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天看官们对“win10 阻止应用”大概比较珍视,你们都想要分析一些“win10 阻止应用”的相关资讯。那么小编同时在网上汇集了一些关于“win10 阻止应用””的相关文章,希望我们能喜欢,朋友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款社交产品要怎么吸引新用户,实现用户留存与转化?在本篇文章里,作者尝试拆解了“可话”这款社交产品的产品设计思路、运营思路等,一起来看看,或许会为想要搭建社交产品设计策略的看官们,有所帮助。
引子
“此刻,说你想说的话~”
打开产品首页,映入笔者眼帘几个大字。
划了划tab,嗯?卡片呢?广场呢?小姐姐呢?!这真的是社交产品吗?
这是笔者第一次打开可话的心理活动,一年后才明白当时多么肤浅,原来社交产品还能这样设计!下面笔者带着一整年的观察材料与用户反馈,和你一起深度拆解可话的产品设计思路。
本文亮点与结构预览:
大量支撑数据与材料,包括用户反馈、访谈、行为偏好……可复用的产品分析理论。大量提高文章可读性原创图表。
一、产品定位
朋友圈、树洞、搜人引擎、聊天搭子、讨论问题、日记、寻图器、回忆录、自律工具……
这是笔者从不同用户、不同反馈平台了解到可话用户对产品的认识。在揭晓产品定位之前,不妨先看看官方slogan和用户反馈,近距离了解产品AB面。
不同平台slogan
接下来听听用户的声音——一些来自各大平台与产品内部的真实反馈。
来自应用市场与微博的用户评论
来自产品内部的用户评论
自在表达、大胆倾诉、遇到同类、温暖、干净、成长与思考……
这是可话用户的使用体验,也是产品特征。但为什么先前不同用户对可话有不同定位呢?
因为可话的非常规玩法——内容匹配。
在这里,任何社交和浏览行为的前提,都是发布动态。动态带来动态,动态带动社交,动态实现吸引力法则。如果依然对定位存有疑问,我们一起来深入功能,获得答案。
二、功能分析1. 业务概要
体验功能前先来熟悉业务,可话的业务分为两条:
作为主业务的表达,与基于表达的动态匹配,即可话的特色化社交。作为辅助的用户推荐,常规社交模式。
主业务对应功能的使用门槛,既不像B站和宇宙奶茶馆(原甜味陪伴)那样设置进入答题,也不似脱水与平行世界不充值无法体验。
在这里想要社交,需要投石问路——发条动态。
系统根据算法返回内容相似的动态,用户点赞动态后,才能解锁聊天、查看主页等更多交互选项。
主业务流程图
支线业务作为特色化社交的补充,是为满足用户社交渠道单一的需求而出现。其本身业务逻辑简单,不再展示流程,仅在下文功能详情中介绍。
在拆解具体功能之前,先提供可话的功能总览,方便留下大致印象。
产品功能结构
2. 功能拆解
1)动态编辑与匹配
动态编辑与匹配玩法详解
① 动态发布
动态发布在社交产品中属于门槛较高的用户动作。
在以围观为主的娱乐社区内,数据上都有一个1%用户发布内容,10%互动、90%围观的规律。在常规的陌生人社交产品中,也存在大量从不发表或仅保留两三条动态的“沉默用户”,这些用户或者仅做围观评论,或者选择直接聊天。
那么,不具且不做广场功能的可话,如何让被玩法筛选之后本就稀少的用户留存并保持活跃,如何将更多潜在用户与边缘用户转化为活跃用户,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考虑这个问题不妨从动态发布的整个动作流程入手。
动态发布动作拆解
将动作流程拆解为三个阶段:起心动念,动态编辑,动态反馈。
在目前的功能表现中,一阶段里可话做出的努力是,通过“无表达不社交”的行为门槛筛选目标用户,侧面维持表达环境质量,减少中文互联网常见环境问题在可话的出现率。
二阶段里可话支持的表达载体包括文字、图片与15s短视频,对表达效果的增强体现在AI配图(灰度阶段)上,编辑的便利性体现在与flomo一样高效流畅的输入界面切换。
横向比较动态编辑后发现,目前大多陌生人社交产品动态功能中加入了内容标签与专辑分类的功能,日记类产品加入天气、心情等标记。可话没有这些功能,它似乎期望用户将精力更多放在内容上,仅设置了可见性选择。通过减少选择分支的方式,减少用户发布动态的动作卡点,缩短动作流程,畅快表达。
AI配图支持用户选择5种绘图风格,所用绘图模型尚未确定,从实际体验来看效果欠佳,不如midjourney。但是,可话似乎是国内第一款AI辅助动态编辑的社交产品,它通过配图的方式弥补用户的表达细节与情感流露,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表达门槛。同时,试图借此增加动态完读率,提高用户间的链接效率。
三阶段更多依赖用户自己,获得正面反馈的概率与动态质量、其他用户偏好相关,此点将于后文详述。可话在其中的参与主要体现在匹配策略的设计、算法实现和点亮后的文字提示“点亮的人先说话”。
② 吸引力法则?
