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彭一刚院士设计手稿!7个项目方案+实景

手绘头条 32615

前言:

现时我们对“浮雕方案图”都比较关心,小伙伴们都需要分析一些“浮雕方案图”的相关知识。那么小编同时在网上网罗了一些关于“浮雕方案图””的相关文章,希望看官们能喜欢,兄弟们快快来了解一下吧!

对于彭一刚这个名字,

不仅业界大咖尊崇之,

就连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也悉知一二,

因为彭老的诸多设计著作,

业界设计师在求学时代就推崇备至。

比如…

今天,手绘家小编就再为大家整理一些彭老的项目作品,

“设计手绘”结合“实地项目”

再一次更加深入地领略前辈智慧

在此之前,

手绘家小编对彭老再做一次简单而正式的介绍。

彭一刚

大师心中的大师

彭一刚

著名建筑专家。天津大学教授、建筑学院名誉院长。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第八、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民盟天津市委常委。著有《建筑空间组合论》等书,曾获过梁思成建筑奖,参与设计威海甲午海战关馆。

彭教授设计的主要建筑有天津大学建筑馆、王学仲艺术研究所、天津水上公园熊猫馆、山东省平度市公园、山东省威海市刘公岛甲午海战纪念馆、伦敦中国城等等。

长期从事建筑美学及建筑创作理论研究。在建筑美学方面,从古典建筑构图到现代建筑空间组合规律以至当代西方建筑审美变异等,都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工作。在研究西方建筑理论的同时,还对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特别是古代造园艺术及民居、聚落等的形态、景观,运用当代空间理论及艺术心理学等科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相信学建筑学的一定深知彭老爷子的的手头功夫的厉害,最难得的是设计和方案全是以手绘的表现形式呈现。他的《建筑空间组合论》、《建筑绘画及表现图》等书籍也是作为建筑设计师们的入门宝典一版再版,广为流传。这次一起来看一些老爷子的作品,希望朋友们能从中受益。

彭老主要项目整理

向经典作品致敬

|甲午海战馆|

彭老讲述 项目故事:

“1993年夏,应山东省威海市文化局邀请,为之规划设计山东省故土园。后来,由于集资不到位,项目半途而废。在此期间,威海市刘公岛管委会伙同广东一家房地产公司也来到宾馆,声称要在岛上建造一座甲午海战馆,拟请我为他们作规划设计。甲午战争在我国近代史上,堪称为一项重大历史事件,这项委托自然会激发我的创作激情,于是便欣然允诺,甲方简要地介绍了他们的设想后,便拿出了一张建造场地的地形图,看后,颇感失望,该地段位于岛的腹地,自然不可能临海。我便提出,既然是海战馆,何不选择在一块临海的地段?回答是:靠海的地段多为海军用地,管委会无权征地,于是便提出不妨上岛巡视一翻,哪怕是见缝插针,也要寻觅一小块比较理想的地段。

刘公岛的西、南两面与威海市隔海相望,而西部多属海军用地。幸好,岛的南部还剩下一块尚未开发的地块,于是便决定把馆址选在这里。地址确定后,思绪便像潮涌一样翻腾,回到宾馆后便迫不及待地把设计构思记录下来,建成后的甲午海战,基本就是在这个基础上逐步细化和完善的。”

彭老讲述 方案构思要点:

  “● 从整体环境考虑,建筑物主要入口面西,这既方便于游人登上码头后向东径直走向海战馆,同时还面向威海市方向,游人自威海上船后从很远的地方便可以一览馆的全貌,特别是高大的主题雕塑,尤其引人注目。基地北高南低,建筑物顺应地势呈叠错布局,并使底层尽量向临海一侧延伸,以期在涨潮时贴近水面,整个建筑犹如漂浮在海面上一艘巨大的舰船。

  ● 作为展览之类的建筑,从功能出发应当为观众提供一条明晰、顺畅的参观路线。游人进到入口后循着一条略呈弯曲的道路来到馆前,紧接着便登上一部宽大的台阶上到二层,随之便进入到序言大厅,再由此向左沿着顺时针方向依次参观设在二层的各个展厅。此时,通过一部直跑楼梯下至底层,继续按顺时针方向参观设在底层的各个展厅。最后,来到尾声馆,内设一巨大铜钟,向人们警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由此出馆后便是一个下沉式的后院,游人可在此小憩,并购买纪念品。

