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天同学们对“双面间谍到底为哪一方服务”可能比较关怀,你们都需要学习一些“双面间谍到底为哪一方服务”的相关资讯。那么小编同时在网络上网罗了一些对于“双面间谍到底为哪一方服务””的相关文章,希望小伙伴们能喜欢,咱们快快来学习一下吧!1932年,此前在《无名歌手》中首次亮相并取得成功的西蒙娜·西蒙,在这一年参演了《拉克·戴姆斯》,一举成为炙手可热的女星。
从此以后,西蒙娜就像是找到了成功的密匙,一发不可收拾。在她的举手投足中尽显妖娆,再也找不到当年她未出道时,在餐厅里工作的身影。
美丽的不可方物,是当时许多男人对她的评价。经过十年打磨,西蒙娜逐渐成熟,她在影视圈、娱乐圈的地位已经达到了“女王”级别,想要一亲芳泽的绅士在她的石榴裙下排起了长队。
1942年,已是美国好莱坞著名影星的西蒙娜,接受了一个名为波波夫的男人。波波夫的相貌不算出众,但他却有一个其他男人难以企及的优势,他愿意为了讨西蒙娜欢心而花费天价。
波波夫与西蒙娜在一起的14个月时间里,波波夫挥金如土,短短时间内就花费了整整8万美元。40年代初的8万美元,绝对算得上是天文数字,即便是哪个富贵家族,拿出如此巨款去投资在与女星风流上面,恐怕也会感到肉痛。
波波夫既不是超级富二代,也不是富甲一方的商贾。他真正的职业是一名间谍,被英国的军情六处称之为“三轮马车”。
波波夫风流成性,关于他的风流韵事有很多,因为风流而花费大笔财富的事情屡见不鲜。可以这样说,波波夫是间谍界中花费极高的一位间谍,往往因为他的开销巨大,背后为他提供资金的国家也显得有些肉疼。
即便如此,无论是英国还是德国,却依然愿意为波波夫支付巨额的风流资金。原因也很简单,波波夫的开销很大,但同时他的本事也很大,游走在两个敌对国家之间,如同闲庭信步一般。
很多历史上著名的事件,背后都与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波波夫到底有多牛呢?
2002年5月9日,一批英国军情六处的秘密档案被公开揭秘,二战期间的一些隐秘事件和隐秘人物随之呈现在大众的视野中,波波夫便是其中之一。
波波夫出生自南斯拉夫的一个塞族家庭,他的家庭环境非常好,属于富家子弟。波波夫自幼聪慧,并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同龄人当中属于佼佼者。
1936年,波波夫的学业达到一个转折点,他在贝尔格莱德完成了法律专业的学习。在那个年代有这样的学历,只要他愿意,就必然会有一个完美的人生。
但这样的结果显然无法满足波波夫内心的追求,他决定在学业方面继续深造,同年顺利考入德国的弗赖堡大学,在那里攻读博士学位。
1939年,波波夫完成学业以后,带着一叠光芒闪耀的证书走入社会。像他这样的高端人才,立刻就被一家财大气粗的南斯拉夫财团看中,向他伸出橄榄枝的同时,也给出了令人难以拒绝的薪水。
波波夫加入该财团后,立刻得到重用,被委派到葡萄牙的里斯本。
彼时,正处于二战的胶着状态,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葡萄牙在当时属于中立国家,是当时难得的远离硝烟的土地。
但恰恰是里斯本这种特殊的性质,让它成为许多国家暗中较量的理想场所,众多的间谍纷纷来到里斯本,在这里进行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
起初,波波夫在里斯本工作期间,只为雇用自己的财团负责,处理一些不涉及到任何国家利益的商业活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波波夫常驻在里斯本后,开始逐渐接触到来自各个国家的间谍。他是何等聪明之人,在与这些间谍接触时,言谈之间开始感受到这些人对自己的拉拢。毕竟,对于这些间谍组织而言,波波夫这样背景干净的人才,是他们急于吸纳的重点对象。
