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修!”7年,他们在绝壁上“徒手”凿出8公里天路

环球网 525

前言:

目前看官们对“节约里程法实际应用案例”大概比较珍视,你们都需要了解一些“节约里程法实际应用案例”的相关文章。那么小编同时在网络上搜集了一些对于“节约里程法实际应用案例””的相关文章,希望朋友们能喜欢,你们快快来学习一下吧!

来源:共青团中央

在秦巴山区腹地

有这样一个村子

直到1997年

全村397人中有150多人

从来没有走出过大山

160多人从来没有见过公路

300多人从来没有看过电视

……

这里就是

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

“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

下庄村四周环绕着高山绝壁

海拔落差超过1000米

坡度70度的山体上

有3个大台阶和108道“之”字形拐

这条绝壁上的羊肠小道

曾是下庄村与外界的唯一通道

翻山越岭

来回要一天的时间

下庄村。新华社 王全超 摄(2020年7月3日)

村民刘从凤从县城里买的面条机

是下庄最早的现代化电器

拆分成十几坨往返十余次

前后折腾了大半年才全部背回来

下庄村通往外界的公路。新华社 王全超 摄(2020年7月3日)

四面绝壁犹如一圈难以跨越的高墙

将下庄人紧紧困在里面

闭塞的交通束缚了

人们挣脱贫困和封闭的双手

阻挡着全村通向文明和富裕的脚步

眼看周边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下庄人,不能再穷下去了!

“要想富,先修路”

1997年,时任村支书的毛相林

率领全村人开启了一项

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路必须修下去,无论付出什么代价”

不甘心“坐井观天”的下庄人

用生命挑战悬崖

村民拿着铁钎和铁锤

凭双手硬是凿了条路出来

1997年的冬天

全村人筹款捐物、自力更生

开始了在绝壁上风餐露宿的修路壮举

最年长的63岁

最年轻的仅17岁

修路的7年里

6条鲜活的生命坠落悬崖

2人终身残疾

数不清多少人受伤

……

1999年秋天

村民黄会元在修路时从悬崖坠落

这已经是接连去世的第二个人了

深夜

全村390余人围着一具黑色棺木肃立

一个身材矮小的男人抬头

看看头顶那方被绝壁环绕的星空

用嘶哑的嗓音大声问:

“50多天前,28岁的沈庆富死了

我们依然在修路

今天,36岁的黄会元又死了

我在这里再次向大家确认

这路到底是修还是不修?”

“修!”

村民们拳头直指天际

声音在绝壁间久久回荡

下庄村人开辟道路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00年

除了牺牲人数不断攀升

县里拨付的“三资”物材也逐渐消耗殆尽

村里开始蔓延着一股消极情绪

正在大家犹豫修路是否要继续时

村里5个孩子误食老鼠药

需要到山外的骡坪村买药救治

以往往返一趟至少要大半天

但靠着半截打通的毛坯路

往返节约了3、4个小时

5个孩子全救回来了

下庄村人开辟道路 图片来源:《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颁奖盛典》

这件事给村民们很大的鼓舞

“为了孩子们

为了子孙后代

这路必须修下去

——无论付出什么代价”

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资金支持下

2004年3月

下庄绝壁上的这条2米多宽

8公里长的天路终于全线贯通

下庄到竹贤乡的时间

由过去的5个小时缩短到1个小时

下庄村公路旁的崖壁上清晰可见当年修路凿过的痕迹。中新网 何蓬磊 摄(2021年3月9日)

当地政府先后投入近1000万元

对道路进行了加宽加固

并安装了护栏

目前,全村公路已实现户户通

下庄“天路” 图片来源:《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颁奖盛典》

屡次失败中摸索出的“致富路”

下庄有田地800亩

祖祖辈辈都靠种植水稻、玉米等

传统农作物生活

为了探索新的“致富路”

毛相林带领村民们

种过漆树、养过山羊

还发展过养蚕业

但都以失败告终

一次偶然的机会

毛相林在镇上尝到了新品种西瓜

香甜的口感让他回家后就开始尝试种植

没想到西瓜成熟后卖了500元

换了1000斤玉米

请专家分析过村子的自然条件后

下庄村最后确定了柑橘、桃树、西瓜

三大产业

开展传统小麦绿色种植

并重点发展生猪养殖

探索出了

瓜果为主、多种经营的产业发展思路

下庄村村主任毛相林在采摘脆李。新华社 王全超 摄(2020年7月3日)

