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现在看官们对“实验楼是干嘛的”大体比较重视,兄弟们都需要知道一些“实验楼是干嘛的”的相关文章。那么小编也在网摘上搜集了一些关于“实验楼是干嘛的””的相关资讯,希望咱们能喜欢,咱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长江日报讯(记者杨娟娟)“推动疾控机构职能从单纯预防控制疾病向全面维护和促进全人群健康转变。”12月26日上午,在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武汉市疾控体系建设新闻发布会上,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周军干介绍武汉市疾控体系建设举措和最新进展。
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周军干。
周军干介绍,三年来,市卫健委在疾控机构改革、疾控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疾病防控服务能力提升、重大疾病联防联控机制建设、医防融合机制创新、激励保障政策突破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主要成效体现在六个方面:
系统重塑疾控体系,稳步推进疾控机构改革。在市卫健委和各区卫健局设立公共卫生总师,挂牌设立疾病预防控制局;市、区两级疾控中心增加人员配置;市、区疾控中心陆续与卫生监督执法总队(大队)合并,加挂卫生监督所牌子。通过上述举措,推动疾控机构职能从单纯预防控制疾病向全面维护和促进全人群健康转变。
提升疾控检测硬件条件。市、区疾控中心新改扩建项目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实验室面积增加5.5万平方米。其中,市疾控中心综合实验楼集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动物实验室及应急演练基地于一体,具备实现“一锤定音”的检验检测能力。区疾控中心新增开展实验室项目608项,具备辖区常见危害因素和传染病检验检测能力。
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组建武汉市公共卫生应急委员会、建立防治重大疾病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基层医疗机构与社区街道联防联控机制、建强多点触发的疾病监测预警网络以及优化数字化防疫平台等举措,逐步建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上下联动、部门配合、全员动员”的重大疾病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机制。
全面提升疾病防控能力。在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和南京大学共举办3期“武汉市疾控系统公共卫生能力提升培训班”,提升市、区疾控系统重点岗位干部公共卫生管理能力。举办武汉公共卫生大赛,在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掀起公共卫生能力提升热潮。将市金银潭医院、市肺科医院设置为市疾控中心临床基地,组织医院与疾控中心专业人员交叉轮训、互派学习。聚焦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今年全市开展面向疾控基层一线的能力培训、处置演练等累计650场次,覆盖专业人员5.6万余人次。
努力构建医防协同模式。建立新(突)发传染病监测预警与风险研判工作机制,在市疾控中心和6家市属医院试点开展联合查房、传染病会商分析、风险预警等。搭建医防融合的传染病信息互通平台,整合全市900多家医疗机构、20多家委办局、5000多家药店、2000多所学校等单位基础数据,日均监测数据量超500万条。在市疾控中心挂牌“武汉市慢病管理办公室”,在市属3家医院设立4个慢性病专病管理(防治)中心,搭建全市慢性病防治工作组织架构,围绕心脑血管、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重点病种,建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防、筛、治、管、研”连续性防治体系,近三年全市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实现三连降。
探索实施激励政策,不断激发疾控内生动力。在市疾控中心等6家公共卫生机构和武昌等4个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试点实施“公益一类保障、二类管理”。在实施医疗卫生领域人才选拔培育中,向公共卫生人才倾斜;在技术职称评审中单独设立公共卫生专业评审组,聚焦公卫人才核心素养,提升职称评审质效;开展武汉预防医学科研专项共计29项,持续培育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四批次22项;同时扩大公共卫生机构招聘自主权,公共卫生高层次人才引进数量大幅度增加。
市疾控体系建设举措和成效
提升疾控检测硬件条件
●武汉市疾控中心西区和13个区级疾控中心相继完成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
○实验室面积增加5.5万平方米
○较新改扩建前增加1.2倍
●市疾控中心综合实验楼集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动物实验室及应急演练基地于一体,具备实现“一锤定音”检验检测能力
○中心通过资质认定的检测项目由11大类468项增加为16大类732项
●区疾控中心新增开展实验室项目608项,增幅22.8%,具备辖区常见危害因素和传染病检验检测能力
努力构建医防协同模式
●建立新(突)发传染病监测预警与风险研判工作机制,在市疾控中心和6家市属医院试点开展联合查房、传染病会商分析、风险预警等
●目前已搭建医防融合的传染病信息互通平台,整合全市9百余家医疗机构、20余家委办局、5000多家药店、2000多所学校等单位基础数据,日均监测数据量已超500万条
【编辑:余丽娜】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kin0207@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