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阿里前政委张丽俊:腾讯、阿里、华为为什么如此看重HR?

笔记侠 5409

前言:

现时兄弟们对“为什么去oracle”大概比较注重,你们都需要知道一些“为什么去oracle”的相关知识。那么小编在网摘上汇集了一些对于“为什么去oracle””的相关资讯,希望大家能喜欢,兄弟们快快来学习一下吧!

内容来源:本文经公众号创业酵母(ID:chuangyejiaomu)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封图设计& 责编 | 丽丽第 2689 篇深度好文:8505字 | 15 分钟阅读

活动笔记·人力资源

本文新鲜度:★★★★★+ 口感:海陆披萨

笔记君说:

用不好HR,99%的企业都会被淘汰?顶级HR,都是如何让企业排忧解难的?在你心里,HR还是可有可无的吗?

2018年6月9日,阿里前政委、创业酵母创始人张丽俊在“HR,做企业前行的驱动器——中城联盟公开课”上倾情演讲。

纵向40年剖析阿里、亚马逊等世界级顶尖企业案例,从全球新经济着眼,跳出圈层审视HR工作。

整篇演讲干货满满,尽管经过精编,但仍然保留下8000余字精华,以下为当天演讲回顾——

▲阿里前政委、创业酵母创始人张丽俊演讲

在张丽俊登台演讲前,2018年6月9日,“HR,做企业前行的驱动器——中城联盟公开课”,中城联盟副主席、旭辉集团董事长林中率先登台,领衔《企业家大讲堂》,主讲《旭辉的人才观》。

张丽俊:

早上好。这是两年来我听过最好的一堂HR课,中国最好的、顶级的人力资源课一定是在企业家。

好企业总是相似的,林总(旭辉集团董事长林中)讲的很多话,如果变一变就是马总(马云)的原话。

比如,不能让雷锋吃亏,必须有后备干部,选人比培养人更重要,价值观一票否决。

理念非常相近,包括林总的第一句话:小企业做事,大企业一定是把人当企业去经营。管过大团队的人,才真正对人力资源的重要性理解得深刻。

阿里以前有一个价值观:平凡人做非凡事,但去年这个价值观改成了:非凡人做非凡事。

为什么去年价值观改了?未来时代挺可怕的,这个时代真的不是普通人能够去引领的,所以只能让非凡人去引领。

要么你变成非凡人,要么引进非凡人,组织文化就要往上迭代。

两周前我组织过一个CEO讨论,来参加的都是上千亿高科技企业的CEO,我问什么样的企业是特别优秀和基业常青的。

大家最后总结了两条:

第一、一定要找到一个大风口,就是必须赶到一个大浪潮,才有可能成为一家大企业。第二、组织内部建设一定要做得好。

优秀的地产企业,作为上一个十年、二十年中国最牛的企业,如何跨越到下一个阶段?我们需要先了解,下一个风口是什么。

新浪潮下,人力资源结构会不一样。

一、如何提升HR在企业中的地位

HR一定要在老板心中有地位。

第一、行业变革。

为什么绝大部分地产HR会觉得自己在老板心目中不太有地位。

这不是你们的错,因为前二十年地产在中国的发展是资源型垄断,不要说HR没有地位,副总都没有地位,因为不靠你。

但是今天新的商业文明,为什么会提倡公开、公平、公正、透明,为什么以人为核心?

因为从草根成长起来的新科技企业不是资源型企业。他们从零走到万亿市场,每一步都是靠人的凝聚力和人的成长,必须把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阿里的第一条管理学就是,管理是通过团队来拿结果。

业态不一样,腾讯、阿里、华为这样的企业里HR地位太高了,比业务更有权力,对任何人的晋升、任命、提拔、入职,全是一票否决。

我们叫流水的营盘,铁打的兵,因为老总一直换,财务和HR作为公司的守门员,几乎没有换过。

所以前二十年提到如何提升HR在公司的战略地位,我觉得你们很难有机会。

旭辉林总认为HR重要,我油然钦佩,(旭辉)之所以卓越,是因为在完全不需要人力驱动的年代就建立了非常好的HR体系。

未来十年是地产领域的变革年,不会再以资源为核心与导向,这个时候组织里的人就变得重要,公司HR地位一定会上升,这是我跨界看房地产行业得出的判断。

第二、一个HR有价值,最大的核心是要懂业务战略。

如果不了解业务,怎么做老板的伙伴,你不知道业务老大所思、所想、所做,怎么能助推他?

