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笔法——笔锋运用

书法密码 6323

前言:

此时大家对“笔锋的运用可分为哪些”可能比较注重,同学们都想要分析一些“笔锋的运用可分为哪些”的相关知识。那么小编同时在网络上搜集了一些有关“笔锋的运用可分为哪些””的相关内容,希望看官们能喜欢,小伙伴们快快来了解一下吧!

在书法的学习中,用笔使墨,结构布局,形式章法等均为其中尤以笔法为其核心,而书法之中又首推笔锋的运用,对如何利用毛笔的笔锋来写出高质量的线条,自古便有界定。

最早似可上溯到蔡邕的《九势》,东汉是书法走向自觉的时期,许慎从文字学立场讨论书法艺术,赵壹以儒家的卫道立场反对批评对书法艺术的追求,崔瑗从书法本体出发,直接讨论书法之“势”,基点较高,而蔡邕也主要本于书法立场,讨论了一系列关于书法艺术的话题,具体到笔锋的运用,他说到:

“藏锋,电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尔。”藏头,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护尾,画点势尽·力收之。

又云:“藏头护尾,力在其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

这应该说是最早的关于如何运用笔锋的讨论。自此开始,后世便生发出许多关于用锋的技巧。最为重要的如中锋、露锋、藏锋、逆锋等,对后世书法及技法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到初唐,用锋理论的得到了较为完善的发展,如在中锋理论的背景下,人们通过对自然界和生活的体悟“锥画沙”“印印泥”“折钗股”“屋漏痕”之类的形象比喻,把用笔和纸上的效果合二而一,细细品味确实能令人琢磨,但在后世发展中各种用锋名称十分丰富多采,然而正因其过于“多彩”而显得尤其混乱,导致一些书法理论家在论述时相互矛盾,如对“侧锋”一词的理解与阐释,历来就有许多争议,在《翰林辞言》中说:“侧锋取妍,此钟王不传之秘”,将其奉为极高的“秘诀”,而冯武却在《书法正传》中谓“今以侧锋取妍者,皆异端也。学书断断乎不可不使邪魔外道盘踞胸中,使终身陷于妖俗而不自知也,戒之哉!戒之哉!”还有,明王世贞《艺苑评》中曰:“正锋偏锋之说古今无之……苏黄全是偏锋,旭素时有一二笔,即右军行草中,亦不能尽废。盖正以立骨,偏以取态。”凡此种种,可举出许多。

愚以为究其原因,当归结为对术语界定的混乱,或说使用术语的混乱,过于随意而缺乏一种共识的学术背景。笔者研习书法多年,每感这类现象的混乱给叙述带来非常多的问题,故不揣浅陋,在古代书论中抽出二十种对用锋技巧的描述,并结合自己的实践和理解,试归纳如下,就教于方家。

诚如前述,最早提出的运锋理论当为中锋、藏锋、提出者为蔡邕。中锋即是指“笔心常在点画中行”,即笔要提直,以中正为主,后人对此多有误解,即认为中锋便是将笔垂直于纸面书写,但其中应有内涵,以横画为例,在前后方向上不偏不倚,而左右运笔时,笔杆可以左倾后右倾,这样就又发生几种用锋技巧,具体而言,

当笔杆与书写方向在前后(纸的上下)上有适当倾斜时(一般不能超出笔心正心线到墨线边缘上或下一半者),谓之侧锋。“侧锋取妍”、“侧者取势也”,当笔心偏执墨纸一边时(线条多表现为一边平直一边成不规则齿状),谓之偏锋,此学书之大忌,因为其线条轻佻,疲软无力,没有丰富的线条美感,当笔心在书写时与笔心正心线重合,则谓之正锋。秦朝李斯篆,可多用此法,严谨而饱满。

当笔杆朝向与书写方向一致时,谓之顺锋,当笔杆朝向与书写方向相反时,谓之逆锋;有时为了要线条整体上趋于饱满时,在线条开头与结尾,分别有“藏头”和“护尾”的动作,此之谓藏锋,如果要使线条像大草书线条那样,字字连贯时,有时不必将笔心藏于画中,此种方法即与藏锋相对,即谓之露锋、竖画之垂露、悬针可与此相比对也,同样的,要表现好线条的承接,有时就直接将线条来搭在一起,是谓搭锋。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抽绎出:中锋、正锋、侧锋、偏锋、露锋、逆锋、顺锋、搭锋九种运锋动作,它们之间的部分关系可以演示为:

