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为你夺回清净的世界:索尼WH-1000XM3评测

三易生活 4933

前言:

今天你们对“netcorenw705p默认密码”都比较重视,同学们都需要剖析一些“netcorenw705p默认密码”的相关文章。那么小编同时在网上收集了一些对于“netcorenw705p默认密码””的相关文章,希望朋友们能喜欢,你们快快来了解一下吧!

【【【二十四年的技术结晶,最强的降噪旗舰诞生】】】

上个世纪90年代,当时的“HiFi”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只是陌生而奢侈的名词,磁带随身听还只是少数时尚弄潮儿的玩物,甚至就连如今已然成为文化现象的“复读机”距离诞生也还有个几年……然而,对于彼时已然成为全球音频巨头的索尼来说,他们的产品关注点已然从单纯的音乐爱好者扩展到了更加广泛的人群中。

1995年,索尼突然发布了这样两款耳机新品,它们分别是耳塞形制的MDR-NC10和耳罩形制的MDR-NC20,熟悉索尼以往产品命名规律的朋友可能已经明白过来了:没错,这就是“降噪耳机”诞生的瞬间。

从两款“老前辈”的包装上不难看出,早在二十多年前,索尼就已经想到了用声波抵消的技术,来为那些身处火车、飞机或嘈杂的办公室中的人群提供一份属于自我的清净空间。而在二十多年后,历经数代技术更迭、持续进化之后的索尼旗舰降噪耳机WH-1000XM3,它又已然到达了怎样的高度呢?

【【【佩戴更舒适,机身也更精密】】】

首先,从基本原理上来说,降噪耳机之所以能够“降噪”,本质上是通过mic采集了外界(有时候也包括耳道内侧)的声音加以分析,将引擎声、风声、嘈杂的背景人声等部分剔除出来,输出这部分噪音对应的反向声波至耳内从而实现“抵消”的效果。而这也就意味着,和普遍耳机相比,降噪耳机的外壳结构件内部除了发声单元,还必然要包含电池、降噪处理电路、多个噪声采集麦克风在内的一系列物件。

为什么我们要专门提到这一点呢?因为过往的经验告诉我们,降噪耳机的这些“额外部分”会对其外观设计、佩戴感受造成相当大的影响——特别是在重量导致的佩戴舒适度方面,过重的机身加上为了追求便携性而缩窄的头梁,那感觉,只要体会过想必都会有“心理阴影”。

但也正因为如此,这一次的索尼WH-1000XM3才会在一开始就给我们留下了极其良好的印象:首先,作为一幅40mm动圈的无线降噪大耳,它的主体部分重量仅有255g,甚至比很多不带电池的传统有线耳机还要更轻。再加上相当厚实而富有弹性的头梁填充物带来了极为优秀的支撑效果:说实在的,有时候在经历了一两个小时的飞行或乘车通勤之后,我们甚至会忘记它的存在。

除了“减重”和改善佩戴支撑效果之外,索尼WH-1000XM3的耳垫这一次也是值得点赞的对象。很显然,有着几十年降噪耳机制造经验的索尼非常明白用户在实际使用这类产品时的场景需求,全新设计的软质聚氨酯耳垫首先是体积增大变深,佩戴时对耳廓部分的包裹感更好,能起到辅助降噪的作用;其次,相比于传统耳机常见的仿皮耳罩,WH-1000XM3所使用的材质明显有着更好的透气性,即便是在长达一两个小时的旅途中一直佩戴耳机,也不会有闷热不适的感觉。

当然,除了改进的人体工学设计之外,在索尼WH-1000XM3这一次依旧低调的外观内部,实际上还有着更多隐藏起来的“黑科技”。比如说索尼自主研发的数字降噪处理器QN1,比如说内置的DSEE HX压缩音频修复软件,比如说在耳机两侧的面板内分别搭载的NFC模块与触摸控制板,又比如说不仅具备30小时的持续降噪续航,更支持“充电10分钟,听歌5小时”的快充电池组。说实在的,无论是从功能丰富的程度上来说,还是从细节考量的程度来讲,能在WH-1000XM3流线型的轻量机身里全部做到这些,只能说不愧是索尼了。

【【【用自研的处理器,驱动最智慧的降噪】】】

作为从中学时代有有幸接触过多款索尼随身听的老“索粉”,笔者个人事实上已经和多款索尼降噪耳机/降噪播放器有过交集了:从堪称经典艺术品的“鱼雷”NW-S705f(配塞MDR-NC22)到后来平民化的NW-S715f(配塞MDR-NC021),再到具备纪念意义的A845(配塞MDR-NC031),新时代的开山之作A15(日版配塞MDR-NC750),以及此前备受关注的降噪豆、Xperia Ear Duo等等。从模拟降噪到数字降噪、从数字降噪到如今的智能降噪——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也算是见证过索尼降噪耳机发展历程的“老炮”了。

那么,全新的WH-1000XM3和记忆中的那些索尼早期降噪耳机,到底有什么决定性的差异呢?首先,最明显的、能一耳朵听出来的区别就在于在WH-1000XM3上,开启降噪之后再也不会有那种声音突然发“闷”的感觉了。

