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如今同学们对“时钟的英文”大致比较关切,朋友们都需要知道一些“时钟的英文”的相关资讯。那么小编在网摘上搜集了一些有关“时钟的英文””的相关知识,希望朋友们能喜欢,咱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在表盘上,可能有一大部分人分不清Chronometer与Chronograph的区别。不但两个单词太相似,而且在功能上,也让许多对手表术语不太了解的朋友比较迷茫。
由于很多次被问到这个问题,所以在今天我们特意为大家写一篇文章来为大家解惑天文台和计时码表之间有什么区别,给下看吧。
可能懂表的人在这会嗤之以鼻,这两个怎么能大篇幅的并列讨论呢?那就直接跳过吧。首先,我们来看看天文台(Chronometer)与计时码表(Chronograph),在解决天文台认证和计时码表的差异问题前,要确定的是这两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他们却并不相互排斥。
瑞士天文台认证 (The Swiss Offical Chronometer Control),是由瑞士官方天文台测试组织(简称C.O.S.C.)针对手表机心准确性做的鉴定,合格的手表往往被称为Chronometer-天文台表。天文台认证是可以衡量手表的走时性能和精准度,并确保手表机心在规定的限制条件下由第三方官方机构测试的准确性。
瑞士天文台认证 (The Swiss Offical Chronometer Control),是由瑞士官方天文台测试组织(简称C.O.S.C.)针对手表准确性做的鉴定,合格的手表往往被称为Chronometer-天文台表。
计时码表Chronograph则是指手表上的一种复杂功能,将秒表的功能结合于手表之中,据有计时功能的腕表。一般来说,计时码表都必须有记录秒和分钟的功能,标准计时码表有30分钟或12小时的计时功能。表面中央的秒针,平时停在零点的位置。为了显示时计在行走中,大多加设一个恒动小秒针。计时码表除了计时的实用功能外,整体造型相对更酷。下来我们详细介绍两种术语的区别。
什么是天文台表?
为了理解什么是“天文台”的概念,我们必须回到制表的基础。机械表像每个依靠机心部件的机械发动机一样,它受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金属零件之间的运转,会有一定的摩擦力,我们会使用润滑油来减少摩擦。就像汽车的引擎一样,机心的性能必然会随着时间的长远而下降。这里比如长久不保养导致机心润滑油变质降解后,机心零件会出现磨损。
机心也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比如湿度、热/冷环境,压力、磁力或撞击力,所以在手表的生命周期中,需要定期的保养和爱护。
在还没有诞生电子钟的19世纪,机械钟表是人们掌握时间的唯一工具。所以,在一开始手表上,人们对手表精度有着迫切的要求,当然,当时手工制作的手表并不完美,没有像今天CNC机床生产的零件那么统一和精密。所以误差还是比较大, 为了规范各家统一对手表精度的要求,此检测机构才得以出现。
前边我们讲过,天文台认证表的现代定义是经过测试和认证符合某些精度标准的手表。“Chronometer”不仅仅是任何手表品牌可以在其表盘上打印的名称。天文台认证对精准要求定义,包括“带弹簧平衡振荡器的手表计时器必须符合 ”ISO 3159标准。各大钟表生产国都具有天文台官方认证的机构,包括创建于1878年的法国BENSACON天文台,位于COMTE大学校园内;德国的格拉苏蒂天文台德国校准服务局(DKD);日本天文台检验研究所;和我们所熟知的瑞士天文台(COSC)。
这款帕玛强尼Fleurier获得了“QualitéFleurier”弗勒里耶认证,要想经过这一测试,前提是先经过天文台认证。
