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鼠标是如何“进化”的?一起来看看吧

科普天津云 55

前言:

现在兄弟们对“鼠标移动变化的图像”大约比较重视,我们都想要分析一些“鼠标移动变化的图像”的相关文章。那么小编也在网上收集了一些对于“鼠标移动变化的图像””的相关文章,希望兄弟们能喜欢,小伙伴们快快来学习一下吧!

说到鼠标,就不得不提电脑,早在电脑发明之际,操作基本上都是在键盘通过繁琐的指令上完成的。

鼠标是电脑发明18年之后出现的,1964年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发明的,目的是用最简单的手段来取代由键盘输入的繁琐指令。

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鼠标的发展历程吧。

鼠标的来历

道格拉斯制作的装置是一个小木头盒子,里面有两个滚轮,但只有一个按钮。它的工作原理是由滚轮带动轴旋转,并使变阻器改变阻值,阻值的变化就产生了位移讯号,经电脑处理后屏幕上指示位置的光标就可以移动了。

由于该装置像老鼠一样拖着一条长长的连线,因此,道格拉斯和他的同事在实验室里把它戏称为“Mouse”,而这一亲切的昵称也正式成为鼠标的官方名词。

带“球”鼠标

紧接下来似乎就已经到了咱们熟知的球定位鼠标了,也就是滚轮鼠标了,其最显著特征就是其底部的那个——球。

与鼠标原型相比,就是把轮子改成球带动下图中两个轴转动,这样精度会更高一些。这种球定位的鼠标现在已基本淘汰,主要原因是精度太低,鼠标底部需经常清理。

光电鼠标盛行之前,还有一种轨迹球鼠标深受专业人士的喜爱,至于游戏爱好者则是基本饶步了。轨迹球鼠标,这种类型的鼠标一般都长得比较帅的,原理基本就是上面的滚轮鼠标里边的小球放在上面了。这种鼠标的优势则是不用像上面的鼠标抓住到处窜了,可以最大限度减少使用者的疲劳。

图形设计,3D设计的用户喜欢用这类型的鼠标,因其定位准确,不易晃动;而因为设计上的缘故,对于快速切换的游戏用户来说基本是绝缘了。

小时候差点以为轨迹球鼠标就是尽头了,乍看一下子光电鼠标就掀起了计算机交互的大洗牌了。

现在的鼠标

可以说目前市面上95%的计算机都是使用的光电鼠标了,剩下的5%大概就是触摸板,触摸屏之类的用户了。光电鼠标定位原理很简单,就是鼠标上的CMOS镜头每秒钟拍照100-1000次,每拍一张新的照片就跟前一张对比,如果图像位置出现了变化,那就是鼠标发生移动了。

在如今CMOS的强势发展,加上红光,蓝光,激光鼠标的面世,相信各类超高DPI的鼠标早已经被大家玩烂了吧。至于光电鼠标的优点则是精度高,分辨率高移动十分灵活,而缺点则是手腕动作幅度大,长期使用导致“鼠标手”。

除了光电鼠标之外,还有专业领域中常常用到的绘图板,优点是精度高,且大多有1024级力度控制,缺点则是上手不容易而且除了绘图之外使用意义不大。

当然还有最最最简单粗暴的替代鼠标的交互方式,则是目前手机盛行的触摸屏了,或多或少也影响到了个人计算机的交互方式了。看看操作系统Windows和Mac都相继支持触摸控制你就知道了,也许有一天触屏会完全代替鼠标。

蓦然回首,鼠标消失了,留下仅有一只沧桑的鼠标手。

内容综合于网络

END

标签: #鼠标移动变化的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