这是为什么呢?从公开的对于索尼音频商品企划1课产品经理大庭宽的采访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秘密就在于索尼这一次新开发的“HD降噪处理器”QN1。首先,相比以往的降噪处理器,QN1的运算能力增强了4倍,这让它可以分辨出更为细微的高频噪音(比如不必要的背景人声),本身降噪性能就得以增强。除此之外,索尼以往的降噪芯片只具备降噪运算功能,这意味着设备内部音频的数模转换、放大等操作是靠其他外挂芯片实现的,既增加了耗电,也导致放大芯片和降噪芯片之间不能很好协同,降噪过程反而损伤了原本正常的音质。而QN1不仅具备降噪运算功能,这一次还直接内置了32位的DAC与功率放大电路,将正常音声的回放与外部噪音的消除在同一块芯片内同步完成,降低了对音乐非必要的干扰,反而实现了提升音质的效果。

除了大胆放弃原有的音频构架,近年来的索尼无线耳机另一大重要变化就是摆脱了作为“音频播放器附属”的属性,针对当前的智能手机使用环境加入了更多APP功能甚至是智能联动的功能。

在手机上安装“Sony Headphones Connet”应用之后,就可以看到关于降噪、音效和音质的更多详细控制选项了。

比如说,通过将手机上的运动传感器和耳机自带的噪音分析算法相结合,索尼WH-1000XM3能够自动侦测用户当前所处的环境而自动变换降噪模式:譬如在搭乘交通工具时自动启用针对性的降噪算法,在步行时则“漏过”一定的机动车声音和人声以增强安全性。除此之外,它甚至还加入了对大气压强的测量和补偿功能——这意味着对于经常乘飞机出行的商务人士来说,索尼WH-1000XM3不仅仅能够滤除引擎声,甚至还能改善耳道因气压变化而产生的不适感,让使用者在飞机上能够真正睡个好觉。

【【【它并非醇音旗舰,但绝对是降噪耳机第一美声】】

说实在的,对于过去的很多降噪耳机而言,由于成本被降噪功能“吃”掉一大块,加之目标客户们多半定位于只对降噪有需求、并不太在意音质的工薪阶层,因此不太重视“音质”、或者说“声价比”奇低,也就成为了它们的通病。

但是,这一点在索尼身上显然是行不通的:作为随身听的发明者、作为降噪耳机最早的先驱之一,“索尼大法”在降噪耳机产品线上追求音质的历程也不是一年两年的故事了。发展到如今的WH-1000XM3上,索尼几乎可以说是将自家全部最新最强的音质技术都“塞”了进来。

在DAC和功放方案上,WH-1000XM3有全新研发的QN1坐镇,在发声单元上,它配备了和自家小旗舰1A MK2近似的40mm口径镀铝液晶聚合物(LCP)振膜,在连接方案上,它当然默认支持符合Hi-Res标准,能传输超无损音质的LDAC蓝牙协议。

当然,除此之外,索尼WH-1000XM3还拥有能够将压缩音频主动修复损失细节的DSEE-HX数码音频增强算法,具备索尼经典的、增强低频表现时不会影响到其他频段的ClearBass均衡器,此外还有颇具可玩性的VPT环绕音效与声音位置控制功能。毫不夸张地说,有了WH-1000XM3,就再也不用羡慕索尼Xperia手机内置的那些Walkman经典音效与功能了,因为它们全都被囊括在了1000XM3内部,并且使得任何手机都能够“享用”。

而具体到音质上来说,索尼WH-1000XM3更是绝对无愧于当前最强降噪耳机的名号:它有着宽松的整体氛围、准确的频率响应,除了之前提到的不会因为降噪而损失听感之外,它当然也没有像那些廉价耳机一样靠刻意加强低频或者拔高高频来给声音加“味精”。而在结像上,WH-1000XM3呈现出一个并不算大的球形声场:虽然它并不像Z7、Z1R这样的醇音旗舰那样有着明显的“空气感”,但在人声和乐器的分离度上却表现相当不错。当然,如果放到降噪耳机的范畴里来说的话,那就已经是压倒性的优势表现了。

【【【总结:顶级降噪耳机无二选择】】】

纵观当今的随身音频市场,不管是出于收入的提升还是由于进场“选手”的增多,诸如降噪耳机、智能无线耳机亦或是发烧级HiFi耳机这样的产品,如今都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对于市场的整体健康发展来说显然是一件好事。但反过来说,它实际上也对过往的老品牌们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

怎样才能保持产品力哟力不倒?身为随身音频开创者的索尼显然做了一个相当优秀的榜样:独立研发的有力技术、数十年的调音经验积累、对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这些在WH-1000XM3上都体现得淋漓尽致。而对于用户来说,这实际上也大幅度地简化了他们的“选择强迫症”:想要一幅最强的降噪蓝牙耳机?没有必要选了,买索尼吧!

标签: #netcorenw705p默认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