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当前同学们对“关于淮安风景的作文”可能比较重视,各位老铁们都想要剖析一些“关于淮安风景的作文”的相关知识。那么小编同时在网摘上搜集了一些对于“关于淮安风景的作文””的相关知识,希望大家能喜欢,姐妹们快快来学习一下吧!江苏淮安在漕运历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座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的城市,既是七省通衢,南船北马舍舟登陆之地,更是明清漕运总督署的所在地。今天就跟随行走大运河江苏采访组一起去领略一下“运河之都”的风采。
在没有到达淮安之前,记者对于淮安“运河之都”这一名号认为可能就是个推广城市形象的口号,但真正了解这座城市之后,才明白“运河之都”对于淮安真是名不虚传。
流淌了千年的大运河,是淮安的母亲河,它孕育了更见证了淮安的成长与变迁。作为运河线上的重要节点城市,淮安是沟通南北漕运的交通“咽喉”,明清漕运总督署之所以设在淮安,也是与它的地理位置有关。总督漕运公署遗址讲解科科长李乐告诉记者:“淮安地处黄河故道、淮河、运河的交汇之处,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这也使得明清时期,朝廷将总管全国漕运的最高机构——总督漕运公署设置于此。”
来到总督漕运公署遗址,复建的大门前,两只石狮抬头挺胸,敦实而威武。漕运总督署正中的门楣挂有一块横匾,上面写着“总督漕运部院”。
伴随着全国唯一的漕运总督署的设立,淮安城里驻扎有大量的官吏和士兵。
此外,还有大批的船工水手、南来北往的商人等在此交易,据说当年城内外商埠酒楼,鳞次栉比,而且“市不以夜息”,十分繁盛。因为,漕运总督掌管着1.1万艘漕船、12万名漕兵,并且还管理地方行政事务。李乐:“漕运的发展也带来了繁荣的盛况,当年全国财政收入7000万两白银,其中5000万两通过漕运实现,这也吸引了大量的商人、旅客来到淮安。”
不仅如此,淮安还是全国最大的漕船制造基地,所造漕船占全国六成;又是漕粮转输中心,常盈仓可储粮150万石,居运河沿线四大转运仓之首;同时,也是淮盐集散中心,管理淮安、扬州盐场的生产、销售,税收占全国盐税之半。融“漕、河、盐、榷”四大重地于一身的淮安,也迎来了她的黄金年代。
如今行走在淮安,可以说是处处皆历史,在清江浦景区门前,“南船北马,舍舟登陆”的石碑昭示着淮安昔日的繁荣。
清江浦景区间讲解员林梦秋:“我身后就是石码头桥,明清时石码头桥是清江浦最为繁华的地段,清江大闸建好后它的起闭规则非常严格,只有三品官员的官船和运粮槽船才可以过闸,其他从南边走水路过来的船只,要在石码头换成车马继续北上,从北边过来的车马要在石码头换成船只继续南下,所以就有了南船北马,舍舟登陆的典故。”
林梦秋话语间流露出些许的自豪,她口中提到的石码头,古称御码头,御码头建于清雍正六年,当年康熙、乾隆二帝六次下江南,多次在这里登临视察水利、体察民情,彰显了淮安这座城市的历史地位。
清江浦在景区中心的清江浦楼前,林梦秋给记者讲述了当年乾隆爷下江南时在清江浦留下的趣事。“清江浦楼上面有三个字‘清江浦’其中有一个错字,这里就有一个故事:乾隆错题清江浦。乾隆皇帝喜欢美食也喜欢听戏曲,他进入清江浦的时候,就在双舟之上架戏台,一边欣赏淮安戏曲,一边进入清江浦,当时他看见这个楼很壮观,但感觉楼中的字不行,所以酒过三巡打算题字,最后浦的一点写错了位置,当时在场官员都觉得皇上题错了字,不知道该说还是不该说,一位机灵的官员当时就说: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您这字题的真是好,您将这一水点在这一横之下,意味着水再也不会没过两岸堤坝,正是我们当地百姓心声。当时乾隆帝有了这样的台阶顺势就下了,说我正是此意。”
如今,“南船北马,舍舟登陆”的喧嚣逝去,但一幅富有淮安文化底色的现代运河画卷,正在徐徐展开。近年来,淮安向后打造了河下古镇、清江浦景区、中国漕运城等文旅项目,都成为了游客和市民的打卡地,昔日的“运河之都”正焕发出新时代风采。
标签: #关于淮安风景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