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此刻兄弟们对“电信公司工程师”大约比较关注,咱们都需要学习一些“电信公司工程师”的相关文章。那么小编同时在网上收集了一些对于“电信公司工程师””的相关内容,希望看官们能喜欢,看官们快快来学习一下吧!通信历史连载523-中国电信之唯一总工程师-中国电信科学家-韦乐平
韦乐平说“我个人的初心很简单朴实,就是用自己的知识为国家、社会、行业的发展服务的家国情怀。”
韦乐平说“作为技术专家,我们一定要忠实技术,要有技术良心,勇于讲真话,敢于坚持真理,这样才是对国家和企业真正负责的态度。”
韦乐平说“不仅要自己学有所成,更重要的是要带动一批人成长起来,这样才能聚沙成塔,形成脑力洪流,为祖国的发展助力。”
韦乐平说“讲真话,有时候有可能伤到人或者领导不爱听,但是事实证明我是真心的,而且反映的都是真话,慢慢地他们就会谅解、理解,甚至反而会赞赏。这个过程我也很欣慰。我并没有私心,不是为了我个人的利益,全是为了国家,为了行业,为了企业。”
韦乐平说“纯粹的技术型专家由于知识面较窄,往往侧重从具体的技术细节和微观层面去分析问题,得出的结论往往局限于现有技术所能解释和实现的,对于长远的、战略性的、特别是创新的领域和课题则容易持怀疑的态度,特别是对于跨领域、跨专业的问题就更无法决策了,甚至可能得出错误的、狭隘的结论来。”
韦乐平说“很多决策是建立在知识基础上的,如果我自己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很容易被人‘忽悠’。所以我的想法很简单——其他观点是我的重要参考,但是我自己要看大量的资料,读大量国外的原文资料,要做到心中有数,担得起身上的担子。”
韦乐平说“在知识分子圈子,有些人不愿分享,刻意保密。而我出国回来总是第一个上交资料,作报告的材料也乐于与人共享。搞技术的只有不断与人交互,才能让更多人检查和接受你的观点,推动整个社会前进。”
业界说韦乐平“一介书生、躬耕于电信,苟全节气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同行说“韦总是我们行业的‘技术良心’,他有独立的见解,告诉我们做技术的人要学会三年五年回头看,用实践检验真理。”
同事说“韦总在技术方面非常民主,只要你有技术观点,他就能拉着你讨论半天,对年轻人尤其注重培养。”
媒体说“韦乐平把一天分成三个单元:上午、下午、晚上,三个单元都安排了满满当当的工作和学习,或是奔波于会议,或是阅读最新的中英文技术资料,或是看书做笔记。即使年过七旬,韦乐平仍然坚持着这样四十多年如一日的生活节奏”
韦乐平:邮科院-加拿大2年半-邮电部传输所11年-电信规划院2年-电信研究院2年-中国电信8年-2008年退休-2019年中国电信科学家。
1946年2月:韦乐平出生,浙江省杭州市人。
1970年:清华大学无线电系毕业,本科学历。
韦乐平毕业后留校任教,主要进行高频电子线路和雷达接收系统研究和教学。
韦乐平调入北京无线电厂负责雷达的研制和生产。
1978年:恢复高考后,韦乐平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届研究生,进入邮电部邮电科学研究院攻读光通信专业-在中国几乎零起点的专业。韦乐平回忆:
“我这辈子很幸运的有两件事,影响了我一生的事业和生活。”第一件事是进入行业适逢改革开放元年,从而让我在电信业大发展的初期就能参与其中,全程经历了整个电信行业的翻天覆地的巨变;第二件事是成为国家改革开放后第一批研究生,学的又是当时最前沿的光纤通信,从而有机会经历国家光纤通信网从无到有的巨变。
1981年:邮电科学研究院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毕业,硕士学位。
1984年:作为国家访问学者,韦乐平赴加拿大艾伯塔大学的微波与光通信实验室学习工作;后又在埃德蒙顿电话公司学习工作了几个月;最后转到著名的北方电讯公司高级技术实验室做研究。
1986年:两年半学成,韦乐平毅然放弃优厚待遇回国。加方多次劝他留下继续工作,还断言他会为自己的决定后悔。韦乐平回答:“加拿大是不错,但我的事业和女儿都在地球的另一面。”
韦乐平在邮电部传输所做体制标准研究和科研管理,任研究室主任工程师。
1989年1月:《通信学报》1989年第1期发表韦乐平的文章《单模光纤系统的最短无连接光纤长度》。
1992年:韦乐平享受国家级专家政府特殊津贴。
学术专著《光同步数字传输网》的故事
