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如今大家对“色标规范示意图”可能比较关注,同学们都想要分析一些“色标规范示意图”的相关知识。那么小编同时在网络上网罗了一些关于“色标规范示意图””的相关文章,希望兄弟们能喜欢,小伙伴们快快来了解一下吧!转眼我们已讲到第7课的内容了。关于白平衡,不知道还有多少摄影人,会错误地认为这只是相机预存的一个色彩滤镜?我在给学生们讲色温这节课时,会发现很多人嘴上说知道,其实色温和白平衡的概念是混淆的,在如何使用上,也是稀里糊涂地用。所以,今天我们针对这块,好好聊一聊。
另外,想系统学习的朋友,可以点击查看上一讲:人像摄影9大速成技巧之光位篇
色温
有光即有色,无光便无色。比如在日出之时与夕阳西下这一时间段的光源下,在钨丝灯光的室内或是在阳光明媚的白天等,拍出来的照片颜色效果都是反差极大的。这说明一个现象,光和颜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有时为了还原真实的色温环境,我们必须用到白平衡,而白平衡设置是否合适,则影响了照片的色彩还原质量。
大家是不是有点糊涂了,瞳叔一会儿提色温,一会儿说白平衡,它俩究竟是不是同一个意思呢?那么,在学习这节课时,我们应该先把概念弄明白,先抛开白平衡的混淆概念,来认识一下什么是色温?
1848年开尔文勋爵(威廉·汤姆森)在其论文《关于一种绝对温标》中写道,需要一种以“绝对的冷”(绝对零度)作为零点的温标,使用摄氏度作为其单位增量。汤姆森用当时的空气温度计测算出绝对零度等于−273 °C。这种绝对温标称为开尔文热力学温标。
色温是表示光线中包含颜色成分的一个计量单位,即黑体温度。从理论上说,绝对黑体从绝对零度(-273℃,其精确数值为-273.15℃)开始加温后所呈现的颜色。黑体在受热后,逐渐由黑变红,转黄,发白,继而青,最后发出蓝色光。而黑体在加热过程中发出的光谱成分,就称为这一温度下的色温,色温计量单位为开氏度,即“K”(开尔文)。
这里就牵扯到从摄氏度到开氏度的单位换算,在科学研究中,把-273℃称为绝对零度,绝对零度下的黑体按色温来说,也就是0K。-272℃呢就是1K,随着黑体受热摄氏度持续升高,K值也跟上升。也就是说,我们日常看到的0 摄氏度(℃)=273.15 开氏度(K)
很多朋友会先在色彩这里混淆,会按生活常识,温暖的色彩不应该是红色和黄色嘛,低温才够冷,才应该是青色和蓝色。所以会惯性思维认为K值低了才是青蓝,K值高了该是红黄。那么这是错误的,一定要纠正。
瞳叔从生活中拿出的案例就是液化灶,兄弟们看上图想一下,上下两个,哪个火大,哪个炒菜给力!肯定是上面的青蓝火苗,因为它的温度更高。如果你用下面的红蓝火苗,火势是变小了,锅底一会儿就烧黑。这种灶的液化气燃烧不充分,把未能及时燃烧的渣气都吹到锅底了,也正因为没能充分地燃烧,所以下面的温度没有上面的高。而温度低的恰恰发出了红黄色,温度高地发出的是青蓝色。
按照色温K值,低K值时呈现暖色,高K值时呈现冷色。
我们眼中看到的光的颜色,当用色温来表示时,K值数值如上。大家注意看,当温度达到5500K左右时,色温就成了白色。如果大家对数字比较感兴趣,在色温上,黑色是0K,白色5500K。低于5500K的白色(如5000K)会发出米色,也就是暖白的色彩。高于5500K的白色(如6000K)会发出青白色,也就是小姐姐们比较喜欢的亮白色(我们肉眼对色的感受是,暖的显脏,冷的显干净透亮)。
也正因为以上原因,出厂的热靴闪光灯和影棚闪光灯的色温一般为5500K。有些副厂或者廉价的灯具,出厂色温标示和实际色温是有差别的,这就造成我们使用热靴灯拍出来的人像会偏冷或偏暖,只有白色色光才能还原出准确的肤色。而直播购置的常亮灯(lED灯),都有色温调节旋钮或冷暖色切换开关,它们的冷暖原理正是基于5500K拉低还是调高!