在众多常驻于里斯本的间谍之中,有一位名为约翰尼的特工,他与波波夫有同窗之谊,是波波夫在弗赖堡大学时期的同窗好友。
双方在毕业以后,原本已经断了联系,但由于两人都在里斯本工作,接触再次频繁起来。通过几次的交流之后,约翰尼便不再隐瞒自己的身份,将自己服务于德国驻里斯本情报站的事情告诉给波波夫。
约翰尼之所以主动讲出自己的秘密身份,自然是有他的目的,他和其他间谍一样,看中了波波夫的能力,希望他能够加入到德国情报站,与自己一起替德国出力。
德国的战车势如破竹,席卷了大半个欧洲,具有很强的战斗力, 也征服了许多欧洲国家。但波波夫对此却很反感,他不满德国将战火引到欧洲各地,也厌恶德国惨无人道的屠杀和侵略行为。
不过,波波夫最终还是答应了约翰尼,成为一名德国驻里斯本的间谍。因为波波夫认为,想要打倒德国法西斯,打入其情报机构,将对未来战局起到重要作用。
约翰尼不知道波波夫的想法,误以为他是真心投靠,亲自将他介绍进德国驻里斯本的情报机构,让波波夫很快就取得了该组织的信任。另一边,波波夫暗中与英国驻里斯本的情报组织取得联系,在英国军情六处负责人的同意下,成为一名英国与德国之间的双重间谍。
波波夫的间谍代号“三轮马车”,就是此时被英国军情六处授予,这是一个双重间谍才能拥有的特殊代号。
双面间谍的身份固然特殊,但想要扮演好这个角色并不容易,想要做到八面玲珑、游刃有余,需要承担极大的风险,稍有纰漏,结局可能就会是命丧黄泉。
波波夫很快就融入了“角色”,一边向英国军情六处索要了大量的假情报和一些故意泄露的情报,一边将这些涉及到英国军事、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核心情报”献给德国情报机构,令波波夫在德国情报机构内的地位得到迅速提升。
1940年,德国人加快了侵略的脚步,钢铁洪流配合空中战机的疯狂进攻,让英军逐渐陷入疲于防守的境地。昔日的“大英帝国”,濒临被德国军队灭亡之际,决定在情报领域进行最后的自救行动。
希特勒当时已经制定好了“海狮计划”,打算给英国致命一击。英国军队已经无力阻止,便制定了一个计划,让波波夫将一份英吉利海峡的水雷布防图交给德国情报机构,谎称是从英国海军参谋总部中,一个叫伊文的犹太人手中获得。
波波夫上交该情报时,对德国情报机构称,伊文了解到英国很快就会被德国攻灭,希望德国军队攻陷英国时,可以保住他一家人的安全。
用一个口头承诺换来一份完整的英吉利海峡的水雷布防图,这笔买卖简直太划算了,德国人想也没想就答应了。只不过,当德国人看到这份布防图后犯了难,从这张布防图来看,英国人已经在英吉利海峡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水雷。
如果战舰想要通过英吉利海峡,就必须要花费大量时间清除掉这些水雷才行。对当时的希特勒而言,最宝贵的就是时间,他不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去清除水雷,从而消灭已经没什么威胁的英国。
最终,希特勒决定取消“海狮计划”。而事实上,英国当时焦头烂额,根本没有时间到英吉利海峡布置水雷。如果希特勒按照原计划执行“海狮计划”,必然会轻而易举地攻陷英国。
这件事促成以后,波波夫在英国和德国的情报机构眼中,都被视为立下大功的明星间谍,因此更加被器重。
唯一让两国情报机构都感到头疼的是,波波夫生性风流,且为此经常会一掷千金,他虽然是一名极其难得的间谍,但同时也是花销巨大的间谍,可谓是令人又爱又恨。但在战争年代,信息的价值往往难以用金钱估量,这也是为什么英国和德国都愿意替波波夫的风流债买单的原因。
事实上,波波夫也确实值这个价钱,因为通过英国军情六处解密的资料来看,波波夫与两件后世极其著名的事件都有重要关系,甚至可以说对这两件事产生过至关重要的影响。
第一件是大家熟知的日军偷袭珍珠港!