1989年-1990年:韦乐平开始筹划编写《光同步数字传输网》。1993年3月:《光同步数字传输网》完成,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第一版印刷3500本,还担心卖不出去。可没想到一出版,仅3个月就卖光了。《光同步数字传输网》被称为光通信的红宝书、同业的“指路明灯”、“中国光通信圣经”,韦乐平被称为“中国SDH教父”。1993年12月:《光同步数字传输网》第2次印刷,5000本。1995年9月:《光同步数字传输网》第4次印刷,印数11501-15500。1998年12月:《光同步数字传输网》的修订版更名为《光同步数字传送网》。1999年9月:第8次印刷,印数30501-35500。2001年:该书再版8次,共卖出4万多本,是当时通信行业里除教材外出版和销售最多的学术专著。还出现不同的包装。2003年12月:第11次印刷,印数43501-45000。2019年:26年过去了,这本书在不少二手书网站上成了“稀缺资源”,原价17.3元,最高曾炒到95.7元。
1994年2月:《世界电信》第2期发表韦乐平文章《光纤通信技术进展综述》,韦乐平担任邮电部电信传输研究所的副总工程师、国家“863通信高技术”光通信专业专家组组长。
1994年-1995年:以色列高级访问学者。韦乐平回忆“当时以色列在光同步传送网方面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1995年:韦乐平担任邮电部传输所的副所长兼总工程师。
1997年:韦乐平调任邮电部电信科学研究规划院的副院长。
1997年:韦乐平获“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称号和“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1998年:韦乐平直接领导我国第一个跨学科的下一代示范网络的研发和建设。
1999年:韦乐平调任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的副院长。
2000年:中国代表团在ITU总部日内瓦合影。
2001年:韦乐平调入中国电信任总工程师,负责网络技术研究和应用。韦乐平一直在倡导建立学习制度。有人戏称韦乐平和邬贺铨院士是工信部的两块“苕”(湖北话,意为可爱的只知道干活的傻瓜)。
2001年4月18日:中国电信集团北京研究院挂牌成立,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总工程师韦乐平出任研究院首任院长。
固网IP化(软交换)的故事:
1998年:韦乐平在邮电部科技委会议上提出网络要IP化,要搞协调设备(软交换),被很多人Diss,一位官员断言:固网“一万年也不会变”。2001年7月:中国电信成立下一代网领导小组,韦乐平是组长。2002年:中国电信集团总工程师韦乐平带领中国电信启动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固定电信网转型工程”。历时5年部署了一张由200台软交换机、260台智能用户数据库和1000多台路由器组成的、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固网智能化系统,实现以统一控制、集中用户数据管理、融合多业务承载为特征的创新网络架构。盘活了数千亿元的固网沉淀资产,对全网2亿多固网用户数据进行集中式管理,实现了电话网向IP化软交换网的演进。中国电信NGN软交换项目也得到了国家科技部863项目的支持。“You are one of the best CTO in the world!(你是我见过的世界上最好的首席技术官之一!)”,世界上第一个提出要向新一代网络转型的英国电信首席技术官Matt Bross在和韦乐平三次会晤和长谈后,竖起了大拇指。
2003年7月:中国电信总工韦乐平撰文《科学地为小灵通定位》,我们既不可低估其产生的作用和效益,也不能不看到其技术的局限性和市场空间的狭窄,更不能盲目夸大其发展潜力,迷失我们的战略大方向。
7.18会议和CN2的故事
2003年7月18日:中国电信总部,中国电信总工程师韦乐平向集团几位老总抛出一项经过深思熟虑的计划:建设一张全新的IP骨干承载网,用于承载未来的3G、NGN等新业务,即CN2。“7.18会议”决定CN2的开始,韦乐平把它看成工作岗位的最后一个大手笔。CN2=600多台T级交换容量的高端路由器、194个节点以及13亿的投资。2004年9月:韦乐平说“3G、NGN等技术已经渐渐成熟,现在欠缺的恰恰是承载网对新业务的支持,我们现在做,就是在奠定未来10-20年里中国电信顶级运营商的基础。”2006年8月:CN2建成验收。韦乐平被称为“CN2之父”。
2003年12月:第二届互联网大会,中国电信集团总工程师韦乐平表示,
下一代网(NGN)的出现为电信运营商,特别是固网运营商提供了技术转型和发展的战略机遇和再次创业振兴的希望。下一代网的技术方向:交换网:软交换体系;下一代传送网:MSTP智能光网;下一代数据网:NGI、IPv6,下一代接入网:以太网。
2004年8月12日:中国电信科学技术委员会在北京成立。周德强任委员会主任,总工程师韦乐平任委员会副主任。
