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六个问题,检验你的物理水平(第二期)

认知皆模型 2794

前言:

目前你们对“解释相速度和群速度的区别”大致比较重视,小伙伴们都想要知道一些“解释相速度和群速度的区别”的相关知识。那么小编同时在网摘上收集了一些对于“解释相速度和群速度的区别””的相关文章,希望朋友们能喜欢,姐妹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质量与能量问题

霍金曾说过:

每多一个公式,就会少一半的读者。

很多科普人也都信奉这句话,导致很多科普作品都没有公式。

但是,有一个公式很特殊。

质能方程

很多科普作品或许没有其它公式,但需要质能方程出场的时候,质能方程一定会出场。

E:能量m:质量c:光速

我相信,很多读者都或多或少地了解过质能方程,那么问题来了:

质量和能量,能不能相互转化?

一些人认为质能方程就是在说:质量和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他们甚至还会举出核弹爆炸的例子,来说明质量可以转化成能量。

不过很可惜,质量不能转化成能量,能量也不能转化成质量。

因为一旦可以转化,就违背了质能方程。

按照质能方程,正确的说法是:

质量是能量的一种“量度”。

一些人会觉得这是在玩文字游戏,纠结“量度”和“相互转化”这种词汇,简直就在纠结“茴”字有几种写法。

但事实并非如此,“量度”和“相互转化”可完全是两种意思。

质量是能量的一种量度,说明一个系统的质量和能量的关系是“同增同减”。质量和能量相互转化,说明一个系统的质量和能量的关系是“此消彼长”。

还是多说一句比较好,“转化”就是在说“此消彼长”的关系。

比如向上抛一个小球,动能转化成势能。小球到达最高点后再下落,势能转化成动能。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它们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文字可以做到严谨,不能把“用文字表述”当成表述不严谨的借口。

再来看核反应的例子,如果真是“质量转化成了能量”,那也就是说:

原本没有能量,直到发生核反应,才有了从质量转化成的能量。

但是狭义相对论告诉我们:有质量的物体,都有“静能”。

不需要发生核反应之类的现象,有质量的物体本身就有能量,这其实就是质能方程的意义,也是“质量是能量的一种量度”的含义。

很多人都滥用了“转化”这个词。

超光速问题

有没有超光速的现象?

注意,本文说的“超光速”,都是指:超越真空中的光速。

答案当然是有,而且还不少,比如:

电磁波的“相速度”和“群速度”都可以超光速。宇宙膨胀的速度也超光速。量子纠缠确实是超光速的现象。

那么真正的问题来了:

上面那些现象,有没有推翻相对论?

一些民科可能会失望,那些现象并没有推翻相对论。

相对论真的没那么脆弱。

相对论真的不允许超光速吗?

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确实不允许超光速。

最基本的限制条件是:不能用“改变参考系”的方法超光速。

比如:

我们坐在地上,相当于地面静止,速度为零。但以地心为参考点,我们的速度不再是零,而是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再以太阳为参考点,我们的速度还要再叠加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再以银河系中心为参考点……

“改变参考系”的方法就像“无限套娃”,在经典力学中,可以套出无穷大的速度。

但在相对论中,就算无限次“套娃”,也永远达不到光速。

顺便一提,相对论的速度叠加公式,其实就是在叠加不同参考系的速度,本身就只针对“改变参考系”的方法。

说的专业一点,在相对论中,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三大类:

类时:在任何参考系中,速度都低于光速,在光锥内部。类光:在任何参考系中,速度都等于光速,在光锥表面。类空:在任何参考系中,速度都高于光速,在光锥外部。

通常的物体运动,都是“类时”的运动。光本身,则是“类光”的运动。

如果存在超光速的运动,那么只要它在任何参考系中都超光速,它就是“类空”的运动,符合相对论。

火车与车库问题

相对论告诉我们:

如果物体运动起来,那么在它运动的方向上,它会被“压缩”,看起来更薄。

这就是尺缩效应,那么问题来了:

设想,静止时,一辆火车和车库的长度相同。

现在让火车的速度接近光速,开向车库。请问火车能否完全进入车库?

如果真的做实验,可以让车库两端都开口,就像一个隧道。火车不用减速,就像过隧道一样,直接开过去就行了。

检测火车有没有完全进入车库,可以在车库两端装上探测器(地面参考系),也可以在火车两端装上探测器(火车参考系)。

只需要同时探测:车头是否入库、车尾是否入库。

考虑尺缩效应,在不同的参考系中,有不同的答案。

那么结果究竟如何?

