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铸剑

中国新闻网 154

前言:

此刻咱们对“形容锋利的剑出鞘的成语”大致比较看重,各位老铁们都想要分析一些“形容锋利的剑出鞘的成语”的相关资讯。那么小编在网络上网罗了一些有关“形容锋利的剑出鞘的成语””的相关资讯,希望各位老铁们能喜欢,同学们快快来学习一下吧!

(一)于无声处见锋刃

需要28道工序,是铸剑。

锻、馋、锉、刻、淬、磨……这是中国独有的兵器锻制技艺,历经如此多道工序之久,锻造一把锋利的剑出来,难度不言而喻。乃至于鲁迅先生在小说《铸剑》里面写道“将铁捧回家里来,日日夜夜地锻造,费了整整三年的精神,炼成……”甚至于最后,熔入血液方才淬炼出干将莫邪剑。

小说源于生活,但更是一种升华,想来鲁迅先生的文字定然是在不知多少个白昼交替和不吞到肚子里弥散的香烟中熬成。铸剑三年,淬炼三年,“成长”一词可以贯穿于每个人生命的全过程。另外,就某种职业工种而言,“成长”更像是一种常态。

或许,涪陵公安局办公室对于“成长”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支身着藏蓝警服以文秘工作为主的16个人组成的队伍中有13名党员,人员年龄结构更是从60后到97后,跨步30岁的年龄差距。相同成长的经历则是,默默无声处同文字做最专业的交往。但,要想妙手著文章,小小键盘中思考度量,方寸间归纳大局,忙碌工作里追寻前行,万般归寂时铸利剑,于无声处见锋刃,则必将承受淬炼煎熬。

三年,都不算长。

(二)闪光跳动的铁矿

我用了三年,从工作第一站跳到第二站。

2017年5月,办公室负责对外宣传的杨静同我联系,那个时候恰好我抓捕嫌疑人右胸受刀伤,所以宣传稿写好之后发给他,问问对于稿件有些什么看法或者需要修改的地方。也是从那次修改中,杨静看到了我对于文字的些许热爱,还有些浅浅薄薄的底子。学中文专业的杨静深知,全局的写作人才匮乏,培养起一个写作人才更难。所以,杨静在时刻留意有些文字功底和爱好的同事。

不止是杨静一个人在留意,黄河也在时刻关注文秘人才发现这个问题。黄河是办公室主任,从2017年3月由李渡派出所所长调任办公室主任,就一直在想着怎样充实全局文秘人才,毕竟工作实效和成绩总不可能凭嘴去说,都得由文字来打磨汇总呈现。局里很多单位脚踏实地、勤恳务实地做了很突出的工作也取得实效,但却是提炼不成经验文字,展示不出成绩效果。某种程度上讲,还是文字形成的材料不够有力道,总不可能把一大堆工作全部摆在上级部门前面,随意挑拣。所以,以文辅政、做好参谋、服务全局,成了黄河肩上的责任和重担。

从里面沾着文字的光浅浅露出来的时候,黄河也注意到了我,看了些我个人微信公众号的文字,黄河心里面想年轻小伙子好像有些文字功底,心思感情细腻,但写的文字多半都是些乱七八糟的生活琐事,记录的也是内心情感。黄河还是比较担心,散文的“形散神不散”毕竟同政务公文概念差距很大,甚至于行文方式是天壤之别。

一直以来黄河都很慎重地在全局民警中留意文秘人才。他好似一个需要铸一把最特别宝剑的工匠,弯着腰寻找最特别的原料矿石,从山野到河滩,从黎明到黄昏,他一个个地寻找,一遍遍地找,因为铸这把剑的原料采集拢来,必须经得起在熔炉里承受压力,清苦忍耐,苦痛挣扎和淬炼打磨的考验。才能锻造成一把文秘宝剑。吴华波、段玉昌、卢娜……黄河看到了这些爱好写作,并且一直在写的人。

在初拟了文秘选拔人员名单后,黄河向分管办公室的局领导汇报了选拔民警到办公室跟班学习的情况。局领导要求黄河抓紧落实,并确保真正出于公心,从大局出发,好好培养公安文秘人才,为全局服务。接下来,黄河将初定的跟班学习人员名单交给了教导员白川平,让她进一步了解情况,并让这些同志简单写下对办公室工作的情况和认知。白川平很快挨个给初定名单上的人打了电话,材料第二天就都交了上来。我写得很简单,在我的认知中,办公室就是中枢神经,发挥的是上传下达的作用。