可话的匹配策略在动态内容解析的基础上,考虑了动态时效、用户性别、IP所在地、星座等影响因素。笔者设定星座为处女座,统计了从动态被动点亮添加而来的好友星座分布,可见策略细节包含相性配合。
可话好友星座分布图,来源:手动统计,后面也是
在社区功能中,进行内容分发会考虑向优质内容倾斜流量,而陌生人社交产品中,卡片匹配要保证一定程度的平权。做内容匹配的可话则需要在倾斜与平权间权衡,考虑到此点验证难度较大,暂且略过。
基于可话的匹配玩法,用户最关心的大概是匹配准确性。
已知的是可话匹配算法曾于22年9月,在中文语言理解测评基准CLUE的榜单上力压大厂,排名第一。下面通过动态匹配做些文本语义和图片要素识别测试,检测算法是否名副其实。
测试文字动态与匹配结果
测试图片动态与匹配结果
测试发现文本动态更依赖于对内容的理解(灵性的动态7),图片动态则在美食、风景、动漫等常规类别中识别度更高。那么,在策略与算法的配合下,可话真的能够帮助用户遇到共鸣与同频的人吗?
我们看看用户怎么说。
第三波用户评论~
由用户反馈推测匹配策略可能为,向用户推送同种情感倾向的内容,这样更便于共情。
笔者于上半年选取连续8篇动态的66条匹配内容作为样本,测试策略与算法对动态情感的处理,以及产品内用户的情绪状态,使用能量状态——内容所传达出的情感倾向作为评判标准,将样本划分出高平低三个层次。
评价规则与测试结果如下:
评判标准与能量分级
匹配结果能量状态相似度
结果显示,总体上高能量状态占比44%,平47%,低只有9%。对于高与平动态,匹配到情感状态相似率为60%,低分级概率2%。
由此试探出识别效果与匹配策略的一个作用效果:
在不主动发布负面情绪内容的情况下,用户无需担心遇到令人眉头一皱的动态。
什么意思?
在以内容为重点的社区与社交平台里,这点直接关乎用户体验——生活压力已经很大,没人喜欢丧气烦人的絮絮叨叨和阴郁糟糕的表达环境。于此,我的日记的解法是在动态中提示添加“烦恼”标签,让浏览用户对烦恼内容有阅读预期,但这无疑增加了用户的行为成本。相比而言,可话的匹配策略和与之配套的算法更胜一筹。当然,前提是策略与算法可靠。
那么,文本识别+情感分析,真的能够实现吸引力法则吗?
笔者意见是,不妨一试。
③ 阅后即焚
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儿了!
可话的内容匹配仅支持阅读一次,当退出【匹配动态阅读页】时,动态不可找回。
同样,内容作者仅支持查看一次,当点亮动态进入【陌生用户页面】而没有添加好友后,仅可查看点亮动态内容,作者不再显示、不可搜索。
此外,用户关系上可话仅支持双向添加好友,不支持单向的内容订阅。
以上三点看出,可话在尽力缩短社交链条、提高社交效率,意图借此提高用户关系转化率。
最终实现效果如何?
