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论坛|空间与精神疾病

经济观察报 307

前言:

此时同学们对“论坛空间是什么”大致比较看重,兄弟们都想要剖析一些“论坛空间是什么”的相关知识。那么小编同时在网摘上收集了一些有关“论坛空间是什么””的相关资讯,希望看官们能喜欢,朋友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空间与精神疾病

SPACE AND MADNESS

2022年5月14日 周六

10:00—12:30

论 坛 流 程

10:00—11:30 主题发言

11:30—12:30 讨论环节

发 言 嘉 宾

黄钰婷 / 同济大学建筑学博士研究生

张锦 / 青年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

马汀滢 / 艺术家

回 应 嘉 宾

舒晨 / 北医六院精神科研究生

kk / VCD影促会负责人

陆地 / 博士生候选人

钱诗怡 / 策展人

主 持 人

戴西云 / 泰康空间

吴悠 / 泰康空间

公 众 参 与

本次活动为线上参与

腾讯会议 674-847-914,密码 0822

可通过“泰康空间”微信视频号收看

或进入“泰康空间”bilibili直播间

空间:具身性与公共性系列论坛

房间作为城市里以身体为尺度的最小的空间单元,它是我们的庇护所,一个安全之处,然而同时也是禁锢之所,它成为了疫情中我们最渴望出走的地方。房间既是具有自主性的空间,同时也是被规划和管理的空间单元,它需要满足居住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还需要达到遵循经济原则的人口密度。精神疾病的空间是它的变体:一排排的房间组合出一个区隔的空间,同时又承载着治疗的用意——另一种安全规划的空间。

何谓私人何谓公共?家似乎是私人的,然而19世纪以来,我们看到大工业时代如何将私人空间纳入管理之中,使家庭成为现代生产和意识形态反复争夺的领地;精神无疑属于私人,然而人类社会对精神疾病监禁与治疗的漫长历史,又揭示着精神与政治、经济、道德等公共领域不可分割的亲缘关系。

古希腊罗马的广场由住宅围合而成,一个位于城市中心的负空间,它斩除遮蔽以汇集所有房间内部的目光。从房间到广场,我们从封闭走向开放了吗?在开敞的广场上,我们与他人相遇的同时又指涉着被排斥的人群——波德莱尔笔下凝望着中产咖啡厅的贫穷父子。在当下与房间的独处中,空间也不仅意味着物理空间,而是透过一块块屏幕,轻易地延展到虚拟的维度,与他人联结的可能性就此展开。公民广场、购物广场、公园空地,日常生活的广场与政治符号的广场……当越来越多的城市功能退入建筑内部,退进私人领域,广场是否还能承载我们对公共空间乌托邦式的想象?我们一遍遍问询,我们能在何处与他人相遇,我们又在何处确证自身的公民政治性存在?

房间、精神病院、广场——借由这三种空间形态所发出的一系列问询,潜藏着一条后疫情时代下个人对城市空间的感知逻辑:我们被独处,被隔离,被聚集。它区别于一种景观的、望远镜式的观察城市的视角,而是以身体为尺度,想要重新感受和理解空间与人的关系。疫情之下,城市似乎进入了一种海德格尔式的“现成状态”,正是在它一次次停摆和非常态化下,在身体与之被动的关系中,我们再次觉察到空间如何经由身体作用于“我”,甚至更进一步地说,空间中的身体就是空间中的“我”。

围绕我们具身性的存在与公共性的渴望两条线索,本次系列活动将首先以三场论坛的形式展开,将邀请参与者从建筑、社会、艺术等角度来分享各自对这三种空间形态的多维度思考。我们希望搭建一个轻松的交流平台,邀请嘉宾和观众共同加入到讨论中。系列论坛之外,我们还会与卷宗书店、VCD影促会、abC艺术书展、单读进行书单、放映、播客等形式的内容共创。或许此刻的联结可以帮助我们一起寻找通达新的公共性的可能。

空间与精神疾病

#隔离

#身体

#控制

#安全

精神疾病从来不止关乎于精神,向来也关乎身体。在足不出户的时日里,在身体的物理受限所伴随的精神困窘中,精神疾病和空间的关系是什么?精神疾病的空间意味着什么?在中西方语境下,麻风、结核等疾病大流行都有与精神疾病类似的隔离与监禁的历史,在不同时期落入道德教化、宗教救赎,司法实践、经济生产等领域。家庭、机构、国家、社区……多重主体和社会组织也牵涉到空间的建构、管理和划分之中。建筑在其中是病患身体的庇护所,是作为治疗手段的“医疗机器”,也是改造生产力的政治工具。空间与精神疾病可以牵涉出超越控制与治疗,个体与社会任何单一维度的复杂面向。