很遗憾,因为一些原因我还是没能回到办公室跟班学习。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27岁的我开始慢慢懂得,人是需要机会的,务实做事更要抬头看路,年轻人需要平台不断的打磨历练,立足成长,只有增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方可获取机会前行。我在心里憋着劲,正儿八经朝写作努力,虽然方向还是不明晰,在自己的个人微信公众号不定期记录,在区局主页“警营文化”栏目投稿,写各种征文文章,也是小有回报和成效。2019年5月,我荣获区局举办的“忠诚印记主题征文活动”特等奖的时候,他在微信圈里记录道“各种我认为遇见的不可逾越鸿沟或荆棘山,各种我认为的人情世故与矛盾冲突,因为我老是想绕过一些境地,老是逃避各种我遇到的问题……我想,哪怕在微弱,我也竭尽点亮,因为总会看见未来有光和希望。”

(三)新土壤里的静默生疼

总会看见光和希望的。尽管过程曲折坎坷,往返回环,年轻人身上仍有昂扬青春斗志,前行不停。

2020年5月7日,我从派出所抽调到了区局办公室。

黄河和白川平,还有办公室副主任周荣杰一商量,就把我分在了办公室文秘岗上,虽然周荣杰手里承担了民生警务、改革、档案等工作,但白川平分管的原文秘办民警杨静任职在政治处负责宣传,陈灿也抽调到了市局,梁恒回到了基层派出所,所以白川平手里有上报区委区府和市局的信息工作,还有对接全局七十多个单位的内部信息审核工作,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城市提升工作等等。黄河跟我说,不要怕,我们三个都会带你,有什么搞不懂的问题多来问我们,不要自己一个人闷头做事,要带着思考去工作。

我点点头,没吭声。但一回到616办公室,就有了一种鸭子被硬赶上架的感觉,我并不惧怕压力,惧怕的是没有师父守在身边,怕自己会犯错。就像刚从警时候,师父潘登教他录入刑事案件受案登记表,一个个具体的操作步骤全部都是记录在笔记本上,按照操作规范来就可以。可文字,决然不是这个样子,文字工作不是按照固有框架依样画瓢,更不是有万能模板可以替换出来,文字得长期积累,而且区局办公室的文字工作是立足、根植于全局,不像派出所单单完成好自己的工作任务就可以了。我的恐慌很必然。其实,白川平把我刚到办公室的状态看得更透彻,她理解我的难处,干了刑侦五年九个月,与文字打交道基本上都是文学上,对于公文了解很少,甚至于十四种公文文体都还没有搞清楚,又因为文秘岗缺人,所以就没有经过培训跟班直接上岗了。

616办公室的辅警谭娟和刘佳榆却是把我当成了大神级别的人物,而我更是指望着谭娟和刘佳榆,在我眼中她们与民警没什么区别,从事文字工作上向来只有能力大小之分,没有具体身份之别。三个人都保持着陌生朦胧状态,都误认为对方业务精通、工作娴熟、文字运用很好,保持着与生人见面的客气与礼貌。但实际情况是,在杨静、陈灿、梁恒没走前,谭娟一直在协助做一些辅助性工作,挂区局主页网站上的简短信息都很少改,一般是做些简单的政务公开,上传一些政府网站公开的内容;而刘佳榆则是在一月份才到区公安局办公室工作,上岗没有多久后,被抽调到其他单位轮岗,所以对于工作都处于半罐子水状态。我可能对她俩的认知更丰富一点,知道她们都是学中文专业,还知道谭娟是双警家庭,她丈夫夏思维在马武派出所,谭娟在来文秘岗位前,还在指挥中心和办公室档案岗位工作过;而知晓刘佳榆,则是她父亲在疫情期间,写了一首《正月初一我送女儿上班》的诗,里面有句“你说你们的任务就是/用你们的身躯去为人民筑起一道城墙/可你还是个孩子/父母担心你能否有如此担当/你却告诉我今天有好多哥哥姐姐都在抱着牺牲的决心赶赴战场……”我现在都记得清楚。616的三个人就这样在懵懂的状态下开始日常工作,同舟共济里倒是有种无畏无惧的状态。反倒是黄河、白川平好几次叮嘱负责文件和信息挂网的内勤办吴程、陈姿寰、廖又兴注意审核,办公室文秘核稿的最后一道关口,从文秘办调整到了内勤办,办公室的三个领导更是时常盯着区局主页挂网的信息通知看,生怕出错。