第三、一个公司两个岗位必须超配:HR和财务。

什么叫超配呢?一定是公司里最有格局、最优秀的人。

HR之所以难做,因为他们往往不是公司最优秀的那批人。

HR的提升,不是怎么提升做HR,而是提升如何做业务,从战略到业务经营、落地要非常了解。

要变成特别爱学习的人,而且要跟业务总学习怎么做HR,这很重要。

刚才林总说,好的HR第一条素质是正直。

我认为好的HRBP具备三个条件:第一,真善美的品质。真,就是真实;善,就是善良友爱;美,就是诚信这些非常优秀的品质。第二,HR要极其懂战略和业务,跟业务的人长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第三,知道新兴的人力资源结构该怎么做。

二、过去三十年与未来十年

中国过去三十年发生了什么,1987年整个中国GDP在全球排第12名,那时比印度差。

但在1988年超过了印度,在2012年超越了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有一个老大是恒久不变的——美国。

为什么美国一直是全球霸主?人的素质更高。

美国做得比较好的方面:高科技、武力,还有美元。用美国文化、武力、美元货币全球化称霸全球。

美国走过的路是中国未来十年、二十年要走的路。

再看中国,这三十年飞速发展到第二名靠什么?靠两条腿:一条是政府,中国基础设施全球第一,我们的政府是最有创造家精神的政府。第二条,民营企业家的推动。人才战略是中国未来二十年第一战略,人力资源的春天来了。

前三十年高科技企业发生了什么?

中国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那时候最牛的企业是海尔、联想和华为,这是硬件的十年。

全球也是这样,IBM、东芝都是那个时候的大企业。到了九十年代,浪潮变成了软件的十年,在中国出现了金山、用友等,在美国出现了Oracle、Adobe、Windows等等。

2000年,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但是第一个十年,准确地说是PC互联网时代。

这十年最早出现的是一批门户网站:新浪、网易、搜狐。接下来出现地是今天的霸主:阿里、腾讯、百度。

这些企业到下一个十年浪潮,有没有人掉队?腾讯依然厉害,阿里依然厉害,但个别不太有战略的企业却开始没落了。

我们真正迎来了对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十年——移动互联网时代。

手机、电脑、汽车里的显示屏等等都是终端。

为什么都要抢夺终端?因为所有的商业服务都会汇聚到一个终端,没人会拿十个手机,这叫入口级的抢夺。

移动互联网时代有三批企业会成为未来的霸主。

第一批霸主,依然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像阿里和腾讯等,它们有雄厚的资金去铺线下,跟线下联动。

比如永辉超市是腾讯买的、大润发是阿里买的,都是为了获得消费场景。

马总有一个定义非常准确,从来没有什么O2O,生意不分线上线下。

今天所有的消费场景,线上线下是完全分不开的。

商业在整个交易流程中可能某个环节来自于互联网,某个环节来自于线下,这取决于哪个路径更有效率。

第二批霸主是垂直领域的企业。

垂直领域的流量分发平台非常厉害,冒出了“TMD组合”——头条、美团和滴滴。

头条是新的媒体入口。出行出口很大,至少在今天滴滴是出行的No.1,当然你有可能颠覆它。

美团管了“吃”。为什么美团和滴滴开战?因为分不清楚,最终大家的结局都是在一起的。

第三批霸主,垂直领域前三名的传统企业极有机会。

因为传统企业用三十年积累起来的资源壁垒、技术壁垒、资金壁垒,还有企业家高屋建瓴的格局。

互联网企业完成这些也要三十年,但是传统企业如果学会互联网思维、商业模式,并且能找到最好的人来,事就成了。

最近我给很多组织做顾问,比如首钢基金下面有六个上市公司,上面是680亿大基金,想做产融结合,我们就做了工业金融、消费金融、区块链等等;