  ● 对此类建筑来讲,建筑物的形象塑造十分重要。为了突出海战馆的独特个性,以象征的手法使建筑物的体形呈舰船的形状,并相互穿插、撞击,从而明确地向人们昭示,这不是一幢一般性的纪念性建筑,而是与海战有关的纪念性陈列馆。

  ● 为了更加突出个性,单靠建筑语言似乎还不尽人意,为此,在建筑物最为突出的部位设置了一尊高达14米的巨大雕像,寓意为北洋水师将领,魏然屹立于舰首,手持望远镜,怒目凝视万里海疆,身披的斗篷迎风招展,预示着一场海上恶战即将来临。

  ● 在雕像下方镌刻馆名“甲午海战馆”字样,特别是在汉字之下又附了一行英文:Exhibition Hall of the Sino-Japanese War in 1984,其中年号特别夸张地加以放大,以期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

  ● 这场战争,尽管官兵英勇奋战,但由于清廷的腐败,最终还是以失败而告终。为体现这一结局,使入口大门呈覆舟的形式,它的右上角刻意采取残破处理手法。另,入口上方还设置了一根折断的桅杆,凡此,均向人们昭示,这是一场屈辱的战争。”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设计方案|

彭老讲述 项目故事:

“(我)对于设计竞赛,一向持冷淡态度,这一次却是例外。大概是由于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并激发了对日军残暴罪行的愤恨吧,颇有一点义不容辞的责任感。其实,这是一项扩建工程,因为在这之前已经建成了一座纪念馆,只是由于规模太小,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因此,如何面对老馆就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接到标书之后方才知道基地出乎意料的狭长,而且老馆位于地段偏东的一侧,几乎把基地截成了两段。其东端不仅狭窄而且被城市干道所夹持,呈三角形状,随着城市的发展,受到交通、噪音等诸多方面的干扰必将逾来愈严重。再说,新馆面积很大,全部放在这里是不可的,如果分成东西两个部分,中间又被老馆所阻隔。凡此种种,便促使我们把主体建筑集中建于地段的西部,东部仅作“和平公园”,东西之间仅由一条绿荫小道相连。

如何处理新、老馆之间的关系呢?标书中没有详细提供老馆资料,只是在图纸上圈出老馆的范围,我们理解,应当把老馆当成历史文物加以保护,而没有过多地在处理新、老馆关系上花费精力和时间,这或许是一种失误,但当时确实是这样想的,我们认为这正是出于对老馆的尊重。”

彭老讲述 设计构思要点:

“● 总平面布局力求将馆、碑、集会广场三者相结合,并借助轴线的转折而构成和谐统一的整体。广场位于基地西部,与两条城市干道相邻,使动态的城市空间与静态肃穆的纪念空间得到自然的过渡,并方便大量人流的集散。

● 主馆与纪念碑相对应,从而形成纪念性的主体。高耸的纪念碑又可当作扇形广场舞台的背景,每当举行礼典仪式,人们可以面对纪念碑行悼念仪式以寄托哀思。

● 馆的入口正对着纪念碑,进至入口后便是悼念大厅,其高大体量能给人以强烈的震撼,为观众提供了一个非比寻常的悼念场所。循此而下,则是陈列厅。

● 由主馆向后,可转入图书资料、研究室和办公室,再往后则是报告厅,并以此作为主馆建筑的终端。从这里出馆后可转至老馆。

● 主馆造型取重檐攒尖形式,整体轮廓犹如金字塔,稳重庄严,极具纪念性。

● 馆的南侧为一水池,内置柱林,以增强其纪念性。”

|辽沈战役纪念馆|

彭老讲述 项目故事:

“1985年,锦州市建委几位同志来到天津大学建筑系,说是专程来访问我的,见面后得知他们正忙于筹建辽沈战役纪念馆,眼下正组织设计竞赛,并邀请我作为评选委员。据称:评委人选是由建设部副部长戴念慈同志推荐的。同年11月评选会在锦州召开,由戴副部长主持。评选会上大家一致认为所征集的方案都不理想,有必要重新征集方案。会后回到天津,我也设想了一个方案,并寄交给了锦州市的筹建单位。