笔者将在下一小节结尾揭晓,给出基于个体观测到的用户互动行为漏斗数据。
④ 点亮or点赞?
点亮互动属于动态发布流程第三阶段的用户动作,它的行为意义相对复杂。是内容共鸣?还是情感支持?或者单纯点赞?
这取决于不同用户。
横向比较竞品发现,脱水、岁岁和改版前的一罐点赞含义相对丰富,情感更细腻,通过表态按钮与动效设计给点赞者与发布者双方提供更贴切的情感反馈。
动态反馈按钮设计横向比对
可话的设计别出心裁。
太阳与光亮的意向选取与提示语“点亮”的附注比较巧妙,暗含温暖与救赎,暗戳戳地赋予点赞者“拯救/施舍他人”情绪体验,比表达认可与鼓励的点赞站位更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用户点赞行为。
现在把视野拉回用户,看看用户对点亮设计有何反馈。
第四波来啦~
笔者统计了自己动态的互动数据,从个人经验来看,单条动态大概率能够获得5个来自好友与陌生用户的点亮,收获至少1条留言。
动态互动数据统计
经验同时也构成了预期。
在社交阈值不变的情况下,正面反馈足够,动态发布行为能够形成三到一阶段的增强回路,产品不愁用户粘性。
用户从发出动态后会经历“获取动态——点亮——留言——添加好友”的社交链条,笔者查看了上半年与可话用户的被动互动,以及用户行为漏斗。
23年上半年动态反馈与用户行为漏斗
在普通月份3、4月留言点亮率18%,好友申请留言率为41%,包含法定假期的“红利月份”中留言点亮率相同,好友申请留言率直达144%,这意味着用户选择跳过留言,直接添加好友。
与soul不同,可话不会给用户展示动态曝光量,也不设广场功能。
用户无法依据反馈对内容做出有效调整,来提高受欢迎程度,产品整体娱乐属性偏低。
同时,点赞方的动作不会暴露在他人目光之下,不存在关系链,几乎没有社交网络带来的压力。
⑤ 数值细节
内容匹配等待时间10~15min,此段时间个人主页新生成的动态提示“审核中”。
匹配动态数量6~10条,8~10条居多,内容过于冷门时数量小于6条。
【首页】、【消息页】未读内容以红色气泡显示数量,【消息页】气泡可拉离。
2)遇见
可话次要功能“遇见”,副业务。
这个模块解决用户交友渠道单一、成本过高的问题,提高用户匹配与社交效率,算是其他产品推送卡片与广场功能的特色化替代。
推送卡片大多侧重点在于展示用户图像、声音等直观上的性魅力,可话走的都是通过表达展示用户社交魅力的路线。
其他产品的广场功能要么因为用户体量的因素无差别展示最新动态,要么像soul和一罐一样基于用户喜好和反馈更新动态内容。
可话的机制更个性化,即根据匹配规则定制化推送可能产生共鸣的陌生人,功能玩法展示如下。
遇见功能使用路径
① 推送规则
相比于核心功能的内容匹配,遇见推送好友与展示内容的规则较为模糊。
首先是用户性别,虽然于下文的用研中从多个角度考察了可话的用户性别,但其比例于笔者一直是个谜,此点在遇见模块体现最为清晰。
未设置性别偏好的前提下,内测阶段测得推送的12人中女性用户1月占比56%,2月占比35%,功能正式发布的4~5月女性占比25~33%,6月在25~58%间波动。
其次是内容展示规则,每名用户展示3条动态,展示策略参考发布时间、动态长度、动态质量等因素(可能包括动态类别、用户偏好……)。
然后是用户最近活跃时间,在12名推送用户中存在25~33%比例超过1月未发布新动态,一定概率存在8~16%比例超过半年。
因此,推测此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承担激活边缘用户、召回流失用户的任务。
最后是短期内用户的重复推送,这点确实需要斟酌,毕竟见面多次而不打招呼的含义我想大家心知肚明。
② 用户反馈
