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此时朋友们对“type c传输数据原理”都比较珍视,朋友们都需要学习一些“type c传输数据原理”的相关内容。那么小编也在网络上收集了一些有关“type c传输数据原理””的相关资讯,希望你们能喜欢,看官们快快来了解一下吧!最近USB4通过认证的大企业已经有近20家,USB4一统江湖势必加速到来,今天我们针对USB4和普通USB最大差异的应用芯片进行解析说明,USB4线材需要IC,一个是为了保证高速信号传输的质量,另一个是存线缆的相关信息,包括是否可以支持3A到5A的带车载电流等。因为现在信号传输的速度更快了,目前最快单个通道传输达到20Gbps,线材又不能太短,为了保证信号质量,一般会加Re-timer和Re-driver这类功能的芯片,Re-timer是恢复数据的作用,Re-driver对衰减消耗的信号进行增强的作用,这类IC可以保证高速信号在规定的距离内准确稳定传输。
还有一类叫做E-mark芯片,是支持USB PD协议通信的,通过与这颗芯片通信,除了知道线缆的ID信息,还可以知道支持的电流能否超过3A,这样就可以区分出大电流的线缆和3A以下的电缆了。既能满足大电流的使用,有能保护3A以下的电缆
USB 3.0的时代传输速度最大5Gbps,带载电流不会超过3A,所以就用不着以上IC了,未来随着产品的升级换代,芯片将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产品中,今天我们整理规范,对Type-C的CC逻辑芯片和带E-MARK数据线进行基础的解说
协会规范中Type-C接口定义
TYPEC插头PLUG引脚定义(Front View)
TYPEC母头RECEPTOR引脚定义(Front View)
因为TYPEC协议将最大支持到20W甚至更大的功率,所以其Vbus引脚和GND引脚也特别多。另外,因为TYPEC还要支持高速、DP等协议,所以也多了其它功能的引脚。特别是其中的CC引脚。USB Type-C接口包含的2个通道配置(Channel Configuration)信号引脚(CC1 & CC2),用于功能协商,上述信号确定接口插入方向,并用于协商接口上的供电功能、替代模式和外设模式。
协会规范中CC解读
刚刚开始接触TYPEC时,经常看到CC这个引脚功能。开始觉得CC是个单纯的信号、有时候又理解为CC应该是类似单总线功能有数据通讯、又或者有是串口功能……这些理解都有问题。经过一些了解后,初步汇总如下,希望对大家也有帮助。若有高手过目,也请指点一二。
CC实际有CC1和CC2。在插座上两个信号都有接。但是在插头上面一般只有CC1或者CC1&Vconn.设备通过CC1&CC2上的Rd/Ra来判断不同的功能,是否有负载接入、需要提供多达的电流、是否需要供电等信息。
在DFP的CC pin有上拉电阻Rp,在UFP有下拉电阻Rd。未连接时,DFP的VBUS是无输出的。连接后CC pin相连,DFP的CC pin会检测到UFP的下拉电阻Rd,说明连接上了,DFP就打开Vbus电源开关,输出电源给UFP。而哪个CC pin(CC1,CC2)检测到下拉电阻就确定接口插入的方向,顺便切换RX/TX。比如在全功能TYPEC接口情况下
CC1&CC2都接下拉电阻Rd时,表示Debug accessory 模式;
CC1&CC2都接Ra时表示Audio Adapter Accessory Mode
CC1接Rd、CC2为NC时(或者反之),表示有负载接入;
CC1接Ra,CC2为NC时(或者反之),表示供电线缆接入,且没接负载(表示给Vconn供电,无需给VBUS供电);
CC1接Rd、CC2接Ra时,表示有供电线缆接入,而且接着负载(给VBUS供电,同时CC2作为Vconn给线缆内部芯片供电5V,CC1传信号给UFP);或者是UFP(上行端口,即从设备)接入(表示需要给VBUS供电)考虑
另外,对于需要电流输出能力的DFP而言,需要通过不同值的CC上拉电阻Rp来实现;对于UFP而言,需要检测CC管脚上的电压值来获取对方DFP的电流输出能力。