在外景拍摄中,大自然的色彩也是以色温来确定。所以也可以说,太阳光的色温则是随日出日落不断在变化的。
日出和日落时的阳光:2000-3500K
早晨或下午的阳光:3500-4500K
正午时分的阳光:5500K
上午10时或下午3时的阳光:4800-5800K
中午透过薄云的阳光:6500K
一般阴云天:7000K
晴朗的蓝天:10000-20000K
发蓝的云天:8000-10000K
咱们按照闪光灯5500K的色温,对比以上不同时间的太阳光就知道相应的差值了。这也是为什么用灯能够最大化地还原色彩,因为外景不同的环境色温,对肤色产生了不同的色彩倾向影响。而准确的白色灯光,把不准确的色温校正过来了。
白平衡
明白了色温,那么什么是白平衡呢?
瞳叔在高校巡讲时,每次现场总会遇见学生们说,色温不就是白平衡嘛!我觉得这种错误认知,源自相机制造商想多了,相当于把一个原本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了。
打开相机,会发现有色温调整选项(白平衡WB,自动白平衡为AWB),如果你按照上面我们讲到的色温变化情况,把色温K值设置在相机中,会发现照片得到了一个相反的颜色结果。
按照相机白平衡的色温K值,低K值时呈现冷色,高K值时呈现暖色。
白平衡,字面上的理解是白色的平衡。白平衡是描述显示器中红、绿、蓝三基色混合生成后白色精确度的一项指标。是电视摄像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通过它可以解决色彩还原和色调处理的一系列问题。
在色光的加色模式中,如果RGB三色中有任何一个或者两个的色彩亮度不够(0-255),那么混合后就无法获得一个准确的白色,也就意味着白色失衡了,进一步意味着色彩偏色了。所以任何一种物理的固有色,都需要在白平衡的参与下,获得准确的色彩还原。
咱们看一下上面的图片,色温和白平衡,像不像两个玩跷跷板的孩子,相互牵制,才能平衡。它们之间唯一准确的K值,是在白色区域。其他地方,都是用来相互牵制的。
举一个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果你看到房间里面受暗黄色壁纸的影响整体发暖,你拍到的小姐姐也因为环境色变成了“黄脸婆”,但是你明知小姐姐的皮肤是白皙的,那么,通过你的肉眼观察,此刻室内的色温是3600K,于是,你在相机上打开色温调整,将3600K输入进去,此刻,你再拍摄一张小姐姐,哇,本尊的白皙皮肤终于回来了。
那么这个例子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现场是低色温,你调整相机白平衡,它的冷暖关系和现实色温是相反的,所以,相机会用一个青蓝色和暖黄色进行对碰,互补色相撞,相当于三原色混合,就得到了最终的白色。也就是把偏色给校正了。这才是白平衡的魅力所在。
说到这里,也许你认为自己已经会玩白平衡了,其实,这只是开始。因为在考虑了现场色温,进而使用相机白平衡进行匹配的时候,要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现场偏色
正如刚才我讲到,如何让小姐姐的皮肤重回白皙美好的案例,这种现场偏色是最容易解决的,也是瞳叔说的,相机制造商的自作聪明——你肉眼看到从黄到蓝的色温轴往哪偏色了,就按照你对冷暖的感觉色温值进行设置,基本上照片就能获得一个还原后的色彩(根据错了多少再把色温值轻微调整)。所以,相机制造商怕你使用错,就干脆把白平衡按键内部设置直接起名叫色温,但是为了和真实的色温进行对冲,所以它的色温轴是相反的。
有时候我都在想,相机制造商要么就按照现实色温放置相机的色温轴(低红黄、高青蓝),让大家自己设置高低来找平衡。要么就按键标示清楚叫白平衡,让影友明白白平衡和色温是两回事,是相反的,只有是相反的才能通过对冲设置来控制现实中的色温嘛!如此一来,人们就不会混淆了。有一次瞳叔在一个省级摄影协会上讲课,刚讲到色温,还没开始讲白平衡,就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先生举手站起来质询,“瞳老师你讲错了!”甚至拿着自己的相机上前演示进行佐证,我只好苦笑着让他耐心接着往下听,可见这种低级错误影响了多少摄影人的认知啊?!
第二种情况:现场不偏色
兄弟们先动脑想一下,当肉眼发现现场压根就不偏色,白平衡该如何调整呢?
有人说,我用自动白平衡(AWB),可以的,一般情况下,相机的自动白平衡对环境的色温测的还是比肉眼更准确的。所以,使用自动白平衡没有错。不过,在这里嘛,一直在跟着瞳叔的课程走,自然是想让你更加专业一些,用自动并不是不专业,而是让明白此刻即便是相机在调K值,这个机器老婆会往色温轴哪个位置上调呢?你必须要清楚!