产品每次的更新迭代无法让所有用户满意,但不妨听听用户在意的地方,做出适应性调整。
第五波用户反馈
不清楚遇见功能的数据表现如何,但可话对用户反馈的应对是允许用户控制遇见功能的启用/禁用。
③ 社交入口
一处功能优化细节
在某次更新中遇见模块tips发生变化,点击去看看按钮跳转【陌生用户个人主页】,此举试图通过增加入口来提高转化率。
3)消息与好友
此功能与遇见同属Tab Two,展示最新互动消息。
消息tab页功能展示
不同于线下,在线上陌生人社交中,破冰一直是个较难的动作——没有真实场景与共识提供开启聊天的素材,而个人主页同质化的个人信息与画不出轮廓的有限动态也无法提供足够可靠的切入点。
主打动态的可话不太一样。
相比于单对单的尬聊,可话更倾向于为用户在匹配后动态下的聊天提供便利,倾向于创造更高质量的用户关系。
支持理由有3点:
经过策略与算法筛选的动态意味着用户存在更高概率的相似经历与情感共鸣,用户更容易打开话匣子,具备针对性更强的聊天素材。功能设计上,动态评论的用户权限包括语音、表情、文字、图片,而私聊页面仅支持文字与图片。页面设计上,好友管理与私聊的入口更隐蔽,对内容的互动更直观。
对于已经添加的好友,则会在页面顶端展示其最近48小时内的新增动态,过期消失。展示方式为头像外出现红色边框,点击头像显示新增动态内容,没有强制阅读动态的信息流。
这种展示逻辑有些类似自助餐,用户可以自主选择是否要吃、吃什么,最大程度保留主动性。
补充一点,可话设计了互动表情包,聊天用户点击表情后才能展示完整动效,这个功能可能在社交产品里是首创。
4)个人主页
主页的设计中规中矩,此tab下支持动态内容检索。
个人主页功能设计
三、用户研究
可话用户是哪些群体?他们有怎样的行为特征?
作为外部人员,我们无法拿到产品的内部数据,但可以从官媒评论、产品内部等渠道逼近部分真相。笔者分别从产品与用户角度出发,根据大量观察信息与统计数据,尝试描绘出可话的用户特征。
1. 人口统计特征
1)运营阵地与推广渠道
可话运营平台
B站、小红书和微博是可话主要运营阵地和广告投放渠道。
其中因为B站年轻群体最多、性别比例均衡,所以可话以B站为渠道之首。小红书次之,主要用来吸引女性用户。而月活最高的微博更多作为活动宣传与反馈搜集平台。
考虑到品牌运营和广告投放需要选择合适平台,才能更好触达、精准获客,实现更高ROI。因此推测可话与B站、小红书用户高度重合。而B站主流用户特征为年龄在18~24岁,主要分布于一四线城市地区,这些用户娱乐时间充裕,能够保持较高的活跃度。
社交媒体平台用户画像
2)好友画像
笔者自22年6月注册可话,至今已使用一年。期间或主动或被动添加60多名好友,主动添加的筛选条件大多为对方有较高的人格魅力,或动态所传达情感比较积极,被动添加则来自动态共鸣。在此约束条件之下,根据好友动态内容,不难推测出好友身份与年龄。
可话好友身份推测结果
学生群体占比近50%,其中大学生居多,研究生占比10%。身份判断依据为内容出现放假、返校、实验、论文、导师、同学等关键字与相应图片情景。
职场人士占比44%,可分辨的职业包括教师、互联网相关行业、艺术工作者,以及小生意经营者、创业者,判断依据为相应关键词。
剩下10%群体的内容存在辨识难度,暂且将用户身份归入未知一类。
将好友身份折算为年龄后获得好友年龄分布,大部分用户集中在18~30岁年龄段,对应90~00后群体,社交产品的青年与成年市场。
可话好友年龄推测
令人诧异的是,根据动态内容推测,以及22年底的用户个人年报显示,在产品中能够遇到中年以上的大龄用户,要知道这些用户在主流社交产品的广场中很稀少。
此外,根据个人主页显示的用户信息统计出好友性别比例。
可话好友性别比例统计