根据标准下拉电阻为Rd=5.1k,上拉电阻Rp为不确定的值。USB Type-C靠Rp的不同,从而在 CC pin检测到的电压就不一样,来控制DFP供电模式。在TYPEC中两个CC,实际上在不含芯片的线缆里只有一根cc线。含芯片的线缆也不是两根cc线,而是一根cc,一根Vconn,用来给线缆里的芯片供电(5V),这时就cc端没有下拉电阻Rd,而是下拉电阻Ra:800-1200Ω。
CC1和CC2是两个关键引脚,作用很多:
探测连接,区分正反面,区分DFP和UFP;
实际上在不含芯片的线缆里只有一根cc线。含芯片的线缆也不是两根cc线,而是一根cc,一根Vconn,用来给线缆里的芯片供电(5V)。这时就cc端没有下拉电阻Rd,而是下拉电阻Ra.(即当线缆里有芯片的时一个cc传输信号,一个cc变成Vconn供电);
支持PD的设备必须采用CC Logic芯片。USB Type-C目前支持最高20V/5A,此时必须要支持USB PD,即需要额外的PD芯片,所以不要以为是USB Type-C接口就可以支持到20V/5A。
如何评估设备是否需要CC逻辑芯片
所有全功能的Type-C电缆都应该封装有E-Marker:封装有E-Marker芯片的USB Type-C有源电缆,DFP和UFP利用PD协议可以读取该电缆的属性:电源传输能力,数据传输能力,ID等信息;但USB2.0 Type-C电缆可以不封装E-Marker。
所有的DFP设备需要CC逻辑检测与控制芯片:DFP需要检测到CC管脚上有某个电压时,判断UFP设备已插入或拔出,来提供和管理VBUS。当没有UFP设备插入时,必须关闭VBUS。
USB3.0/USB3.1应用中,除UFP设备以外的所有设备都需要CC逻辑检测与控制芯片:在USB2.0应用中,无需考虑方向检测问题,但USB3.0或者USB3.1应用中,必须考虑方向检测问题(有一种情况例外,比如U盘,移动硬盘等可以不考虑方向,不用CC芯片。)。
持PD的设备必须采用CC Logic芯片:对于UFP而言,需要检测CC管脚上的电压值来获取对方DFP的电流输出能力。USB PD看似只是电源传输与管理的协议,实际上它可改变端口角色,可与有源电缆通讯,允许DFP成为受电设备等诸多高级功能。
所有全功能的Type-C电缆都应该封装有E-Marker,但USB2.0 Type-C电缆可以不封装E-Marker
综上,只有因为功耗较低而不需要检测电流能力的UFP(U盘,耳机,鼠标等)不需要CC逻辑检测端口控制芯片外,其余所有的DFP、DRP(如电脑,手机,平板,移动电源)、需要检测DFP电流输出能力的UFP、支持PD的设备,都需要CC逻辑检测与端口控制芯片。
CC逻辑芯片和E-Mark芯片
“持PD的设备必须采用CC Logic芯片”、“Electronically Marked Cable: 封装有E-Marker芯片的USB Type-C有源电缆”、“全功能的Type-C电缆封装有E-Marke”等信息.
CC逻辑芯片针对的还是设备端;
E-MARK针对的是线缆,而且规范中也经常提到“Electronically Marked Cable”其实就是我们所谓的e-mark芯片。E-MARK芯片技术自动识别电子产品所需的电压和电流。
如果TYPE-C接口提供超过5V的电压,或者是超过3A的电流,那么一定需要TYPE-C接口芯片去实现USB PD协议。
芯片选用原则:
如果您的设备使用5V电压,并且不超过3A的电流。而且设备本身只往外供电,或者只接受对方供电,并且供电角色与数据传输角色为默认搭配(即供电方为HOST,用电方为Slave或者device)。那么不需要TYPE-C芯片。
C-C传输线上是否需要用到E-MARK 芯片。这个判断标准是,使用过程中,电流是否会超过3A?如果不超过,则可以不需要。
若需要实现Battery Charging协议,这需要E-MARK芯片,这样既能够实现充电,又能够传输数据。
更多线缆行业讯息,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线缆行业朋友分享圈
标签: #type c传输数据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