转年9月,我随中国建筑学学会出访日本前又在北京建设部遇见了戴念慈同志,他说见到了我送交的方案,认为设计得很好,但是主管部门还是坚持必须把全景画馆放在中轴线上,而在这一点上我的方案却与他们想法相左。于是,锦州方面又正式委托戴副部长亲自主持此项工程的设计任务,他还带我去看了他所设计的方案。

他的方案自然按建设方的意见把全景画馆放在中轴线上,但却顺应地形变化而使之下沉至地下一层,这样,庞大的体量便被前面的展览用房遮挡了一半,从而不再显得过分突出以致喧宾夺主,我认为这也不失为一个较好的解决办法。此外,戴念慈同志还以其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技巧在方案设计中融汇了许多传统建筑文化的意念和手法。可惜,该馆建成后我未能再去锦州一睹其风貌,但我深信出自戴副部长手下的项目,一定会让人们赞誉有加。”

彭老讲述 设计构思要点:

”● 总平面布局力求将馆、碑、集会广场三者相结合,并借助轴线的转折而构成和谐统一的整体。广场位于基地西部,与两条城市干道相邻,使动态的城市空间与静态肃穆的纪念空间得到自然的过渡,并方便大量人流的集散。

● 主馆与纪念碑相对应,从而形成纪念性的主体。高耸的纪念碑又可当作扇形广场舞台的背景,每当举行礼典仪式,人们可以面对纪念碑行悼念仪式以寄托哀思。

● 馆的入口正对着纪念碑,进至入口后便是悼念大厅,其高大体量能给人以强烈的震撼,为观众提供了一个非比寻常的悼念场所。循此而下,则是陈列厅。

● 由主馆向后,可转入图书资料、研究室和办公室,再往后则是报告厅,并以此作为主馆建筑的终端。从这里出馆后可转至老馆。

● 主馆造型取重檐攒尖形式,整体轮廓犹如金字塔,稳重庄严,极具纪念性。

● 馆的南侧为一水池,内置柱林,以增强其纪念性。”

|雨花台革命烈士纪念碑|

彭老讲述 项目故事:

“大约在上世纪80年代初,收到了雨花台革命烈士纪念碑征集方案邀请信。当时,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又值天津水上公园熊猫馆甫告建成,参与各种设计工作的热情还是十分炽烈的,特别是对于纪念性之类的建筑设计更是情有独钟,总抱有一种企盼,希望在这方面有所创新和实破。

纪念碑一类的建筑,从我国传统上看几乎是被程式化了,无非是在一块竖起的石块上刻文字,最多在它的上方和下方,也就是碑头与碑座刻上一点雕饰,可以说是毫无个性可言的。建国之初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也大体沿用了这种模式,至于全国各地,更是人民英纪念碑的翻版,只不过尺度缩小而已。所以,“碑”便沦为文字的载体。能不能实破这种模式而有所创新呢?这便是参与雨花台烈士纪念碑设计时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彭老讲述 方案构思要点:

“● 说是纪念碑设计,实际上还连带着很大一片陵园的规划。基地呈南北狭长的形状,南端为纪念馆,从整体看,客观上便形成了一条明显的轴线,它的两端高,中部低,特别是建碑的部位隆起了一个小山岗,地势十分突兀。要想突破,便只好在这个突兀的山岗上做文章。最简单、便捷的方法就是把碑建在山岗之上,但我认为这也是最常见和最一般的处理方法,难以求得突破性的进展。另一种方法就是反其道而行之,把山岗的中部挖空,主碑立于其中,其四周用摩崖石刻的形式环绕着主碑,这样,不仅可以起到烘托主碑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借助浮雕、诗抄、语录等文字语言起到“叙事”的功能,凭悼者犹如进到室外博物馆,深切感受到烈士们英勇斗争的事迹,从而极大地突出了纪念碑的个性。

● 整体环境的处理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分析了地形起伏变化后,用几何化的方法使之更加清晰、明确地体现在图纸之上,进而在低处凿池架桥。两侧则是呈缓坡的形式由低到高,这样,便自然地形成了一条狭长的“谷地,从而有效地强化了中轴线给人的感受。中轴线的北端正对着纪念碑,而南端则是拟建中的纪念馆。纪念碑的主题雕塑也十分重要。为此,我还请了对人体素描修养很深的章又新教授共同研究推敲,并由他绘制了一幅由四个人物头像组成的主题雕塑的构想。”

|南安革命烈士纪念碑|

彭老讲述 项目故事:

“在南山公园入口大门建成不久后,市领导又提出要建一座新四军烈士纪念碑,地址就选择在南山公园之内,并嘱我构思方案。这支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中为牵制日军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他们的领导人就是叶飞。交出方案构思后一直没有下文,我以为这项工程可能搁浅了,也就没有再往下想。又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终于又旧事重提,不过已经不限于新四军了,而是革命烈士纪念碑,它涵盖了三个历史时期: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为了让我熟悉历史背景,还专门请了一些幸存的老战士一起座谈,由他们提供具体的史实和材料。此外,还让我去参观了南安的邻县永春县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看了之后,真是让人失望,印象中就是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微缩版,而且在整体比例和细部处理上都相差甚远。由此联想周边地区的纪念碑恐怕也大体如此,再也没有兴趣去别的地方参观了。

建碑的地址选择在南山公园南门附近,离入口大门不远,但地形起伏变化很大,有的地方还十分陡峻。这倒不是一件坏事,与平坦地形相比,它反而能给方案构思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启示。在踏看了地形之后,第一个想法即是要做成一组碑群,而非孤零零的一个单碑,这样,方可以形成一个序列和程序。以后,开始构思:主体部分设想了一座竖碑,它应当突出纪念的主题,在它之后应当是一个水平的横碑,不仅可以衬托主碑,而且还可以借它围合成一个追悼场地。至此,还嫌不够,又在这一组之前设计了一处碑林,呈正方形,伫立数以百计的立柱,中央留出一个小小的场地,置一个巨大的石雕花圈,它的背后镌刻着400多位烈士姓名。如果说主体部分凸显“唯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气氛的话,这一部分所呈现的则是低沉和悲壮。两相对比,人们自然会心潮澎湃,情绪起伏跌宕,而这正是纪念碑建筑所应当具有的艺术感染力。”

彭老讲述 方案构思要点:

  “● 竖碑,也就是主碑,其下部由三个立方体叠摞在一起,上下之间略作扭转,分别寓意: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三个历史时期的转折,底下的一块饰以红军战士头像浮雕、并1927-1936;中间的一块饰以新四军战士头像浮雕、并1937-1945;上部的一块饰以解放军战士头像浮雕、并1946-1949。寓意着这三个历史时期为新中国成立奠定了基础,其上部则象征着新中国的建立。

  ● 横碑,也即辅碑,呈曲线形式,中部镌刻碑文,端部饰巨大革命烈士头像,三男一女,分别代表工人、农民和革命知识分子,它的下方别镌刻“南安革命烈土纪念碑”并1927-1949字样,向人们昭示它所要纪念的内容和主题。

  ● 下部为碑林,呈正方形,环列着百余根立柱,中部留出一个方形场地,中置石雕花圈,对着花圈的正面镌刻烈土姓名,供游人对先烈的追思和哀悼。”

|山东平度现河公园|

彭老讲述 项目故事:

“1990年,赴青岛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某项目汇报会,会毕,齐康、陶松龄和我被邀去平度市,名为指导该市的城市规划工作,实则是帮助该市规划设计一处公园,即后来名之为现河公园。三人共同作“现场”设计,在大体确定了公园的总体布局后,建设方私下找到了我,正式委托我为之深入进行各单体景点设计。

当时我就面临一个问题:即取何种风格和形式?如果取传统园林形式,对于我来讲应当是驾轻就熟的,(因为我曾经出版过一本《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但我认为时代变了,古典园林形式已不能满足当代人的要求。为此,还是要立足于创新,大家知道,传统园林是有南、北之分的,山东地处南北之间,那么,如果说创新中也要吸取传统的话,那么,究竟哪里吸取呢?

经过反复思考,得出的结论是“兼容并蓄”。于是便着于画出一批构思草图,从中,可以看出它既吸取了某些北方皇家园林的特色,也兼有南方私家园林的情趣,但都不囿于传统的形式,而是与时俱进,力求表现出时代的精神。”

彭老讲述 方案构思要点:

“● 鉴于这是一个对公众开放的大型公园,于是采用了北方皇家园林集锦式布局手法,即在园内设置若干个景点,如小萝蔓、临渊阁、绮玉轩、秩郁山庄……等十余处景点——单体建筑或建筑群。