在陌生人社交产品中,部分女性用户出于体验考虑,会将性别设置为男性。对应的,一些男性为了增加搭讪成功率会将性别设置为女性。根据动态内容观察和与用户的聊天,发现可话存在少量前者。因此,实际女性用户占比可能会比统计数据稍多。
而可话的推送机制参考了性别因素与用户行为,更倾向在匹配中推送异性动态。虽然产品并未设置关于性别偏好的推送控制,但笔者因女性用户内容与情感普遍更为友善宜人,因此在互动行为上有所偏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推送性别比例。
由此可知,统计数据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偏差。
虽然实际比例无从得知,但推测可话女性用户比其他任何社交产品要多,甚至多于接近1:1的soul,原因有两点:
前期产品更多在女性用户居多的小红书运营,现在重心放在男女比例几乎持平的B站,稍微调和了用户性别比例。产品机制决定女性用户受到骚扰概率更低,因此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相比其他产品,,用户访谈结果也支持此点。
3)反馈用户
笔者搜集了来自不同渠道大量的用户反馈,其中应用商店仅展示设备型号,难以从中得知更多信息。
从微博官方帖子评论与超话动态来看,在性别上女性用户略多于男性,而官方微信群中男性占比60%,略超过女性。
4)线下互动
官方近期面向用户招募了i/e人饭局,但运营视频中提到与会者几乎全员i人,结合反馈来看似乎用户i人含量确实偏高。
饭局与第六波用户评价
2. 用户行为偏好
1)用户在发些什么
笔者将好友动态内容进行了类别划分,划分大类包括生活记录、心情记录、心理表达、思考观点、打卡复盘等项目。根据具体内容,将每名用户动态抽象出三个大类,获得统计词云。
动态类别词云
其中最大类别朋友圈的含义为用户动态构成比较复杂,包罗万象,大量用户将可话当做没有社交关系压力的朋友圈使用。
由上述内容类别所对应的用户行为推测,可话用户可能具有较高的教育水平与良好的表达能力,日记、打卡与复盘的动态类别暗示了这类用户的高粘性高活跃。
2)用户喜欢看什么
根据过往互动数据,统计出最高点亮动态内容与类别,试图发现可话用户喜欢关注的内容方向。
用户阅读偏好
数据最高的类别为产品分析与正面观点。
在笔者对可话与用户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可话用户积极关注产品功能,乐于表达对产品的看法,存在很高的热情。而内容情感正面、于个人发展有益的观点讨论,往往也能收获不低的点赞数量。
剔除产品分析的特殊性后发现,最受欢迎的是正面观点、中性抒情、中性观点、思考日记。
3)用户活跃与留存
继续对好友数据进行研究,发现了发布动作的性别差异、活跃用户月均帖数、发帖数量与用户粘性等行为特征。
好友动态数量分布,数据来源:手动统计,全文都是
女性用户均帖数116、中位数78,男性用户数据分别为86和45,佐证了上文提到的表达习惯性别差异。
活跃用户每月发帖数量
将最近一月内发过动态的用户定义为活跃用户,发现女性用户均帖数138、中位数83,男性用户数据分别为125和68,月均帖数不算“表达狂热份子”用户后分别为8.6、9.1,几乎一致。
用户活跃情况调查
注册时间大于6月用户占比77%,大于12月用户占比58%。
好友注册时间、活跃数量与留存率
用户月均动态发布数量8条,中位数5条,相当于每周或间隔4天发布1条动态。
这里活跃的定义为数据采集日期6月4日之前一个月存在动态发布行为。
笔者发现存在暂离一段时间后(1~3月、甚至半年)恢复发布频率的用户;对于可话,发布动态的行为质量比动态互动更高,而互动和单聊数据无从得知,因此综合考虑后选择此定义方法。
