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魏延"子午谷奇谋"争论千年,他的想法可行吗?毛主席五个字概括

珺瑶婉史 227892

前言:

眼前兄弟们对“刘备的计策”大体比较关怀,看官们都需要知道一些“刘备的计策”的相关资讯。那么小编也在网摘上网罗了一些有关“刘备的计策””的相关知识,希望看官们能喜欢,朋友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公元228年,也是魏明帝曹叡太和二年、蜀汉后主刘禅建兴六年、吴大帝孙权黄武七年,正是三国纷乱之时。

以“匡扶汉室”为首要目标的蜀汉已经在川地休养生息多年,但天子尚蒙尘,先帝余志未复,所以丞相诸葛亮然整军备粮,筹划第一次向着曹贼的北伐战争。

但三军出征必然是谋后而动,尤其是首次出战,需要一个妥善的战略安排方可行事,关于这一点,在蜀汉的高级将领当中出现了小小的分歧。

诸葛丞相作为核心人物,提出的计划相对比较稳健:他打算先派一支疑兵直出斜谷口,以此迷惑和吸引魏军的主力,将他们拖延在关中地区,然后己主力部队从坦道奇袭陇右地区,切断地方关中、河西两地的联系,接着再徐徐谋图之,是个相对风险较低的计划。

军中的绝大多数人肯定都是支持丞相的,但将军魏延却提出了一个非常离奇的建议——兵出子午谷。

此计是指由诸葛亮带领蜀汉的主力部队出斜谷与魏军对峙,然后魏延带领五千精兵从子午谷小道迂回奇袭长安,长安城的守将夏侯楙是个庸才,他可以一举拿下,这样一来,蜀汉就可以控制整个关中地区,同时兵锋直逼洛阳,为平定中原打下基础。

这是一招极为险峻的谋策,近乎于赌博,由于风险太高,最终被拍板的诸葛亮否决。

在很多很多年来,后世的人对当年“子午谷奇谋”产生了无数的猜想和争论,但因为历史不能假设,所以始终无法得出一个结果。

到了近代,新中国的创建者、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革命家,伟大的毛泽东主席也曾对这一问题发表过自己的看法,作为一名久经沙场、眼光长远的人物,他只给出了短短五个字的评价:

“此计太悬危”

毛主席认为“兵贵谋,谋定而后动”,真正的战场之上,战局可以瞬息万变,子午谷奇谋仍然是一种太过于激进的赌博。

当然,任凭多少人去讲,这件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到了今天终究不会再有定论,但我们不妨回到那段历史中去,通过对实际情况的剖析,去了解这个大胆的计策。

公元223年,蜀汉开国皇帝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大败,托孤诸葛孔明与李严二人,最终病逝于白帝城永安宫。

刘备死后,蜀汉的军政大权几乎全部压到了诸葛亮身上,在他殚精竭虑的辅政之下,位于天府之地的蜀汉开始进入修养状态,国力不断从战争中开始恢复和增强。

失去了荆州地区,又在和东吴的大战中失利后,领土面积狭小的蜀汉政权势力很弱,按道理来说是绝不可能主动出兵征伐的,但蜀汉的立国之本便是自持汉室正统,,面对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叛贼曹魏是无法坐视不理的。

在经历了长期招兵积粮、平定南蛮叛乱以后,到了公元228年,正值魏文帝曹丕去世,曹魏政权交替之际,诸葛亮认为此时正是最佳的出兵时机,于是召集人马,打算展开北伐。

而在战前军部参谋开会的时候,诸葛亮提出的建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只有丞相府的司马魏延提出了异议,他觉得诸葛亮的计划太过于保守,申请自己领奇兵出子午谷直取长安。

魏延虽然后来因为私人矛盾反水,但他的确是一名蜀汉老将,很早以前就开始追随刘备,在沙场之上也屡建功勋,他绝不是一个单纯的莽夫,他的提议是有来头的。

这个来头就是名将韩信。

在距当时不过三四百年前,大汉王朝尚未建立之初,刘邦让出咸阳之后便被项羽封到了蜀地,他在积蓄了足够的力量后,大将韩信便献计公然在关中修建栈道,实际则出兵从陈仓小道出南征奇袭长安。

