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浏览器国产化的努力--欧朋浏览器

编程圈子 4424

前言:

现时大家对“欧朋股份”大体比较注意,各位老铁们都需要分析一些“欧朋股份”的相关内容。那么小编在网摘上网罗了一些对于“欧朋股份””的相关资讯,希望你们能喜欢,大家快快来学习一下吧!

昨天昆仑万维发布重大资产重组草案,其全资子公司拟现金购买美股上市公司Opera(中文名欧朋)股份1950万股。完成交易后,香港万维将持有Opera 53.88%股权,从而Opera将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

此消息发布以后,便看到有网友表示不能理解,认为现在谷歌的Chromium事实上一统天下的情况下,控股Opera一个浏览器有什么意义。本文对浏览器的发展历史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并在文章最后进行简要总结。

上世纪最后十年,Web开始起步发展,看一下初期的主要浏览器厂商发展情况:

1991年,Web之父Tim Berners-Lee 亲手设计了Nexus浏览器;

1993年,Mosaic发布;

1994年,Netscape成立,发布了第一款商业浏览器:Netscape Navigator;

1995年,微软发布了IE;

1996年,挪威最大的通讯公司Telenor发布了Opera,并在两年后进军移动市场,推出了Opera移动版;

1998年,Mozilla开源项目成功;

2002年,IE市场份额达到了95%;

2003年,苹果推出Webkit引擎和Safari浏览器;

2004年,Firefox诞生;

2006年,IE7发布;

2008年,谷歌发布Chrome浏览器,也借用了苹果的Webkit引擎。

现在市面上的浏览器已经非常多,但其内核却主要就是下面几个:

Trident:微软以前IE的内核,最新的Edge已经改用Webkit内核;

Gecko:火狐的内核;

Webkit:苹果开发的内核,国内众多带极速模式的浏览器都使用此内核;

blink:欧朋的浏览器内核。

从欧朋的官网看到其浏览器每年仍在更新功能并发布,

2016年7月,昆仑万维与奇虎360、金砖丝路等公司组成买方团,共同购买Opera品牌及旗下移动浏览器和桌面浏览器等核心消费者业务,并在当年11月完成了这笔价值6亿美元的交易。

Opera初期是有自主的搜索引擎内核:Presto引擎,但2013年Opera宣布转投Webkit。

Opera在收购前主要的收入来源于移动端作为技术提供商获得收入和搜索。Opera不是一个开源软件,很多安卓厂商内置浏览器选择使用Opera浏览器,手机厂商需要付费给Opera。

被国内企业收购后,其原本单一的浏览器搜索模式中加入了新闻资讯服务,商业模式延伸至广告领域。根据其官方公布的数据,其2019年4季度月均活跃用户数达3900万人次;移动端月均活跃用户数达2.27亿人次;PC端月均活跃用户数达6800万人次。

根据今年2月欧朋公布的2019年4季度财报显示,欧朋公司2019年Q4营收为1.296亿美元,同比增长158%,净利润为2200万美元,同比增长为92.6,合每ADS盈利0.18美元,同比增长80%;经调整后净利润2444.6万美元,同比增长88.3%,调整后每ADS盈利0.2美元,同比增长75.9%,也好于预期。全年的营收达3.35亿美元,同比增长94.4%。

从数据上看,欧朋公司财务状况非常好,是非常值得投资的一家公司。但浏览器市场占有率上,Opera只能划分到其他的类别: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其在桌面浏览器市场欧朋没什么存在感,在手机端浏览器市场有一点占有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网址Statcounter的统计结果:

其全球市场占有率在Chrome、Safari、Samsung Internet、UC Browser之后,但在国内的占有率较低低于很多国内浏览器厂商,下面是艾媒咨询发布的数据:

Opera浏览器初期比较大的优势在于其自主的浏览器内核Presto,当时被认为是最快的浏览器引擎,可惜目前已经放弃。而在Opera主要的产品移动端浏览器方面,国内的UC浏览器占有率远高于Opera浏览器。UC浏览器内核的详细情况外界了解不多,据其官网宣称其U4内核是自主研发:

目前UC由阿里巴巴控股,全球用户超过5亿,其中1亿多是海外用户。UC的收入来源更为广泛,除了核心产品UC浏览器,还有神马搜索、UC九游、PP助手等产品,无论在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都是Opera的有力竞争对手。

总的来说,我个人认为更多中国厂商进入高科技软件行业的全球游戏是积极的行为,不进入就永远没有超越机会,进入了这个市场至少有一定的逆袭希望,特别对于浏览器这种大型应用软件,需要海量的资本注入才有可能最终开花结果。

标签: #欧朋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