注册时间长于1年的用户活跃留存率能够达到惊人的83%,结合用户发帖频率可以得出一个可话用户特征“长久而低调”。当活跃时间局限在1周内时,这些用户的留存依然能够达到64%,这部分用户动态均值高达193,属于真*梦想股东。
用户互动数据与行为漏斗已在前文结合功能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3. 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到两类较为模糊笼统的用户画像与其行为特征。
基于反馈用户与好友用户的用户画像
补充一点,几乎任何数据样本都会因为采集条件的约束存在局限,笔者大部分取样范围为产品内经过行为偏好筛选过的好友和陌生用户,无法代表可话完整用户群体。
四、优化迭代1. 社交产品设计思路
1)原理与业务
线上社交与线下在原理和流程上具有相似性,都需获取对方信息、试探对方偏好。线上场景是线下的映射,不同的是线下的场景信息更丰富,双方共识更强,交流效率更高,因此需要在产品设计中克服对应问题。
笔者将用户社交行为、典型功能方案与可话产品设计做了简单的对照。
社交行为分析
需要注意一点,并非所有社交产品都遵循此用户行为流程,具体由产品定位与业务情况确定。
比如书信类产品相比于匹配效率更强调质量,面向少年市场的扩列类产品不会追求关系质量,树洞类产品倾诉需求大于聊天。
前文已经讨论过,目前可话的定位基于匹配策略与对应算法,功能都是围绕此算法生长出来的,到不同的用户手里会出现不同玩法。有的用户将可话当作陌生朋友圈,有的纯粹当作日记与树洞,有的当做搜人引擎,有的当做高质量社交……类别很多,不再列举。
可话的社交是从内容出发,用户查看匹配和遇见动态来主动出击,通过动态点亮被动社交,社交链条共3条:
动态发布——阅读匹配动态——互动加好友——订阅/聊天;动态发布——等待点亮——互动加好友——订阅/聊天;遇见推送——查看用户——互动加好友——订阅/聊天。
从了解到的用户心智来看,虽然动态能够作为链接用户的优质媒介,用户能够借此更大概率获得高质量关系,但在当前功能与用户特征的基础之上,用户可能还是将可话作为表达场所而非社交工具更多一些。
而且立足现有功能设计,并没有看到可话在用户关系推进、关系升级上的焦虑。
那么,产品功能优化仅需围绕现有功能做出提升,而迭代则在保留上述产品价值的基础上,依据发展战略作出调整。
2)用户需求
产品优化与迭代不能脱离用户需求,可话的需求反馈渠道包括官媒、产品内部反馈渠道、甚至动态本身。
biu~第七波用户反馈发射~~
后两者笔者接触数量较少,数据有限,但对前者做了跟踪调查。
用户需求跟踪统计
笔者发现,用户需求主要集中于动态编辑、匹配、管理与评论聊天等可话主要业务上,其中一些需求已在过去两年间实现。同时也存在与产品思路违背的不合理需求,存在实现价值较低、产投比不高的鸡肋需求。而用户反馈意见存在局限,需要对需求进行深入挖掘。这些问题应在构思中加以注意。
3)产品设计风格与更新历史
截至目前可话已迭代至1.9.25版本,叠加临近产品三周年,或将于下个季度实现较大更新。
回首过去两年可话的更新旅程,再横向对比依然保持功能更新而非优化体验、修复bug的其他产品,不难发现可话在1.0版本的迭代风格——克制而谨慎。
可话迭代历史
与主要业务相关的功能谨慎更新,其他功能优化克制,整体风格简约留白。
从前文拆解中还可发现,可话在功能设计上遵循“行为路径短,选择分支少”的设计准则。
那么在下文的功能构思中,理应注意这些细节,对于常规功能要想好为何一定必须要添加、添加形式如何。
2. 功能构思
做完前期铺垫,正式聊一聊产品迭代思路之前,再回顾一下可话目前的比较优势:
