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我们为什么推荐PICC?这家公司,你先别笑!

瘤生机 42

前言:

此刻大家对“picc技术名词解释”可能比较关怀,看官们都需要分析一些“picc技术名词解释”的相关内容。那么小编在网摘上收集了一些关于“picc技术名词解释””的相关资讯,希望各位老铁们能喜欢,同学们快快来学习一下吧!

一、什么是PICC?

度娘会告诉你,这是某公司的英文缩写,但还有其他意思。

那到底是几个意思呢?

我们关注的就是第2个意思: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这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说新不新,1929年由德国外科医生沃纳·福斯曼(Werner Forssmann)发明,他也因此分享了195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的故事很传奇,曾被医院开除,是个纳粹,还坐过牢,但这不是本文的重点。

1929年25岁的他,因为领导不让他在病人身上做实验。一言不合就切开了自己的手臂,将一根橡胶导尿管从手臂的静脉伸进去,一直插到了右心房,还拍了X光照片留念,这真叫“不疯魔不成活”。

但他这项研究的论文和报告一直不受重视,直到20多年以后,他才被公推为心脏导管的发明人。

手臂和大腿四肢、头皮、颈部和腹股沟等浅表处的大静脉就是外周静脉或周围静脉,连接心脏的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称为中心静脉。两者的区别,好比黄浦江和长江,不!后者完全可比大海。

PICC就是把1根极细的输液管通过1条黄浦江直接捅过了长江,直达海中央。

二、被误解的PICC

医学中有很多常用名词是英文缩写,而为大多数居民熟悉的,掐指算来,也就X光、B超和CT这么几个,这可能是PICC至今不为很多人所知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是这项技术在国内广泛使用的时间还真不算长。

据文献报道,国内几个大医院都号称在千禧年后首次在国内使用PICC。笔者更愿意相信是2005年上海的某医院才是国内的首次使用。这,你懂的。总之满打满算也就十来年。

所以不仅很多居民不知道,很多跨世纪之前毕业工作的医务人员也不清楚,特别是接触前沿培训机会相对更少的基层卫生工作者。

所以我们经常会听到做了PICC的病人的亲戚朋友,不是很近、了解不太深的那种,以及上门随访的社区医生,会感慨这些病人真可怜,天天身上带着个管子,行动也不方便,心里总有那么个疙瘩,还要每周去医院做冲洗维护。以为他们是病得实在没有办法了,才酱紫的。

其实,恰恰相反,是因为PICC有好处,才会有越来越多的病人选择TA。

三 、PICC有什么好?

对呀,PICC有什么好?就因为进医保?

那是把本末倒置了。

很多人都有输液或抽血找不到血管的经历,尤其是婴幼儿和高龄老人,往往需要极有经验的护士出马来搞定。搞得不好就会起医疗纠纷,打医甚至杀医。

那么输液比较频繁的患者,还会出现扎针处的血管萎缩、皮肤坏死,到最后手臂上静脉全找不到了,就打腿上,再到腹股沟,直到“体无完肤”,没有一条外周静脉可用。

这些血管不单是扎针扎没的,主要还是被输注的药水给整没的。即便是单纯的葡萄糖水或生理盐水,从外周静脉进去就会形成一个相对高浓度的“药池”,靠黄浦江那样的水流速度往外输送稀释,是很慢的。周围血管壁的细胞会耐受不了高浓度的药液刺激而皱缩变小,如果持续较长时间,就是不可逆的坏死。血管壁细胞皱缩了以后,细胞和细胞之间的缝隙变大,高浓度药液就会渗入周围组织,继续戕害周边的神经、皮肤等组织细胞。吊过盐水的人都会有点经验,不能滴很快,否则就会感觉到疼痛。

那么想想如果吊的是化疗药物呢?那是有细胞毒作用的,杀起癌细胞来,对健康细胞也会六亲不认、照杀不误的“李逵”啊。所以以往只能用吊得特别慢的方法来尽量减少其局部高浓度的危害。

PICC就是解决了这个问题,所有药物都输送到中心静脉这个汪洋大海中释放。任你多高浓度的庞然大物,都好比是“泥牛入海”成了“沧海一粟”。中心静脉不仅是血液容量大,流速也快,可以迅速将已被稀释的药物送达全身各级血管。

那么利弊权衡,PICC当然是利远多于弊,只要是需要中长期输液的,一般认为是最少5天以上,都应该做PICC。

四、PICC维护网的建设思考

PICC推广的瓶颈,除了观念上有误区,宣教上跟不上,还有什么原因?可能并不在于置管的难度,而在于长期维护的麻烦。

无菌操作、每周1次、有继发感染和并发症的风险……靠病人和家属自己是肯定搞不定的,就得到医院去,而目前开展PICC的机构主要集中在大医院。

病人的想法也很直接,我在哪里做的置管,就到哪里去维护,从而造成了PICC维护门诊的人满为患。

有人会说:病人多还不是好事?

还真不是神马好事。从小了讲,医务人员超负荷;从大了讲,就是站在公共卫生的高度,要降低疾病负担,应该要有就近的服务点配置。

虽然据文献记载,上海是最先开展PICC的,但是提出要建PICC维护网的,好像后进的外省市更为活跃。

什么叫做PICC维护网,就是通过大医院带着小医院学习实践PICC维护,逐级覆盖到社区医院,纳入基本医疗服务的范畴,让病人就近(15分钟之内)享受到,免除长途奔波和排队之苦。

五 、我们能做什么?

由于PICC维护主要是护士姐姐们在做,因此PICC维护网的推广,主要依靠护理界的专家团队、学会或协会组织。笔者认为,疾控中心应该主动积极地掺和一把,因为咱有市-区-社区三级网络的基础。市级(三级)医院有几十家,区级(二级)医院有上百家,社区(一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几百家,横向和纵向之间缺乏关联。即便形成了医联体,也是松散零星的模式。而疾控中心即便只是1根草绳,却可以把这些大中小的珍珠宝贝串联起来。

而疾控中心的路数,一般都是从组织专业培训和居民宣教做起,然后是社区试点,一旦形成舆论和口碑,再向政府借力,论证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全市的推广就会顺理成章。

六 、PICC推广的最大困难

你猜?

笔者认为:不是居民不想听,不是专家没兴趣,不是社区没能力……而是这个时代发展太快了,而且是越来越快。

PICC技术的迭代,已经发展出了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enous Port Access),简称VPA或者Port技术,相比PICC优势明显。

虽然目前开展还少,入门又贵,还不进医保,但是几年以后呢?

幸好,两者还有较多的共同之处,所以不仅要抓紧时间,还得双管齐下,共同推广。

本文是春晓医生参与肿瘤患者生存健康管理体系建设项目的心得体会,所有文字仅代表个人观点,用于分享交流。

欢迎参与和关注本项目的同行留言,您的想法和建议,将有助于工作的开展。

标签: #picc技术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