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守死善道而不逾矩,谨防贪欲染著

自在返本归源 47

前言:

现时大家对“警告别人适可而止的诗句”可能比较注重,各位老铁们都需要了解一些“警告别人适可而止的诗句”的相关知识。那么小编也在网络上收集了一些对于“警告别人适可而止的诗句””的相关知识,希望咱们能喜欢,姐妹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在现实世界中,贪欲随处可见。与其它根本烦恼相比,贪欲可谓无孔不入,无所不在。只要是有人、有物、有利益的地方,就会衍生贪欲。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在于:贪欲与人们生存的现实需求和发展动机紧密交织并植根于其中。

人生存于世间,存在着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基本需求、爱情、家庭、交往等社会需求以及学习、进步、价值实现等方面的精神需求。正如《礼记》所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在现实的商品社会中,人们一般是用自己的劳动和工作取得相应的报酬,然后通过等价交换的方式获取物质、感觉、意识、精神等方面的相关养料、知识或信息,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而在爱情、家庭方面,现代社会所实行的“一夫一妻制或单配偶制”,一方面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发展和正常延续,另一方面也满足了人们在此方面的正常需求。

因此,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为了个体的生存和整个社会的发展延续,满足必要的物质需求、社会需求和精神需求,不仅合理,而且正常。然而,在人们满足必要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过程中,伴随着贫富分化,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超越正常需求的欲望,逐渐产生了贪欲。

《说文解字》:欲,贪欲也。对此,段玉裁在注释中说: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欲而当于理,则为天理。欲而不当于理,则为人欲。欲求适可斯已矣。这句话的意思是:欲望需求恰当合理则为顺应天理;欲望需求不恰当不合理则为人之贪欲。因此,欲望需求适可而止就好。

孔子说:过犹不及。如果说在原始社会,人们在满足必要需求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及的话,那么,进入后原始社会以来,随着社会的贫富分化和物质文明的发展,出现了人们需求满足方面过与不及同时存在的情况,即拥有财富的少数人追求和占有之欲求无厌足与贫困的多数人需求满足程度欠缺并存。杜甫“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的诗句非常形象地描述了这一残酷现实。

韩非子说:贪愎喜利,则灭国杀身之本也。

《法藏碎金录》说:富者之失,其蔽也吝,妄保余财,而不得成周急之仁;贵者之失,其蔽也贪,妄认虚名,而不得遂无虞之安。

《西岩赘语》说:蜗牛升壁,涎不干不止;贪人求利,身不死不休。

如果说地球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的话,那么,无论如何也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事实上,占有的愈多,贪欲就愈强。马克·吐温说:贫穷者希望得到一点东西,奢侈者希望得到许多东西,贪婪者希望得到一切东西。弗洛姆指出:贪婪是一种会给人带来无限痛苦的地狱,它耗尽了人力图满足其需求的精力,可并没有给人带来满足。

《易传·系辞传上》有云:一阴一阳之谓道。如果说物质文明为显性而属于阳的话, 精神文明为隐性则属于阴。因此,只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步发展,相辅相成,才是正确的发展之路。反之,如果人类社会的发展缺失了精神文明的支撑和引导,物质文明的发展只能引发人们更多的贪欲和恶性竞争,从而导致人们烦恼的激增、社会的动乱甚至战争。正如约翰·洛克所说:贪婪,在我们需要的事物以外还想多去占有,多去支配,这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亦如卓别林所说:我们不愿意彼此仇恨、鄙视,这世界容得下所有的人,土地是肥沃的,它能养活所有的人。生活的道路是自由美好的,可是我们迷了路。贪婪毒害了人性,用仇恨分割了世界,把我们赶进痛苦和血泊之中。

自近代以来,在由科技主导的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精神文明的发展严重滞后,人类社会贫富分化不断加剧,物欲横流,人心浮躁,世态浮华,人情薄凉,贪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滋生土壤和环境。这对人类社会的持续、和谐发展产生了极其不利的深远影响。正如惠特曼所说:我们的灾难是由于恶毒的疯狂的贪欲造成的:在一切事情上,在任何情况下,不择手段地榨取金钱。亦如《伊索寓言》所说: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有的也失掉了。

庄子曾指出: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

为解决这一人类发展道路的问题,《大学》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圣贤之道。同时还提出了笃行圣贤之道的具体方法,即“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无疑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发展要求的必由之路。而作为这条道路起点的格物,就是戒贪,即格除人欲之物,这不仅是对个人身心的革命,也是对人类社会不良风气的革命。

孔子曾谆谆告诫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守死善道;不逾矩。从小处说的就是要把个人需求控制在正常需求的范围之内,以避免贪欲的产生;从大处说,就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不能脱离精神文明的支撑和引导,以避免误入物欲横流的畸形发展轨道。

人生在世,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贪的习气,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因此,必须守死善道而不逾矩,牢牢守住无贪的界限,谨防贪欲染著自心,并以朝乾夕惕之功夫,切实格除人欲之物。

《格言联璧》有云:奢者富不足,俭者贫有余,奢者心常贫,俭者心常富。

唯有无贪,方能知足常乐,清净自在。唯有无贪,方能实现社会和谐、世界大同的崇高理想。

这一崇高理想,正如孔子所说: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则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最后,以李廌《足亭张康节南亭也台数尺亭在其上》一诗(节选)作为结束:

人生天地间,海中一浮沤。

欲求无厌心,无乃不胜求。

知足有真乐,不然多悔尤。

君看知足处,无得亦无修。

万物固皆备,反照靡不周。

昧者强务外,巧伪日向偷。

昔饥止愿饱,既饱思膳馐。

昔寒止愿温,既温思狐裘。

非徒漫自苦,动辄成赘疣。

不如知足者,澹然乐忘忧。

标签: #警告别人适可而止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