友善且不喧闹的表达环境;基于语义识别和情感分析的内容匹配;已经产生用户心智的存量用户。
Ok, 下面依次介绍功能总览与构思详情。
我说了不算的期望功能总览
1)动态编辑
① 动态AI文风改良
此点的提出原因前文有过讨论——动态发布的动作在社交产品中略高。在笔者的产品体验中,发现存在少量表达不畅、大量表达方式不具吸引力的动态,这样的动态难以让用户产生阅读欲望,但表达水平的提升又是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可能需要辅助编辑,帮助用户降低使用门槛。
我们产品毕竟不是写作工具,所以考虑将改变内容语言风格作为切入点,降低表达难度的同时给用户机会展示个性。笔者尝试使用ChatGPT-3.5对观点短句进行风格改良,改良结果如下:
内容风格化润色
此点同样适用前文内容词云中的思考、心情、生活等类别,需选择更匹配的改写风格,API调用和模型训练成本可通过功能并入会员特权的方法转移。
② AI配图提示词优化
笔者实测灰度阶段的配图功能匹配效果不是很理想,会出现图不对文的状况。建议借鉴mj,通过中文符号与数字::10组合等相对简单的表示方法,对内容关键词进行标注赋权,降低文本识别难度,改善成图质量。
提到AI技术,目前社交产品的AI应用不是很多,似乎业内对AI辅助社交的应用共识包括提供倾听功能的AI树洞、辅助一对一聊天的单聊僚机,以及审核与客服。22年社交产品出现过AI生成头像的功能,比如火星的真人照片转2D漫画(据说soul也有),今年可话的文生图比头像生成比之更进了一步,其他中小厂社交产品对AI应用较少。
2)动态匹配
① 动态匹配名言
可话一直在强调共鸣,用户共鸣对象未必仅局限于现实中其他用户。当我们听歌、阅读的时候,已经与其创造者和历史上无数听众、观众发生了共情共鸣。同样,现在你头脑中的闪念、笔者手下的文字也许恰恰与历史上某人的想法发生重合。那么借助AI技术,便能实现与名人的相遇。出于成本考虑,名人匹配可仅占匹配数量的1/10,此功能可用来增强用户粘性。
② 自定义匹配模式
一些用户在动态中提到可话的策略与算法会导致信息茧房的形成。笔者认为此点对用户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产品的用户价值。但不管价值具体为何,产品可以通过向用户开放调参权限的方式,改版匹配内容的关联性。权限向付费用户开放。
③ 动态重匹配
支持已发布动态二次匹配机会,允许用户重新匹配历史动态,此举可以降低发布动作成本,但隐患在于可能会减少内容增量。
3)聊天互动
① 动态关键词屏蔽
现有的社交产品中,soul的广场信息流支持对特定标签的反馈,其他大部分产品仅支持对特定用户的屏蔽与举报,而独树一帜的脱水支持有限词汇的过滤。主打内容匹配的可话引入此功能,或许在用户体验上会有较高提升。
用户动态匹配/分发权限
② 动态续写
动态续写基于用户关系链实现,好友的动态通过关系链传递给我,我续写之后再通过策略传递给好友中的下一位。参与用户可查看所有续写用户内容和用户个人主页,续写内容不做字数要求,传递速度以天为单位。
此功能可类比楼中楼,增加用户获取好友/动态渠道,增进用户关系,弥补不设广场功能对产品指标数据的削减,增加用户活跃,提高粘性。
③ 双点亮系统
由前文的分析可以得知可话的点亮含义并不很明确,因此可以考虑表态分层,第一次免费点击太阳图标表示普通赞,第二次消耗阳光点击太阳图标表示深度共鸣和喜爱。
类似的设计可见于微光和宇宙奶茶馆,它们的相同点是都采用阳光的意向作为货币体系中的一轨,不同点是奶茶馆的意向与相关设计止步于此(现在暂时下架无法查看),微光采用价值逐渐增长的“光点-灯泡-金灯泡”三轨集合的货币-商城系统,用户可对动态分别送出普通点赞与灯泡表达喜欢。