中化石油已经用区块链完成了第一单原油期货产品;

新奥燃气花了150亿投资新能源技术,要做平台去产能,用大数据把每个交易层面打通,就是再造一个阿里云。在能源领域如果它能够打通,绝对是No.1。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三批企业极有机会。最后真的变成中国新的前三名,靠的是学习能力,互联网企业学习传统企业,传统企业学习互联网企业。

2020年每个细分领域的前三都会出现,变革已经到了深水区,在这个阶段每个组织拼的其实是组织能力和学习能力。

为什么大家都很紧张2020年,因为到时候这个世界你可能玩不转,叫万物互联,就是所有人没有秘密。

2020年后人工智能做到极致,绝大部分岗位会消失,比如金融产业:在美国,交易所关掉了70%-80%,原来年薪百万美金、时时刻刻买进买出股票的华尔街交易员70%都没了工作。

中国的银行去年裁了一大批人,证券公司因为IPO受阻也裁员。

为什么IPO受阻,因为有六家超级独角兽企业:阿里、蚂蚁金服、腾讯、百度、京东、小米要回A股,没有那么多钱。所以新公司不能发行,二级市场会有结构性变化。未来就是这样的时代。

房地产前二十年是国家的支柱产业,十九大报告里未来哪些是国家扶持的产业?

现在中国IPO几个行业不需要排队:高端制造业、生物科技、大数据云计算。整个中国经济下半场是这三个方向:

第一个方向,黑科技。

黑科技里有十二个领域,智能科技、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军民融合、新能源、新材料、新医疗。这十二大领域是中国新科技领域的主流。

第二个方向,产融结合。

产业用互联网方式把金融打通,让产业做起来,中国的实体经济永远是主潮流。

第三个方向,中国的“一带一路”一定会出去,“一带一路”背后是输出中国过剩的基础建设能力和人民币国际化。

支付宝覆盖237个国家,支付宝最后结算都在中国人民银行,这难道不是人民币国际化吗?

“一带一路”央企走出去,背后的使命是人民币国际化,所有的大宗买卖、基础设施全部用人民币结算。

美国纳斯达克已经允许比特币交易平台上市。中国大数据的下一个风口是区块链,但区块链的数字化货币一定是国家战略。

区块链可以应用到产业,比如中石油已经用区块链做原油期货;中国银行投资1千亿准备建设跑通所有银行的票务和票据,这是区块链应用场景。

中国未来的全球化趋势也是三个:

输出中国文化,中国教育部已经委派了好多教育机构在全球开设中国课,教琴棋书画、汉语;

最厉害的我认为是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的大宗贸易全是人民币结算;输出基础建设能力。

教育、医疗这些在前二十年因为经济快速增长所带来诟病的产业,将会是未来十年长足发展的产业。

三、在这种变革之下

HR该怎么做?

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到零零年代,优秀且持续发展的企业很少,大部分都折掉了,这就是变革。

变革99.9%都是失败的,因为变革本身是非连续性的,从一个年代到一个年代中间是断裂的。

但是为什么1%的企业能变革成功,能从第一象限跨越到第二象限呢?因为它中间有梯子,第一个梯子是业务长出了第二腿;

第二个梯子就是HR的责任,把原来在此岸这些人的能力接到彼岸。

比如原来做住宅,现在把长租业务开出来,业务有了第二条腿,人力资源结构一定会变化。

HR的责任就是要学新业务人力资源怎么做,就像把地球人送到太空上一样。

我举两个成功案例,给大家一点信心。

看一下阿里的曲线,阿里的每条曲线都是断裂的。

第一,阿里巴巴B2B文化跟绝大部分地产公司一样,是纯销售文化,跟互联网半毛钱关系都没有,里面都是中小型企业;