陈灿专门从市局请假回来,向我移交了工作,一口气讲了三个多小时,还罗列了三页纸应该注意的日常工作开展事项。谭娟和刘佳榆也在一旁听了三个小时,陈灿不细讲还好,一仔细讲解,三个人都感觉要落实的事情太多了。当晚,我反复睡不着,压力就好像直直地悬在脑门上,深感需要学习的太多了,连忙在网上一口气买了好几本书《公文写作范例大全》《大手笔是怎样炼成的》《文秘工作实战大全》等等。

上班第五天,黄河交给我一个任务,要求总结上半年的全局某方面工作,形成两千多字的政务公文材料,没有给出任务完成的具体时间。我愕然,才来第五天,连方向门路都没有找准,就开始写材料了,在那一瞬间我感觉身体所有的零部件都掉落在地,眩晕得都不知道从哪个开始,把自己的身体部件拾掇起来组装。

接连几天,我都是在616办公室里呆到晚上十一点多才回家,熬不出文字来,不知从何下手,盯着以前的范例材料发呆。这短短难熬的两千字,让我想起小时候父亲母亲写的留言条,还有家里面那本应用公文书。我还想起小时候,在农村的土矮房里,夜幕降临的时候,煤油灯下,第一次写作文超过两千字。而现在的两千字要求,却是难到极致。

一个星期后,黄河找我要了材料,看了没说话。周荣杰看了我的文字,皱皱眉头,笑着说道“公文写作里面不要去怎么生搬硬套用诗句,你这句‘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用在这篇文章里也不恰当。”我站在一旁没吭声,有点失落。周荣杰继续开导说:“不要怕,慢慢来。看嘛办公室之前只有静姐才是学中文的,我们其他人都不是科班出身,黄主任学法学专业,白主任学的是计算机,我学的是英语。好歹你还有些文字功底,要写公文得学会先看公文,看看人家怎么写,天下文章一大抄,先仿照借鉴学习嘛。”我才稍微找回一点自信。

慢慢的616办公室三个人磨合拧成了一股绳,三个文字臭皮匠也可以勉强保证日常运转。而文字带来的苦痛也开始来势凶猛,从谭娟到刘佳榆再到我,压力一个挨着一个开始传递,三个人都会梦到敲击键盘改信息、写文章,都会梦到黄河站在身旁讲文字的架构布局,文字哪里出错,哪条内容没有写到点子上去,哪里过于繁杂,哪里该精简。

像三粒小花卉种子,播撒到了新的土壤里,静默适应着成长过程中的疼痛,也是在分工与合作,团结互助里,热爱并投入文字给予的养分,才开始缓慢生根发芽,冒出土壤。

(四)发芽里的缓缓生长

从交巡警支队抽调到绩效办的曾敬泉很爱从7楼下到6楼的616办公室里来,感觉这几个年轻人氛围活泼,虽然一般进来都是看见每个人都在忙手里的活,敲击键盘,盯着屏幕。616的人更喜欢曾敬泉来,这个部队转业退伍的参谋军官,退伍后选择自主择业,又到了公安系统从事警务辅助工作,身上是有真本事,人也和蔼可亲。刘佳榆和谭娟都喜欢曾老师往自己电脑跟前站,好向他请教怎么来改动文字,从布局凌乱到架构清晰,言语规范,别出新意。曾老师时常说的是,在网上多找一些文章参考,更要结合区局工作实际,替换词语,转变语句顺序,更换言语表述,文章就是自己的了。

坐在靠窗的我有点不太赞同这个看法,所以很多时候,没有直言说。我总觉得,打心眼里佩服曾老师,但又不想总靠曾老师的文字接济来完成一些大材料,认为只有把压力逼到自己身上,硬气地靠自己写出些文字来,好挤出自己的文字骨头和脉络血液来,总有一天要自己扛起肩上的责任。可能这源于黄河说过的一些话,政务公文要想完成任务还是容易,但是要想写好,写出自己的东西来,很难。

天天浸泡在政务公文里的我慢慢熟悉工作,逐渐熟悉公文印制格式标准,行间距等等,也开始从新华社、人民日报的快讯中学习三段式或四段式的信息架构方式,也依靠着以前办案的经历规范一些用语,规避一些明显易见的瑕疵。

可在一些稍微大一点的函、请示、报告类正式公文写作上,我还是拿捏不准,核稿中还是出现用词不对,简称不规范,文体适用错误。每每内勤办的陈姿寰遇到我核校的这种文稿,都会在对门办公室大声喊“你过来看哦,这个文件不对。”开始的时候我有点不好意思,在派出所的时候听说机关人说话好像都是轻声细语,可姿寰姐从来都不见得客气,发现什么问题,都很坦白直言、大声直呼,到后面我也习惯了陈姿寰的说话语气,也正是这较真的指正力,才把住最后一道文件关卡,没有在制文中出现过严重纰漏。