2006年3月:国资委发文,韦乐平不再担任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党组成员职务。
2006年4月19日: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纪念建院5周年,院长韦乐平表示,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将以业务创新为中心,以技术创新为基础,以重点支撑为主题,加强多领域研究和开发,支撑中国电信战略转型目标的实现。
2006年:中国电信的官网
2007年4月:2007全球NGN高峰论坛,韦乐平表示“电路交换与包交换已经共存20多年,IP出现加速了向软交换机和IMS的转型进程,但估计还需要10-15年,3G研发和实施已经进行了约20年,只完成了2G的5%,预计实施真正全面转型还需要10-15年。”。
2008年6月:中国电信总工程师、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首任院长韦乐平退休。
2008年6月:韦乐平荣获中国工程院主管的“中国第七届光华工程奖”。韦乐平告诉《科学时报》记者:
现在是半退休状态。刚从中国电信总工程师退下来,担任中国电信科技委副主任。对于电信重组方案,韦乐平认为“这是一个较好的一石三鸟的解决方案。如果这一方案在三四年前实施,将会是一个功垂青史的举措。可惜晚了这么多年后,其效果将大打折扣。”
2009年6月:2009年光网络研讨会,韦乐平表示中国电信的CDMA承载仍旧以MSTP为主,中国电信也在进行PTN设备的验证测试和基于PTN的CDMA2000 EV-DO RevA的IP RAN的承载测试和试点。
2010年4月:2010年全球IPv6下一代互联网高峰会议,韦乐平获“全球IPv6互联网先锋奖”,韦乐平感言希望这个奖颁给美国政府。他表示,IPv6的过渡不是一个国家可以做得成功,需要全球统一的行动。韦乐平表示,
中国电信的IPv6技术团队已经达到了几百人,由技术部、研究院和省市公司多个部门共同组成。一定要政府出面,用非常坚决的态度和非常明确的时间表,强有力的带领我们整个产业链向IPv6过渡,否则这个事情肯定做不成。互联网有三大指标,分别是网络、信源和用户数。美国占了前两项的世界第一,中国占了用户数的世界第一。用户数是需要地址最多的,而我国是地址最少的,美国的用户数比我们还少,但他们的地址是我们的40倍。美国在这方面的工作雷声大、雨点小,希望美国政府作为世界互联网的创始国和现在两大互联网最主要资源占有国,能够负起责任,真正加快IPv6的推进,这样全球的IPv6的过渡才有可能真正成功,而不是在中国一个国家孤军奋斗可以做得到的。
2010年:韦乐平作为全球标准大会GSC-15大会主席主持会议。
2011年3月22日:2011年中国三网融合高峰论坛,中国电信科技委员会主任韦乐平表示:三网融合在过去的一年中没有实质进展,试点进度已明显落后于国务院的部署,三网融合正面临夭折风险。
2012年8月:2012国际光纤通信论坛,韦乐平表示,
“20多年过去了,体制问题仍然没有解决,这已经制约了三网融合20多年。今后几年,体制仍然会是制约三网融合的根本问题。”“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在普通城镇地区FTTH的投资回收期是7年;中部地区大约为11年,而像内蒙古此类西部偏远地区,100年也无法回收投资成本。”“流量增速与收入增速的不对等带来了宽带剪刀差。这将是运营商今后5-10年最大、最核心的挑战。如果不能应对这一问题,运营商将死掉。”“光纤管道至少需要考虑今后20年的需求,也就是说今天部署的光纤必然要具备超低损耗的能力。”
2012年11月:2012年中国光通信发展与竞争力论坛,韦乐平表示,
2015年将会有40%的光缆到了退休寿命。预计2013年,100G市场成熟,并将在2015年实现规模商用。
2013年:韦乐平入选201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的候选人名单,最终落选。
2014年:韦乐平在四川稻城考察全光小区。
2015年4月:2015中国SDN/NFV大会,韦乐平表示“运营商对架构重构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决心不到位。要实现SDN,必须下大决心,而且有动大手术的心理准备。”
2016年5月:纪念光纤发明50周年大会,韦乐平表示“光器件芯片非常重要。而且相比微电子而言,我国光器件芯片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更小,需要的投资更小、更容易突破。国家在微电子领域投入了数千亿元,最近成立的大基金,也与光器件芯片没有什么关系!”