还记不记得我前面提到过,在色温和白平衡的两根轴上,有一段色彩和K值是相同的。对,就是白色。当你肉眼看到现场不偏色的时候,你将相机上的白平衡K值调整到5500K,那么,你就能拿到一张现场肉眼所见的照片。刚才你的调整,意味着告诉了相机,让它不要在这里乱加冷暖色。
讲到这里,有些兄弟其实应该已经明白瞳叔讲这块的妙用了。再打个比方喔,如果你肉眼看到了一张偏色的照片,但是吧,偏的这个色彩太美了,这不正是你朝思暮想想要的色彩嘛!如果此刻你使用了自动白平衡,那么相机一定会把你想要的色彩给平衡掉,那么你永远无法得到你的肉眼所见。所以此刻,即便是现场色温偏色,你也要把白平衡调整到5500K,因为,这就是你想要的创意色彩。明白了吧~
第三种情况:创意想要的颜色
刚才,我已经讲到了一种创意想要的颜色,即现场偏色,但恰好偏到了你想要的位置。那么就设置在5500K,没错的。这就是很多摄影人在拍日出和晚霞的时候,明明肉眼看到的那么漂亮,但是用专业的单反自动白平衡,反倒拿到了一张不好看的色彩,还不如用手机来拍的好看呢!
手机出厂商为了迎合受众,针对这种常见的日出日落烛光等各种唯美场景,进行了出厂滤镜预设。所以,你拿到的不光像肉眼看到的那么好看,甚至比肉眼看到的还要好看。而专业的单反在使用自动白平衡的时候,它会认为早晨日出的红黄色是反常的,相比整个深蓝的天空,它应该干点什么才不负“专业”之盛名,所以,它就启动了白平衡,用5500K以下的数值来对冲早晨日出的红黄色,那么你最终看到的照片就没有肉眼所见的日出那么炫丽了。
讲到这里,一部分专心听讲的同学,应该会有醍醐灌顶的感觉。也就是说,如果你此刻想要更加炫丽的日出,你的白平衡设置,应该是调整到5500K以上,那么,在青蓝幽深的天空大背景下,一定会有“更红的太阳”和“更黄的朝霞”齐飞共舞。
在创意想要的色彩中,还有一种特例,比如,你喜欢青蓝色,而现场恰恰是红黄色。那么你该怎么调?
当你肉眼认为此刻的红黄色是3700K,你将白平衡设置在这个位置上,得到了一张不偏色的照片,但是这张不偏色的照片并不是你想要的,因为你想要的是青蓝色,所以,你应该以3700K为界,继续向下压低K值,那么你会发现,颜色开始朝着你心里想要的位置迈进了。
在现实操作中,我们夏天发现的狗尾巴草,往往是绿中带青色,而狗尾巴草在大众的认知中,应该是像秋天那种黄白色(逆光下又黄又有着毛茸茸的边缘)一样的浪漫。所以,白平衡5500K得到的,将是青绿色的狗尾巴草,继续往上调整,才能得到你想要的浪漫了整个青春的黄色狗尾巴草。
此外,大家注意到没有,在色温轴中,红、黄、白、青、蓝中,少了我们所认知的两个色彩,绿色和洋红色(紫色),那么,大家的相机上都有色彩偏移选项,这个时候是一个四方的色彩盘,不光出现了横向的色温条(蓝-黄),还有纵向的色调条(绿-洋红),换句话说,左右控制是对色温的调整,上下控制是对色调的调整。
很多朋友追风赶时髦,动了色调后,发现拍摄的小姐姐不是变成阿凡达,就是变成绿巨人了。其实,这里偏移调整是要用到灯光色片的,也就是说,当你从座标轴盘上选择了某一个色彩,就意味这张照片整体要往这个调性上走,环境无所谓,但是毁掉的可能是小姐姐的皮肤色,我们需要在坐标轴盘上找到对立的色标,也就是之前选择的色彩的互补色,这个色就是你在灯光前面加的色片颜色,当灯光打在小姐姐的皮肤上时,意味着把小姐姐的肤色还原了。关于色彩偏移和灯光色片的具体使用,以后瞳叔在灯光课程中会详细讲解,记得跟紧我。丢了你,意味着瞳叔少了一个粉丝。丢了瞳叔,意味着今后你花钱也未必能学到这么干的干货!
明天摆姿篇见!
#头条创作挑战赛#
#头条群星10月榜#
标签: #色标规范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