于黑死病,占基督教世界人口的1/3。现代历史学家的最新研究认为死亡人数可能更多,法国大部分地区的死亡率约为60%,英格兰、加泰罗尼亚地区和纳瓦拉地区甚至可能略高于60%。

因此时至今日,中世纪给我们留下的另外一重印象是无时无刻不被笼罩的死亡阴影。而当下新型大流行病在全球范围内肆虐,现代医学力有不逮,各国不得不用居家令来限制人际接触,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都被打断和刷新……这种近乎魔幻的今日场景暗合了黑死病那段充满死亡恐惧的、动荡不安的历史。中世纪风《Teenage Dream》评论区中一位网友用古英语的文法如此描述自己的感受:“我乐见中世纪风在如此糟糕的年份出现,这一年除了瘟疫和内乱别无其他。的确,我们生活在1520年代,而不是2020年代。”(“I doth loveth how Bardcore cameth from a terrible year, fil'd with none but a plague and civil unrest. Truly, we are living in thine 1520s, not 2020s.”)

作为创作者,Hildegard认为中世纪风的流行要归功于逃离“我们自己的厌倦”的普遍需求。“我们当中的许多人在大流行病初期失去了工作,因此有了大把时间。首先,这意味着我们当中的更多人有时间去做音乐、追求自己的爱好了;其次,更多人在YouTube和其他社交媒体上寻找联结感和分散注意力的方式。”

另一位中世纪风音乐博主Sam Ord在接受i-D采访时将中世纪风定义为“既可笑又美丽”。“在这种时候,我想人们需要能让他们开怀一笑的东西,出于某种原因用中世纪风格改编现代歌曲能让人们微笑,即使那只是短短的三分钟。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提神物,而且现在我们都需要它。”

音乐学家Lisa Colton认为怀旧的确是中世纪风之所以能流行起来的一种重要因素。“我们都会有某种对古老文化的怀旧情绪。这其实是神话的一种表现形式,无论是罗宾汉与玛丽安的故事,还是我们仅仅只是在想象一个更安详、被自然围绕的时代——一个前工业化的时代。”她告诉i-D。

Colton发现,中世纪风也并不必然意味着人们对所谓的原真性有追求,它的魅力恰恰在于创作者们展现出时空错乱的幽默感。“14年前,斯汀发行过一张专辑翻唱了17世纪英国文艺复兴音乐家John Dowland的鲁特琴歌曲(注:专辑名为《Songs from the Labyrinth》),它真的是……让人难以忍受。当现代艺术家太过严肃、太过真诚(地模仿古代),就有点让人厌烦了;但当有人用新鲜有趣的方式去做的时候,我们更能关注其中的创意。”

布林茅尔学院中世纪史教授E.R. Truitt指出,这些中世纪风音乐的旋律与歌词与其说是受中世纪影响,不如说是受“中世纪主义”的影响。也就是说,它们虽然有种中古感,但其实完全是基于现代人对中世纪的想象而作。创作者“不严谨”,但这不妨碍网友们在评论区尽情玩梗,比如将原版歌词改写成古英语版,用古英语和其他网友聊天,或想象这首歌应该在怎样的历史场景中出现。(有位网友提出《Dancing Queen》很符合伊丽莎白一世在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时的心情,这条留言引起了关于英格兰到底算不算“击败”西班牙的激烈讨论。)

说到底,翻唱是一股长盛不衰的音乐潮流,一次又一次地,它令原本耳熟能详的歌曲焕发生机,令我们会心一笑。中世纪风,不过是翻唱的一种最新形式,在一个恰当的时间出现了——它把我们喜爱的歌曲放在了一个远比当下更恐怖绝望的时代背景下,提醒我们人类曾经历过更糟糕的时光。即便如此,音乐一如既往给予人们慰藉,无论是当下还是彼时。正如Hamilton所说,就像今天一样,中世纪的人们也通过音乐逃离现实:“他们不会直接歌咏黑死病。只有很少的歌曲——也许只有一两首——描述的是失去亲人或丧失了某些东西。即使在中世纪,他们歌颂的,也是那些更快乐的时光。”

参考资料:

【法】雅克·勒高夫.《中世纪的英雄与奇观》.四川文艺出版社.2020.

【英】伊恩·莫蒂默.《欧罗巴一千年:打破边界的历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

与其说李子柒是文化输出,不如说她是击中了我们时代怀旧心理的软肋

Never mind the ballads! How bardcore took over pop music

‘Bardcore’ trend sees modern pop songs reimagined

The Rise of Bardcore

Exploring Bardcore: YouTube’s obsession with medieval covers of Lady Gaga

标签: #dangcinglink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