2015年,下庄村完成整村脱贫

基本的吃饭穿衣问题解决后

下庄人琢磨着怎么把日子过得更好

借农村危房改造契机

下庄村开始兴办农家乐

营业当年就创收6万元

接下来,村子将投资100万元新建民宿

培育打造乡村旅游星级农家乐

下庄村一家民宿外景。新华社 王全超 摄(2020年7月3日)

村民杨元鼎在自家开办的民宿内整理床铺。新华社 王全超 摄(2020年7月3日)

2019年

下庄精神文化陈列馆在村口落成

下庄精神将从这里

讲给更多的人听

毛相林在下庄精神陈列馆内讲述当年修路的故事。新华社 王全超 摄(2020年7月3日)

下庄人事迹陈列室所展示的当年村民们修路的工具。中新网 何蓬磊 摄(2021年3月9日)

目前

下庄村正努力打通与各旅游环线的连接道

与周边景点实现互联互通互动

预计整个旅游项目建成后

将带来约5000万元的年收入

下庄村村民正在分拣柑橘。中新网 何蓬磊 摄(2021年3月9日)

大人流血修路为我们

我们读书为下庄明天

在下庄,有这样一张老照片

村小教室的黑板上书写着

“大人流血修路为我们

我们读书为下庄明天”

教师张泽燕站在讲台一角

讲台下学生们端坐着认真听讲

“当时,我就坐在教室里”

29岁的毛连长对20多年前

那堂课仍然记忆犹新

“当时懵懵懂懂的

也不清楚‘明天’到底是个啥”

2008年,毛连长参军入伍

退伍后种过西瓜、跑过销售

虽然能感受到家乡的变化

但他还是觉得“差得太远”

选择在外拼搏

“就是因为比外面差得太远

所以需要你们来建设啊!

如果你们年轻人全都不回来

就会差得越来越远”

2020年春节

毛相林对着返乡过年的毛连长如是说

“我们年纪大了

你是党员

下庄的明天还要靠你们”

听着这席话

看着毛相林头上的白发

毛连长突然意识到

当年修路的村民们,老了

“在下庄,我这个年纪的人

当时没出过力

却是那条路最大的受益者”

毛连长最终选择了留下

他打算发展民宿业

并说服女朋友和他一起回来

“她准备搞网络直播带货

把下庄的柑橘、西瓜、脆桃、面条卖出去

把外面的游客吸引进来”

下庄村村民拼版照片。左上为下庄村小学学生;右上为下庄村村主任毛相林;左中为下庄村小学教师张泽燕;右中为53岁的下庄村村民毛相玉;左下为75岁的下庄村村民高本秀和重孙;右下为63岁的下庄村村民刘崇英和孙女。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2020年7月3日)

这两年,返乡的村民越来越多

村民杨亨军回来了

他成立了秀葱农业专业合作社

管理下庄的桃园

还在林下套种西瓜

大学生彭淦回来了

走上讲台成为了一名教师

为山区孩子播下希望的种子

毛连军也回来了

参与旅游环线建设

……

“当年

你带着父辈为我们凿出了走出大山的天路

今天

我们要为下庄闯出一条小康路”

下庄的故事,仍在继续……

2021年2月25日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

重庆巫山县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

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毛相林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图片来源:新华网

另外

毛相林还被评为“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

正如颁奖词所言:

绝壁上打响了抗争命运的第一炮

山坡上种下了向往美好的第一棵苗

不信天,不认命

你这硬实的汉子

终于带着乡亲们爬出这口井

山到高处你是峰

路的尽头是家园

下庄村人开辟道路 图片来源:《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颁奖盛典》

宁静整洁的村落

袅袅升腾的炊烟

绝壁上顽强生长的树木

缓缓向上流动的云雾

……

雨后的下庄村

犹如一幅动态的泼墨山水画

几年来

生活在这些村落里的朴实村民们

趁着国家乡村振兴的春风

凭着自己勤劳致富的双手

把原本饥寒交迫的生活

过得如村庄的风景一般美好

交通运输部网站数据显示

截至2020年9月

“十三五”期间全国已累计完成

新改建农村公路138.8万公里

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已经达到了420万公里

共解决了246个乡镇

3.3万个建制村通硬化路难题

新增1121个乡镇、3.35万个建制村通客车

基本实现了

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

100%通硬化路、100%通客车

农民群众

“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

的梦想基本实现

下庄不通公路

一半村民没有走出过村庄的故事

也将永远成为历史

路来了

希望就来了

美好的生活也就来了!

标签: #节约里程法实际应用案例 #节约里程法实际应用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