1941年7月,波波夫如往常一样与德国情报组织的接头人进行联络,在交流过程中,对方似乎是无意间的询问了美军在珍珠港和夏威夷两个海军基地的设施情况,波波夫立刻引起警觉,但他当时并未表现出任何异样,只是推脱会立刻赶往美国,搜集具体相关数据。
事后,波波夫将此事报告给英国情报机构,被派往美国组建间谍网,以此来继续蒙蔽德国方面。
抵达美国以后,波波夫与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见了一面,并将日本马上要对美国开战,以及德国方面最近对美国珍珠港的情报极其关注等情况全部透露给胡佛,希望他能够针对这些情报进行提前防范。
胡佛作为美国方面的情报人员,对波波夫早有耳闻,尤其对他风流的作风非常看不惯。如果不是美国联邦调查局驻纽约办事处官员福克斯沃斯从中周旋,他甚至都不会接待波波夫。
刚愎自用的胡佛虽然听取了波波夫的介绍,却始终没有给他任何好脸色,等波波夫将自己所掌握的情报介绍完以后,也不愿意继续逗留,将情报文件放在胡佛的办公桌上就转身离开了。
波波夫刚走出办公室,胡佛就厌恶地将波波夫放在办公桌上的情报文件揉成一团,丢进了一旁的垃圾桶里。显然,胡佛对波波夫的厌恶情绪已经达到一定程度,甚至都影响了他对情报准确性的判断。
胡佛的刚愎自用,令他错过了波波夫提供的宝贵情报,并很快得到了惨痛的教训。仅仅过去5个月的时间,日军就成功偷袭了美国珍珠港,令美国海军损失惨重。
消息传来时,胡佛想起了那份被他丢进垃圾桶里的情报懊悔不已,但事情已经发生,他也无力扭转一切。而波波夫当时正在一艘客船上,突然听到珍珠港被日军偷袭的消息,心中也是五味杂陈,说不出来是什么感觉。
毕竟,他早在5个月前就嗅到了这次危险,并将情报交给胡佛,如果胡佛能够摒除对他的成见,重视这份情报,或许遭到重击的将是偷袭珍珠港的日军。
第二件是著名的诺曼底登陆!
1944年,二战的形势已经大变,盟军从被动防守,逐渐转为全面反攻。在这种局势下,英国军情六处授意波波夫制定一个配合盟军反攻的计划。
不得不说,波波夫确实是一位间谍天才,接到任务以后,他制定出了一个著名的“马基雅维里 ” 计划。
当时,盟军的进攻目标定在了意大利的西西里岛,但德军在意大利布置了增援部队和潜水艇,使盟军的计划难度大增。
波波夫制定的这个计划是,利用伪造情报的方式,误导德军做出错误判断,从而帮助盟军达成夺取西西里岛的作战目标。
军情六处的特工,按照波波夫制定的计划,在一名阵亡的英国军官的军装内,装入了一些事先伪造好的书信和情报文件,并将遗体丢入大海,让遗体在海浪的冲击下,来到西班牙海岸,进入到德军的视野范围。
德军发现该军官的遗体后,误以为他是因为在海上遭遇意外而死,从而相信了从他身上发现的情报文件和书信中的内容。德军从这些文件和书信中得知,盟军下一步作战目标将会是希腊。
波波夫得知德军发现这名英国军官的遗体后,为了万无一失,他又以德国间谍的身份向德国情报机构提供了两份秘密情报。一份证明了盟军正在英格兰进行军事演习,着重进行跳伞训练;另一份证明了英国一名军官因为意外在海上丧生。
德军方面拿这两份重要情报后,没有识破波波夫的计划,误以为两者之间相互印证,对死亡英国军官身上发现的情报信以为真,立即调动增援意大利的部队和潜艇开往希腊,阻止盟军进攻希腊。
结果,巴顿将军率军趁虚攻占了西西里岛,成就了威名。其实这份荣誉的背后,波波夫功不可没。
此后,波波夫又如法炮制,制定了"海王星"计划,主要目的是帮助盟军在法国登陆。
这一次,在波波夫的策划下,为德军上演了一幕大戏。他先是伪造了盟军要在法国加来登陆的情报,又虚构出准备在法国加来登陆的三支部队信息。
为了达到逼真的程度,波波夫虚构出来的两支美国军队和一支英国军队,甚至连各个部队的番号、驻扎地、部队调度情况,以及后勤补给线的信息一应俱全。
另一边,英国情报组织按照波波夫的计划,专门伪造出一个像模像样的“军营”,给前来探查的德军飞机上演了一出“空城计”。
除此以外,英国情报组织还贡献出多部大功率军用电台,模拟登陆前夕的部队调度,从早到晚不停地发出指令,营造出一种大战在即的假象。
德军派人进行多方调查,均未识破波波夫的计划,被盟军成功蒙蔽。最终,德军认为盟军登陆的地点在法国加来无疑,而非诺曼底。
错误地将防御重心转移出诺曼底的德军,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盟军在诺曼底成功登陆,成为军事史中的经典战役。而这一切辉煌的背后,依然有波波夫的影子在。
对比波波夫的巨大功劳而言,支付给他的那些开销,可以说非常超值。英军愿意给他提供大量的经费供他挥霍,是因为波波夫的价值要远超这些钱的价值。至于德国方面愿意给波波夫提供资金,那就完全是被波波夫的间谍能力所蒙蔽了。
标签: #双面间谍到底为哪一方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