分析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同时的相对性”。

可能很少有人强调:

“尺缩效应”和“同时的相对性”密不可分,不能抛开它们中的一个现象去谈论另一个现象。

因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必须同时知道这个物体两端的位置。说的专业一点,“尺缩效应”和“同时的相对性”都是“类空”的测量结果。

这里的“类空”,就是上文提到的那个“类空”。

“火车能否完全进入车库”的判断标准是:“同时”在A和B观察车头和车尾是否入库。

由于“同时的相对性”,在地面参考系中的“同时”,在火车参考系中就不是“同时”了。

在地面参考系,火车发生“尺缩”,可以完全进入车库。“同时”在A和B探测,得到的结果也是:车头和车尾都入库。

但这个过程在火车参考系就不一样了,火车里的人会觉得:车尾还没入库,B端的探测就已经记录。车头已经出库,A端的探测才开始记录。

如果是用火车参考系的“同时”去测量,结果就是无法完全进入车库。

想得到明确的答案,必须说清:是在哪个参考系中“同时”测量。

高维问题

四维空间,到底是什么?

有人说:时间是第四个维度。

但还有人放出下面这样的图片,说这是“四维图形”在三维空间的投影,却没有联系时间。

谁对谁错?

上面说的两种“四维”,这其实是两种不同的几何概念:

闵氏几何:用于狭义相对论,可以说时间是第四个维度,但第四个维度其实是“时间乘以光速”。欧氏几何:所有的维度都是空间维度。

它们的具体概念很复杂,但也有直观的区别:

在欧氏几何中,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就是我们熟悉的几何。

但在闵氏几何中,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可能会小于第三边。

不确定问题

量子力学中的“不确定原理”,和测量方法有没有关系?

一些资料还把“不确定原理”翻译成“测不准原理”,表示不能同时测准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但其实它和测量方法无关,本质上是一个数学结论,甚至都不是独属于量子力学。

因为“不确定原理”只是傅里叶变换(一种数学方法)的一个推论。

只要是波,就满足傅里叶变换,进而满足“不确定原理”。比如声波,在声学中也有“不确定原理”,和量子力学的“不确定原理”在形式上一样。

傅里叶变换联系着两种分析方法:

时域分析频域分析

时域分析很常见,,研究一个变量的值(函数)在时间轴(时域)上的分布规律。

至于频域分析,源于傅里叶的伟大构想:

任意的函数图像,都能由无限个不同的三角函数图像(周期性振荡)叠加而成。

频域分析就是找到每个周期性振荡的具体频率和幅值,也就是研究一个变量的值(函数)在频率轴(频域)上的分布规律。

傅里叶变换就是把时域中的函数变换到频域中。相应的还有傅里叶逆变换,把频域中的函数变换到时域中。

直观感受一下同一个函数分别在时域和频域中的图像:

注意观察时域图像和频域图像的关系,同一个函数,时域图像越“宽”,频域图像就越“窄”,反之亦然。这就是“不确定原理”。

只不过在量子力学中,微观粒子的“位置域”和“动量域”,扮演了时域和频域的角色。

时间问题

时间是否连续?

目前看来,物理学上的时间当然是连续的。

我知道有人会急着告诉我:

请了解一下“普朗克时间”再发言。

但是,“普朗克时间”和“时间连不连续”其实没有任何关系。

普朗克时间、普朗克长度、普朗克质量、普朗克温度、……,它们统统都只是计量单位,和我们通常说的秒、米、千克、摄氏度、……是一个性质的东西,并不神秘。

也不要试图用量子力学否定时间的连续性,因为量子力学根本就没有否定时间的连续性。

相对论、量子力学、量子场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所有这些有实验依据的物理理论都默认:时间是连续的。

不仅如此,把宇宙的维度增加到10维的超弦理论,也默认时间是连续的。

当然,认为时间不连续的理论也有,比如量子引力的圈变量理论,不过这些理论和弦理论一样,都仅仅只是理论而已,目前没有任何实验依据。

写在最后

上面这些话题,都是笔者曾写的问答题材作品。

不知道什么原因,那些作品好像无法显示了,所以笔者决定在此重新整理一遍。

本文原创作者为:认知皆模型。

未经原创作者授权,任何个人与机构不得转载此文。

标签: #解释相速度和群速度的区别 #相速度和群速度的关系公式 #相速度和群速度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