这就是著名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韩信便是借此一举攻克了整个关中和陇西地区。

但子午谷究竟是什么地方呢?这是一条从汉中穿越茫茫秦岭通向关中腹地的山道,位于古长安西南面,这道谷口距离长安只有15公里的路程,几乎用脚都能走到,可此路不但狭窄崎岖非常难以通行,即便是真的走过也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既然如此,为什么一定要走这里呢?因为秦岭地区地势复杂,人数庞大的军队如果不采取奇袭的方式,就只能绕到很远的陇南地区,从西北方向关中动手,而曹魏的力量基本都集中在陇西,这样蜀汉就会被迫进入和敌人长期对峙的拉锯战,这是最差的结果,因为在兵力、后勤都远远不如对方时,长期消耗不是蜀汉所能承受的。

可能很多人都觉得五千人马并不算多,用来一搏倒也不错,但要知道,蜀汉实际上在后来灭亡时记载中的人口也不过百万,五千精兵实在不是可以随便牺牲掉的。

子午谷奇谋到底可行否?我们需要先来看几个关键因素。

首先,子午谷这条路已经荒废了多年,而且极险,且不说魏延能否顺利通过,即便可以,又确保能在既定的时间内吗?

魏延带领的部队既然是奇袭,必然都是轻装上阵,而且狭窄地形更不允许他们携带攻城器械,没有这些东西,光凭一支小部队或许很难攻下长安这座大城,夏侯楙就算无能,大概也不至于直接打斗不打就直接弃关而逃吧。

其次就是长安周围,曹魏还有关中和潼关部分的雄厚兵力,如果长安失陷,这些地方来援,那就意味着魏延要带着区区五千人守住城池,等待诸葛亮的大军抵达,这能够实现吗?

同时后勤补给也是个大问题,蜀汉的补给线一直都由于拉得太长而岌岌可危,而如果魏延孤军深入敌后,补给则更是雪上加霜。

除此之外,诸葛亮之所以否定魏延的计划,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这个计划和他自己的战略目标完全不同。

要知道,从汉中到长安,在当时一共有四条可行的道路,分别是陈仓古道、傥骆道、子午道、褒斜道,只要是进攻渭河平原,那么必须走其中的一条路。

但是现在我们都知道,诸葛丞相后来北伐时竟然取道祁山,走了堂堂正正的陇西大道,著名的“孔明挥泪斩马谡”正是发生在陇西道上的街亭,从这里走,如果要到长安,比其他路几乎绕了两倍之远。

这可不是他不愿意耍小心思的举动,而是他的目的实际是要先占据凉州地区,再慢慢收取关中。

只要这样来看,一切都豁然开朗,为什么丞相再三嘱咐街亭绝不能丢?其实这并不是个什么要地,但是对于进攻凉州而言却举足轻重。

在这种情况下,加上走子午谷成功的概率又太小,诸葛丞相自然会反对这一计划。

由于后来诸葛亮多次北伐但都无功而返,所以很多人开始说他过于谨慎保守,质疑他为什么不用子午谷奇谋,这完全是马后炮行为,因为孔明曾明确对刘禅说过,蜀汉大业想要成功,非冒险不可得。

而以他的手段,或许早就派人勘探过子午谷的地形,统筹过从此地出击的方案,最终才予以否决。

而他自己的计划其实一点也不差,如果在后来的第一次北伐当中他不是错用了马谡而失了街亭重地的话,基本上就可以顺利拿下雍凉地区,配合着响应的三郡,会对关中形成极大威胁。

当然,还有一种非常奇妙但也非常符合逻辑的可能——子午谷奇谋实际上是魏延联合诸葛亮演的一出大戏。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就会发现,连很多普通人一眼就能看出这个计划如此激进、相当不现实,那为什么久经沙场的名将魏延会严肃地提出来,而且迫不及待想要去实施?

要是一个愣头青的小将提出还勉强可以理解,但绝不该是魏延。

而且根据《魏略》、《三国志》这些仅有的记载中显示,魏延想要奇袭长安,是因为想拿下潼关,但那就势必要和曹魏正面对决,这与诸葛亮的目的截然相反,作为丞相府的重要人物,魏延不可能连这一点都不明白。

还有就是最重要的一点,子午谷奇谋是在第一次北伐前,诸葛亮在南郑召开的最高军事会议上,由魏延提出来的,这次会议绝对是蜀汉保密级别最高的,那为什么消息会被魏国人得知?