第二场论坛便将以丰富的历史材料将讨论的范畴扩展到现代精神疾病治疗之前,再以身体为介面回到集体的聆听与观看之中。三位发言嘉宾将分别通过禁闭的空间,疯癫的概念和身体的经验分享她们对本次论坛主题的思考,回应嘉宾也将从精神疾病的治疗实践、医疗建筑与视觉艺术等角度延展讨论。

发言嘉宾及内容介绍

非常状态控制——中西方近代精神疾病隔离空间的处理与流变

黄钰婷

同济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方向博士研究生。以都市人类学视野关注近代上海城市史、近代上海医疗建筑史,研究论文刊见于《建筑学报》《时代建筑》,阶段性研究成果也于世界建筑师大会(UIA)中进行宣讲。

人们如何看待疯癫,决定了疯癫者被如何处置。16世纪以来,将精神疾病患者隔离于正常社会生活以外是中西方皆行的做法,隔离的意义不仅是为了限制患者的行为自由,更是为了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然而精神病医院却是相对近代的空间产物。本次论坛将主要介绍欧洲中世纪至19世纪初不同疯癫观念下的数个精神疾病隔离空间,借此明晰中国近代精神病医院和精神疾病患者处置方法的来源。

“疯癫”的生物学、语文学与政治经济学

张锦

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编审,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文论、比较诗学和福柯研究。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国外文学》《当代电影》《东南学术》等期刊上发表福柯相关文章十余篇。

福柯对欧洲古典时代疯狂史的考古与谱系学考察旨在讨论现代的疯癫或疯狂主体是如何生成的,以分类-生物学、经济-政治经济学、语言-语文学为话语范畴,以医疗制度与社会关系的互动研究史、理性的生成过程以及欧洲史为参照,本讲座拟重访福柯对疯癫的话语实践史及其与哲学、理论思考之间关系的重构,以期为今天的知识和认识提供方法论的借鉴。

气的故事

马汀滢

未来主人马汀滢,未来主人的作品曾受邀在纽约美国华人博物馆,纽约国际艺术工作室及策展项目(International Studio and Curatorial Program)、北京尤伦斯艺术中心、上海明当代美术馆、香港Para Site艺术空间、纽约贾德逊教堂(Movement Research at Judson Church)等地展演。她曾入围2018年华宇青年艺术奖,于2019-2020年间在纽约Shandaken Projects进行驻留,并于2021年在曼哈顿下城文化协会艺术中心驻留。

未来主人小组 2016 年由马汀滢和康康成立于纽约,致力于在剧场中威胁与解放真实,通过表演、编舞和写作质询身体经验的历史谱系,开辟生存和抵抗的别种可能。本次讲座将分享艺术家小组以身体为主的创作实践。声音歌剧《未来主人》在纽约、横滨和中国,未来主人通过声音与身体的集散和运动,让观众在集体聆听和观看中,将分离的个体经验统筹为真实时间中的见证与共识,为观众提供窥视界外空间的可能性。作品《临摹》通过编舞和写作整合思考与行动,推进对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身体研究。在建设四化的健康、 卫生和生产力的语境中,《临摹》对一张八十年代北京地坛练功者的档案照片进行动作研究:通过练习气功,人们得以在公共场域中占据空间,身体成为个人与环境无声交涉的介面。

回应嘉宾介绍

kk

前媒体人,国际影像文化促进会负责人及联合创始人,曾任almost art运营总监,《艺术银行》主编,叶柏基金代理秘书长,嫣然天使基金媒体负责人等职。

陆地

同济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方向博士候选人。博士论文希望探讨“卫生”观念如何影响和改变了人们对居住环境的理解,以及“卫生”是如何作用于近代上海建筑与城市空间变迁过程中的。研究兴趣主要是日常生活中空间与人的关系、观念与物质空间的互动。

钱诗怡

策展人和写作者,近期策划的机构展演项目有:“再回现场:明当代五周年展演艺术季”(2021-2022)和群展“神秘参与”(2020)。她目前的策展和虚构写作关注物质和物的媒介属性与意识探索,通过想象和个人化的田野调查来架构基础设施作为技术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维系。

舒晨

北医六院精神科研究生,兴趣为儿童孤独症、青少年抑郁、双相。

标签: #论坛空间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