⒈中锋、正锋、侧锋、偏锋的关系。

正锋:线条严谨,不偏不倚,静态为主。“正以立骨”——可取

侧锋:线条活泼,适当侧行,动态为主。“侧以取妍”——可取

偏锋:线条轻佻,疲软无力,缺乏线条厚重感,立体感——不可取

2、上述九种用锋之间正反对立的关系。

正向 反向

中锋 偏锋

正锋 侧锋

藏锋 露锋

逆锋 顺锋(搭锋)

这是一般的几种类型,通过对文献的梳理,我们会发现比较详细的对用锋问题作出阐述是张怀瓘《玉堂禁经》中的描述,依其次选录如下:

1、顿笔,或谓顿锋。指笔力下按的动作,按的力度要大于蹲、驻,所谓“力透纸背者为顿。”

2、摧锋,《玉堂禁经》云:“顿笔,摧锋骤衄是也,则努法下脚用之。”摧锋,指笔势之迅猛也。

3、挫锋,亦称挫笔。指运笔中突然停顿以改变方向的动作,一般至转角或趯处。先顿,然后笔锋略提,使笔转动,从而改变方向。

4、挨锋,《玉堂禁经》云:“挫笔,挨锋捷尽是也,下三点皆用之。”挨锋即指滞留笔锋。

5、驭锋,《玉堂禁经》云:“驭锋,直接是也,有点连物则名暗筑,“目”“其”是也”,驭锋既乘笔势向前突破。

6、蹲锋,《玉堂禁经》云:“蹲锋,缓毫蹲节,轻重有准是也。”此为用笔垂直方向的动作,如顿,但下按的力度较顿为轻。

7、足存锋,《玉堂禁经》云:“驻笔下衄是也。”此之谓留驻笔锋向下衄挫,这是趯笔前的准备动作,足存锋以积蓄笔势,然后趯笔才有力。

8、衄锋,《玉堂禁经》云:“衄锋,住锋暗挼是也,烈火用之。”指笔既下行又往上,然而又不同于回锋,回锋用转,衄锋用逆。

9、住锋,即住笔,然而并非停笔不动,而在于暗地揉搓。

10、趯锋,《玉堂禁经》云:“趯锋,紧御涩进,如锥画石是也。”趯锋即趯,多用于钧画的写法,钧是连接竖画的笔画。竖画下行准备出钩时先往后顿,挫笔后衄笔向右上折,然后向左快速钩出。

11、按锋,《玉堂禁经》云:“按锋,囊锋虚阔,章草磔法用之。”此指垂直向下用笔的动作,即向下按。

这11种用锋技巧加上前9种合为20例,然依愚之见,完全可以分作两类,即前面我讲的9种为基本用笔方法,而后11种则为技巧用锋,虽然这20中都有各自的技法要求与界定,但总体而言,的确是后11种的技巧更为细腻,更为讲究,于是,我们也似乎可以归纳为一表:

类别 名称 特点

基本用锋中锋、侧锋、偏锋、正锋、藏锋、露锋、搭锋、逆锋、顺锋主要应用于线条的整体书写,是用锋的基本要求,它保证着线条的质感。

技巧用锋顿锋、摧锋、挫锋、挨锋、驭锋、蹲锋、(足存)锋、衄锋、住锋、趯锋、按锋主要应用于线条的细节表达,是用锋发高级技巧要求,它增添着线条的美感。

当然了,任何细致的理论分析都只是学理上的梳理,如果能将学理中的各项要求与定位诉诸于实践,我以为是非常难得的,对于书法学习而言,能在熟练运用基本用锋的同时,同样去试图表达技巧用锋的效果,便为高手,而对于具体的过程而言,在本于中锋的前提下,亦不要过份的去追求局部的细节上的用锋技巧,毕竟它只是书法表现中的一个技巧环节,切不可舍本逐末,这种取舍的矛盾,当深思之慎为之。

贺知章草书《孝经》,百看不厌,可学可法,妙品、精品、极品!

标签: #笔锋的运用可分为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