《魏略》的作者是一位名叫鱼豢的魏国郎中,彼时正在长安当官,这本书中记录的蜀、吴两国的事情有许多不实之处,不过子午谷计划有其他几本史书互相印证。

可是太过于详细了,即便是魏国派出的间谍真的手眼通天能渗透这么高级的会议,也绝不可能连具体的兵力多寡、粮草器械、行军路线都探查得一清二楚。

唯一的可能就是蜀汉方面故意泄露出了此消息。

在当时蜀、魏两国于边境长期对垒的情况下,彼此之间的确都安插了不少间谍人员,但是这些人有时候也可以被反过来利用。

在子午谷计划中,蜀汉向曹魏传达了几个关键信息:蜀军的目标是关中、诸葛亮的主力部队会直出斜谷、魏延会领奇兵偷袭长安、夏侯楙是个蠢材,会弃城而逃。

所以真相有可能是当初诸葛亮抵达汉中准备开始北伐时,消息被魏国探子传了回去,曹叡当时积极和臣下讨论如何应对,甚至打算先手进攻汉中。

但内部有奸细的事情也很快被蜀汉方面察觉,为了不影响北伐大计,诸葛亮便想出了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法——“将计就计”,于是军事会议上,得到了授意的魏延跳了出来,提了一个从子午谷突袭的绝妙(傻子)计划,而且同时宣扬诸葛亮懦弱胆怯、不思进取的舆论,这一情况被魏国得知后,他们的确立刻开始加强长安和潼关等地的防御力量,同时派兵严密监控斜谷和子午谷口。

当时曹魏方面在关中的主要领导就是坐守长安的夏侯楙,他听到蜀汉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完全不放在眼里,当然是怒火中烧,想要还以颜色,而北伐开始后,诸葛亮首先便是让赵云和邓芝带领小队人马在斜谷方向造势,这就更让夏侯楙对收到得情报深信不疑。

但实际上,蜀汉的大军已经直接从最远的陇西道一路冲向了陇右地区,天水等三郡望风而投,凉州岌岌可危,一时间关中震动。

若不是魏军老将张郃领轻军奔袭街亭获胜,后面的局势肯定对蜀汉非常有利。

这些细节一一都和史料记载可以对应,或许才是子午谷奇谋的真相,说来好笑,在这个计划当中,唯一真实的部分,可能就是指出夏侯楙是个蠢材,他也充分展现了这一点,在战后很快就被大将军曹真所取代,自己则被调回了许昌。

其实说到底,后来人之所以对这一计策如此感兴趣,更多还是因为诸葛亮之后的几次北伐失败,而他没有用子午谷奇谋,就留下了一个未知的悬念,未知的东西总是最吸引人的。

但是这种办法真的没有人用吗?并非如此,其实这条小路共有三人曾亲身走过。

其一便是同时代的魏国大将军曹真,他在建兴八年,带领主力大军正是从子午谷而过,准备攻袭汉中要地,但是就在行军途中忽然天降大雨,而且连绵不断下了一个月,子午谷的道路原本就无比崎岖,再加上这种天气,导致魏军几乎寸步难行,只好主动撤退。

其二是东晋时期的桓温,他将军队分成两部,自己带领主力从江陵沿着汉水进攻关中,进展十分顺利,多次大败前秦军队,兵锋直指长安城下。

另一路由凉州刺史司马勋率领的军队打算从子午谷北上,和桓温一起夹攻关中,但是他在这条坎坷的道路上却被前秦的苻雄设下埋伏而打得大败,始终无法通过,只能原地驻守。

如此一来,桓温变成了孤军,在前秦集中火力打击之下被迫撤军,在撤军途中又被穷追猛打,最终大败而归。

其三便是明末农民起义军著名的领袖之一高迎祥,李自成的“闯王”称号就是从他这里学来的。

他同样采取了从子午谷进军想要攻取西安的策略,但在北边的出谷口被名将孙传庭伏击,孙传庭利用子午谷复杂的地形将他两头截断,围困在其中,双方血战多日,高迎祥的人马最终全军覆没。

经过如此诸多的验证可以看出,子午谷奇谋至少在实际中极难成功,从这里走过的人无一能逃失败的命运,无论当时魏延献出此计是真是假,如果付诸行动,恐怕也避不开失败的命运。

标签: #刘备的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