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当前我们对“vec226magnet”大约比较关怀,小伙伴们都需要学习一些“vec226magnet”的相关知识。那么小编同时在网摘上汇集了一些有关“vec226magnet””的相关知识,希望大家能喜欢,小伙伴们快快来了解一下吧!点击上方的蓝色“医谷”关注我们
“置顶公众号”即刻获取最有价值行业趋势信息
医谷微信号:yigoonet
随着肿瘤细胞免疫治疗近年来不断快速的发展,CAR-T、TCR-T、TIL、NK、肿瘤疫苗、溶瘤病毒等免疫细胞疗法在临床研究中也获得了不断的突破。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解放军第307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科主任陈虎于日前在上海国际医学园区举行的2018(第四届)下一代CAR&TCR-T研讨会上表示,肿瘤细胞免疫治疗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仍然存在一些技术难点亟待解决,针对CAR-T、CAR-NK、DC疫苗、溶瘤病毒这四个方面,陈虎结合自身研究经验及国际最新报道,给出了相关见解。
优化CAR-T结构设计,提高特异性、可控性及有效性
CAR-T疗法基于合成生物学衍生的信号放大,亲和力可控、仅针对表面结构,且基于HLA独立抗原识别而不会与内源性TCR错配,因而CAR-T治疗尤其是抗CD19CAR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研究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实体瘤的效果不尽如人意,这主要与跟肿瘤异质性有关。”陈虎表示,“肿瘤基因突变频率越低,CAR-T治疗效果越好,血液肿瘤、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系统肿瘤突变频率比较低,而实体瘤异质性比较高。另外,目前临床在研的CAR-T项目靶点,从总的临床试验反应效果来看,较好的是CD19、CD30、CD20、BCMA,对于实体瘤,例如肝癌、胃癌、乳腺癌等,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临床效果特别好的靶点。” 靶点的选择是CAR-T治疗实体瘤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另一个技术难点,陈虎指出,就是CAR-T治疗本身带来的一系列毒副作用,包括细胞因子风暴、B细胞发育障碍、低免疫球蛋白血症以及神经毒性的脑水肿等等,其中神经毒性虽然发生率较低,但却是CAR-T治疗过程中的主要生命威胁事件。
(图片来源:医谷)
对于以上问题,陈虎认为,从优化CAR-T结构设计策略上讲,可以通过提高CAR的特异性、可控性、有效性,以及采用通用型CAR等来改善,具体来讲如下:
提高特异性:例如串联、并联双CAR-T,常见双CAR-T设计为同时靶向CD19与CD22分子,已有研究发现,在CAR-T治疗过程中,一些原本表达CD19的癌细胞可能转而表达CD22蛋白,因此CD19+CD22双管齐下,理论上能增强CAR-T的效果。
提高可控性:例如加入自杀基因系统(如Caspase9)或输注对细胞表面介导增殖活化的分子(如CD20)有封闭作用的抗体,以诱导CAR-T细胞在合适的时间凋亡,避免CAR-T细胞的过度增殖活化。
提高有效性:例如跟纳米材料结合、提高追踪能力、分泌细胞因子、表达共刺激分子、克服肿瘤抑制微环境等。另外还有研究敲除T细胞上的PD-1,或者用外源的PD-1联合CAR,但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特别好的效果。
另外,陈虎指出,目前CAR-T治疗还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治疗后效果很好但很快复发,这需要与其他疗法相联合。
CAR-NK理论上更好但实际临床应用受限
人类NK细胞是人体防御体系的第一道屏障,杀伤活性无MHC限制,不依赖抗体。“事实上,对比CAR-T,CAR-NK的优势在理论上讲更安全,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其不仅通过CAR特异性识别机制,也能够通过包括自然杀伤受体,NKG2D和CD226等活化受体识别肿瘤,并且NK细胞获取方便,来源广泛。”陈虎表示,“但实际上做NK、CAR-NK细胞治疗很难,因为装载上CAR,NK细胞的扩增就受到影响,比如NK92,原本存活时间较长较稳定,但装载上CAR元件之后就会很快凋亡。”目前国内大约有7项CAR-NK试验,但是进展却较为缓慢,陈虎指出,这是因为CAR-NK细胞治疗的临床应用受到了其安全性和扩增持续能力较差的限制。
个性化DC疫苗是另一个方向
DC疫苗通过采用病人自体的单核细胞在体外培养诱导生成DC,然后负载相应的肿瘤抗原,制成负载肿瘤抗原的DC,回输后的DC细胞刺激体内的肿瘤杀伤性淋巴细胞增殖,发挥长期肿瘤监视作用和肿瘤杀伤作用,从而达到消灭肿瘤的目的。“然而,从临床治疗来看DC疫苗难以使肿瘤得到缓解。”陈虎说道,”一来,这可能与患者自身耐受有关。另外,DC的活化不足、抗原负载不足、DC自身异质性、肿瘤介导免疫抑制、肿瘤相关自我耐受、T细胞对TAAs亲和力较低、Treg抑制作用等,也使得DC疫苗疗效受到限制。”
面对这些难题,陈虎指出,目前有很多研究在尝试通过调节细胞因子、抗原负载等来提高DC疫苗疗效,例如下调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SOCS1)的表达;Toll样受体(TLR)激动剂体外诱导DC成熟,使DC产生功能更强的抗肿瘤CTL效应;选择特异性肿瘤抗原Survivin、muc1负载DC,增强DC对特异性抗原的呈递能力等。另外,肿瘤裂解物负载DC联合替莫唑胺治疗,也取得了比较好的结果。
谈及DC疫苗的未来发展,陈虎表示:“DC的另一个应用方向是个性化的肿瘤疫苗,获取肿瘤及正常组织标本,通过二代深度测序得到突变序列,以及计算分析检查突变的肽区,分析突变与患者MHC分子结合能力,从而判断出个性化的抗原表位,然后制备DC。”
溶瘤病毒联合PD-1治疗效果良好
近几十年来,溶瘤病毒治疗引起了广泛关注,相关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OVs主要在临床试验上与PD-1联合治疗取得了非常惊人的疗效,尤其是在黑色素瘤的治疗上”陈虎说道。免疫检验点阻断剂完全依赖于肿瘤患者瘤内浸润性T淋巴细胞的数量,而溶瘤病毒对肿瘤细胞的感染能够诱导大量的免疫细胞浸润肿瘤,二者联合具有很好的互补性。
FDA批准的唯一一个溶瘤病毒产品——安进公司的单纯疱疹病毒T-Vec,针对首次手术后复发的黑色素瘤患者。2017年《cell》报道21例晚期黑色素瘤患者接受T-Vec与PD-1抗体Keytruda联合治疗,中位随访18.6个月的时间内,客观缓解率(ORR)达到62%,完全缓解率(CR)为33%,对比单药Keytruda治疗黑色素瘤的ORR(通常约为35%-40%)要高得多。
此外,其他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12、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可溶性 CD80、CCL3 等也已被用于溶瘤病毒治疗研究中。
文 | 医谷 周会棋
今日阅读排行榜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浏览
医谷:拥有最全医学大健康产业信息来源渠道,紧跟政策风向,传播最新行业资讯;聚集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投资人,挖掘跟踪创新项目,实现项目资本快速对接;网罗大量会展信息及展后报道,聚焦热门产品技术,阐述专家大咖独到见解。
张江科学城南部核心区,城市副中心——上海国际医学园区期待您的考察莅临,共谋发展,021-68119996。
标签: #vec226ma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