然后就到2C的淘宝,淘宝是创新型文化,是小商小贩大卖场;

然后跨越到支付宝,纯金融文化,更像“华尔街+互联网”,互联网文化是拖鞋、T恤衫,但是阿里从招商银行、民生银行挖的几个行长依然西装革履,这是支付宝的奇观。

再看阿里云,每个工程师都是全球细分领域前三的人,天天研究专利,所以这是纯技术文化。

这家公司养了八年,现在的云计算公司在全球市场份额占到全球第三名,第一名是亚马逊,第二名是Google。

它的下一步目标是超越Google。

在业务极其不相融的情况下,新业务为什么能长起来?这源于阿里的价值观:客户第一。

原来B2B大部分是中国的外贸企业,阿里腾飞在中国制造的时代、那些义乌小商品很猖狂的时代。

后来为什么开淘宝?

一方面有一个伟大的投资人叫孙正义,全球都不愿意投淘宝的时候他愿意投。

投资最合适的就是时机,未来三年、五年是不是成为主流,永远看潮流。

孙正义讲Ebay模式,我们其实非常纠结,因为现阶段组织能力无法支撑。

下定决心干这件事情是因为加关税后出口业务受阻。

整个中国的出口业务一片哀嚎,我们想帮客户开条路,出口不行就转内销。所以就做了淘宝。

支付宝怎么来的?

我们发现所有交易最难解决的问题是信任。

外贸公司都有一个担保公司,阿里就想能不能在线开发一款产品,像外贸公司一样服务每家企业,做第三方给大家担保。

做支付宝真不是高瞻远瞩看到了所谓的未来战略,就是因为客户解决不了问题。

阿里云怎么来的?

2B、2C支付数据乱得像一团麻,所以阿里最早搞了一个软件公司,定位就是服务于公司内部,把数据存下来、分析出来。

大数据是海量的、真实的数据,但是数据需要先存储,再加工,再分析,再清洗。

后来发现我们生态上的客户都有这样的诉求,都管不好数据,阿里云就免费给大家用,免费了八年,直到前三年才开始收费,一下收了250亿美金,估计明年还会翻两三倍以上。

你会发现跨越非连续性没那么难,关键是出发点和创业初心。

再讲一下亚马逊。

亚马逊第一曲线是开书店,第二曲线是做电子商务,第三曲线是云计算。

它的云计算强大到什么程度?Google、微软全加起来都不如它。

你们会发现每家公司第二条曲线一定是第一条曲线的10-100倍,这叫第二条曲线——新的商业模式呈现。

第二条曲线亚马逊怎么做到的?

我画了一张图叫做亚马逊飞轮,核心轴是增长。

亚马逊第一价值观也是客户第一,做好电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三件事:一,无限选择,品类越多越好;二,最低价格;三,快速配送。

它认为这三个做到极致,业务每年都会一环环增长,每年的业务经营指标都围绕这些做。

一家公司的头部就是愿景、价值观,腰部是战略,腿部是年经营指标。有多少企业天天想的都是腿部?

亚马逊成了全球第一,它是坚持了价值观——客户第一,价值观分解到战略:无限选择、最低价格、快速配送。

战略落地的时候就是腿部落地的各种保障制度:第一,Day 1状态,创业状态;第二,去除形式主义;第三,开放系统。

重点说下开放系统,亚马逊云计算为什么全球最厉害?