● 各单体建筑应各有特色,但在形式、材料、色彩上必须统一和谐。在形式上力求创新,并满足现代功能要求,在选用材料上避免使用琉璃瓦、小青瓦之类的传统材料,而是采用深灰色的平板瓦作为屋顶用材。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取代传统的木结构,并不刻意模仿木结构的形式;在色彩处理上则吸取江南园林的粉墙黛瓦做法,以期取得淡雅、清新的效果。

● 在地形处理上尽量以原有地形起伏为基础,随高就低地作池堆山,以期减小土方工程。”

(参与设计人员:“本公园景点甚多,为争取尽快完成设计任务,将其中的西入口大门及冷饮等二处景点设计委托给了聂兰生教授,在合作中共同磋商交流,以求得形式风格上的统一。”)

|厦门杏林日东公园|

彭老讲述 项目故事:

“继漳浦公园设计之后,又应邀为厦门杏林高新技术开发区设计另一所公园。这里是有一段姻缘的。漳浦西湖公园尚未完全建成,漳浦市建委主任便调到厦门市杏林区担任建委主任。出于对我的信任,也可能新上任之后希望能够做出一些业绩,于是便积极主张在该区所辖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新建一所公园。但是在区的领导层中意见不统一,以至资金迟迟没有到位。他坚信项目迟早是要定下来的,嘱我及早进行构思。这样,我就可以从容不迫地来探索景点的布局以及如何处理建筑形式风格等问题。

园的规模不大,地势基本平坦,中央有一个很大的水面,特有意思的是基地西侧有一个供电厂用来冷却的大水池,有数以百计的喷水口昼夜不停地喷水,简直就是一处免费的“天然”喷泉,景色蔚蔚状观。

与漳浦不同,厦门是一个相当现代的城市,加之公园又地处高新技术开发区内,采用平度现河公园或漳浦西湖公园的那种建筑形式,显然不合时宜。我所考虑的首要问题就是尽可能地现代化,这就意味着必须摒弃以往惯常使用的某些建筑材料。那么,还要不要传统呢?还是要的。如何摆脱大家习以为常的传统形式而使之面目一新,便是方案构思所必须面对的关键问题。按照已往的习惯,还是以入口大门作为设计的突破口来进行试探,一旦取得了成功,其它建筑的处理便可迎刃而解。

这一次大胆地采用了铝合金板作为屋面材料,并把原来呈下凹曲线的传统屋面形式改为微微上凸的拱形屋面,上部再加上一个三角形的格架,于是一种全新的屋面形式便呈现于图纸之上,在我看来既现代,又不失传统风韵。有了这样一种构想,便满怀信心地探索园内其它各个建筑的形式处理。

园内共有十余处景点,但遗憾的是,由于资金的短缺,某些景点如少年儿童活动中心和老年人活动中心始终没有建成,而游船码头和观泉廊则被简化。所幸,园内最大的一个景点——餐饮建筑,则按计划完成。由于效果良好并被执教于厦门大学艺术系一对荷兰教授夫妇看中,认为作为餐饮建筑太可惜了,建议改为现代雕塑陈列馆,由他们提供展品,并定期轮换。这组建筑地处湖心岛,故称之为湖心岛建筑群。”

彭老讲述 方案构思要点

  “● 原基地虽然没有一幢建筑,但从绿地、水地、道路乃至起伏变化等诸多方面看,已经具备了公园的雏形,规划即是在这个基础上设置了若干由建筑组成的景点:入口大门、少年儿童活动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游船码头、露天表演场以及餐饮之类的景点约10处。

  ● 对着主入口为一开阔水面,远方为一小岛,上设一组餐饮建筑,由不同类型的餐饮建筑组成,由于规模较大,组合比较复杂,且在其临水一面设置了一个观景的塔楼,高低错落有致,从而成为全园的景观焦点和重心。

  ● 少年儿童活动中心设于园的东部,由几个敞亭组成,室外场地设有若干不同类型的游戏活动器械。

  ● 与之相对应的西部园区则为老年人活动中心,为一开敞式的大空间建筑,内部可分隔为若干小空间,分别为健身、阅读、棋类……等适合老年人活动的小隔间。

  ● 在临冷却池的一侧设计了一条长廊,游人可在此小憩并同时观赏池中的“喷泉”。但后来感到有些单调,便改为由5个菱形的方亭对角相连。

  ● 原游船码头设有售票亭及等船之用的廊子,后由于资金不足,仅设了一个台阶式的停靠游船的码头。”

标签: #浮雕方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