可话二次点亮的消耗也可依附于未来的货币-商城系统,或者同时采取与用户粘性结合(比如签到、获赞)的常见设计方法。
4)个人主页——关键词背景
可话营造出轻松无压力的创作氛围,因此用户能够真实表达自己。根据用户有限时期内的历史动态内容生成关键词的功能,能够在畅快表达的基础上,提供比手动选择个人标签更真实可靠的社交画像,帮助陌生用户快速了解动态作者,提升匹配效率。
22年底可话曾推出过个人年度报告,所用关键词多为褒义词汇,但用户关键词重合度较高(图片取自微博与用户动态),词库略显单薄。
不同用户年报关键词
5)好友管理——特别关注
常规功能。
五、运营表现1. 运营活动
前文用户研究部分展示了截至今年4月的运营表现,将可话与soul进行横向对比,发现可话在宣传渠道和策略上选择错位竞争。选择soul的原因是,在并非主打荷尔蒙社交的领域内,其他社交产品基本没有与可话同等或更多的运营投入。
可话与soul的运营横评
笔者碰巧在1年的产品使用期间关注了可话于B站的运营变化。
发现22年6月还可见到可话的广告投放,下半年开始似乎撤掉了这部分开支,改为加大官号视频运营投入。目前B站视频播放页下方的广告位大部分被soul、MarryU、青藤之恋占据,信息流广告除了这三家,更多是我主良缘等各家婚恋产品和服务。
23年运营状况为在2月达到6份投稿的数量峰值以后持续降低,5月只发布了1支视频,似乎将投稿的运营策略转变为大中UP评论区闪现。同时,账户留言已变更为“可话——为你而来的社交网络。小破站社交app摸鱼第一人。我相信,在我不断努力的摸鱼下,可话一定会大火的。”。
你在摸鱼我在看
除了活跃的B站运营,可话也推出过不少线下活动和品牌联名,比如较为久远的手写信、产品周边,5月底的陌生人饭局和昨天新推出的联名咖啡。
预算有限,只送杯套
2. 产品营收
笔者在产品迭代与优化建议中多次提到营收与付费,原因有两点,一是社交产品盈利难,二是可话马上迎来3周年,3年均没有来自产品内部的营收。
细数国内社交产品的商业模式,通常包括广告、付费会员、虚拟货币/商城、平台分成(直播、陪聊、婚恋)、游戏、电商。
其中,广告形式多为开屏、信息流广告,付费会员和虚拟货币/商城是必不可少的模式,通常提供功能增值、送礼互动和个性化展示服务,平台分成依据产品业务相关,游戏可分为提供社交场景(soul)和与业务无关(微光)两种类型,电商分为产品周边和好物优选(甚至直接上百货商城,如岁岁)。
增值服务设计围绕核心业务
很少数量社交产品因为各种原因直接向用户出售使用权限,不付费无法体验或使用核心功能,典型代表有脱水和平行世界(使用付费作为用户筛选门槛,是笔者认为不讨论匹配功能条件下可话最大的竞品,但篇幅有限,不再介绍。感兴趣的看官请关注笔者,我们下篇详解~)。
可话市场部负责人刘二柴(昵称)多次在推广文章与用户回复中承诺可话不会插入广告,内部人员则给出通过会员功能盈利的留言回复,但并未透露相关细节。笔者对会员特权服务做了预测,而发布时间或许可尝试从产品运营时间、公司规模和融资金额做出模糊判断。
夸克企典显示可话产品背后为带动热潮(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Boss直聘和拉勾网岗位在招),公司成立于20年4月,人员规模16人,实缴资本700万元。至于判断过程,那就留给屏幕前的各位看官了。
公众号:生升不憩
本文由 @生升不憩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标签: #win10 阻止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