这套系统原来是亚马逊内部系统,后来发现它的客户需要,就开放给客户用,所以开放最大的结果是让自己更强。

亚马逊后来所有的PM制度,每个项目兴起的时候,PK是在内部,内部三个小分队干,最好的出来跟外部PK,PK出来最好的系统就是它的系统,这套系统用得好了,马上全球开放。

系统给你用,你会更新数据,这些数据在我这,你也可以使用。

就像马总特别欢迎大家去挖阿里的高管,因为他的理想是未来中国500个优秀企业家有300个来自阿里。

每挖一个都在传承阿里文化,而且马总每年会组织两场离职会,亲自讲公司发生了什么,你们在外面好不好,你们需要公司给什么支持。

阿里有没有不好的东西,太多了。但是为什么出去的人没有人会说这个组织不好,因为它培养了你的底层价值观。我认为一个好的企业文化一定是塑造人,教你怎么做人,这非常重要。

HR做到顶级,一定要坚守愿景、使命、价值观,然后才有战略、指标、保障体系。

HR不就是做这些事吗,怎么让员工氛围更像创业,怎么让内部系统更加开放,怎么把人浮于事的形式主义去掉,让组织更加敏捷。

整个业务时代在变化时,99%的企业都会死掉,新业务不是员工百分之百做,我们一定是搭桥送过去一部分员工,一定有部分员工会被淘汰,然后进来新人。

四、我心目中的HR

什么叫组织?

一个人以上就叫组织,可以是两个人,可以是一个小队伍,可以是一群人,可以是一个公司,可以是一个国家。

当你遇到瓶颈的时候,突破瓶颈最好的方式是拉大你的维度。

比如做HR,不理解招聘,就多学业务,做业务有瓶颈就学战略,一个公司有瓶颈,就把它放到30年去看。

人跟人最大的区别就是你知道的我不知道,或者我看到的你没看到。

做商业永恒不变的追求是什么?

阿里认为客户第一是不变的,亚马逊认为客户第一是不变的,你一定能悟到跟客户的关系。

HR是以一家企业内部视角去看发展,这叫组织,狭义的人力资源。

一个公司的顶层架构是三条腿:第一,业务战略决定HR战略,HR战略决定了资本战略。公司遇到瓶颈是因为这三条腿发展得不平衡。第二,HR自己要学着做顾问,对企业家有推动力,必须比他看得更高,这就是你的检测系统,看看公司哪儿不对。第三,领导的使命:文化传承,要做一套制度能保证业务落地,组织发展。员工、干部如何发展,怎么在强大的文化中生存,这是HR作为一把手的人力模型要做的事情。

为什么我在混沌开课有50万老板看,因为名字叫《HR是CEO第一工程》。

老板不参与能干成吗?绝对干不成。

HR只是运营部门,在企业中老板如果不认同,根本不可能推进;

如果老板懂了,HR不懂,HR根本做不出来,在组织里就落不了地。

所以我强制规定,一个CEO带两个HR听,一个业务线,一个职能线。

什么叫愿景?就是你为什么开这家公司。什么叫使命?就是为什么是你来干这家公司。

现在每家优秀的企业你来干和别人来干不一样,因为你有信仰。

大家不要认为信仰是愚民政策,我跟中欧肖知兴教授聊天,他说中国办企业最大的难点是如何在企业建文化。

这好比沙漠见绿洲,从南看到北,最南边是华为,中间沿海地带是阿里,北方那时是联想,企业文化都不错。

一家公司没“脑”是不行的,脑是中枢神经。

接下来是两条腿,靠腰部力量撑起来,一条腿叫业务战略,一条腿叫经营计划。

有人问愿景已经是彼岸,跟这个有什么区别呢?一般来说愿景是远景,规划是十年。

业务战略规划是三年。商业计划是一年经营计划。

这些靠人落地,人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组织结构设计,你真的明白每个岗位需要什么人吗,你真正值得牛人到这来吗?让牛人过来的难度绝对超过你们想象。