很多时候,陈姿寰发现的文字问题我拿捏不准,都跑去找白川平请教,白川平很耐心地讲,只是有些时候,也说我几句,之前讲过的要用心记住。贯彻落实区委常委会纪要的工作报告,我每个月基本上都要写,白川平审核我的文稿,还是觉得我没有抓住公安工作的核心,文字的千变万化中是工作的具体体现,公安工作的主责主业到底是什么,我还是很模糊。

白川平有时候去开会,我遇到困惑就跑去找杨静。杨静对我的行文风格更为了解,除指点文稿之外,说得最多的是“我,你要改掉你的个性化语言和行文习惯,政务公文不是一个人的战斗。”

入门发芽之后,修行靠个人。除开悟性之外,更关键的是一个人的态度还有行动力,也只有在发芽冲破土壤后,不惧风雨,才能缓缓生长,生出新枝叶来。

(五)夜色下的过河卒

我常常听人说办公室很少加班,真羡慕。我笑笑不说话,其实办公室加班一般都是在晚上或者周末,只是一般都关着门敲材料爬格子,所以很多人并不知晓。

有天晚上十一点多,黄河给我打电话,我正在外面遛狗。电话里的黄河很急,说明天有上级领导临时来检查,现在才得到通知,今夜必须把汇报材料赶出来。我说好的,主任我马上过来。我有点迟疑,不知道自己能够过去帮黄河做什么,毕竟这样紧迫的大材料,我一点都找不到方向,更不知从何提纲挈领、下手入笔。

黄河其实也清楚,我现在还是浮起的,爱堆砌文字,硬套对仗语句,还在写大杂烩。我还处于学着起房子搭框架,只能堆造些文章架构,可是框架里面的内容材料就分不清了,要是仔细一读段落语句,可满是河滩混乱,找不到要点重点亮点。

我到办公室后,黄河让他找材料,讲了文章怎么架构,区局现在的整体工作情况,还有哪些工作亮点,哪些必须写,哪些详细写,哪些省略写的问题。我只写两个点,也算不上写,其实就是简化整合两个板块文字的素材,可这次是将四千多字材料浓缩提炼到五六百字。有点呆,也有点难,我没有想到第一次写政务公文堆两千字难,这次四千多字要提炼出五六百字更难,我在旁边抠脑壳。

黄河看了我一眼“崽儿,莫在那儿抠脑壳,有啥子问题说。”我苦着脸说“主任,这个还是太难了,感觉都是重要的。”黄河说“删繁就简,抓住全面,找到重点,不要啥子素材都想往上面放。”那天晚上一直弄材料到凌晨三点多,才算大致完成。黄河让我早点回去休息,自己却又打开电脑把材料重新核校了一遍,就睡在办公室沙发上。而第二天早上,黄河照旧八点多起床,陪同上级部门检查工作,而我,却是睡到下午上班才来。

早在此之前,我好几次感慨,也感动在心。办公室的领导不像领导,在公安文秘战线上是吹号手,又是战斗员。或许,更像棋盘里的过河卒子,永远都冲锋在文字材料的最前头,很多时候都在兜底。

当然,更是兜底王牌。

(六)利刃淬炼终会出鞘

周荣杰在年度工作中这样总结“涪陵区公安局办公室先后起草、审核各类材料超2000篇,获部、市、区级领导肯定批示55次,信息工作考评排名市局序列第1、全区前5;拟办处理文件近万份,承办重要会议、事项逾百场(次),建议提案办理获人大政协好评……”

“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白川平还是喜欢在中午安静的时候写材料。

黄河在一份材料中这样表述: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踏平坎坷成大道的闯劲。其实黄河还提的是,要对基层单位多些理解,文字工作上自己多做一些,不要学些烂脾气,要诚心诚意去交流沟通,站在大局上助推全局文秘工作。

三十一岁的我,还没有那般全局眼界和心胸境界,但我一直觉得,人只要努力就会改变,就像电视剧《士兵突击》高城评价许三多的一句话“他每做一件小事儿的时候都像救命稻草一样抓着,有一天我一看,嚯!好家伙!他抱着的是已经让我仰望的参天大树了。”

文字的奥秘,似乎像抓住一把救命稻草一般简单。一个人锲而不舍地追寻努力,总有一天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当然,这奥秘也闪光于用文字淬炼出利剑锋刃的涪陵区公安局办公室。(文/王欢)

标签: #形容锋利的剑出鞘的成语