我们最常接触,也是一提天文台就会想到的是瑞士天文台(COSC)。只有搭载通过COSC测试机心的手表,才会允许在其手表刻度盘上印有天文台“Chronometer”字样。C.O.S.C.分别在瑞士的日内瓦、Biel和La Chauxde Fonds三地有测试中心。日内瓦中心平均每天要测试12000至15000只手表机心,数量最多;另外两地则平均每天加起来要测试15000至20000只手表机心。在受检的手表机心中,大约有百分之二至三的手表会遭到淘汰。
COSC如何针对手表进行精密计时认证?首先,需要手表获得认证的品牌将机心送往COSC。然后,COSC进行了一系列测试,包括每一只表都必须连续16天接受不同的温度及位置等测试。天文台表测试采用静态实时照相检测,评估的项目包括:平均每日速度、平均速度变化、最大速度变化、不同位置的速度差异、最大的速度差异、温度影响值、持续速度等七项。每一项测试均有一参考数值,只要测试结果在标准值以内,就算合格。由于测试是逐只测验,所以即使是同款的两只表,测试结果在数字上也可能有若干差距。
天文台表的测试过程非常规范:从第一天开始,观察表的状态在24小时后呈现的差值,记录下来就是日差。每天的日差以秒为单位,正、负表示快慢。前十天日差平均值即为每日速度变化。前十天每两天之日差间差值的算术平均值,就是平均速度变化;差距最大的两组差值,就是最大速度变化。而不同位置速度差异则取第1、2天与第9、10天平均每日速度变化之差值、最大速度差异则是前十日差值与平均每日速度最大之差值。通常在测试中不可中断,只有第10天可因需求暂停。
测试期间温度必须维持在摄氏23度,温度误差不可超过一度,只有在第11天改为8度,第13天则定在38度,求出每度平均每日速度变化值即是温度影响值。至于持续速度则是指最后一天与第一、二天平均每日速度之差值。
测试期间,手表位置亦有特殊规定。在第1、2、14、15天,表面垂直三点朝右,六点朝上;第3、4天,垂直三点朝上。第5、6天,垂直三点朝下,九点朝上。第7、8天水平面朝上,第9到13天则改为水平朝下。
什么是计时码表?
与上述的天文台认证不一样,计时码表与机心的走时精度无关。计时码表是附加功能,打个比方,计时码表相当于汽车中的导航系统或汽车中的加热座椅。它是选项列表的一部分,您可以添加更多内容以使您的汽车更实用或更舒适......但它不会使汽车更高效或性能更好。
计时码表的英文单词是“chronograph”,源于拉丁语“KHRONOS”(时间)与“GRAPHEIN”(记录)的单词结合。最开始是为了记录赛马的速度与时间而设计的。
19世纪初,欧洲非常流行赛马比赛。法国国王命令当时的宫廷制表师尼古拉斯·凯世(Nicolas Mathieu Rieussec)(与宝玑先生并列的宫廷制表大师)去设计一款能够专门精确纪录赛马时间的计时工具。私下的尼古拉斯·凯世也是一位赌马爱好者,经过多次的技术改进,终于在1821年发明了可以商业化的现代计时码表。
计时码表依其设计分为单秒针、双秒针、单钮式、双钮式等结构,若以表盘设计的用途来说,最常见的有测量时速的计时表,计时码表中最常见的计算刻度系统,通常位于表盘的最外围或者是表壳的外圈之上。主要原理是:已知某一单位距离,比如:1公里或者是1英里,当一个移动 的物体在这个距离内开始运动时,启动计时码表的开始功能,当完成单位距离再按下停止按钮,这个物体的速度便是指针所指示的刻度。如果刻度系统为单圈设计, 则物体时速低于60公里,码表失效;刻度为螺旋设计的码表不会遇一般带秒表功能的手表外圈会刻有500/400/350等依次减小的数字,这些代表的物理 量为速度,单位为公里/小时;这个表圈称为TACHYMETER(测速计)。
一款手表能同时具备天文台认证与计时码表功能?
对于配备计时码表功能的手表,如果符合我们上边提到的天文台要求,是可以通过天文台认证。计时码表只是一个附加功能,对COSC进行的测试没有影响。唯一的要求是手表机心要被调整到高精度。
目前市场上具有许多款天文台认证的计时码表,如劳力士迪通拿是一款计时码表,同时(与所有劳力士手表一样)是一款经过COSC认证的高精度天文台表。还有配备9900机心的欧米茄超霸自动腕表,配备Calibre B01的百年灵Navitimer, 萧邦Mille Miglia等等。实际上,大多数计时码表都没有经过天文台计时认证。
标签: #时钟的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