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热搜第一:从恋爱观到网红人设,蛙化现象已影响日本社会的各方面

职得日本 2087

前言:

眼前你们对“repulsion什么意思中文”都比较关切,同学们都需要学习一些“repulsion什么意思中文”的相关资讯。那么小编也在网摘上汇集了一些关于“repulsion什么意思中文””的相关文章,希望同学们能喜欢,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相信大家都听过《青蛙王子》这个童话故事。青蛙变王子听起来甚是美好,但王子变青蛙的“蛙化”过程,又是怎么一回事?

近期,“蛙化现象”在日本成了热搜关键字。

2023年6月,日本专门研究Z世代(1995年后出生)的营销公司、智库机构“Z总研”,针对日本Z世代女性读者进行了2023上半年的流行趋势调查,并公开发表了《Z总研2023年上半年流行趋势排行榜》。

△Z总研2023年上半年流行趋势排行榜

其中,流行语以“蛙化现象”夺冠,成为Z世代年轻人聊天话题中的最热关键词

究竟何谓“蛙化现象”?为何会在近几年突然于年轻族群间蹿红?今天我们来一探究竟。

“蛙化现象”最初的意义

你是否曾经遇过类似经验:被有好感的对象告白时,起初非常开心,后来因为某些原因,突然对他/她产生反感或厌恶感。

若你也有过这样的心情曲线,那么你也在人际关系中遇到过“蛙化现象”。

“蛙化现象”一词源自于迹见学园女子大学藤泽伸介教授于2004年提出的概念。主要讲述在人际关系当中的心理现象:当女性得知自己喜欢的对象也对自己抱有好感时,反而会产生对该对象的反感或厌恶感

该名称之由来,被认为是格林童话当中的《青蛙王子》故事。故事中,丑陋青蛙变成英俊王子的过程是“王子化”,而“蛙化”则是这个例子的反向。

不过,这项心理现象被提出之后,并未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后续也鲜少有相关研究。直到2020年8月,日本教育心理学会公开的论文集当中,再次出现“蛙化现象”的相关研究。

该研究结果显示,“蛙化现象”非女性独有,但研究对象当中仅20%的人有此经验,对于其普遍性仍存在疑问。此外,研究还发现“对他人的信赖感”“在人际关系的紧张程度”,会从多个方面影响蛙化经验。

总结来说,个人特质被认为是造成蛙化现象的因素之一,但影响程度有限。蛙化现象的产生机制除了与个人特质相关,仍须考量与对方的互动关系。

Z世代“蛙化现象”新定义

△来源 / TBS NEWS

回顾2020年,除了学术研究有了新的进展外,网络平台上也开始出现热议。

多数讨论及引用虽以藤泽伸介教授所提出的理论为出发点,但针对此现象却有了延伸解释,扩散成不分性别、原因更具体的意义:突然发现另一半(喜欢的人)有着过去从未被你察觉的一面,而那恰巧是你所不喜欢的,因而对另一半瞬间失望。

换言之,另一半从王子或公主形象,转变为“丑陋的青蛙”,美好幻想瞬间被现实打破——这过程被普遍认为是如今Z世代口中“蛙化现象”的定义。

△来源 / TBS NEWS

网络创作歌手りりあ(音译Lilia)针对Z世代的“蛙化现象”热潮,于2020年发表了一首名为《蛙化现象に脑んでる女の子の话。》的歌曲,中文意思是“正在烦恼蛙化现象的女子的事”。

歌词主要述说女性与交往对象的关系,从热恋到被表白,却因自己无法坦然接受对方的爱慕,进而开始产生蛙化现象,最后走向分手的过程。由于歌词内容引起许多Z世代的共鸣,目前YouTube播放量已高达157万。

△来源 / TBS NEWS

此外不仅是音乐,也出现了以“蛙化现象”为主题的漫画,像是日本漫画家我楽谷推出了《カエ儿になった王子様》,即“变成青蛙的王子”,这些都将“蛙化现象”的讨论热度推向另一波高峰。

除了网红推波助澜,许多Z世代纷纷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发表蛙化的亲身经历,也让关键字不断被搜索。下图这些数字,代表着搜索词在特定区域和时间范围内的热门程度变化:

△2004~2023年“蛙化现象”在谷歌搜索上的热度趋势变化/作者供图

日本之外也很普遍

其实除了日本,不同国家也有类似词汇来意指Z世代口中的“蛙化现象”,比如The Ick一词,最初出现在美国电视节目《艾莉的异想世界》(Ally McBeal)中。

交友专家Hayley Quinn公开说明:“这是一个约会用语,意思是在与某人有浪漫接触时突然感到畏惧,并对他们感到厌恶,而这种感觉就是The Ick。”

有的人也将这种情况,称为关系中的突然排斥综合症(Sudden Repulsion Syndrome,SRS)。感情关系辅导师和心理治疗师Gurpreet Singh对此现象则解释道:

“蛙化现象与是否要和某人继续在一起而感到困惑,是不同的两个概念。蛙化现象所表现出来的是令人反感的情绪,这是一种非常强烈的直觉反应,可能只是对方的某项行为令你感到厌恶。”

根据他的解释,这可能是对他/她的价值观中的某些事物感到不解,或是其笑声、讲话方式让你感到烦躁,甚至仅仅是因为外型或气味等等。

“造成蛙化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这是一种深刻的感觉,让你突然觉得这个人不是你想一直在一起的人。”

网红时代的“人设”课题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达,蛙化现象也被解释成:网红在社交平台上“人设”与现实的差异巨大,被曝光后使得粉丝瞬间“塌房”,转变为黑粉的情况。

△来源 / pakutaso

拥有“互联网原住民”称号的Z世代,除了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面与人交流,也频繁通过社交媒体工具与全世界的人进行更广泛的互动。因此,在社交媒体上塑造形象,成为部分年轻人特别重视的一环。

尤其是通过社交媒体经营事业的网红,其形象呈现往往成为商业模式成功与否的关键。然而,即使网红们将自己的“人设”塑造得再完美,仍有不少网友像侦探般不断探查背后的真相,并在社交媒体上曝光。

因此,网红可能一夜之间从高人气变成过街老鼠。而这样的事,如今可谓是随处可见。

瞬息万变的社交媒体环境,也使得粉丝们对网红的期待越来越高。一旦发现其虚伪或不符合现实的地方,可能会立即产生极大的失望感,甚至“由爱转恨”变为黑粉。

△来源 / unsplsah

这也让网红知道自己更应谨慎经营社交媒体上的形象,不但必须避免虚伪的包装,还要尽可能展现真实的一面,通过真诚的交流与粉丝建立信任,才能建立稳固的支持群体,并降低人设崩坏的风险。

同时,粉丝也应该理性看待网红,不要过度将其神话化,对意见领袖的言行保持审慎思辨的态度。

总结来说,不论是社交媒体与粉丝的互动关系,抑或是恋爱的人际关系,过度塑造“非真实自我”的形象,都有可能造成人设崩坏的“蛙化现象”。

在自我与他我的跷跷板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点,或许是我们每个人的终身课题吧。

标签: #repulsion什么意思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