怎么识人和用人?所有组织设计的根源,就是人性。人心会变,人性不变。

做组织架构设计的时候,一定鼓励员工发扬善的一面,而让恶的一面抑制。有优秀社会阅历的人,不追求人心,要去看人性。

我对文化特别有感触。文化是什么?很多人有不同的答案,但有一条是不变的,文化一定是公司的行为准则导向,它鼓励你做什么,不鼓励你做什么。

举个例子:

曾经有个帖子特别流行,把中国Top10公司的平均下班时间做了统计:华为平均下班时间是11点30,阿里平均下班时间是11点30,腾讯下班时间是11点。

大家很诧异,为什么要加班,加班是剥夺人性。

这是你的考虑,我们从来没有要求过员工一定要加班。

阿里员工为什么自愿加班?因为敬业,今日事今日毕。

一个飞速增长的企业事情能做得完吗?这就是为什么每家伟大的公司背后都有加班的味道。

我曾经测过高科技企业,8点下班的企业,80%一年之内死亡,如果传统企业很早就下班,你会闻到腐朽的味道,没有活力。

阿里留人只有一招,在这能学东西。所以未来一定是学习型组织,而不是执行力导向的,执行力在学习型组织下面。

如何跟最优秀的员工共事:达成共识,创造学习型氛围,执行力。

天生就有的文化叫原生态文化,但也一定要有发展性文化,发展性文化更重要。

举个例子,2006年阿里招了30个高管,2007年就留下了3个,后来发现公司原生性文化没法支撑做一个全球化公司。

所以出了一个新的迭代文化,就是今天我们对高管的三条考核标准:

一是胸怀、眼光超越伯乐。追求大同大不同,一个更包容的组织,一定是不要的东西越少越好,原来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不符合都不是阿里人,现在只要一二三符合就可以,百花齐放。

但是快速创业公司需要的一定是生存文化,别的都不用。

快速成长型企业需要的是学习文化,而成熟型公司要的是变革性文化,万变不离其宗的是生存文化。

文化如何传承?传帮带,没有别的好方法。

真正的招聘体系来自于三个维度:第一,企业发展阶段,全球只有一本书,叫艾迪思企业生命周期。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的人才。第二,搭班子的时候关注两条,硬的东西是业务的匹配度,软的东西就是文化DNA。第三,不同层级,合伙人、高管和管理层,招聘要求不一样。

招聘合伙人首先是共同愿景,无法改变,一定要找志同道合的。

其次,能力互补。再次,信任。

任何一个空降高管,组织里都是两种方式:一种是全部相信你。另一种,先不相信,你需要证明你是优秀的。

有人说这两种方式殊途同归,但人心是肉长的,这里有一句话,叫用人要疑,疑人有用。

“疑”不是怀疑,(空降高管)新到组织,他对企业文化、业务不了解,所以得配个导师,不让他摔死。

有瑕疵的人,没有原则性错误的人要用,但是要缩小范围地用,这是管理境界。

管理板块初级、中层、高层的必修课,初级干部最重要的工作:招人、开人;团队建设;拿结果。

高管必须懂文化,会运用文化的力量做组织;必须会制定战略和执行战略;

必须知道组织能力就是HR的事,知道每一层人该怎么培养。

只要你们把高管做的事情罗列出来,分析出能力模型、素质模型,你们都能够把自己的学院做出来。

我认为一个好的训练项目一定是这三个模块:

1.植入心智模型。比如我跟HR讲的时候,一定告诉HR学业务很重要;跟老板讲的时候,一定告诉老板HR很重要。没有心智模型不要进行任何训练,无效。2.结构化模型。结构化学习是做培训最核心的东西。3.课业训练。要跟日本武士道精神一样,训练一件事情一定要有一万个小时的训练,并且要能学以致用。

政委就是员工和公司之间的桥梁,阿里政委的组织原则是“One+One+HR”,第一个One是员工的直线老板,第二个One是他老板的老板,第三个是HR。

这个制度适用于每个层级,会避免公司里绝大部分的冤假错案和盲区,而且也很好辅导。

对员工的考核永远分能力和人品。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标签: #为什么去ora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