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张孝祥最著名的一首六州歌头,据说歌完此词,“魏公为罢席而入”

诗词曲精品库 823

前言:

眼前兄弟们对“张孝祥六州歌头”大约比较关心,我们都想要分析一些“张孝祥六州歌头”的相关内容。那么小编也在网上网罗了一些关于“张孝祥六州歌头””的相关内容,希望各位老铁们能喜欢,看官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绍兴三十一年,即公元1161年,金主完颜亮率领大军突破了宋军的淮河一线,金国大军直趋长江北岸。但是,金军在向采石渡江时,被宋军水师当头迎击,大败而去。当金主完颜亮退到扬州的时候,被部下所杀,金兵只得退回淮河北岸,于是宋金暂时休兵。

次年,主战派大臣张浚为建康府留守,著名词人张孝祥也到了建康,在张浚的宴席上,张孝祥有感而发,写下了一首著名的杰作,这便是今天要介绍的这首《六州歌头》。

六州歌头

张孝祥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善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小注:(1)膻[shān],一种难闻的腥臊气;(2)埃蠹[dù],尘土积,虫儿蛀;(3)烽燧[suì],指烽烟;(4)驰鹜[wù],指忙忙碌碌的往来不绝。

上片写宋金两国在江淮地区的对峙形式。“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宋金在绍兴十一年立盟以淮河为界,淮河于是变成了南宋的边境,国土面积大幅缩减,而放眼望去,淮河南岸,毫无屏障可守,只是一片苍莽的平野。所以当金兵逼临,江淮之间,征尘暗淡,霜风冷落,正是一片“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的荒凉景象。

从“黯销凝”开始,词人追述当年靖康之耻,徽钦二帝被掳走,宋室被迫南渡,这是到底是天数还是人祸?词人深切哀痛此事,他说“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洙、泗两条水脉流经山东,那可是当年孔子讲学的地方啊,如今也被金人占领,这种愤懑、痛苦的心情,令人叹息。

之后,词人对北岸金兵的活动进行了描写,“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原来的庄稼地,现在都变成了金人游牧的地方,他们白日放牧牛羊,夜晚猎火通明,其中还有隐隐的笳鼓之声传来,令人惊心动魄。可见,金人南下的心不死,他们还在虎视眈眈,南宋的国势还是岌岌可危。词人写到此处,那种悲凉之感,油然而生。

下片开始,词人开始抒发当朝者不思进取,安于苟且的现状,以及壮志难酬,空有报国热情但却无可奈何的感慨。词情也从悲凉变为悲壮矣。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词人空有一身本领,空有杀敌的利器,但却只能落得尘封虫蛀的凄惨境地,令人“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只能感叹时光易逝,白了少年头。

于是从“渺神京”开始,词人将矛头转向了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词人辛辣的嘲讽朝廷放弃北方失地,而偏安东南,不思进取,而且一针见血的说道,“冠善使,纷驰骛,若为情”,南宋每年都派人交送各种岁币、贺币,使者往来不绝,但都不是平等的交往,而是去进献财物,想想都令人脸红。

有多少在金兵蹂躏下的父老同胞在等待着南宋大军的到来啊!“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翠葆霓旌,是皇帝的仪仗队),可是南宋的朝廷,却毫无一点作为,到此,不禁令人热泪纵横,“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陆游曾写诗说:“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是多么令人心碎的呐喊啊!张孝祥此处,正是表达了同样的含义。

张孝祥的这首词,从“长淮望断”开始,越写越深,慷慨激昂,充分表现了词人的无限悲愤之情和爱国之情,让人闻之感念,据《朝野遗记》记载,当这首词唱完之后,“歌阕,魏公(张浚)为罢席而入”,可见其悲壮激昂。

《六州歌头》这首词,篇幅较长,多用三言、四言的短句,读来紧张激烈,张孝祥又为我们塑造了宏大的格局,其中蕴含着词人满腔的爱国热情,多角度为我们展现了宋金之间对峙的矛盾,构筑出了格调高绝的画面,正如杜甫的诗被誉为是诗史,张孝祥的这首词,完全可以被誉为词史!

标签: #张孝祥六州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