2017年:2017中国SDN/NFV大会,SDN/NFV产业联盟理事长韦乐平表示“架构的重构牵一动百,估计需要10年左右时间。”
2018年11月:上海电信宣布建成“千兆第一城”,韦乐平表示
“从数据上看,上海光纤到家的普及率和速率,不仅全国最高,甚至也是世界第一。”“上海是中国最早部署城域网ROADM,迈入全光网2.0阶段的城市。”
2019年3月:有线数字电视运营商国际峰会,中国电信科技委主任韦乐平指出,5G还面临着技术、市场和投资回报三方面挑战。
2019年6 月:韦乐平表示“全光网已经从1.0时代(全光纤网)开始迈向全光网2.0时代(全光自动调度)。”
2019年7月:韦乐平被授予“中国电信科学家”称号,这个称谓获得在电信运营商中是第一次。
2019年8月:接受采访的韦乐平说
“纯粹的技术型专家由于知识面较窄,往往侧重从具体的技术细节和微观层面去分析问题,得出的结论往往局限于现有技术所能解释和实现的,对于长远的、战略性的、特别是创新的领域和课题则容易持怀疑的态度,特别是对于跨领域、跨专业的问题就更无法决策了,甚至可能得出错误的、狭隘的结论来。”“每当一个技术决策的建议被采纳,被历史证实确实促进电信网的大发展时,那种成就感和欣慰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女儿年轻时是个武侠迷,多年来一直希望和他聊聊武侠话题,韦乐平几次答应,却始终放不下手中的专业书。“书架上的《金庸全集》只用来接灰了。”谈起对女儿的亏欠,韦乐平眼中难掩落寞。
2019年9月:70年70人“话”通信,韦乐平说
对于从加拿大回国:“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只要国家需要,我还会做同样的选择”、“我在国外的有些同学,现在还在公司里写程序,他们很羡慕我能有今天这样广阔的技术视野和影响力。”对于下一代示范网络:“在当时领导的支持下,我坚持采用创新技术路线,连续10年直接参与和领导实施了国家信息基础网络的三个升级换代工程,实现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固定电信网技术转型。”20世纪90年代中期,SDH标准问世。韦乐平认为SDH速率更高、更加开放、更加标准化,规模更大、价格更便宜、互联互通更容易、更易于部署,我国应从PDH转向SDH。“这种观点得到了当时邮电部技术领导的支持,让我以邮电部名义起草了我国SDH发展的八条指导意见,被大家戏称为‘韦八条’。”“我们必须摆脱短视,不拘泥于一时一事的局部得失,有战略性视野,站得高、看得远,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敢说真话,敢说实话’不是一个多高的目标,只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不少情况下,事实是基本明朗的,我只是‘皇帝的新衣’故事中的小孩儿,头脑简单,没有什么城府,直接讲了出来而已。”
2019年12月12日:韦乐平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
2019年12月31日:韦乐平荣获国务院国资委“央企楷模”称号。
“央企楷模”给韦乐平的颁奖词中这样写道:知识报国,不忘质朴初心;敢于直言,守护技术良心;桃李成行,难舍育人苦心。四十余年,坚实前行,老骥伏枥,依然驰骋,引领国内电信网络发展和转型,由弱到强,由跟随到领跑,智惠天下,能创未来。
2021年:中国电信为落实集团科技创新战略成立了第五届科学技术委员会,任命韦乐平为委员会主任。
2022年8月:2022中国光网络研讨会,工信部通信科技委常务副主任、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中国光网络研讨会大会主席韦乐平提出光交换节点两大扩容路径:波长交换和光纤交换。
2023年6月:中国电信第三届科技节·科学家精神论坛,韦乐平强调,
科研工作容不得半点儿虚假和夸大。T比特光模块商用化可期,T比特级传输系统现场实验逐步开展,标志着T比特时代正在到来。G.654E光纤将成为未来干线网的主用光纤。网络的未来寄希望于光器件,特别是光芯片的技术创新。近中期ChatGPT主要影响DCN,对DCI和电信网的影响不大,中长期光交换将是解决集群和跨群跨云训练性能和功耗的归宿。
标签: #电信公司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